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論

僧肇好清談,早年師從鸠摩罗什,著作甚多,以《肇论》最为出名。肇论一词最早见于惠达《肇论疏》,事實上是由《宗本义》、《物不迁论》、《不真空论》、《般若无知论》、《涅槃无名论》所組成[1]。“宗本义”為全书之首,是僧肇的思想总纲,隐士刘遗民对僧肇的《般若无知论》极为推崇,弘始十二年(410年)刘遗民致函僧肇稱“才运清俊,旨中沈允。推步圣文,婉然有归,披味殷勤,不能释手,真可谓浴心方渊,悟怀绝冥之肆,穷尽精巧,无所间然”[2]。此时僧肇只有二十三岁。

《肇論》
作者唐朝僧肇(384年—414年)著
惠達
语言中文
作品主题佛教三論宗
发行情况
出版地中國
被引用惠澄《肇论疏》
宋朝净源有《肇论中吴集解》
明朝憨山《肇论略注》、袾宏竹窗隨筆·物不遷論駁》

肇论》,由后秦佛教僧人釋僧肇所著論述,凡一卷六部分。

佛教般若学“六家七宗”之說,很明顯是受到老莊玄學等传统思想影响的结果,人们对般若性空学说的理解,多流于片面,不夠精確。《肇论》是佛学中國化的代表作,結合了中國的老子莊子思想,又以《维摩》、《般若》、《三论》为宗。僧肇的佛学思想都是围绕着解般若学的“空”展开的。《肇論》以般若中道之觀點來闡述大乘佛教“般若性空”的思想,批六家七宗中的本无、即色和心无三家[3]黄忏华在《僧肇》一文稱:“《宗本义》从缘生无性谈实相,《不真空论》从立处皆真谈本体,《物不迁论》依即动即静谈体用一如,《般若无知论》谈体用的关系,都是有所发挥而互相联系之作”。一般而言,《般若无知论》讲“智空”,《不真空论》和《物不迁论》讲“法空”,《涅槃无名论》讲“智法俱同一空”的“果空”,僧肇被喻為“解空”第一[4]

僧肇的《肇论》是在佛教的基础上对玄佛合流進行批判,一方面將玄學的成就推展至高峰,一另方面又标志着玄佛合流的终结,從此老莊思想在佛學中徹底消失,中原高僧多不願再附會於老莊。

歷代有許多高僧注疏《肇论》。南朝宋明帝时期,陆澄编有《法论目录》,著录《肇论》四篇,《不真空论》归于“法性集”、《涅槃无名论》归于“觉性集”、《般若无知论》归于“般若集”、《物不迁论》归于“物理集”。慧晈撰《高僧传》,介紹僧肇的生平,大量引用《涅槃无名论》。现存有晋朝惠达《肇论疏》2卷,唐朝元康《肇论疏》3卷,惠澄《肇论疏》3卷。宋朝净源有《肇论中吴集解》三卷及《肇论集解令模钞》二卷。元朝文才有《肇论新疏》三卷和《肇论新疏游刃》三卷。明朝憨山德清的《肇论略注》6卷,袾宏有《竹窗隨筆·物不遷論駁》。

《涅般無名論》被疑為偽作,湯用彤方立天石峻等人皆以《涅槃無名論》是偽作,湯用彤《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下:“《涅槃無名論》頗有疑點,或非僧肇所作。”對此學術界對此看法不一。

參見

注釋

  1. 陈小招提寺慧达著《肇论序》曰:“通序长安释僧肇法师所作《宗本》、《物不迁》等四论。”
  2. 高僧传》卷第六
  3. 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94~195页
  4. 《高僧传》載,鳩摩羅什称:“秦人解空第一者,僧肇其人也”。

參考書目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