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亲
世親(梵文: ;藏語:དབྱིག་གཉེན་ dbyig gnyen),舊曰天親,音譯婆藪盤豆、筏蘇盤豆、伐蘇畔度、筏蘇畔徒、婆藪槃陀、婆修槃頭。佛教4、5世紀瑜伽行唯識學派僧人,生於北印度健馱邏國富婁沙富羅城(今白沙瓦市),在說一切有部中出家,為無著之弟,和無著同為古印度瑜伽行唯識學派創始人。
| ||
---|---|---|
二勝六莊嚴-世親菩薩 | ||
国籍 | 古印度 健馱邏國 | |
著名成就 | 舊曰天親菩薩,音譯婆藪盤豆、筏蘇盤豆、伐蘇畔度、筏蘇畔徒、婆藪槃陀。 | |
宗派 | 瑜伽行唯識學派 | |
頭銜 | 二勝六莊嚴 | |
師承 | 其兄之無著 | |
徒弟與學生 | 陳那 | |
著作 | 《俱舍論》、《大乘百法明門論》、《唯識三十頌》 |
印度那爛陀寺時代 的佛教哲學 |
---|
佛教 |
---|
佛教大綱 佛教主題 |
生平
世親為婆羅門種姓,出身健馱邏國,乃國師憍尸迦第二子,自小受完整婆羅門經典教育。
世親初於說一切有部出家,於阿緰闍城學《大毘婆沙論》義。通曉後為眾講毘婆沙,並作《阿毘達磨俱舍論》,於說一切有部論義未通處,則以經量部義解之。
後來,其兄無著勸其改宗大乘,轉而弘揚大乘唯識宗義,造過百部的大乘論[1]。世親最後於阿緰闍(Ayodhyā)逝世,年終八十。
師承
弟子
著作
經量部:
- 《阿毗達磨俱舍論》(梵語: Abhidharmakośakārikā),現存梵本,有真諦、玄奘譯本。
釋經論:
- 《十地經論》
- 《緣起經釋》(梵語:Pratityasamutpada-vyakhya),現僅存藏譯本和梵語殘片,無漢譯本。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頌彌勒造,無著出,世親造長行。有菩提流支、義淨譯本。[2][3]
- 《般若七門義釋》,這是指達磨笈多譯出的《金剛般若論》二卷,題為無著造。藏譯本題世親造。[3]
- 《妙法蓮華經優波提舍》
- 《無量壽經優波提舍》
- 《轉法輪經憂波提舍》
- 《寶髻經四法憂波提舍》
- 《三具足經憂波提舍》
- 《文殊師利菩薩問菩提經論》
- 《勝思惟梵天所問經論》
- 《六門陀羅尼經論》
- 《涅槃經本有今無偈論》
- 《大般涅槃經論》
- 《遺教經論》(一說馬鳴造)
大乘唯識宗:
- 《大乘成業論》(梵語:Karmasiddhiprakaraṇa)
- 《唯識二十論》(梵語:Viṃśatikā-vijñapti-mātratā-siddhi),或題為唯識論。
- 《唯識三十頌》(梵語:Triṃśikā-vijñaptimātratā),有真諦、玄奘譯本,真諦譯本題為轉識論(從無相論出)。
- 《顯識論》(梵語:Vidyānirdeśa),題為顯識論(從無相論出)。
- 《大乘五蘊論》(梵語:Pañcaskandhaprakaraṇa)
- 《大乘百法明門論》(梵語:Śatadharma-prakāśamukha)
- 《攝大乘論釋》
- 《辯中邊論》(梵語:Madhyāntavibhāga-bhāsya),頌彌勒造,無著出,世親造長行。有真諦、玄奘譯本。
- 《大乘莊嚴經論》(梵語:Mahāyānasūtrālamkāra),頌彌勒造,無著出,世親造長行(一說無著造論)。[4]
- 《辨法法性論釋》
- 《顯揚聖教論》(宇井伯壽主張頌無著造,世親造長行)
- 《三無性論》(無著造或世親造):題為三無性論(從無相論出),相當於顯揚聖教論成無性品之長行釋文
- 《三自性論》(梵語:Trisvabhāvanirdeśa),現存梵本,題為世親造,無漢譯本。(或疑造論者非世親)[5]
- 《發菩提心經論》(一說彌勒造)
- 《佛性論》(疑真諦造或增補)[6]
因明學:
- 《論軌》(梵語:Vādavidhi),佚。
- 《論式》(梵語:Vādavidhāna),佚。
- 《論心》,佚。
- 《如實論》(梵語:Tarkaśāstra)
止觀:
- 《止觀門論頌》
- 《六門教授習定論》,頌無著造,世親造長行。
其他
現代考證
世親在世年代
傳統說法,認為世親在釋迦牟尼過世後九百年出生。
約為: 320-400、390-470、420-500,以上三種年間。
高楠順次郎於1905年1月亞細亞協會雜誌發表文章,主張世親在世年代為西元420年至500年間。
印順法師認為,世親的年代應該是360年至440年間[9]。
二世親
現代學者Erich Frauwallner認為,無著之弟世親與著《俱舍論》之世親,為同名之二人;無著之弟為瑜伽行派之論師(古世親),著《俱舍論》者為說一切有部之論師(新世親)。歷來將二人混同之原因,係因真諦所譯「婆藪槃豆法師傳」之記載,該書以兩人為一人,其中間部分主要為新世親之資料,前後部分則為古世親之資料。古世親即富婁沙富羅城憍尸迦之子、無著之弟,出家後初學說一切有部之學,後轉習大乘,其年代應在三二○年至三八○年頃。新世親之出生地不詳,曾以佛陀蜜多羅為師,屬於有部,然又傾向經量部;據傳說,甚受正勤日王及太子婆羅袟底也(梵 Bālāditya)禮遇。其年代約在四○○年至四八○年間。俱舍論、七十真實論等書均為新世親所著。[10][11]
