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灭尽经

法灭尽经》,全称《佛说法灭尽经》,佛教典籍,讲述佛陀对佛法逐渐消亡的预见。

主要内容

佛陀曾在涅槃前,住在拘夷那竭国。其对弟子阿难及他人说,在其身后佛法将会有灭亡的时候,彼时社会混乱、魔道盛行。会有魔鬼假装佛教徒,对佛法进行破坏[1]。即使有菩萨辟支佛阿罗汉等佛教修行者对世界的苦难作出贡献,也难免受到这些魔鬼们的嫉妒与贬低,使虔诚的佛教徒无法进行修行。这些魔鬼只知道贪淫无道,毫无怜悯,伤害众生,对佛法毫不尊敬[2]

佛法要灭亡的时候,人们无法对佛法有恭敬之心[3],天界的善人哭泣,天逢干旱、粮食无收、瘟疫肆虐、死亡遍野。民众更加苦难,而官吏贪得无厌,恶人将越来越多[4]。最后,日月时间变短,寿命也随之短促,男子寿命很短,而女子则长寿。后天降大水、众生混杂于水中被鱼鳖吞食[5],时有菩萨辟支佛阿罗汉等来救,而众多魔鬼从中阻碍、驱赶。部分有善根的众生,进入山野地方,淡泊名利遵守佛法,以得到欢喜。之后,有诸天卫护着月光菩萨出世,月光菩萨与众人相逢,共同兴盛佛法正道,一共有五十二年[6]

佛法要灭亡时,《首楞严经》、《般舟三昧经》会首先消失,之后十二部经紧接着也会灭掉,全部不现,沙门袈裟忽然间就变成了俗家样式[7]。佛法灭亡时,就如同油灯一样,在临灭时光明会格外亮一点,随即马上熄灭[8]。这样之后,要过数千万年,一直到弥勒菩萨下生世间修证成佛,天下泰平毒气消除。风调雨顺五谷丰收,众生长寿,并得以救度[9]

佛陀取该经为“法灭尽”,宣告一切众生,希望大众能分别决断[10]


外部連結

相关条目

參考文獻

  1. 《佛说法灭尽经》:“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盘,与诸比丘及诸菩萨、无央数众来诣佛所,稽首于地,世尊寂静,默无所说,光明不现。贤者阿难作礼白佛言: ‘世尊!前后说法,威光独显,今大众会,光更不现,何故如此?其必有故。愿闻其意。’佛默不应。如是至三,佛告阿难:‘吾涅盘后法欲灭时,五逆浊世,魔道兴盛,魔作沙门,坏乱吾道;著俗衣裳,乐好袈裟五色之服;饮酒啖肉,杀生贪味;无有慈心,更相憎嫉。”
  2. 《佛说法灭尽经》:“设有是人,众魔比丘咸共嫉之,诽谤扬恶,摈黜驱遣,不令得住。自共于后,不修道德;寺庙空荒、无复修理,转就毁坏;但贪财物,积聚不散,不作福德;贩卖奴婢,耕田种植;焚烧山林,伤害众生,无有慈心;奴为比丘,婢为比丘尼,无有道德,淫劮浊乱,男女不别。令道薄淡皆由斯辈。或避县官,依倚吾道;求作沙门,不修戒律;月半月尽,虽名诵戒,厌倦懈怠,不欲听闻;抄略前后,不肯尽说;经不诵习,设有读者不识字句,为强言是。不咨明者,贡高求名,虚显雅步以为荣,冀望人供养。众魔比丘命终之后,精神当堕无择地狱、五逆罪中,饿鬼、畜生,靡不经历,恒河沙劫,罪竟乃出,生在边国无三宝处。 ”
  3. 《佛说法灭尽经》:“法欲灭时,女人精进恒作功德;男子懈慢不用法语,眼见沙门如视粪土,无有信心。 ”
  4. 《佛说法灭尽经》:“法将殄没,登尔之时,诸天泣泪,水旱不调,五谷不熟;疫气流行,死亡者众;人民勤苦、县官计克,不顺道理,皆思乐乱;恶人转多,如海中沙;善者甚少,若一若二。 ”
  5. 《佛说法灭尽经》:“劫欲尽故,日月转短、人命转促;四十头白,男子淫劮,精尽夭命,或寿六十;男子寿短,女人寿长,七、八、九、十,或至百岁。大水忽起,卒至无期;世人不信,故为有常。众生杂类不问豪贱,没溺浮漂鱼鳖食啖。”
  6. 《佛说法灭尽经》:“时有菩萨、辟支、罗汉,众魔驱逐,不预众会,三乘入山福德之地,恬怕自守,以为欣快,寿命延长,诸天卫护,月光出世,得相遭值,共兴吾道。”
  7. 《佛说法灭尽经》:“五十二岁,《首楞严经》、《般舟三昧》先化灭去,十二部经寻后复灭,尽不复现,不见文字,沙门袈裟自然变白。 ”
  8. 《佛说法灭尽经》:“吾法灭时,譬如油灯,临欲灭时,光明更盛,于是便灭;吾法灭时,亦如灯灭,自此之后,难可数说。”
  9. 《佛说法灭尽经》:“如是之后,数千万岁,弥勒当下世间作佛,天下泰平、毒气消除,雨润和适,五谷滋茂,树木长大,人长八丈,皆寿八万四千岁,众生得度不可称计。’”
  10. 《佛说法灭尽经》:“贤者阿难作礼白佛:‘当何名斯经?云何奉持?’佛言:‘阿难!此经名为法灭尽,宣告一切宜令分别,功德无量不可称计。’四部弟子,闻经悲惨惆怅,皆发无上圣真道意,悉为佛作礼而去。 ”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