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明王

大孔雀明王梵語藏语མ་ཛ་ཚེ་ནམོརྨ་བྱ་ཆེན་མོ།威利Majachenmo),梵名音譯為摩訶摩瑜利羅闍,漢名或譯大孔雀明王,也稱大孔雀明王菩薩佛母大孔雀明王孔雀多羅菩薩孔雀度母,簡稱孔雀明王東密認為其是大日如來釋迦牟尼佛的化身,主要功效在於消除毒害、消除病苦、護國息災、祈雨停雨等。藏傳佛教識其為佛母五大明王(五位女性明王,藏语རིག་པའི་རྒྱལ་མོ་ལྔ།威利Rig pe gyal mo nga[1]之一,藏傳佛教認為孔雀明王是諸佛事業化現的多羅菩薩(度母)其中一位化身。是以「滅一切諸毒怖畏災惱」、「攝受覆育一切有情獲得安樂」為主要特色的本尊,但功德遠遠不只如此。

孔雀明王

源流

《孔雀护卫经》:獵人努力許久,仍無法捕捉到,那逐漸圓滿菩提資糧,投生於孔雀胎中,並受到這《護衛經》保護的(喬達摩)菩薩。啊!讓我們誦唸這稱為「梵咒」的《護衛經》吧!

  • 照耀大地、金黃色、為具眼者,猶如尊王的太陽已升起,因此,我將禮敬那金色、照耀大地的太陽。今日受你保護,所以我們能終日安樂地生活。
  • 諸佛通達一切法,願他們接受我的禮敬,願他們保護我。願禮敬諸佛,願禮敬菩提,願禮敬解脫者,願禮敬解脫。誦此護衛經後,孔雀方為外出尋求食物。
  • 照耀大地、金黃色、為具眼者,猶如尊王的太陽已落下,因此,我將禮敬那金色的、照耀大地的太陽。今日受你保護,所以我們能在夜晚安樂地生活。
  • 諸佛通達一切法,願他們接受我的禮敬,願他們保護我。願禮敬諸佛,願禮敬菩提,願禮敬解脫者,願禮敬解脫。誦此護衛經,孔雀方睡眠。

《孔雀护卫经》这部是上座部佛教早晚课必诵的,记载世尊的前生还是修行菩萨时期有一世是孔雀王,并非叫金耀,文中的金耀指的是太阳神,因为与其他孔雀与众不同,导致许多猎人要捕捉孔雀王(释迦牟尼佛的前身),可是孔雀明王每天早晚祷告太阳神和诸佛以及了脱生死的圣人保佑平安祈求文,猎人们就没有抓住。后来猎人在孔雀的发情期间抓了许多雌孔雀并吓打这些雌性发出叫声,由于孔雀王很久没交配一听到雌性叫声忘了念诵祈祷文,一下子冲过去就被抓了孔雀王十分懊恼再度想起祈祷太阳神诸佛解脱圣人的护卫文,一直念诵奇迹般的逃跑了。

據《佛母大孔雀明王經》所載:係佛世時,有一比丘名曰莎底,出家未久,受具近圓,學毗奈耶法,為眾破薪營澡浴事,有大黑蛇,從朽木孔出,螫彼比丘右足拇指,毒氣纏身,悶絕於地,口中吐沬,兩目翻上。爾時阿難見狀,疾往佛所,請求救護。佛告訴阿難:「我有摩訶摩瑜利(大孔雀)佛母明王大陀羅尼,有大威力,能滅一切諸毒,怖畏災惱,攝受覆育一切有情,獲得安樂。」於是佛為阿難說此孔雀明王陀羅尼,阿難即持此孔雀明王法,回至莎底比丘所,為彼比丘而作救護,莎底比丘因此苦毒消散,身得安樂。佛以是因緣而說孔雀明王經咒,經中並廣說此經咒有除諸病惱害,一切恐怖災禍之威力,勸令阿難普告四眾等受持流通,普令一切有情離諸憂惱,得福無量,常獲安樂。至於佛何以說此明王陀羅尼,經中說佛過去世即曾經是金曜孔雀王,住在雪山南面,早夜讀誦明王陀羅尼,身心安穩。有一天因為忘了誦此陀羅尼,遂與眾多孔雀綵女在山林中遊戲,貪欲愛著,放逸昏迷,誤入獵人所設之陷阱中,被縛之時因憶本正念,誦此孔雀明王陀羅尼而得解脫,眷屬亦安穩無恙。佛因知此明王陀羅尼有大威神力,能令重罪減輕,輕罪消除,一切憂惱,悉皆消散。故慈心說此佛母大孔雀明王真言,欲令眾生時時憶念受持此真言陀羅尼,除諸怖畏,解脫苦難,常逢利益,不慎災危,福壽綿長。

經典

孔雀明王的經典主要是《孔雀明王經》,有許多不同譯本,包括:失譯者名的《大金色孔雀王咒經》一卷、《佛說大金色孔雀王咒經》一卷、梁代僧伽婆羅三藏法師譯的《孔雀王咒經》二卷、姚秦鳩摩羅什三藏法師譯的《孔雀王咒經》一卷、唐代義淨三藏法師譯的《佛說大孔雀咒王經》三卷、唐代不空三藏法師譯的《佛母大孔雀明王經》三卷。其中義淨三藏法師與不空三藏法師的兩個譯本,經文比較完整,也都非常通暢達意。

