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線

淡水線台北捷運營運中的路線,也是台灣首條由傳統鐵路改建而成的捷運路線(前身為臺灣鐵路管理局淡水線),屬於高運量系統;圓山站以南(不含圓山站)皆為地下路線,以北至北投站(含北投站)為高架路線;北投站以北至紅樹林站為平面路線(淡水站為高架車站)。路線北起淡水站,沿台二乙線、台二線與淡水河岸間路廊過關渡隧道至關渡,接著大致沿中央北路南側至北投,之後大致沿東華街與西安街間路廊至士林,穿過基隆河後,沿玉門街轉入地下,經線型公園下方至台北車站,再沿公園路至中正紀念堂站。[1][lower-alpha 1]全長23.2公里。淡水線與信義線,共同構成淡水信義線

淡水線
()
概覽
營運地區 臺北市中正區
臺北市大同區
臺北市中山區
臺北市士林區
臺北市北投區
新北市淡水區
服務類型高運量大眾捷運系統
所屬系統台北捷運
目前狀況營運中
起點站淡水中正紀念堂
主要車站淡水
北投
石牌
劍潭
民權西路
中山
台北車站
台大醫院
中正紀念堂
技術數據
路線結構地下
高架
平面
路線長度23.2公里
最高速度80km/h
車站數目21
平均站距1.16公里
軌距1435毫米標準軌)(標準軌
電氣化方式750V,第三軌
車輛基地北投機廠
使用车辆川崎重工301型381型
列車编组三節車廂為一組,
兩組共六節車廂為一列
開通營運1997年3月28日
首班车由數個站點同時於6點發車
末班车淡水 24:00
象山 24:00
大安 24:25
建設者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
營運者臺北大眾捷運股份有限公司
網站www.metro.taipei

簡介

淡水線「淡水中山」段最初先於1997年3月開放通車,為台灣最早通車的高運量捷運路段,同年12月啟用「中山-台北車站」段(即全線通車)。1998年12月配合中和線通車,啟用「台北車站-中正紀念堂」段(經由新店線「中正紀念堂 -古亭」通車路段直通中和線),營運模式為「淡水-南勢角」。1999年11月因新店線全線通車,淡水線營運模式改為「淡水-新店」與「北投-南勢角」。在台北捷運開通至2012年間的早期路網時代,淡水線曾長期與綠線新店線橘線中和線直通營運,部份民眾曾仿照板南線簡稱將淡水線、新店線及中和線合稱為淡新中線,但並非正式名稱。2012年9月,東門站啟用,中和新蘆線貫通,「北投-南勢角」營運模式取消,改為「北投-台電大樓」區間車,以補足原「北投-南勢角」營運模式的班距,此時淡水—新店區間皆稱為淡水線。2013年11月,信義線通車後,「北投-台電大樓」區間車取消,改開行「北投-象山」列車連結信義計畫區一帶,而「淡水-新店」列車則繼續直通營運至2014年11月14日。

2014年11月15日,配合松山線的通車淡水線與新店線正式分離,信義線開始採用「淡水-象山」與淡水線直通的營運模式,兩線合稱「淡水信義線」。

本線另有新北投支線,自北投站分出。淡水線通車後初期,曾開行直通新北投線的列車,後來因為新北投支線距離民宅過近,引發噪音問題而終止直通列車的運行[lower-alpha 2]

本線開通初期全程(淡水~中山/台北車站)票價為新台幣80元,與客運並存,但後來降價,造成與之平行的客運路線陸續停駛。

本線於2013年7月23日先於淡水線石牌實施列車入站廣播提示,同年7月31日全面採用,信義線通車後不分列車均採用。2014年中「紅樹林復興崗」段才開始採用。[lower-alpha 3]

列車運行方式

目前營運模式:

  • 「淡水-象山」列車於2014年11月15日開始
    • 為原本規劃的營運模式,2014年11月15日起淡水線已經不再與新店線直通營運,正式與信義線銜接直通營運[2],為全程車模式。
  • 「北投-大安」列車於2014年11月15日開始
    • 因大安站以東三站(信義安和站、臺北101/世貿站、象山站)的離峰運量不足,故利用大安站東側的袋狀軌開行區間車,23時以後不開行。
  • 「北投-象山」列車於2013年11月24日開始
    • 為原本信義線在松山線通車前的營運模式,松山線通車後仍將繼續保留,但因大安站以東三站運量較不足,因此本營運模式只在尖峰或疏運台北101/世貿站眾多人潮(例跨年、資訊展等)開行。
  • 「淡水-大安」列車於春節期間營運
    • 這是「北投-大安」列車於春節期間、假期疏運淡水站湧入的人潮而變更的營運模式。
  • 「民權西路-象山」列車於颱風來時營運
    • 因應颱風入境風速達停駛標準時原「淡水-象山」列車改為只行駛至民權西路站為止,直到恢復正常營運為止。