1937年於西藏所發現的《阿毗達磨燈論》()[12],認為《俱舍論》作者與瑜伽行派之論師世親為同一人[13]。
印順法師認為:古世親為「說一切有部異師」,著《阿毘曇心論》廣釋。新世親為無著之弟,著《俱舍論》,後為瑜伽行派的論師;古世親與後世親有師承的關係[9]。
相關連結
- 《俱舍論》
- 《唯識三十論頌
- 唯識宗
引用
- 大唐西域記:無著講堂故基西北四十餘里至故伽藍。北臨殑伽河。中有塼窣堵波。高百餘尺。世親菩薩初發大乘心處。
《婆藪槃豆法師傳》:法師爾後更成立正法先學毘婆沙義,已通後為眾人講毘婆沙義。一日講即造一偈攝一日所說義。刻赤銅葉以書此偈。摽置醉象頭下擊鼓宣令。誰人能破此偈義能破者當出。如此次第造六百餘偈攝毘婆沙義。盡一一皆爾。遂無人能破即是俱舍論偈也。偈訖後以五十斤金并此偈寄與罽賓諸毘婆沙師。彼見聞大歡喜謂我正法已廣弘宣。但偈語玄深不能盡解。又以五十斤金足前五十為百斤金餉法師。乞法師為作長行解此偈義。法師即作長行解偈。立薩婆多義隨有僻處以經部義破之。名為阿毘達磨俱舍論。論成後寄與罽賓諸師。……阿僧伽法師殂歿後。天親方造大乘論。解釋諸大乘經。華嚴涅槃法華般若維摩勝鬘等。諸大乘經論悉是法師所造。又造唯識論。釋攝大乘三寶性甘露門等諸大乘論。凡是法師所造。文義精妙有見聞者靡不信求。故天竺及餘邊土學大小乘人。悉以法師所造為學本。異部及外道論師聞法師名莫不畏伏。於阿緰闍國捨命年終八十。雖迹居凡地。理實難思議也。 - 義淨《略明般若末後一頌讚述》:「淨因譯無著菩薩般若頌釋訖……而西域相承無著菩薩昔於覩史多天慈氏尊處,親受此八十頌。開般若要門。順瑜伽宗理。明唯識之義。遂令教流印度。……西方乃有多釋。考其始也此頌最先。即世親大士躬為其釋此」
- 楊白衣. . 華崗佛學學報. 1981.
- 李百藥〈大乘莊嚴經論序〉:「大乘莊嚴論者。無著菩薩纂焉。菩薩以如來滅度之後。含章秀發。三十二相。具體而微。八千億結。承風俱解。弘通正法。莊飾經王。明真如功德之宗。顯大士位行之地。破小乘執著。成大乘綱紀。其菩提一品。最為微妙。轉八識以成四智。束四智以具三身。詳諸經論所未曾有。可謂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成唯識論了義燈》:「大莊嚴論(名莊嚴體義論)。此論本頌慈氏菩薩造,釋天親菩薩造。」
遁倫《瑜伽論記》:「無著為人位登初地,證法光定得大神通,事大慈尊請說此論等。慈氏菩薩隨無著機,恆於夜分從知足天降於禪省,為說五論之「頌」:一瑜伽論。二分別觀行,名分別瑜伽論。三大莊嚴論。四辨中邊。五金剛般若。……唯有無著、天人共知感慈氏,化飡受諸教。」 - 吳國寧. . 鵝湖. 2015.
- 釋恒清. .
傳統上中佛教一直認為《佛性論》的作者是天親菩薩(又名世親, Vasubandhu),但是有些現代佛教學者則對此說存疑。高崎直道和Hattori均認為《佛性論》的真正作者是真諦(`Paramartha`)……真諦之所以被認為可能是《佛性論》的作者,其來有自。……他常在其翻譯的瑜伽典籍中,加入如來藏思想的字句。例如,在他翻譯世親造的《攝大乘論釋》,如與玄奘譯本,或藏本相比較,就可發現真諦確實隨自己意思引入如來藏說……總之,到目前為止,有關《佛性論》的作者是否為真諦,尚無定論。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真諦與《佛性論》關係密切。
- 堀内俊郎. . 日本西蔵学会々報. 2005.
- 《靈巖寺和尚請來法門道具等目錄》:「劫章論頌一卷(世親菩薩造三藏義淨譯)」
《惠運律師書目錄》:「賢劫論頌一卷(世親菩薩造義淨譯)」 - 印順. . . 正聞出版社. 1981年 [2013-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08).
- 大唐西域記卷四、歷代三寶紀卷九、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二、開元釋教錄卷七、釋迦方志卷上
- Erich Frauwallner. . Istituto italiano per il medio ed estremo oriente. 1951: 1529.
- . 阿毗達磨燈論.
- Damien Keown.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年1月: 323. ISBN 978-0198605607.(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