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T百老汇线

百老匯線英語:)是美國紐約市曼哈頓紐約地鐵B分部地鐵路線。此線有4條服務路線營運,全部以黃色顯示,平日快車軌道上有Q 列車,慢車軌道上有RW (深夜時N Q 以慢車運行,如同NR 線週末時)。路線通常稱為「N及R」[2][3],因為該兩條路線是曼哈頓大橋南軌道關閉重建期間唯二的服務路線。百老匯線為布魯克林捷運公司(後來的BMT)提供進出曼哈頓中城的路線。

BMT百老匯線
自1979年起使用BMT百老匯線的服務路線都以黃色顯示。
概覽
營運地區紐約州紐約市曼哈頓
服務類型地鐵
所屬系統紐約地鐵
目前狀況營運中
起點站萊辛頓大道/59街以東
終點站白廳街-南碼頭以南
營運路線4
技術數據
路線結構地下
車站數目16個
軌距4英尺8 12英寸(1,435毫米)
電氣化方式600V DC 第三軌供電
開通營運1917年4月9日1917-04-09
日乘客量748,925[1]
擁有者紐約市
營運者紐約市公共運輸局

此線在維希街第七大道時報廣場)之間在百老匯下方營運,因而得名。此外,路線也下穿曼哈頓下城的維希街、白廳街三一廣場教堂街,以及曼哈頓中城的第七大道、59街60街。慢車軌道來往兩條東河隧道下方,布魯克林BMT第四大道線蒙塔格街隧道皇后區BMT阿斯托利亞線60街隧道。中央快車軌道在堅尼街57街之間存在,在堅尼街轉往曼哈頓大橋南側軌道,之後在中央公園下方繼續向北和向東,成為IND/BMT 63街線(與第二大道線連接)。百老匯線是1967年前曼哈頓德蘭西街以北唯一的BMT路線。1967年,超過一半的BMT布萊頓線及全部BMT西城線列車都途經新的克里斯蒂街連接線移動到IND第六大道線

路線服務

以下路線使用百老匯線[4],並以黃色顯示:

路線 服務
  時段 白廳街以南 介乎白廳街及堅尼街 堅尼街經橋 介乎堅尼街及42街 49街57街 介乎57街及萊辛頓大道
平日 無服務 快車 慢車
週末 無服務 慢車
深夜 慢車 無服務 慢車
任何時候(深夜除外) 無服務 快車 無服務
(在57街以北分岔)
深夜 無服務 慢車 無服務
(在57街以北分岔)
任何時候(深夜除外) 慢車 無服務 慢車
深夜 慢車 無服務
平日 慢車
繁忙時段
慢車 無服務 慢車

車站列表

車站服務圖例
任何時候停站
任何時候停站(深夜除外)
僅深夜停站
僅深夜和週末停站
僅平日停站
僅繁忙時段停站
僅尖峰時段的尖峰方向停站
時段資料
車站符合ADA標準
  車站在指定方向符合ADA標準
 
升降機只到夾層
鄰里
(大約)
中文站名 英文站名 軌道 服務 啟用 轉乘及備註
BMT阿斯托利亞線N  W )與60街隧道連接線R )的匯合開始,通過60街隧道
曼哈頓中城 萊辛頓大道/59街 慢車 N  R  W  1919年9月1日[5][6] 4  5  6  <6>IRT萊辛頓大道線
僅可使用MetroCard出站轉乘:F 63街線萊辛頓大道-63街
羅斯福島纜車
第五大道/59街 慢車 N  R  W  1919年9月1日[5][6]
快車軌道自BMT 63街線N  Q )開始
57街-第七大道 全部 N  Q  R  W  1919年7月10日[5][7]
  49街 慢車 N  Q  R  W  1919年7月10日[5][7] 僅北行可無障礙通行
時報廣場-42街 全部 N  Q  R  W  1918年1月5日[8] 1  2  3 IRT百老匯-第七大道線
7  <7>IRT法拉盛線
S 42街接駁線
A  C  E IND第八大道線42街-航港局客運總站
紐新航港局客運總站
34街-先驅廣場 全部 N  Q  R  W  1918年1月5日[8] B  D  F  M IND第六大道線
M34/M34A選擇巴士服務
可轉乘PATH33街
諾馬德 28街 慢車 N  Q  R  W  1918年1月5日[8]
熨斗區 23街 慢車 N  Q  R  W  1918年1月5日[8] M23選擇巴士服務
聯合廣場 14街-聯合廣場 全部 N  Q  R  W  1917年9月4日[9] 4  5  6  <6>IRT萊辛頓大道線
L BMT卡納西線
格林尼治村 第八街-紐約大學 慢車 N  Q  R  W  1917年9月4日[8]
蘇豪區 王子街 慢車 N  Q  R  W  1917年9月4日[8]
華埠 堅尼街 快車
(下層)
N  Q  1917年9月4日[8] 4  6  <6>IRT萊辛頓大道線
J  Z BMT納蘇街線
快車站原為百老匯
慢車
(上層)
N  R  W  1918年1月5日[8]
快車軌道途經曼哈頓大橋南側軌道(N  Q )繼續前往布魯克林
市政中心 市政府 慢車 N  R  W  1918年1月5日[8]
金融區 科特蘭街 慢車 N  R  W  1918年1月5日[8] IRT百老匯-第七大道線2  3 ),公園廣場
IND第八大道線A  C ),錢伯斯街
IND第八大道線(E ),世界貿易中心
可轉乘PATH世界貿易中心
雷克托街 慢車 N  R  W  1918年1月5日[8]
白廳街-南碼頭 全部 N  R  W  1918年9月20日[5] 1 IRT百老匯-第七大道線
M15選擇巴士服務
史泰登島渡輪南碼頭
W 的南端總站
BMT納蘇街線沒有定期的服務)匯合
途經蒙塔格街隧道繼續前往布魯克林,成為BMT第四大道線N  R  W 

参考文献

  1. . Metropolitan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 2017-05-31 [2017-06-01].
  2. Randy Kennedy, New York Times, Honoring the Champions, October 31, 2000, section B, page 10: "And the only reason she was standing in the middle of Broadway was that she was below it. Underground. In the N and R subway station."
  3. Susan Saulny, New York Times, In Subway Changes, W Follows V, but for Riders It's Not So Simple, section B, page 1: "The Q, N, R and W trains would all run on N and R tracks in Manhattan."
  4. (PDF). Metropolitan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 2017-06-25 [2017-07-01].
  5. . J.B. Lyon Company. 1920-01-01 (英语).
  6. The New York Times, Subway to Open Two New Station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August 31, 1919, page 25
  7. (PDF). The New York Times. 1919-07-10 [2016-11-05].
  8. (PDF). The New York Times. 1918-01-06 [2016-11-05].
  9. . The New York Times. 1917-09-05 [2016-11-05]. ISSN 0362-4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2).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