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亡政府

流亡政府是主張為某國家的合法政府,但因為各種原因不能執行法律權力,而駐在其他國家或地區的临时性政治組織[1]

概論

流亡政府經常發生於戰時的佔領,而有時亦是內戰革命軍事政變,或廣泛相信某執政政府為非法的後果。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的擴張期時,眾多歐洲政府和君主被迫在英國尋求避難而避免被納粹德國所摧毀。流亡政府的效力主要依靠它所能獲得的外國政府支持,及其國家本身的人口。某些流亡政府可以發展成強大的力量,對實際掌握國家的競爭對手構成巨大的挑戰,其它一些則主要維持一種象徵性的姿態,實際作用微小。

流亡政府的現象早於術語產生。在君主政府時期對應的是君主流亡并成立流亡朝廷,如先遭克倫威爾驅逐,后又在光榮革命中遭到驅逐,丧失王权的斯圖亞特王朝,以及在法國大革命拿破崙統治時期的波旁王朝。隨著君主立憲制的發展,流亡政府開始包括君主首相二者。

流亡政府的運作,通常假設有一天將回到它們的國家並重新掌權。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设在倫敦的波兰流亡政府。它們與殘存國家(Rump state)的區別是,殘存國家仍控制原先領土的最少一部份[2]。相反地,流亡政府已喪失它的全部領土。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卢森堡全部領土被德國佔據。

历史上的流亡政府列表

名称 开始流亡年份 结束流亡年份 控制该政府所主张领土的国家 注释 主張疆域
錫耶納共和國政府 1555 1559 托斯卡纳大公国 意大利锡耶纳城败在马西亚诺战役中并吞并托斯卡纳大公国后,700个锡安家族没有承认失败,在蒙塔尔奇诺建立了自己,并宣布自己是锡耶纳的合法共和政府。这一直持续到1559年,当时图斯坎部队也抵达并吞并了蒙塔尔奇诺。
普法尔茨流亡政府 1622–1623* 1648° 巴伐利亚选侯国 三十年战争的早期阶段,巴伐利亚选帝侯的当选人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占领了选举帕廷茨,并被神圣罗马皇帝斐迪南二世授予它。1622年底和1623年初,逃犯弗雷德里克五世,当选总统帕拉蒂尼在海牙组织了一次帕廷特流亡政府。这个帕拉丁理事会由路德维希·卡比鲁斯领导,由约翰·约阿希姆·鲁斯多夫于1627年取代。弗雷德里克本人在流亡中去世,但他的儿子和继承人查尔斯·路易斯在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之后重新获得了下帕廷纳特。
英国枢密院 1649 1660° 政府改组期间的总部设在西属尼德兰,由查尔斯二世领导;该枢密院积极支持查尔斯对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王位的主张。
梵蒂冈囚徒流亡罗马教廷 1870 1929 意大利王国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罗马城于1870年9月20日被意大利王国攻陷之后,教宗庇護九世开始以梵蒂冈之囚義大利語)自称。罗马城的陷落宣告了教宗意大利中部及周邊地區的近千年世俗统治的结束,教皇国滅亡,罗马也由此成为意大利的新首都。1929年,《拉特兰条约》订立,今日的梵蒂冈城国由此建立,“梵蒂冈之囚”时期也就此结束。
夏威夷王国流亡政府 1893 1895 美利坚合众国 皇家政府在1893年夏威夷革命后流亡,在利留卡拉尼女王退位后,为应对1895年夏威夷反革命而解散。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比利时流亡政府 1914 1918 德意志帝国 1915年由比利时政府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入侵后成立。在比利时恢复主权后,随着与德国停战,它解散了。流亡的德布罗克维尔政府是指由查尔斯·德·布罗克维尔领导的两届比利时历届政府,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占领比利时期间,该政府曾作为流亡政府。1914年10月以后,他们驻扎在法国北部的勒阿弗尔。第一个政府,被称为第一德布罗克维尔政府,是一个天主教政府,在1911年当选,并一直持续到1916年,当时社会党和自由党加入,将其扩大到第二德布罗克维尔政府,将持续到1918年6月1日。1914年11月,比利时绝大多数领土(2,636个市镇中的2,598个)被德国占领。比利时唯一仍被流亡的比利时王国控制的地区是伊塞尔阵线背后的领土。[3]
乌克兰流亡总统 1920 1992  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波蘭第二共和國
 捷克斯洛伐克
 罗马尼亚王国
俄罗斯内战期间苏联占领乌克兰后组织起来。
格鲁吉亚民主共和国流亡政府 1921 1954 格鲁吉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在1921年苏联入侵格鲁吉亚之后形成的流亡政府;总部设在奥尔日河畔勒维尔
逊清皇室流亡小朝廷 1924 1931 中华民国 总部位于中国天津日租界
波兰流亡政府 1939 1990 纳粹德国
苏联
波蘭人民共和國
总部最早在法国巴黎昂热;最终总部位於英国倫敦
波兰地下国 1939 1945 纳粹德国
苏联
是一個在遭納粹德國蘇聯占領的波蘭國土上以「共和」名義活動的政府體系[4]
捷克斯洛伐克流亡政府 1939 1945 纳粹德国 (蘇台德地區)

