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語音系
閩南語音系(Southern Min phonology)是基於閩南語音韻之變化所形成之音系。閩南語腔調凡多樣化。一般閩南語腔調大抵以廈門腔、臺灣腔為普遍。閩南語各式腔調的使用者,主要分布在福建南部、广东东部的潮汕地区及海陸豐地區、惠州市的部分地區(包括惠東、博羅、惠城)、廣東舊香山縣的部份地區(包括隆都、得能都、四大都、三鄉、淇澳島)、广东西部(包括雷州半岛、湛江、电白)、海南岛、闽西龙岩市区与漳平一带、浙江南部部分地区(包括苍南、平阳、洞头、玉环、温岭)、臺灣、以及東南亞的華人社群。闽东宁德市的福鼎沿海一带以及江西上饒市的東部地區亦存在眾多閩南語的方言島。本文使用閩南拼音記載語音,底下分幾個語音要點說明。
音節結構
閩南語音節結構區分為五個音位成分:聲母、韻頭(介音)、韻腹、韻尾、聲調。〔韻頭、韻腹、韻尾〕三者又合稱為韻母。閩南語存有變調,而閩南語通用拼音標示變調,採用附加符號來標示聲調,稱為調號或調符。而聲調符號基本上須標示在音節裡響度最高的元音上,一般標示在韻腹上頭。
〈基本字詞結構〉 | ||||||||||
(聲母) (前置輔音) |
聲調 | |||||||||
韻母 | ||||||||||
介音(元音) | 後置音(元音 + 後置輔音) + 鼻化元音 | |||||||||
韻頭 | 韻腹 | 韻尾 |
如上表所示、字詞結構組成之成份如下所分析:
聲調說明
閩南語中古音有八個聲調,即「平上去入各分陰陽」。今天的閩南語大多能够完整或不完整地保留中古閩南語音的某些聲調特性。經常久語音上的演化,在漳州音造成獨缺“陽上”調(漳腔陽上併入陽去);而泉州音則形成去聲的本調不分陰陽(即陰去和陽去合併,但各自變調後仍可區分開來)。常說閩南語有七聲八調(「聲」指調值、「調」指調類)、八音七調(「音」指調類、「調」指調值)、八聲七調(「聲」指調類、「調」指調值),皆指這些演化到今天的聲調特性。[1][2]
聲調 | 平 | 上 | 去 | 入 | |||||
---|---|---|---|---|---|---|---|---|---|
陰平 | 陽平 | 陰上 | 陽上 | 陰去 | 陽去 | 陰入 | 陽入 | ||
調號 | 1 | 5 | 2 | 6 | 3 | 7 | 4 | 8 | |
IPA | ˦˦ | ˨˦ | ˥˧ | ˨˩ | ˧˧ | ˧˨ | ˦ | ||
調值 | 廈門 | 44 | 24 | 53 | 21 | 22 | 32 | 4 | |
東 taŋ1 | 銅 taŋ5 | 董 taŋ2 | 凍 taŋ3 | 動 taŋ7 | 觸 tak4 | 逐 tak8 | |||
臺北 | 44 | 24 | 41 | 11 | 33 | 32 | 4 | ||
臺南 | 44 | 23 | 41 | 21 | 33 | 32 | 44 | ||
漳州 | 34 | 13 | 53 | 21 | 22 | 32 | 121 | ||
泉州 | 33 | 24 | 55 | 22 | 41 | 5 | 24 | ||
變調
兩個字(或字詞)連讀時,前面的字詞要變調,後面的字詞不變調,而此變調的規律是固定的。如果兩個以上的字詞連讀時,則只有最後的字詞不變調。一般連讀變調遵循規律性,但也有一些特殊現象。
〈閩南語變調規則〉 | ||||||||||
漢語聲調標示 | 陰平(漳/泉) | 陰上(漳/泉) | 陰去 | 陰入(ptk/h) | 陽平(漳/泉) | 陽上(泉) | 陽去(漳/泉) | 陽入(ptk/h) | ||
變前聲調數字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
變後聲調數字 | 7/1 | 1/5 | 2 | 高短/2 | 7/低平 | 低平 | 3/低平 | 低短/低平 |
歸納可見,變調的規律為:
- 漳州本調第5聲調(陽平),變後第7聲調。泉州本調第5聲調(陽平),變後低平調。本調第7聲調(陽去),變後低平調。本調第3聲調(陰去),變後第2聲調。本調第2聲調(陰上),漳州腔變後第1聲調,泉州腔變後第5聲調。本調第1聲調(陰平),變後中平調。
- 泉州第7聲調(陽去)原調與第3聲調(陰去)同、即(7=3),而第6聲調(陽上)則保留(變調後為低平調)。
- 本調第4聲調(陰入),入聲尾帶“-p/-t/-k”的,變後高短調。本調第4聲調(陰入),喉塞音韵尾帶“-h”的,變後第2聲調(陰上)。
- 本調第8聲調(陽入),入聲尾帶“-p/-t/-k”的,變後低短調。本調第8聲調(陽入),喉塞音韵尾帶“-h”的,變後低平調。[3]
音節表
(1)基本子音及母音音節表
基本"子音及母音"音節表:
子音(右) ----------- 母音(下) | b | p | bb | m | d | t | l | n | g | k | gg | ng | z | c | s | zz | h | 零聲母 |
a | ba | pa | bba | ma | da | ta | la | na | ga | ka | gga | nga | za | ca | sa | zza | ha | a |
e | be | pe | bbe | me | de | te | le | ne | ge | ke | gge | nge | ze | ce | se | zze | he | e |
i | bi | pi | bbi | mi | di | ti | li | ni | gi | ki | ggi | ngi | zi | ci | si | zzi | hi | i |
o | bo | po | bbo | mo | do | to | lo | no | go | ko | ggo | ngo | zo | co | so | zzo | ho | o |
u | bu | pu | bbu | mu | du | tu | lu | nu | gu | ku | ggu | ngu | zu | cu | su | zzu | hu | u |
oe | boe | poe | bboe | moe | doe | toe | loe | noe | goe | koe | ggoe | ngoe | zoe | coe | soe | zzoe | hoe | oe |
(2)單純與鼻聲尾韻母音節表
單純與鼻聲尾韻母音節表。星號(*)表示沒有閩南語此音字詞。請將表內漢字發為閩南語音,部份漢字發音可能須使用閩南語文白異讀的方法來朗讀。
子音 ------ 母音 | b | p | bb | m | d | t | l | n | g | k | gg | ng | z | c | s | zz | h | 零聲母 |
a | ba 爸 | pa 帕 | bbǎ 麻 | ma 媽 | da 乾 | tâ 挓 | lǎ 蜊 | nà 那 | ga 家 | ka 腳 | ggǎ 牙 | ngà 雅 | zà 早 | cà 炒 | sa 柵 | * | ha 下 | a 阿 |
e | bē 父 | pee 皮 | bbē 賣 | mē 罵 | dē 地 | tè 體 | lè 禮 | ně 晾 | ge 雞 | ke 溪 | ggē 藝 | ngē 硬 | zē 坐 | ce 初 | sè 洗 | * | hē 系 | ě 鞋 |