營運時間與班距

士林到芝山之間的一段高架軌
進入關渡站的南下列車位於平面路段
  • 營運時間:05:50~01:16
  • 平均班距
    • 平常日(週一至週五)
      • 尖峰時段(07:00~09:00,17:00~19:30):約6分鐘,重疊區間[lower-alpha 4]約3分鐘。
      • 次尖峰時段(19:30~23:00):約7~8分鐘,重疊區間約3分30秒~4分鐘。
      • 離峰時段(06:00~07:00,09:00~17:00):約8~10分鐘,重疊區間約4~5分鐘。
      • 23:00以後:約12分鐘(僅行駛「淡水-象山」模式)。
    • 例假日(週六、週日及國定假日)
      • 06:00~09:00:約8分鐘(僅行駛「淡水-象山」模式)。
      • 09:00~23:00:約8~10分鐘,重疊區間約4~5分鐘。
      • 23:00以後:約12分鐘(僅行駛「淡水-象山」模式)。[3]

收費

從淡水站至中正紀念堂站,費用是新台幣55元;任相鄰兩站間則需最低費用20元。

紀念章

旅客可以在服務台或諮詢服務台詢問站務員,站務員會拿出紀念印章供旅客使用蓋印。本線於2015年2月11日開始採用「車站專屬紀念章戳」,各站的紀念章如下:

歷史

  • 1988年2月24日:淡水線北投機廠舉行開工典禮[4][5]
    淡水線殉職人員紀念碑
  • 1988年3月16日:淡水線北投機廠宣布暫停施工[6]
  • 1988年7月22日:淡水線北投機廠舉行復工典禮[7]
  • 1988年12月30日:淡水線新北投車站及支線工程舉行開工典禮[8]
  • 1997年3月28日:「淡水-中山」段正式通車啟用[9]
  • 1997年12月25日:「中山-台北車站」段正式通車啟用。
花崗岩站體搭配藍色桁架屋頂為首批通車的地下化車站出口共同特色,圖為改建前的雙連站1號出口,今雙連站、中山站出口多數已進行改建使更加現代化。
  • 1998年12月24日:「台北車站-中正紀念堂」段正式通車啟用(直通新店線「中正紀念堂站-古亭站」段、中和線)。
  • 2001年9月17日:納莉颱風帶來大量降雨導致洪水湧入台北車站月台,造成部分路段停駛達3個月。
  • 2010年10月27日:8點34分中正紀念堂站一列北投方向列車傳出煞車系統異常而停駛,台電大樓站-台北車站間及頂溪站-台北車站路段改採用單線雙向模式營運,全線延誤狀況至10點左右方告解決[10],淡水線全線約2萬多人次受到影響[11]
  • 2011年6月16日:經內政部於該日核定,淡水區(Tamsui)與鹿港鎮(Lukang)為全國首二例恢復歷史慣用譯名的鄉鎮市區級地名[12]台北捷運公司配合辦理變更,將本線及淡水站之譯名拼音由「Danshui」變更為「Tamsui」。
  • 2012年9月29日:因應新莊線東門站完工通車,「北投-南勢角」區間車開行最後列車,用車為301型列車001/002﹝北投開﹞和011/012﹝南勢角開﹞。深夜模式的台北車站-南勢角最後列車為301型列車039/040。
  • 2012年9月30日:中和線與新蘆線貫通,取消「北投南勢角」營運模式,新增「北投-台電大樓」區間車。[13]
  • 2013年7月9日:淡水線兩輛列車在行經高架車站時,因當日下午的瞬間大雨造成列車漏水現象,後緊急送至北投機廠維修。
  • 2013年11月23日:因應信義線完工通車,「北投-台電大樓」區間車開行最後列車,用車為301型列車007/008(北投開)和019/020(台電大樓開)。深夜模式的台北車站-台電大樓最後列車為301型列車003/004。
  • 2013年11月24日:信義線上午6點通車(為不影響「淡水-新店」的營運,先行直通至淡水線北投站,營運模式為「北投-象山」),原「北投-台電大樓」列車取消。
  • 2014年3月30日:由於330反服貿遊行的關係,台大醫院站與中正紀念堂站一度湧入大量人潮,於當日下午2點至2點40分啟動列車過站不停模式,淡水線有八班列車過站不停,已經恢復正常營運。[14]
  • 2014年4月8日:台北市政府公布松山線通車後的營運模式,松山線將與小南門線、新店線直通運行,淡水線將不再與新店線直通運行,正式與同屬紅線的信義線銜接直通營運。屆時運行15年的「淡水-新店」列車將正式走入歷史,改採原定之「淡水-象山」營運模式。[2]
  • 2014年5月29日:下午4時18分石牌站發生供電異常,「石牌-士林」段採用單線雙向營運,「北投-士林」段採用公車接駁,另信義線象山站發出的列車支援延駛至淡水站。
  • 2014年9月10日:下午1時48分士林站往淡水方向發生旅客掉落月台,「石牌-民權西路」段採用單線雙向營運,「北投-台北車站」段採用公車接駁,於下午2時28分恢復正常營運。本次事件影響淡水線、新店線、信義線約18部列車、旅客約8,000人。
  • 2014年11月14日:「淡水-新店」營運模式最後一天運行,比照「北投-南勢角」、「北投-台電大樓」發出最後列車後走入歷史。最後列車為301型027/028(新店開)和037/038(淡水開),兩班列車在劍潭站交會。
  • 2014年11月15日:淡水線與信義線正式貫通,原「北投-象山」列車將保留但改在尖峰時段開行,並新增「淡水-象山」與「北投-大安」(離峰時段)兩種營運模式。營運長達15年的「淡水-新店」正式取消。
  • 2014年12月3日:下午1時許芝山站往淡水方向發生旅客掉落月台,「石牌-士林」段採單線雙向營運,班距約為26分鐘,「北投-士林」段採公車接駁,1時22分恢復營運。
  • 2015年8月8日:「淡水-圓山」段由於蘇迪勒颱風過境停駛,故自象山站發出列車僅行駛至民權西路站,直到晚上6點恢復全線正常營運。
  • 2016年4月26日:晚上7時34分因信義線「東門-台北101/世貿」段發生供電異常,信義線全線與「台北車站-中正紀念堂」段被迫暫停營運,「淡水-台北車站」採用局部營運,「台北車站-象山」段改採免費接駁公車銜接,直到晚上8時30分在信義線恢復供電正常後,淡水信義線恢復營運。