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保護國 (捷克地區)
斯洛伐克第一共和国
匈牙利(喀爾巴阡烏克蘭)

总部位于法国巴黎及英国伦敦
荷兰流亡政府 1940 1945 纳粹德国 荷兰战役战败後,荷蘭女王威廉明娜在英国成立流亡政府[5]。德国的佔領在1940年5月17日正式开始,5年后这个国家才獲得解放,佔領期間,有三十万荷兰人死亡[6]
比利时流亡政府 1940 1944 纳粹德国 总部当时位于英国伦敦,在1940年比利时战役中被打败后,众多比利时战士和平民设法躲避至英国,并且加入了流亡比利时政府。
卢森堡流亡政府 1940 1944 纳粹德国 总部当时位于英国伦敦,在1940年比利时战役中被打败后,卢森堡被纳粹德国所吞并。
挪威流亡政府 1940 1945 纳粹德国 总部当时位于英国伦敦,在1940年挪威战役中被打败后,挪威被纳粹德国所吞并。
希腊流亡政府 1941 1944 意大利王国
纳粹德国
保加利亚王国
德國入侵、雅典和克里特相繼陷落之後,喬治二世國王和希臘政府逃往埃及,並宣佈成立流亡政府。开始设在埃及开罗,后总部位于英国伦敦
西班牙流亡政府 1939 1977 西班牙國 开始设在墨西哥合众国墨西哥城,后总部位于法国巴黎
自由印度臨時政府 1943 1945  英属印度 位於仰光,后来所在地在布莱尔港苏巴斯·钱德拉·鲍斯是政府的领导人,这个临时印度政府的国家流亡的负责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轴心国失败后,这个政府在1945年被解散了。
愛沙尼亞流亡政府 1953 1992 苏联 总部当时位于挪威奥斯陆,该政府不承认苏联占领爱沙尼亚,1992年恢复法统
大韓民國臨時政府 1919 1945  大日本帝國 大韓民國的法统前身;该流亡政府不承认日韩合并及其条约的合法性,遂建立临时政府反日抗日恢复国家主权。总部先後位于中華民國上海市杭州市重庆市等多处。
自由法國臨時政府 1940 1943 纳粹德国
維希法國
總部早先位於英國倫敦;後位於法屬赤道非洲法屬剛果佈拉柴維爾,1943年宣佈恢復法統,1944年進行諾曼底登陸
法兰西国 1944 1944 纳粹德国
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
1940年7月1日,贝当政府迁到维希。在1944年盟军登陆法国后,维希政府遷往德國的錫格馬林根,次年垮台。
南斯拉夫王国流亡政府 1941 1945 纳粹德国
克罗地亚独立国
南斯拉夫反法西斯人民解放委员会1942年11月召开第一次会议,决定阿夫诺伊为最高权利机关,选里巴尔为大会主席。一年后召开第二次会议,确认阿夫诺伊为最高立法机构,剥夺王国流亡政府权利。不久,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成立,流亡政府解散。
菲律賓聯邦流亡政府 1942 1944 日本帝国
菲律宾第二共和国
日军占领菲律宾群岛后,由曼努埃尔·奎松领导的菲律宾联邦流亡政府于1942年5月至1944年10月从美国华盛顿特区设立。1941年12月16日,奎松总统批准了菲律宾议会通过的第671号联邦法。该法案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并赋予总统特别权力,以应付紧急状态。一般而言,该法案授权总统在紧急状态期间颁布他认为为执行国家政策所必需的规则和条例。这些权力包括权力转移政府所在地或政府组成部分。[7]
保加利亚流亡政府 1944 1945 纳粹德国 1941年二战期间,保加利亚加入轴心国。後意希战争意大利攻希臘失利,这促使納粹德國决定要幫其盟友和对巴尔干地区进行干预,保軍跟著德意匈三國联軍入侵南斯拉夫并另外组织政府,4月德意佔領希臘,保加利亚獲得了希臘的馬其顿地區,在5月底德意部队攻占希腊克里特岛后,成功迫使同盟国军队于此处撤退。1944年苏联反攻时,联系保加利亚共产党,策划并发动了政变,使得保加利亚王國向盟軍及蘇聯投降並退出軸心國,1946年在蘇聯的扶持下,保加利亞人民共和國成立,君主制被廢除,保加利亞王國宣告滅亡。
全巴勒斯坦政府 1948 1959 全巴勒斯坦政府於1948年9月在加沙宣告成立,但由於擔心以色列發動進攻,不久就遷至開羅。 儘管埃及有能力控制[加沙地帶],但全巴勒斯坦政府被迫流亡在開羅,逐漸剝奪其權力,直到1959年納賽爾總統的法令將其解散。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紧急政府 1948 1949  荷屬東印度 印尼民族主義者在獨立戰爭期間建立的临时政府,首都武吉丁宜市,主席為沙弗鲁丁·普拉维拉内加拉[8]。1948年荷兰發動乌鸦行动,占领印度尼西亞共和國首都日惹,俘虜蘇卡諾穆罕默德·哈達等共和國政府成員,於是原經濟部長沙弗鲁丁根據战略委员会制定的应急计划和蘇卡諾早前的指示[9],在武吉丁宜成立流亡政府,自任主席[10]。为避免被荷兰人逮捕、流亡政府的领导层在西苏门答腊省频繁转移。1949年年初,流亡政府与位于爪哇的印度尼西亚抵抗力量和六个正在爪哇逃亡的印度尼西亚共和国部长接触。