i | bì 比 | pi 披 | bbì 美 | mǐ 棉 | dī 弟 | tì 恥 | lì 你 | nǐ 年 | gi 機 | ki 欺 | ggī 義 | ngǐa 迎 | zi 芝 | cī 市 | sī 是 | zzī 字 | hì 喜 | i 伊 |
o | bō 部 | pò 普 | bbō 貿 | mo 毛 | dō 度 | tò 土 | lō 路 | nò 老 | go 姑 | kò 苦 | ggō 五 | ngǒ 吳 | zo 組 | co 初 | so 蔬 | * | hō 雨 | o 烏 |
u | bǔ 孵 | pǔ 浮 | bbù 舞 | * | dǔ 廚 | tǔ 儲 | lù 旅 | * | gu 龜 | ku 區 | ggǔ 牛 | * | zu 書 | cù 取 | su 輸 | zzǔ 如 | hù 府 | u 污 |
ai | bâi 拜 | pâi 派 | bbǎi 眉 | mâi 勿 | dǎi 臺 | tai 颱 |
lǎi 來 | nāi 荔 | gai 該 | kai 開 | ggǎi 涯 | ngāi 礙 | zǎi 財 | cai 猜 | sai 獅 | * | hài 海 | ai 哀 |
au | bau 包 | pàu 跑 | bbàu 卯 | māu 貌 |
dǎu 投 | tǎu 頭 | lāu 老 | nàu 腦 | gau 溝 | kàu 口 | ggǎu 爻 | ngāu 藕 | zàu 走 | cau 操 | sâu 掃 | * | hāu 效 | au 歐 |
oe | bòe 保 | pōe 抱 | bbōe 帽 | * | dōe 道 | tòe 討 | lōe 勞 | noe 娜 | goe 高 | koe 科 | ggǒe 鵝 | * | zòe 棗 | còe 草 | sòe 嫂 | * | hòe 好 | oe 呵 |
ia | * | * | * | miǎ 名 | dia 爹 | * | lià 惹 | niǎ 娘 | giâ 寄 | kiǎ 騎 | ggiǎ 夯 | ngiǎ 迎 | zià 者 | cia 車 | sia 賒 | zzià 惹 | hiā 瓦 | ià 野 |
ioe | biòe 錶 | pioe 票 | bbiòe 秒 | * | dioe 釣 | tioe 糶 | liǒe 撩 | * | giǒe 橋 | kiòe 口 | ggiǒe 蟯 | * | ziòe 少 | cioe 笑 | sioe 燒 | zziōe 尿 | hiōe 后 | ioe 腰 |
io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hionn 香 | * |
iu | biu 彪 | * | bbiū 謬 | * | diǔ 綢 | tiu 抽 | liǔ 流 | niǔ 娘 | giǔ 球 | kiu 鳩 | ggiù 扭 | * | ziù 酒 | ciu 秋 |
siu 修 | zziǔ 柔 | hiu 休 | iu 油 |
ua | bûa 簸 | pûa 破 | bbǔa 磨 | mùa 滿 | dūa 大 | tua 拖 | lūa 賴 | nūa 爛 | gua 歌 | kua 誇 | ggùa 我 | ngua | zùa 紙 | cûa 蔡 | sua 沙 | zzūa 偌 | hua 花 | ua 娃 |
uai | * | * | * | mūai 妹 | * | * | * | * | guai 乖 | kuai 快 | * | * | zūai 跩 | cuai | suai | * | hǔai 懷 | uai 歪 |
ue | bue 杯 | pue 批 | bbùe 尾 | * | dūe 地 | tûe 退 | lūe 內 | * | gue 瓜 | kue 詼 | ggūe 外 | * | zūe 罪 | cue 吹 | sue 衰 | zzūe 睿 | hue 花 | ue 鍋 |
ui | bǔi 肥 | pui 屁 | bbui 瞇 | mùi 每 | dūi 隊 | tùi 腿 | lūi 類 | nūi 卵 | gui 規 | kui 虧 | ggūi 偽 | * | zui 錐 | cui 推 | sǔi 隨 | zzui | hui 輝 | ui 威 |
am | * | * | * | * | dǎm 談 | tam 貪 | lǎm 南 | * | gam 甘 | kam 堪 | ggǎm 岩 | * | zām 站 | cam 參 | sam 杉 | * | hām 陷 | am 庵 |
iam | * | * | * | * | diâm 店 | tiam 添 | liām 唸 | * | giam 兼 | kiam 謙 | ggiǎm 嚴 | * | ziam 針 | ciam 簽 | siàm 閃 | zziàm 染 |
hiàm 險 | iam 閹 |
im | * | * | * | * | dǐm 沉 | tim 鴆 | lǐm 林 | * | gim 金 | kǐm 琴 | ggǐm 吟 | * | zìm 嬸 | cim 深 | sim 心 | zzìm 忍 | hǐm 熊 | im 音 |
om | * | * | * | * | dom | * | * | * | * | * | * | * | * | * | som 參 | * | * | om |
an | ban 班 | pàn 板 | bbān 萬 | * | dan 單 | tân 趁 | làn 咱 | * | gan 奸 | kan 刊 | ggān 諺 | * | zan 曾 | can 餐 | san 山 | * | hān 限 | an 安 |
ian/en | ben 編 | pen 偏 | bbèn 免 | * | dēn 電 | ten 天 | lěn 連 | * | gen 堅 | ken 牽 | ggèn 研 | * | zen 煎 | cèn 淺 | sen 仙 | zzěn 然 | hēn 現 | en 煙 |
in | bin 賓 | pìn 品 | bbǐn 民 | * | dīn 陣 | tīn 媵 | lìn 恁 | * | gin 斤 | kin 輕 | ggǐn 銀 | * | zin 真 | cin 親 | sin 新 | zzǐn 人 | hīn 恨 | in 因 |
uan | buan 般 | pǔan 磐 | bbùan 滿 | * | duan 端 | tǔan 團 | lǔan 戀 | * | guan 關 | kùan 款 | ggǔan 源 | * | zuan 專 | cuan 川 | sùan 選 | zzuan | huan 番 | uan 灣 |
un | bùn 本 | pǔn 盆 | bbǔn 文 | * | dǔn 唇 | tun 吞 | lūn 論 | * | gun 軍 | kun 鯤 | ggùn 阮 | * | zun 尊 | cun 春 | sun 孫 | zzūn 閏 | hun 婚 | un 恩 |
ang | bǎng 房 | pang 蜂 | bbāng 望 | * | dang 東 | tang 窗 | lǎng 人 | * | gang 江 | kang 空 | ggāng 楞 | * | zǎng 叢 | cang 蔥 | sang 鬆 | * | hang 烘 | ang 翁 |