另外還有《孔雀經等真言梵本》、唐代不空三藏法師譯的《佛說大孔雀明王畫像壇場儀軌》。

而今於漢地普遍流傳的版本係中華民國臺灣省宜蘭縣孔雀山開成禪寺開山和尚見如長老委托嘉豐出版社,延請林光明老師團隊還原咒語,名號梵音之《佛母大金曜孔雀明王經》,以房山石經及諸譯本為依止,內容另補增諸漢譯本所缺之大樹神名號,響應今之環境保護的理念,而孔雀山僧團於海內外不時會擧辦讀誦此經之法會。

形象

依據《大孔雀明王畫像壇場儀軌》所載孔雀明王的形象為一面四臂︰「於蓮華胎上畫佛母大孔雀明王菩薩。頭向東方,白色,著白繒輕衣,以頭冠、瓔珞、耳璫、臂釧等種種來莊嚴,乘金色孔雀王,結跏趺坐於白蓮華上或青蓮華上,現慈悲相。有四臂,右邊第一手執開敷蓮華,第二手持俱緣果,左邊第一手當心,掌持吉祥菓,第二手執三、五莖孔雀尾。」在胎藏界曼荼羅中,此尊被安置於蘇悉地院南端的第六位。

傳播

在印度古代各地,不管大小二乘、僧俗二眾,都非常盛行孔雀明王的修持文化[2]。在藏傳佛教是非常重要的本尊修法之一。在日本真言宗(東密)和天台宗(台密)兩大系統中,孔雀明王都不在男性五大明王之內(因為屬於佛教的女性五大明王之一),但以孔雀明王為本尊的修法,是東密四大法(藥師法、準提法、穢跡金剛法、孔雀法)之一。日本平安時代,自東密始祖弘法大師在「奉為國家請修法表」中提及此經,強調『孔雀明王經』之護國性以來,與「仁王經」、「守護國界主經」鼎足為三,認為此三經是:「佛為國王特說此經,摧滅七難,調和四時,護國護家,安己安他,此道妙典也。」此經融會顯密,易學易誦,卷帙適中,感應迅速是其特點。此經為東密所特別重視,尤其廣澤流以之為無雙大秘法。。

當代漢傳佛教於見如長老等法師的推廣下,讀誦《佛母大孔雀明王經》非常盛行。在當代,孔雀明王的信仰文化,與重視醫療、公衛、環保、社福等議題息息相關。

真言

  • 短咒,來自《佛說大孔雀明王畫像壇場儀軌》
    • 天城文
    • 梵語羅馬拼音:oṃ mayūrā-krānte svāhā
    • 簡易羅馬拼音:om mayuragrande swaha
    • 傳統漢字音譯:唵(引) 麼庾(引)(引)訖蘭(二合、引)(引) 娑嚩(二合、引)(引)[3]

根本咒(出自林光明教授整理 釋見如長老指導《佛母大金曜孔雀明王經》卷上與【房山石經】-《釋教最上乘秘密藏陀羅尼集》卷六《佛母大孔雀明王陀羅尼》):

  1. namo buddhāya
  2. namo dharmāya
  3. namaḥ saṅghāya
  4. namaḥ suvarṇā vabhāsasya mayūra-rājña
  5. namo mahā-mayūrye vidyā-rājñā
  6. tadyathā
  7. siddhe susiddhe
  8. mocani mokṣaṇi
  9. mukte vimukte
  10. amale vimale nirmale
  11. maṅgale
  12. hiraṇya-garbhe ratna-garbhe
  13. bhadre subhadre samanta-bhadre
  14. sarvā-rthasādhani
  15. paramā-rthasādhani
  16. sarvā-rtha pravardhaani
  17. sarva-maṅgalasādhani
  18. manasi mānasi mahā-mānasi
  19. adbhute atyadbhute
  20. acyute
  21. ajare vijare vimale
  22. amṛte amare amaraṇi
  23. brahme brahmasvare
  24. pūrṇe pūrṇa manorathe
  25. mṛta-saṃjīvani
  26. śrī-bhadre
  27. candre candraprabhe
  28. sūrye sūryakānte
  29. vītabhaye
  30. suvarṇi
  31. brahma-ghoṣe brahma-juṣṭe
  32. sarvatrā pratihate
  33. svāhā
  34. namaḥ sarva buddhānāṃ
  35. svasti mama nāgasya
  36. saparivārasya rakṣaṃkurvantu
  37. jīvatu varṣaśataṃ
  38. paśyantu śaradānśataṃ
  39. huci guci ghuci muci
  40. svāhā

注釋

  1. 佛母五大明王(五位女性明王)指:大隨求明王大千摧碎明王隨持密咒明王大寒林明王、大孔雀明王五位佛母;也就相對:《大隨求陀羅尼經》、《守護大千國土大明王陀羅尼經》、《大威德神呪經》、《尸多林經》、《佛母大孔雀明王經》五部經典。
  2. 佛說大孔雀呪王經》義淨三藏法師夾注:「五天之地南海十洲。及北方土貨羅等二十餘國。無問道俗大乘小乘。皆共尊敬。讀誦求請咸蒙福利交報不虛。」
  3. 咒語大講堂(14) 祛除病惱的〈孔雀明王咒〉/林光明

參見

相關

外部連結

《佛母大孔雀明王經》不空三藏奉詔 譯

    嘉豐出版社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