根據鲁姆-范·罗延协议,自7月13日起,所有荷兰部队应撤出共和国領土,同时,所有被捕的印度尼西亚共和国领导人应立刻释放。自此緊急政府完成了使命,於是沙弗鲁丁在當天解散紧急政府,把政權移交給共和國总统苏卡诺[10][11]

孟加拉人民共和國臨時政府 1971 1972  巴基斯坦 普遍被称为穆治那加政府(Mujibnagar Government), 是孟加拉人孟加拉国解放战争时在印度加尔各答设立的流亡政府。临时政府成立于1971年4月,并确立了早前孟加拉国领袖谢赫·穆吉布·拉赫曼在3月26日于东巴基斯坦的独立宣言。谢赫·穆吉布接着被西巴基斯坦扣留,而由孟加拉国人民联盟(Bangladesh Awami League)领导的孟加拉国解放运动在巴基斯坦陆军的殘酷鎮壓下从达卡逃离。[12]
柬埔寨王国民族团结政府 1970 1975 高棉共和國 1970年,西哈努克於中國北京成立。1975年4月共和國垮台,聯合政府真除
安哥拉民族解放阵线 1975 1992 安哥拉共和國 1975年11月11日,安人运宣布成立安哥拉人民共和国阿戈什蒂纽·内图任总统。安解阵和安盟则在万博另外建立了一个“政府”,得到了当时南非种族隔离政权和美国的支持。但由于在苏联的支持下,古巴军队和安人运拥有明显的军事优势,安解阵和安盟的联盟很快就破裂了。其后的安哥拉内战中,与苏联、古巴支持的安人运一党制政府作战的是美国、南非和中国等国支持的安盟反政府武装,而安解阵几乎没有参与之后的内战,最终甚至直接销声匿迹了。罗贝托在巴黎定居多年,而且安解阵的一些领导人,如约翰尼·爱德华多、皮诺克·爱德华多和恩里克·瓦尔·内托等,都转投了安人运政府一方。1980年代末,安人运政府宣布要在安哥拉建立多党民主制度,并要在1992年举行安哥拉首次多党选举。为参与选举,安解阵改组为政党。流亡政府解散。
纳米比亚流亡政府 1966* 1989°  南非 在反对种族隔离的南非对西南非洲的行政管理(由联合国裁定为非法)后成立;1990年,纳米比亚在南非边境战争后获得独立。 [13]
民主柬埔寨联合政府 1982 1992 柬埔寨人民共和國 联合国及主要会员国拒绝承认越南支持的政府的情况下成立。 1993年的选举使流亡政府重新融入新近重建的柬埔寨王国政府当中。
科威特国流亡政府 1990 1991 科威特共和国 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成立了一个伊拉克傀儡政权,已逃亡到沙特阿拉伯建立流亡政府的埃米尔贾比尔·艾哈迈德·萨巴赫,被受支配的临时政府宣布为非法政权,不日被伊拉克宣布为科威特省,1991年复国。
缅甸联邦全国联合政府 1990 2012 缅甸联邦 總部位于美国马里兰州羅克維爾。1990年12月18日全国民主联盟与缅甸联邦的其他反对党,推举昂山素季的堂兄昂山溫博士为缅甸联邦国家联合政府的总理
自由越南临时政府 1995 2013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加登格罗夫得克萨斯州密苏里城