iang | biang 砰 | piāng 龐 | * | * | diāng 仗 | tiang | liǎng 涼 | * | giang | kiang 鏗 | ggiang | * | ziang 漳 | ciang | siǎng 常 | zziang | hiang 香 | iang 殃 |
ing | bing 冰 | pǐng 評 | bbǐng 明 | * | dīng 定 | tǐng 停 | lǐng 靈 | * | ging 京 | king 框 | ggǐng 迎 | * | zǐng 情 | cing 清 | sing 生 | zzǐng 仍 | hing 興 | ing 英 |
iong | * | * | * | * | diong 中 | tiông 暢 | liǒng 良 | * | giong 弓 | kiòng 恐 | ggiong | * | ziong 將 | ciong 衝 | siǒng 祥 | zziǒng 絨 | hiong 香 | iong 央 |
ong | bòng 榜 | pông 膨 | bbōng 望 | * | dòng 黨 | tòng 統 | lòng 攏 | * | gong 公 | kong 空 | ggōng 戇 | * | zong 宗 | cong 聰 | song 霜 | * | hong 風 | ong 汪 |
uang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uang 嚾 |
(3)鼻化元音與促音鼻化音節表
鼻化元音(n-)與促音鼻化音節表。星號(*)表示沒有閩南語此音字詞。請將表內漢字發為閩南語音,部份漢字發音可能須使用閩南語文白異讀的方法來朗讀。
子音 ------ 母音 | b | p | bb | m | d | t | l | n | g | k | gg | ng | z | c | s | zz | h | 零聲母 |
m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hm 媒 | m 姆 |
ng | bñg 飯 | * | bbūn 問 | mňg 門 | dng 當 | tng 湯 | lng | nñg 卵 | gng 光 | kñg 勸 | * | * | zng 莊 | cng 瘡 | sng 酸 | * | hng 方 | ňg 黃 |
na | * | pnâ 怕 | * | * | dna 擔 | tna 他 | * | * | gna 監 | kna 坩 | * | * | znà 斬 | * | sna 三 | * | hnà 嚇 | nā 餡 |
ne | bnē 病 | pne 澎 | * | * | dnē 鄭 | tne | * | * | gen 更 | ken 坑 | * | * | zne 井 | cne 青 | sne 生 | * | hne | ne 嬰 |
ni | bni 邊 | pnī 鼻 | * | * | dni 甜 | tni 天 | * | * | gni 見 | kni | * | * | zni 爭 | cni 星 | snǐ 豉 | * | hnī 耳 | ni 嬰 |
no | * | * | * | * | * | * | * | * | gno | kno | * | * | * | * | * | * | hno | nô 惡 |
nia | * | pnia 兇 | * | * | * | * | * | * | gnia | knia 鏘 | * | * | znia 怎 | * | * | * | hnia 盪 | nāi 偝 |
nau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nia | binâ 拚 | pnia 扔 | * | * | dinà 鼎 | tnia 聽 | * | * | gnia 驚 | * | * | * | znia 正 | cnia 請 | snia 聲 | * | hnia 兄 | nià 影 |
niau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nio | * | * | * | * | * | * | * | * | gnio 薑 | * | * | * | * | cnio 象 | snio 賞 | * | * | niǒ 楊 |
niu | * | * | * | * | dniu 張 | * | * | * | gniu | kniu 腔 | * | * | zniu 蔣 | cniu 像 | sniu 想 | * | hniu 香 | inǔ 洋 |
nua | bnúa 半 | pnûa 判 | * | * | dnǔa 彈 | tnûa 碳 | * | * | gnua 官 | knûa 看 | * | * | znua 煎 | cnua 閂 | snua 山 | * | hnua 歡 | nùa 碗 |
nuia | * | * | * | * | * | * | * | * | gnuia 關 | * | * | * | zuain 跩 | * | snuia | * | hnuia 橫 | nuia |
nu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nui | * | * | * | * | * | * | * | * | gnui | knui | * | * | * | * | * | * | hnui | * |
ah | bāh 百 | pāh 拍 | bbāh 肉 | māh 嘛 | dāh 貼 | tāh 塔 | lāh 垃 | nāh 凹 | gah 甲 | kāh 卡 | ggah | * | zah 截 | cāh 插 | * | * | hah 合 | āh 鴨 |
eh | beh 白 | * | bbēh 卜 | meh 脈 | dēh 咧 | teh 宅 | leh 笠 | nēh 躡 | geh 隔 | keh 客 | ggeh | ngēh 挾 | zēh 節 | cēh 冊 | sēh 雪 | * | heh 嘿 | ēh 厄 |
ih | * | * | bbīh 覕 | mih 物 | dīh 滴 | tīh 鐵 | lih | nih | gih 忌 | * | ggih | * | zīh 摺 | cih | sih | zzih | * | īh 奕 |
oh | * | * | * | moh | * | * | loh | * | * | * | * | * | * | * | * | * | * | oh 哦 |
uh | buh | puh | * | * | duh | * | * | * | * | * | * | * | * | * | suh | * | * | * |
auh | * | * | * | * | * | * | * | * | gauh | * | * | * | * | * | * | * | * | * |