車站

註釋

  1. 若依興建工程上的定義,淡水線始自台大醫院站,而該站屬於新店線工程
  2. 據司機所述,更曾有民眾丟棄大型垃圾於新北投支線軌道上
  3. 除淡水站、北投站、中正紀念堂站外,各站的廣播提示為「一月台列車往淡水(北投)(Platform 1 for Tamsui (Beitou))」、「二月台列車往象山(大安)(Platform 2 for Xiangshan (Daan))」。
  4. 重疊區間係指「北投-中正紀念堂」區間

參考文獻

  1. . 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 2018-04-02.
  2. . 臺北大眾捷運股份有限公司. 2014-04-08 [2014-0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08).
  3. . 臺北大眾捷運股份有限公司. 2018-04-26.
  4. 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 (编). . 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 1992年: 頁52、56、86、114. ISBN 957-00-0430-4 (中文(台灣)‎).
  5. . 民生報. 1988-02-24: 第1版.
  6. . 聯合報. 1988-03-16: 第15版.
  7. 陶允正. . 聯合晚報. 1988-07-22: 第9版.
  8. . 民生報. 1988-12-29: 第19版.
  9. 高銘塏, , 2010-06-30 [2016-12-25]
  10. 今晨尖峰時段文湖線、淡水線先後凸槌-Yahoo!奇摩新聞.NOWnews.2010-10-27 存檔,存档日期2010-10-31.
  11. 北捷出狀況 總經理道歉 - 自由電子報 即時新聞
  12. 臺灣地區鄉鎮市區級以上行政區域名稱中英對照表 存檔,存档日期2012-03-25.(100年6月16日版)。
  13. 因應捷運新莊線東門站完工通車中和線與新蘆線連接貫通行駛將加強輸運配套措施並擴大宣導.臺北大眾捷運股份有限公司.2012-05-3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14. 北捷首度因遊行 機動過站不停.聯合新聞網.2014-03-31 存檔,存档日期2014-04-13.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