現存的流亡政府列表

流亡政府經常未獲其它國家承認,或僅有極少數國家承認。

现存国家被推翻的前政府

名称 开始流亡年份 控制该政府所主张之领土的国家 注释 主張疆域
白俄罗斯人民共和国拉达 1919 白俄羅斯共和國 总部位於加拿大多倫多[14]
卡扎尔王朝 1925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 总部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达拉斯
阮朝 1945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总部位于法国巴黎
巴列维王朝 1979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 由目前居住於美國馬里蘭州波托马克的禮薩·巴列維領導。
奎达舒拉 2001  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 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的法统延续;总部位于巴基斯坦奎达
也門共和國政府 2015  也門共和國 (最高政治委員會) 总部设在利雅得的领导。见也门内战 (2015年至今)[15]

有争议的被某方称为流亡政府的现政府

名称 开始流亡年份 控制该政府所主张领土的国家/政權 注释 主張疆域
中華民國政府 1949  中华人民共和国
 阿富汗
 不丹
 
 印度
 
 
 蒙古1953年-2002年
 緬甸
 巴基斯坦
 俄羅斯
 
 日本
 菲律賓
 越南
 马来西亚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象徵二戰的結束,其後中華民國軍事接管臺灣。而在第二次國共內戰中,中國共產黨逐步擊敗中華民國政府,並在1949年10月1日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由於接連失利,中華民國政府於同年12月退守臺灣,政府機關撤至臺北,維持對臺灣地區的統治。除了它目前控制的臺灣及一些島嶼,中華民國還主張擁有其它許多地區的主權。現今的中華民國政府不自認為是流亡政府,但被一些中國近代史描述者和臺灣問題議論者稱為流亡政府(参见中华民国流亡政府论[16][17][18][19][20][21][22][23][24][25]。該理論的基點是依據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臺灣主權沒有合法移轉給中華民國[26],據此中華民國政府位於不屬於自己的領土上,所以是流亡政府[27];相較之下,此論點不被中華民國政府接受,中華民國政府認為臺灣主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已被合法地歸還給中華民國。
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政府 1976  摩洛哥 撒拉威阿拉伯民主共和國政府目前的行政中心在阿尔及利亚西部廷杜夫省撒哈拉难民营內。其總部位於廷杜夫省南部。另外,有些政府官員派駐於西撒哈拉東部的「自由区」内的幾個由波利薩里奧陣線控制的城鎮。

雖然政府實際管理區域包含其控制下的西撒哈拉部分領土及位於阿爾及利亞廷杜夫省的撒哈拉難民營,但其所宣稱的領土範圍並不包括後者。目前有幾個外援機構持續派員在難民營服務,包括联合国难民署