oeh | boeh 薄 | * | * | * | dōeh 桌 | * | loeh 落 | * | goeh | * | * | * | zōeh 作 | * | soeh | * | hoeh 鶴 | oeh 學 |
iah | biāh 壁 | piāh 避 | * | * | * | tiāh 拆 | liah 掠 | * | * | * | ggiah 舉 | * | ziah 食 | ciāh 赤 | siāh 削 | * | hiah | iah 頁 |
iauh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oeh | * | * | * | * | dioeh 著 | * | lioeh | * | * | kiōeh 拾 | * | * | zioeh石 | ciōeh 尺 | siōeh 惜 | * | hiōeh 歇 | ioeh 葯 |
ioh | * | * | * | * | dioh | * | * | * | * | kioh | * | * | * | * | * | * | * | * |
uah | būah 撥 | * | bbūa抹 | * | * | tūah 屜 | luah 捋 | * | gūah 割 | kūah 闊 | * | * | zuah | cuah | sūah 續 | zzuah 熱 | hūah 喝 | uah 活 |
ueh | bueh 拔 | * | * | * | * | * | * | * | gūeh 郭 | * | ggueh 月 | * | * | * | sūeh 說 | * | hūeh 血 | * |
ap | * | * | * | * | dāp 答 | tāp 塌 | lap 納 | * | gap | kap 磕 | * | * | zap 十 | cāp 插 | sap | * | hap 合 | āpa 壓 |
iap | * | * | * | * | diap 諜 | tiāp 帖 | liap 粒 | * | giāp 峽 | kiap 夾 | ggiap 業 | * | ziāp 接 | ciap | siap 涉 | * | hiap 協 | iap 葉 |
ip | * | * | * | * | * | * | lip 立 | * | gīp 級 | kīp 吸 | ggip | * | zip 集 | cip | sip 習 | zzip 入 | hip | īp 邑 |
op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op | * | * | * | * |
at | bāt 八 | * | bbāt 捌 | * | dat 達 | tāt 踢 | lat 力 | * | gāt 結 | * | * | * | zāt 紮 | cat 賊 | sāt 殺 | * | hāt 喝 | āt 握 |
iat/et | bet 別 | pēt 撇 | bbet 滅 | * | dēt 哲 | tēt 徹 | let 列 | * | gēt 結 | ket | gget | * | zēt 節 | cēt 切 | sēt 設 | zzet 熱 | hēt 穴 | ēt 謁 |
it | bīt 筆 | pīt 匹 | bbit 蜜 | * | dit 直 | tit | lit 日 | * | * | kīt 乞 | ggit | * | zīt 質 | cīt 七 | sit 實 | zzit 日 | hit | īt 乙 |
uat | būat 撥 | pūat 潑 | bbuat 末 | * | duat 奪 | tūat 脫 | * | * | gūat 決 | kūat 缺 | gguat 月 | * | zuat 絕 | cuat | sūat 說 | * | hūat 法 | uat 越 |
ut | but 佛 | put | bbut 物 | * | dut 突 | tut 禿 | lut 律 | * | gut 滑 | kūt 屈 | * | * | zūt 卒 | cūt 出 | sut 術 | * | hut 佛 | ūt 鬱 |
ak | bāk 北 | pak 曝 | bbak 目 | * | dāk 觸 | tak 讀 | lak 六 | * | gāk 角 | kāk 殼 | ggak 岳 | * | zāk 促 | cak | sāk 搡 | * | hak 學 | āk 沃 |
iak | biak | * | * | * | * | * | * | * | giak | * | * | * | * | ciak | siāk 摔 | * | * | * |
ik | bīk 逼 | pīk 魄 | bbik 墨 | * | dīk 竹 | tīk 斥 | lik 歷 | * | gīk 激 | kik | ggik | * | zīk 叔 | cīk 策 | sīk 色 | * | hik | īk 億 |
iok | * | * | * | * | diok | tiōk 蓄 | liok 陸 | * | giok 局 | kiōk 曲 | ggiok 玉 | * | ziōk 祝 | ciōk 促 | siok 屬 | zziok 弱 | * | iōk 約 |
ok | bok 暴 | pōk 博 | bbok 木 | * | dok 獨 | tōk 託 | lok 洛 | * | gōk 國 | kōk 擴 | ggōk 鱷 | * | zok 族 | cōk 簇 | sōk 束 | * | hok 復 | ōk 惡 |
nah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hnah | * |
neh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hneh | * |
nih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音韻聲調比較表
聲母比較表
閩拼方案(BP),TGS,TPS,DT,SMLT,MLT,PSDB,TL,POJ,TLPA 等子音對照表:[4][5][6]
閩拼方案(BP) | b | p | bb | m | d | t | l | n | g | k | h | gg | zi | z | ci | c | si | s | zz | ng |
TGS | п | ҧ | б | м | т | ꚋ | л | н | к | ӄ | х | г | ци | ц | ꚏи | ꚏ | си | с | з | ӈ |
台灣方音(TPS) | ㄅ | ㄆ | ㆠ | ㄇ | ㄉ | ㄊ | ㄌ | ㄋ | ㄍ | ㄎ | ㄏ | ㆣ | ㄐ | ㄗ | ㄑ | ㄘ | ㄒ | ㄙ | ㆡ | ㄫ |
台羅拼音(TL) | p | ph | b | m | t | th | l | n | k | kh | h | g | tsi | ts | tshi | tsh | si | s | j | ng |
改良式TLPA | p | ph | b | m | t | th | l | n | k | kh | h | g | zi | z | ci | c | si | s | j | ng |
