穢跡金剛

穢跡金剛,又稱大權力士神王佛,為釋迦牟尼佛化現之金剛明王,本體為化佛。在佛法修持上,為密教本尊或護法,依漢傳密教藏傳密教不同傳承有多種身形:二臂、六臂、八臂及靛藍紅色藍色綠色等。唐密穢跡金剛像上頂有釋迦牟尼佛。

與火首金剛的異同

多數佛教行者與學者認為穢跡金剛與火首金剛(或稱烏芻瑟摩明王)為同尊,支持同尊的论据之一:秽迹金刚的梵音是烏深目,与火首金剛的梵音烏芻瑟摩相近。唐代希麟《续一切经音义·第七卷》曰:“乌枢瑟摩,梵语或乌蒭沙摩,旧译秽迹金刚,此言有失,似毁于圣者也。新翻为除秽忿怒尊,谓以金刚慧,现威怒身,降伏难调秽恶有情故也。”將烏芻(/樞)瑟摩作為穢跡金剛的梵名。但亦有持不同意見者。[1][2]。 在《穢跡金剛說神通大滿陀羅尼法術靈要門》中佛陀心光左旋化出穢跡金剛,《大威力烏樞瑟摩明王經》中烏樞澀摩則是由金剛手菩薩應摩醯首羅天王大部多主所請,入「怖畏金剛大忿怒遍喜三摩地」所化出。

緣起

中夜,釋迦牟尼佛於娑羅雙樹間將入涅槃

釋迦牟尼佛臨入涅槃,四眾哀戚謁佛聞法。然而當時螺髻梵王在天上同諸天女娛樂,不來覲省佛陀聽法。當時有咒仙前去拿取梵王。被梵王用便溺淫血等穢物施法困住而咒術不靈;又有金剛神前去,亦被穢物困住。過了七天,梵王仍不來覲見佛陀。這時,佛陀心光左旋,化出一尊穢跡金剛,騰身空中,來到梵王所,一指穢氣就變成淨土,解救了咒仙及金剛神,並將梵王帶到佛前,螺髻梵王懺悔前罪,發心護持佛法。佛陀授記:於未來際,穢跡金剛成為「大權力士神王佛」,螺髻梵王成為「清淨光明佛」。

螺髻梵王爭議

《維摩詰經》中螺髻梵王不似不敬佛陀。 《維摩詰經》佛國品第一〉: 爾時螺髻梵王語舍利弗:「勿作是念,謂此土以為不淨,所以者何?我見釋迦牟尼佛土清淨,譬如自在天宮。」 舍利弗言:「我見此土,丘陵、坑坎、荊蕀、沙礫、土石、諸山、穢惡充滿。」 螺髻梵王言:「仁者心有高下,不依佛慧故,見此土為不淨耳。舍利弗!菩薩於一切眾生,悉皆平等,深心清淨;依佛智慧,則能見此佛土清淨。」』

密法派別

漢傳唐密穢跡金剛法

  • 福建鼓山派:持誦穢跡金剛咒,金剛杵上有四大天王、八大菩薩。
  • 北京派:持誦穢跡金剛咒、一根本手印、四十二道符。
  • 四川派:持誦穢跡金剛咒、六種手印、五鈷金剛杵修法。[3]

藏密穢跡金剛法

  • 格魯派六臂藍穢跡金剛
  • 格魯派六臂綠穢跡金剛
  • 竹巴噶舉派紅穢跡金剛
  • 噶瑪噶舉派蘇曼寺特殊二臂藍穢跡金剛 [4]

著名道場

修持功德

修誦穢跡金剛法有如下四十二種功德[9]

  1. 位尊德貴
  2. 降伏情欲
  3. 去染除穢
  4. 通染通淨
  5. 方便修學
  6. 聰明智慧
  7. 得大褔報
  8. 離貧得富
  9. 降魔鬼病
  10. 消災延壽
  11. 治瘟疫病
  12. 治惡瘡病
  13. 療冷寒症
  14. 治百萬病
  1. 治夜驚怖
  2. 夜夢吉祥
  3. 令得安樂
  4. 滅諸罪事
  5. 畫像滅罪
  6. 防蛇毒獸
  7. 辟諸毒食
  8. 防水難患
  9. 止雹息雪
  10. 辟兵災橫
  11. 辟官諍訟
  12. 免除盜賊
  13. 治兒夜啼
  14. 眾神庇護
  1. 鬼神禮敬
  2. 金剛侍衛
  3. 子息易得
  4. 生產順利
  5. 得善姻緣
  6. 超渡解脫
  7. 見亡者事
  8. 本尊夢感
  9. 本尊相隨
  10. 證總持門
  11. 得宿命智
  12. 速獲菩提
  13. 諸王敬貴
  14. 授記作佛

相關經典

  • 《大威力烏樞瑟摩明王經》三卷
  • 《穢跡金剛說神通大滿陀羅尼法術靈要門》[10]
  • 《穢跡金剛禁百變法經》[11]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