无实际管辖权的地方政府

名稱 开始流亡年份 控制該政府所主張領土的國家 注释 主張疆域
以北五道委员会 1949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包括咸镜北道、咸镜南道、黄海道、平安北道和平安南道。
韩国总统亦指派5道的知事,但实际上并未治理北方五道。
总部位于韩国首尔
阿布哈兹自治共和国政府 1993 阿布哈茲共和國 总部位于格鲁吉亚第比利斯
阿塞拜疆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共同体 1994 阿尔察赫共和国 总部位于阿塞拜疆巴库
南奥塞梯临时行政实体 2008 南奧塞梯共和国 总部位于格鲁吉亚第比利斯
科索沃和梅托希亚自治省 2008 科索沃共和国 总部位于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
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 2014 俄羅斯聯邦 總部位於烏克蘭赫爾鬆
塞瓦斯托波爾市 2014 俄羅斯聯邦 總部位於烏克蘭赫爾鬆

历史上无实际管辖权的地方政府

名稱 开始流亡年份 结束流亡年份 控制該政府所主張領土的國家 注释 主張疆域
北京政府遣藏代表使團 1912年 1928年 西藏噶廈 詳見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时期西藏地区职官列表
蒙藏事務局
蒙藏院
1912年、
1921年(蒙古,第二次開始流亡)
1919年(蒙古,第一次結束流亡)、
1928年
大蒙古国
大蒙古国
 蒙古人民共和国
圖瓦人民共和國
西藏噶廈
蒙藏事務局蒙藏院中華民國北京政府時期的中央機構,負責管理蒙古西藏等地區的少數民族事務。然而當時西藏事實獨立,由噶廈政府統治,外蒙古也在1911至1919年與1921至1992年期間內受蘇聯扶植的各衛星國事實獨立。
甘肅代表團 1919年 1920年 西藏噶廈 國民政府國務院電咨甘肅督軍張廣建所派
護送班禪專使行署 1934年 1938年 西藏噶廈 詳見中華民國治藏歷史。
蒙藏委員會 1949年 2017年  蒙古人民共和国
 蒙古人民共和国
 蒙古人民共和国
 蒙古人民共和国
 蒙古
 蒙古
 蘇聯
 俄羅斯
西藏噶廈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華民國曾經存在的行政院所屬部會,主管對蒙古族藏族交流及其他有關蒙藏各項事務。建國之初就已成立,1928年升格為行政院所屬部會,2017年9月15日裁撤後業務陸續交由文化部外交部與大陸委員會承接。
浙江省政府 1949年 195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 省政府的省会一直在杭州,1937年12月,日军攻袭杭州,省政府迁至金华。1938年初又迁至永康方岩。1942年夏迁到云和。1945年10月,省政府迁回杭州。1949年5月3日杭州为解放军佔領,省政府迁至舟山岛北部的,并由蒋经国亲自将该地更名为克难,統治浙江沿海诸岛。1950年5月,浙江省政府等驻舟山各机构及大量人员随中華民國國軍撤退台湾,省政府因之撤銷。
新疆省政府辦事處 1949年 199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 長期以來由中華民國地方軍閥實質統治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在1955年被新成立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取代;而中華民國的新疆省至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前後遷至台北市四維路52巷31號辦公(新疆省政府辦事處),於民國八十一年(1992年)1月16日裁撤,至此無該省的省政府編制。
金门县人民政府 1955年 1970年  中華民國 金门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福建省人民政府法定划定的行政区之一,辖区与中华民国所统治的金门县范围重合。由于第二次国共内战以来的海峡两岸分治格局,该规划于法定设置阶段而未实施正式管辖。中华人民共和国持续宣称拥有此地区的主权,然從未實際管轄。国共内战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未能攻占金门岛,因此福建省人民政府行政区划中的“金门县”从未实际运作。1955年5月,设立金门县人民政府。1958年成立大嶝公社。1970年12月金门县人民政府撤销,1971年3月,大嶝公社改隶同安县。