POJ | p | ph | b | m | t | th | l | n | k | kh | h | g | chi | ch | chhi | chh | si | s | j | ng |
DT | b | p | bh | m | d | t | l | n | g | k | h | gh | zi | z | ci | c | si | s | r | ng |
許極燉式 | b | p | v | m | d | t | l | n | q | k | h | g | tsi | ts | chi | ch | si | s | r | ng |
123臺語 | b | p | v | m | d | t | l | n | g | k | h | q | j | z | ci | c | si | s | r | q+...N |
SMLT | p | ph | b | m | t | th | l | n | k | kh | h | g | c | z | ch | zh | si | s | j | ng |
MLT | p | ph | b | m | t | th | l | n | k | kh | h | g | c | z | ch | zh | si | s | j | ng |
PSDB | p | ph | b | m | d | t | l | n | k | q | h | g | c | z | ch | zh | si | s | j | ng |
KHDB | v | p | b | m | d | t | l | n | q | k | h | g | ji | j | ci | c | si | s | z | ng |
羅常培式(新式) | b | p | bb | m | d | t | l | n | g | k | q | gg | tzi | tz | tsi | ts | si | s | dz | ng |
周辨明式 | p. | ph | b | m | t | th | l | n | k | kh | h | g | ci | c | chi | ch | si | s | j | ng |
Campbell式 | p. | ph | b | m | t | th | l | n | k | kh | h | g | chi/tsi | ch/ts | chhi | chh | si | s | j | ng |
十五音 | 邊 | 頗 | 門 | 門 | 地 | 他 | 柳 | 柳 | 求 | 去 | 喜 | 語 | 曾 | 曾 | 出 | 出 | 時 | 時 | 入 | 語 |
IPA | p | pʰ | b | m | t | tʰ | l | n | k | kʰ | h | ɡ | ʨ | ʦ | ʨʰ | ʦʰ | ɕ | s | ʥ | ŋ |
韻母比較表
閩拼方案(BP),TGS,TPS,DT,SMLT,MLT,PSDB,TL,POJ,TLPA等母音、複母音、及鼻化元音對照表如下。而閩拼方案(BP),SMLT,MLT,PSDB,KHDB等拼音法採取將鼻化元音前置化(va;n(g)a;na)等之方法。[6]
閩拼方案(BP) | a | i | u | e | m | ng | o | oo | ua | ue | uai | ian | uan | ing | ik | na |
TGS | а | и | у | э | м | ӈ | ә | о | уа | уэ | уаи | эн | уан | иӈ | ик | анн |
台灣方音(TPS) | ㄚ | − | ㄨ | ㆤ | ㄇ | ㄫ | ㄜ | ㆦ | ㄨㄚ | ㄨㆤ | ㄨㄞ | ㄧㄢ | ㄨㄢ | ㄧㄥ | ㄧㄍ | ㆩ |
台羅拼音(TL) | a | i | u | e | m | ng | o | oo | ua | ue | uai | ian | uan | ing | ik | aⁿ(ann) |
改良式TLPA | a | i | u | e | m | ng | o | oo | ua | ue | uai | ian | uan | ing | ik | aN/ann |
POJ | a | i | u | e | m | ng | o | o. | oa | oe | oai | ian | oan | eng | ek | an |
DT | a | i | u | e | m | ng | or | o | ua | ue | uai | ian | uan | ing | ik | aⁿ |
許極燉式 | a | i | u | e | m | ng | or | o | ua | ue | uai | ian | uan | eng | ek | aⁿ |
123臺語 | a | i | u | e | m | ng | er | o | ua | ue | uai | ian | uan | ing | ek | aN |
SMLT | a | i | u | e | m | ng | oe | o | ua | ue | uai | en | uan | eng | ek | va |
MLT | a | i | u | e | m | ng | ø | o | oa | oe | oai | ien | oan | eng | eg | va |
PSDB | a | i | u | e | m | ng | oi | o | oa | oe | oai | ien | oan | eng | eg | va |
KHDB | a | i | u | e | m | ng | y | o | ua | ue | uai | en | uan | ing | ik | n(g)a |
羅常培式(新式) | a | i | u | e | m | ng | ȯ | o | ua | ue | uai | ian | uan | ieng | iek | añ |
周辨明式 | a | i | u | e | m | ng | o | o. | oa | oe | oai | ian | oan | eng | ek | aⁿ |
Campbell式 | a | i | u | e | m | ng | o | o. | oa | oe | oai | ian | oan | eng | ek | aⁿ |
十五音 | 嘉 | 居 | 居 | 伽 | 姆 | 鋼 | 高 | 沽 | 瓜 | 檜 | 乖 | 堅 | 觀 | 輕 | 億 | 監 |
IPA | a | i | u | e | m | ŋ | ə | ɔ | ua | ue | uai | ɪan | uan | iŋ | ik̚ | ã |
聲調符號對照表
閩拼方案(BP),TGS,TPS,DT,SMLT,MLT,PSDB,TL,POJ,TLPA,KHDB,STTB/KTTB 等聲調符號對照表:
拼音法 | 第1聲調 | 第2聲調 | 第3聲調 | 第4聲調 | 第5聲調 | 第6聲調 | 第7聲調 | 第8聲調 | 第9聲調 | 輕聲 | 鼻化元音 | 零聲母 |
BP3 | -(ā) | ˇ(ǎ) | ˋ(à) | ā(p/t/k/h) | ˊ(á) | ^(â) | á(p/t/k/h) | na | y(i)/w(u) | |||