意图取代现政府并草创政府架构的组织

名稱 开始流亡年份 控制該政府所主張領土的國家 注释 主張疆域
伊朗全國委員會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36个伊朗反对派政治组织组成的松散政治联盟,由禮薩·巴列維領導;总部位于美国马里兰州
伊朗全国抵抗委员会 1981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5个伊朗反对派政治组织组成的松散政治联盟,其中最大的组织是伊朗人民圣战者组织;总部位于法国巴黎
临时越南国家政府 1991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安纳海姆
埃塞俄比亚王权委员会 1993  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 总部位于美国华盛顿大都会区。
老挝王家流亡政府 2003 寮人民民主共和國 总部位於美国俄勒冈州格雷沙姆。
赤道几内亚流亡政府 2003  赤道几内亚共和国 总部位于西班牙马德里
叙利亚临时政府 2013  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国 是一个由叙利亚反对派政治联盟叙利亚反对派和革命力量全国联盟成立的临时政府,目前其总部设于土耳其加济安泰普
拯救乌克兰委员会 2015  乌克兰 由乌克兰前总理米克拉·阿扎罗夫等人组织成立;总部位于俄罗斯莫斯科
委內瑞拉流亡最高法院 2017  委內瑞拉 2017年7月21日,委內瑞拉反對派主導的人民代表大會依法選出33名法官,組成委內瑞拉最高法院[28]
自由朝鮮 2019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意图另立国家并草创政府架构的分离主义组织