TGS14 | ◌ | ◌́ | ◌̀ | ◌(п/т/к/х) | ◌̂ | ◌̌ | ◌̄ | ◌̉(п/т/к/х) | ◌̋ | ◌̊ | ◌нн | 不標號 |
TPS | ◌ | ◌ | ◌ | ◌(ㄅ,ㄉ,ㄍ,ㄏ) | ◌ | ◌ | ◌(ㄅ̇, ㄉ̇, ㄍ̇, ㄏ̇ ) | ㆩ,ㆥ,ㆪ,ㆧ,ㆫ,ㆮ,ㆯ | 不標號 | |||
TL2 | a(a1) | á(a2) | à(a3) | ah(ah4) | â(a5) | ǎ(a6) | ā(a7) | a̍h(ah8) | a̋(a9) | --a(a0) | aⁿ(ann) | 不標號 |
TLPA | a1 | a2 | a3 | ah4 | a5 | a6 | a7 | ah8 | a9 | a0 | aN/ann | 不標號 |
POJ | a | ´(á) | `(à) | a(p/t/k/h) | ˆ(â) | ¯(ā) | a̍(p/t/k/h) | --a | aⁿ | 不標號 | ||
DT | a | ˋ(à) | _(a̲) | ā(p/t/k/h) | ˘(ă) | ā | a(p/t/k/h) | ˊ(á) | --å | aⁿ | 不標號 | |
許極燉式13 | ◌̄ | ◌̀ | ◌̖ | ◌h | ◌̌ | ◌̀(6=2) | ◌ | ◌̄h | ◌̣ | ◌ⁿ | y(i)/w(u) | |
123臺語10 | a | ˋ(à) | ^(â) | a. | ˇ(ă) | -(ā) | (4=8) | ˊ(á) | 不標號 | |||
SMLT | af | ar | ax | a(b/d/g/q) | aa | aar | a | a(p/t/k/h) | ~ a | va | y(i)/w(u) | |
MLT | af | ar | ax | a(b/d/g/q) | aa | aar | a | a(p/t/k/h) | ~ a | va | y(i)/w(u) | |
PSDB | af | ar | ax | a(b/d/g/q) | aa | aar | a | a(p/t/k/h) | ~ a | va | y(i)/w(u) | |
KHDB6 | ax | ar | aw | a(b/d/g/h) | aa | aar | a | a(p/t/k/c) | n(g)a | 不標號 | ||
河洛字角7 | -(1) | ˋ(4) | ^(3) | 不標號 | ˇ(5) | ~(8) | 不標(2) | - | ˊ | " | na | 不標號 |
台灣字11 | ˊ | ˋ | ^ | - | ~ | 不標號 | ||||||
STTB8 | -(f,w,y) | -r | -x | -(p/t/k/h) | -v | -(d) | -(pp/tt/kk/hh) | -q | -- | -y | 不標號 | |
唯信拼音12 | -v | -f | -l | -(p/t/k/q) | -r | -d | -(px/tx/kx/qx) | 不標號 | z | 不標號 | ||
羅常培式(新式)15 | a | aa | ah | aq | ar | arh | arq | .a | 不標號 | |||
周辨明式9 | a | ar | ad | a(p/t/k/h) | aa | al | a(pp/tt/kk/hh) | ah | 不標號 | |||
Campbell式15 | a | á | à | a(p/t/k/h) | â | ā | a̍(p/t/k/h) | --a | 不標號 | |||
本調調值1 | 44 | 53 | 21 | 2 | 24 | 33 | 4 | 55 | 2 | 0 | 32 | |
漢字臺音4 | 君 | 滾 | 棍 | 骨 | 群 | 郡 | 滑 | (紅)紅紅 | 輕聲 | (嬰)仔 | 英 | |
BP調名 | 高平調 | 高降調 | 低降調 | 中(低)入調 | 低緩昇調 | 中平調 | 高入調 | 高升調 | 輕聲 | 鼻化元音 | 零聲母 | |
SMLT調名 | 高調 | 上突調 | 下突調 | 低促調 | 迴旋調 | 基調 | 高促調 | 高升調 | 輕聲 | 半鼻音 | 零聲母 | |
漢語四聲 | 陰平 | 陰上 | 陰去 | 陰入 | 陽平 | 陽上 | 陽去 | 陽入 | 高升 | 輕聲 | 鼻化元音 | 零聲母 |
英語調名 (tone) |
high level | high falling | low falling | mid short | low rising | mid level | high short | high rising | neutral tone | nasal vowel | zero consonant | |
IPA調符 | ˦˦ | ˥˩ | ˨˩ | ˨ | ˨˦ | ˧˧ | ˦ | ˥˥ | ◌̊ | ◌̃ | ʔ |
- 註1:本調調值在此僅列為參考,因閩南語在不同的地區使用時于調值上會有些許的差異、在此調值採用趙元任的五度標記法。"第6調"本調調值在鹿港為(33)、于泉州為(22)。而"零聲母"本調值于鹿港為(55)、宜蘭為(22)。台灣洪惟仁於調值另行採用三度標記法。本表保留"第6調"原有古調值(45)。泉州音第7聲調(陽去)同第3聲調(陰去)調值為(41),保留第6聲調(陽上)調值變為(21)。
- 註2:TL(臺羅拼音)指《臺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
- 註4:漢字臺閩音亦名「十五音」,其檔案(副檔名為" .ogg" 的聲音檔案)下載後,請用Ogg Vorbis的格式播放軟體收聽。而此些聲音檔是維基百科允許置放的自由软件檔案格式,無此等播放軟體者可先下載安裝 Audacity 或 Goldwave 等之Ogg播放軟體。
- 註6:KHDB(Henrdai qycc Kyhak ee Daigixbunn)即"科學臺文(現代又科學的臺語文)"。[8]類似 SMLT 拼寫法,只是使用不同的調號標示字母。
- 註7:(河洛字角)即"(河洛字角--河洛話的表音文字)",[9]2005年始,為一語言實驗計畫。其拉丁字母標音以臺語通用拼音為基礎,不過採取"半鼻音"前置化的方法,如:hni7(耳)。而其入聲調分為(p/t/k/h)4組,再以其專有之聲調符標(調符)示河洛字角。而河洛字角之字型類如韓語字型。
- 註8:STTB即"閃電臺文"[10][11],是以白話字為基礎之調號改革方案,採用合音節(合詞)變調法。其第1調之調符有3個(f,w,y),第5調之調符為(v)不重複母音,而第8調之調符以a(pp/tt/kk/hh)來表示。同於"光電臺文"(KTTB)的語音規則。傾向于以第7聲調(中平調)為語音基準。
- 註10:(123臺語)為藥師王啟陽所提出以臺語通用拼音為基礎之拼音方案,聲調分為7個。促聲調之中入調(第4聲調)與高入調(第8聲調)合為一聲調後,再分裂為6種入聲調。另再增一上升調(第9聲調)。[13]
- 註11:(台灣字)為陳松溪所提出之方案,拼音體系以臺語通用拼音為基礎、聲調型態採用白話字的5個符號、字體的構造以韓語之諺文為依據。類似的字型有河洛字角、電影《星艦奇航記》中的克林貢語等系列拼音字型體系。字體型態分為左右上三部分:左邊為聲母、右邊為韻母、上邊為調符,上邊聲調部分置放於右邊韻母之上。聲母字型17個、韻母字型77個,再加上5個調符組成台灣字。[14]
- 註12:唯信拼音是以臺羅為基礎之調號改革方案,採用合音節(合詞)變調法、類同於GBP,SMLT,MLT,等拼音法。其第1調之調符為(v)、第5調之調符為(r)、而第8調之調符為a(px/tx/kx/qx)之表示、輕聲調不標示調號。沒有聲調(號)作為語音基準。合詞音調採用連讀變調處理法,調符置於音節之後、而不是置於元音之後,此點同於GBP,STTB/KTTB,壮语等拼音法之語音規則。介音符號以省略符號(')表示、同於GBP使用法。
- 註13:許極燉式以"臺灣話詞語典(Daiwanwe su gū diàn)"為基礎,其調號編成型態類似臺語通用拼音,並再加以整合修改。以中平調(第7聲調)為基準。合詞音調採用連讀變調處理法標示(合詞書寫須採用變調)。[15]
- 註15:羅常培於1931年4月30日於北平(北京)所發表之「廈門音系」一書。[16]
合音節(合詞)變調形式
閩南語為聲調語言,連讀變調為其基本特性,而變調在語言學上暫歸表層結構之運作顯現。變調發生在兩音節或三音節以上之合音節的字詞結構裡,但均以兩音節變調為基礎。閩南語的變調在"兩音節合詞變調法則"之3大類型中(1.前變型,2.後變型,3.全變型)屬於前變型,即兩音節合詞時前音節受到後音節的影響會產生變調,不過後音節會維持原調不變。一般變調無論在兩音節或三音節以上時會遵循一定的規律進行變調過程,但也有一些特殊規則。[17]
兩音節基本變調形式(x+x)
- 本調第5聲調,變為第7聲調。本調第7聲調,變為第3聲調。本調第3聲調,變為第2聲調。本調第2聲調,變為第1聲調。本調第1聲調,變為第7聲調,如此循環遞進變調。如屬於泉州口音,則本調第5聲調,變為第3聲調。(7—>3—>2—>1—>7;5—>7/3)
- 本調第8聲調其入聲尾帶“-p/-t/-k”時,變後"不除阻"(不去掉p/t/k)成為低短調。入聲尾帶“-h”時,變後成為第3聲調。
- 本調第4聲調其入聲尾帶“-p/-t/-k”時,變後"不除阻"(不去掉p/t/k)成為高短調。入聲尾帶“-h”時,變後成為第2聲調。
尾音[a]化變調形式(x+a)
- 前音節為(5,7,3,2,1)其中任一聲調時,如尾音[a]緊接在此音節之後,尾音[a]設為第2聲調,而前音節照一般變調規則進行如:本調本調第5聲調,變為第7聲調。本調第7聲調,變為第3聲調。本調第3聲調,變為第2聲調。本調第2聲調,變為第1聲調。本調第1聲調,變為第7聲調,如此循環遞進變調。如屬於泉州口音,則本調第5聲調,變為第3聲調。(7—>3—>2—>1—>7……;5—>7(3))
- 前音節為入聲第8聲調時,如尾音[a]緊接在此音節之後,尾音[a]設為第2聲調,前音節如為陽入聲尾“-p/-t/-k”時,變後"不除阻"(不去掉p/t/k)成為第4聲調;如為陽入聲尾“-h”時,變後"除阻"(去掉h)成為第7聲調。
- 前音節為入聲第4聲調時,如尾音[a]緊接在此音節之後,尾音[a]設為第2聲調,前音節如為陽入聲尾“-p/-t/-k”時,變後"不除阻"(不去掉p/t/k)成為高短調;如為陰入聲尾“-h”時,變後"除阻"(去掉h)成為第1聲調。
- 尾音[a]表示為輕音時,[a]變為輕聲調(第0聲調),前音節無論任一聲調仍然維持原調不變。(x+a(0))。[18]
中音[a]化變調形式(x+a+x)
尾音[e]化變調形式(x+e)
中音[e]化變調形式(x+e+x)
- 中音[e]表示[e]夾在前後兩個音節中間,中音[e]變為第7聲調,最後音節仍然維持原調不變,此時前音節無論任一聲調只要按照兩音節基本變調規則來變調即可。(x+e(7)+x)。
形容詞三重疊變調形式(x+x+x)
形容詞三重疊形容詞變調,第1音節變為第9聲調、第2音節同兩音節基本變調規則一樣、第3音節維持原調。比如:黑黑黑 (o-o-o)、冷冷冷 (ling-ling-ling)等。
名詞三重疊變調形式(x+x+x)
名詞三重疊形容詞變調,主要為了語音強調之用。第1音節、第2音、第3音節均維持原調。比如:錢錢錢 (zin-zin-zin)、人人人 (lang-lang-lang)等。
動詞三重疊變調形式(x+x+x)
動詞三重疊形容詞變調,主要為了語音動態強調之用。第1音節、第2音、第3音節均維持原調。比如:行行行 (gging-gging-gging)、衝衝衝 (ciong-ciong-ciong)等。
多音節詞組變調形式(x+x+x; x+x+x+x; ...)
於多音節詞組變調規則之變調上,視用為形容詞、名詞、動詞而作不同之變調。
特殊變調形式
除上述形式外,亦有部份"合字詞"的變調會因經久的慣用法而有所不同的音變。關於此點字詞典上也會個別的加以註明解說。
聲調語音特性功能之變遷
閩南語含高聲調、輕聲調,及零聲母共有11聲調,為全音素文字之聲調語言。[19][20] 對於聲調語言,如聲調不同其意思將大異其趣,故於聲調間的響度差異須慎於辨義。比如下例兩句的聲調變異:[21]
- Lanv pag guer-laiw. (咱趴過來;請你翻轉過來趴著。lanv 為第1調。pag、第4調,於此為動詞「趴」之意。)
- Lanx-pav guer-laiw. (LP過來。lanx 為第3聲調。pav、第1調,於此為名詞 LP 中的後綴單稱量詞,「單串」之意。)
二句會因字組的聲調與合調的不同,以致完全是兩種意思。故須抓緊聲調與字詞間合調等之區別、避免混淆誤用以免語義誤會致文義無法辯義。
第1聲調語音特性功能
普通腔第1聲調為高平調,以五度標音法標示之調值為44,發音時提高聲階。一般作為閩南語8聲7調的基本調。
第2聲調語音特性功能
普通腔第2聲調為高降調,以五度標音法標示之調值為53,發音時急降聲階。
第3聲調語音特性功能
普通腔第3聲調為低降調,以五度標音法標示之調值為21,發音於低降聲階。
第4聲調語音特性功能
普通腔第4聲調為中入調,以五度標音法標示之調值為32,發音時低短而促。[22]
中入調與低入調語音特性比較
中入調以五度標音法標示之調值為32,發音時低短而促。低入調以五度標音法標示之調值為2(類如潮州話的第4調(陰入聲)[22]),發音時又更低短促。[22] 在臺語應用上中入調與低入調之語音差別不大,普遍上可視為同一聲調群組。[23]
第5聲調語音特性功能
普通腔第5聲調為低緩昇調,以五度標音法標示之調值為24,發音時低緩而漸升。
第6聲調語音特性功能
第7聲調語音特性功能
普通腔第7聲調為中平調,以五度標音法標示之調值為33,發音時輕緩而平。在GBP、SMLT等拼寫方案作為基本調。
第8聲調語音特性功能
普通腔第8聲調為高入調,以五度標音法標示之調值為4,發音時高短而促。
高升調(第9聲調)語音特性與功能
高升調(第9聲調)以五度標音法標示之調值為55,發音時高揚聲階。形成的原因分為幾類別:(1) 定語三連音、(2) 一般合音詞、(3) 情緒性或意外語音表達。[25]
- 定語三連音:在"形容詞三重疊變調規則"中之第1音節即發第九聲調。比如:ńg ng-ňg(黃黃黃)等。
- 一般合音詞:siá'aw(社子)、dióngyong(中央)、záng(昨天)、énzzìn(引擎)等。
- 情緒性或意外語音表達:bhóraî(不愛)、比如: I bbóeaì lì!(伊不愛你!),ggúa ggǎu(好棒)、比如: Lang i ggúa ggǎu!(人家好棒!)等。