名称 开始流亡年份 控制该政府所主张领土的国家 注释 主张疆域
但泽自由市流亡政府 1947  波兰共和国 总部位于德国柏林[29][30][31][32]
南马鲁古共和国 1950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 总部位于荷兰
藏人行政中央 1959  中华人民共和国 通称“西藏流亡政府”,总部位于印度达兰萨拉
西巴布亚流亡政府 1969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 总部位于荷兰[33][34]
卡宾达共和国 1975  安哥拉共和国 总部位于法国巴黎
科普特流亡政府 1992  阿拉伯埃及共和国 [35]
库尔德斯坦社群联盟 1998  土耳其共和国 [36]
亚巴佐尼亚共和国 1999  喀麦隆共和国 [37]
东突厥斯坦共和国流亡政府 2004  中华人民共和国 总部位于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
塞爾維亞克拉伊納共和國 2005  克罗地亚共和国 总部位于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
掸联邦临时政府 2005  缅甸联邦共和国 [38]
俾路支斯坦流亡政府 2006  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总部位于印度[39]
比亚法拉流亡政府 2007  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 总部位于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40]
高加索酋長國 2007  俄羅斯聯邦 活跃于叙利亚内战伊斯兰国一方。
泰米尔伊拉姆过渡政府 2010  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 [41]
共和國委員會 2017  西班牙 总部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42]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1. . wordnetweb.princeton.edu. [2020-07-11].
    2. Tir, J. , 2005-02-22 "Keeping the Peace After Secessions: Territorial Conflicts Between Rump and Secessionist State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Studies Association, Hilton Hawaiian Village, Honolulu, Hawaii Online <.PDF>. 2009-05-25 from http://www.allacademic.com/meta/p72056_index.html Archive.is存檔,存档日期2012-07-21
    3. Thielemans, Marie-Rose (编), , Paris: Duculot: 14–5, 1991, ISBN 2-8011-0951-7
    4. Armia Krajowa – szkice z dziejów Sił Zbrojnych Polskiego Państwa Podziemnego, pod redakcją Krzysztofa Komorowskiego, Warszawa 1999, s. 27.
    5. Shirer, William L. .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1960: 723. ISBN 0671624202.
    6. Oorlogsverliezen 1940–1945. Maandschrift van het Centraal Bureau voor de Statistiek, blz. 74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7. . officialgazette.gov.ph. December 16, 1941.
    8. Jacques Bertrand.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4: 166. ISBN 0-521-52441-5.
    9. Pour, Julius. [Doorstoot naar Djokja: Disagreements between Civil-Military Leaders]. Jakarta: Penerbit Buku Kompas. 2010. ISBN 9789797094546 (印度尼西亚语).
    10. ROBERT CRIBB; AUDREY KAHIN. SECOND EDITION. ISBN 978-0810849358.
    11. Ricklefs, M.C. 4th. London: MacMillan. 2008 [1981]. ISBN 978-0-230-54685-1.
    12. http://www.banglapedia.org/httpdocs/HT/M_0359.HTM
    13. Colin Leys, John S. Saul, and Susan Brown. Namibia's Liberation Struggle: The Two-Edged Sword (London: James Currey, 1995). pp. 20–21, 40.
    14. Official website of the Belarusian National Republic 存檔,存档日期2012-07-04.
    15. Profil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bbc.co.uk; accessed 6 April 2015.
    16. Lori Reese. . Time (Time Inc.). August 28–30, 1999,. Vol. 154 (No. 7/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年5月11日) (英语). After four years of civil war, Chiang and the nationalists were forced to flee to the island of Taiwan. There they established a government-in-exile and dreamed of retaking the mainland.
    17. . BBC. [March 4,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1月18日) (英语). There Chiang established a government in exile which he led for the next 25 years.
    18. . Reuters. [March 4,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December 29, 2014) (英语). 1949: Chiang Kai-shek's Nationalists lose civil war to Mao Zedong's Communist forces, sets up government-in-exile on Taiwan.
    19. . Public Broadcasting Service. [March 10,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12月28日) (英语). ......after the inaugur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RC) in Beijing on October 1, 1949, Chiang and the Nationalists installed the rival Republic of China (ROC) as a government in exile on Taiwan.
    20. . China Post. 27 May 2010 [12 June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5-30).
    21. . Taipei Times. 29 April 2009 [14 June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6-03).
    22. Kerry Dumbaugh (Specialist in Asian Affairs Foreign Affairs, Defense, and Trade Division). (PDF).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23 February 2006 [20 December 2009]. While on October 1, 1949, in Beijing a victorious Mao proclaimed the cre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RC), Chiang Kai-shek re-established a temporary capital for his government in Taipei, Taiwan, declaring the ROC still to be the legitimate Chinese government-in-exile and vowing that he would “retake the mainland” and drive out communist forces.
    23. John J. Tkacik, Jr.. . Heritage Foundation. 19 June 2008 [20 December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7-27). Chiang Kai-shek wanted to fight it out on an all-or-nothing basis. There are also reports that Chiang's advisors convinced him that if the ROC mission stayed to represent Taiwan, Chiang would be under pressure to demonstrate in some constitutional way that his Chinese government-in-exile represented the people of Taiwan rather than the vast population of China. Doing so would require Chiang to dismantle his existing regime (which was elected in 1947 on the Chinese mainland and continued to rule in Taiwan under emergency martial law provisions without benefit of elections), adopt an entirely new constitu­tion, and install an entirely new government. 参数|quote=值左起第611位存在软连字符 (帮助)
    24. . (original source: "「流亡政府」邏輯不通" by NOWnews Network). June 1, 2010 [7 October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14). 外部链接存在于|publisher= (帮助)
    25. Jonathan I. Charney and J. R. V. Prescott, , Americ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July 2000 [2011-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06-22)
    26. Taipei Times, , June 9, 2013 [2013-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13), [Quoting from a declassified CIA report on Taiwan written in March 1949] From the legal standpoint, Taiwan is not par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Pending a Japanese peace treaty, the island remains occupied territory in which the US has proprietary interests.
    27. Robert I. Starr, , July 13, 1971 [2012-05-18], Following World War II, the Republic of China, under the Kuomintang (KMT) became the governing polity on Taiwan. In 1949, after losing control of mainland China following the Chinese civil war, the ROC government under the KMT withdrew to occupied Taiwan and Chiang Kai-shek declared martial law. Japan formally renounced all territorial rights to Taiwan in 1952 in the San Francisco Peace Treaty, but neither in that treaty nor in the peace treaty signed between Japan and China was the territorial sovereignty of Taiwan awarded to the Republic of China.
    28. . Clarín. 12 October 2017 [10 July 2018] (西班牙语).
    29. . danzigfreestate.org. [2013-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04).
    30. . [2013-05-08].
    31. . [2013-05-08].
    32. . 2001-12-22 [2013-05-08].
    33. Saha, Santosh C. . Lexington Books. 2006: 63 [20 May 2011].
    34. Minahan, James. . Westport, Connecticut: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2002: 2055 、page=2241 [20 May 2011]. ISBN 978-0-313-32384-3.
    35. . http://www.cpr-government.de/. [2012-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03).
    36. . [2013-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03).
    37. . Southerncameroonsig.org. 2012-08-20 [2012-09-20].
    38. . Tgte-us.org. [2012-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21).
    39. . Eurasiantime.
    40. . Biafraland. [2012-09-20].
    41. . Peacehall.com. [2012-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04).
    42. . 共和委員會. [2018-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09).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