輕聲語音特性與功能
輕聲語在五度標音法之調值為2,發音時輕收尾、如中文之輕聲。輕聲亦屬於一種變調方式。輕聲與否會造成語意的變更,其示意有加重、強調、肯定、威示,或是調和、委婉、讓步等之意。閩南語輕聲字通常出現在一個字詞的最後位置。輕聲大體分兩類:(1).固定輕聲、(2).隨前輕聲。[26][27] 通常固定輕聲之輕聲字的前一字詞維持本調,再前之字詞須進行連讀變調。而隨前輕聲之輕聲字須隨前一字詞變調。因為固定輕聲之前字詞維持原調、所以音節合分寫對句型結構的辨認影響不大,可視語句需要來調配音節合分寫。[28] 音節合字以不超過3個音節為參考原則,一般建議以2個音節為音節合字準繩。[29]
固定輕聲
不管原來的聲調為何,一律變為固定的、低降的聲調,故響度低而短近似第三調。會因語氣表現、或隨前音而有音高之呈現,使之音程拉長。[26][30] 固定輕聲調號記為 aw。分為八個類型如下所示。
- 表示行為動作的方向性、如:(動詞+趨向動詞),比如:ggib ki(進·去)等。
- 程度上的補充說明使用輕聲表示,比如:ziah zitguaw aw(吃·一些)、lim damwboe aw(喝·一點)等。
- 代名詞沒有語意重點時使用輕聲,比如:kng duaw-ziaw(放·在這)等。
- 動詞之後的代名詞、數量詞、補語等使用輕聲,比如:cia zitcue(吃·一口)等。
- 人名姓氏、地名、時間等之詞尾使用輕聲,比如:cuâ sengsni(蔡·先生)等。
- 句末語助詞,如置於動詞、名詞、形容詞、副詞、補語、或子句詞組等之尾端,比如:gin zau lå(緊走·啦)等。
- 虛詞、常用的閩南語虛詞性詞尾發輕聲,如語氣助詞、句尾助詞,或疑問句尾的否定詞,比如:bbe kì bboe(要去·不)等。
隨前輕聲
即是後尾之輕聲調須隨著前面字詞之本調而轉變。分為三個類型如下所示。[17][26]
- 高平調階隨前:前字為第1聲調、輕聲字轉為近似第1聲調,比如:ciu cun lai(手·伸來)等。
- 中平調階隨前:前字為第5,7聲調、輕聲字轉為近似第7聲調,比如:aang ē(紅·'的)、dūa ē(大·哥)等。
- 低降調階隨前:前字為第2,3,4,8聲調、輕聲字轉為近似第3聲調,同前述固定輕聲,比如:bhùe aw(尾·吧)、giâ cu ki(寄·出去)等。
音節省略脫落之音變特性與功能
經過長久的演化、部分閩南語音節會產生音節省略脫落的音變現象,導因於相互語音牽扯、且音節辨義上不致含糊故可省略。[31] 省略脫落的音節結構,大部分會出現在常用之短詞組語音連接時中間的音節上、極少部分出現在後面的音節。此種音節上的變異類如隨前輕聲的特性,亦將之歸為音變的現象。音變後、前面音節與中間音節會結合成為一個連讀音節,後面音節還是維持原來之獨立音節不變。此種音節省略(音變現象)大致歸為三類:元音省略(或則:元音移位),輔音省略,及元輔音省略。
- Ggun abbu bbat gong gue(阮阿母曾講過) 音變為 Ggun bbua bbat gong gue。 (元音省略;abbu(阿母) 省略前元音 a、造成前元音 a 後移,形成 bbu-a)
- lāk bah bēh(六百八十) 音變為 lākah bēh。 (輔音省略;bàh(百) 省略輔音 b,只剩前開元音 a)
- hô lâng hiǎm(讓人嫌) 音變為 hông hiǎm。 (元輔音省略;lǎng(人) 省略輔音 l、元音 ǎ,只剩軟顎濁鼻音 ng)
- Zit'mà de siâ.(現在正在削(水果)) 音變為 Z'inn de siâ. (zit-mà(現在)音變為 zìn n;就元音 i 再加延長之鼻化元音(n-),省略原來之後綴詞(mar))
鼻化元音特性與功能
零聲母在發音時以鼻腔共振起音。閩南語有5個鼻化元音(半鼻音),發音類如法語的鼻音。元音可以鼻化,比如 ee(鞋)鼻化後變成 nee(楹)。元音中之 oe 無法鼻化發音、no 是 o 的鼻化。而 u 僅用單音亦無法鼻化、須用二合字母(iu)才能鼻化發音,比如:niu。[17] 鼻化元音的附加符號寫成一般字母的(n-)。
前元音 | 央元音 | 後元音 | |
---|---|---|---|
高元音 | ni /ĩ/ | n(i)u / nu /ũ/ | |
中元音 | ne /ẽ/ | no /ɔ̃/ | |
低元音 | na /ã/ |
零聲母語音特性與功能
零聲母在五度標音法之調值為32,發音時以上顎鼻腔共振起音。於閩南語字詞的音節中若沒有聲母(前置輔音)音標,而只以韻母(元音+後置音(元音+後置輔音))做為開頭的標音,謂之零聲母、且沒有介音的存在。比如:e(挨)、u(污)、ooe(蚵)、ing(英)、aix(愛)等字詞,均屬於零聲母。[32] 零聲母沒有特別標記調號。其音節分佈結構如表所示。
〈零聲母音節結構〉 | ||||||||||
(無聲母) (無前置輔音) |
聲調 | |||||||||
韻母 | ||||||||||
無介音(無元音) | 後置音(元音 + 後置輔音) + 鼻化元音 | |||||||||
韻頭 | 韻腹 | 韻尾 |
清濁音之三重對立特性
塞音及塞擦音分為清送氣音、清不送氣音、濁音不送氣音的三重對立。三重對立是指發音同組的三個塞音或塞擦音(比如:g, k, gg),可以表達出三種不同的涵義(比如:ga(茄)、ke(溪)、ggee(芽))。閩南語的塞音及塞擦音要用「有聲與無聲」、「送氣音與不送氣音」兩個區辨特徵來區別。
〈清濁音三重對立結構〉 | ||
送氣音 | 不送氣音 | |
---|---|---|
有聲(濁音) | 濁音 | |
無聲(清音) | 清音 | 清音 |
文白異讀
閩南語的讀音中有豐富的文白歧讀(或稱文白异读)現象。語言學家罗常培曾於《厦門方言研究》中粗略统计《方言调查字表》所舉 3,758 個漢字當中,有 1,529 個有歧讀現象,比例約佔 40.6% 強。歧讀漢字中,絕大多數文讀白讀各一,在上述四成之中又約 90% 屬之。其餘則有多種讀法。
舉例數字(1~10)讀音如後:(註:白讀「一」若干學者認為「蜀」為正字;[33]「八」為泉漳腔;文讀「二」為部分地區失落 j- 聲母)
數字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漢字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文讀 | it/ioe | ggi/zzī/lī | sam | su/si | ngō | liok | cit | bat | giú | sip |
白讀 | zit | nng/no | sna | sì | ggō | lak | beh/bueh/bəeh | gáu | za̍p |
一之語讀為 zit(蜀)(獨),而二之語讀指 nng(兩),而十之語讀為 zap(雜)(如:zap-gni(什錦/十錦,即「雜錦」))
同樣的漢字,讀輕聲與否可能代表意義相異,或語氣強調重點的不同。比如 gnia-sí(驚死,害怕死亡;膽小)、gnia-sí(怕死,害怕得要命)。āu-zzit̍(後日,以後、將來)、āu-zzit̍(後天)。使用文讀或白讀以場合、及語音構詞而定。比如數字白讀大多數用在計數,而序數、電話號碼、車牌號碼等不需進制時使用文讀。又如「成」字有多個文白歧讀:sing-kong(成功)、sing-ga(成家),gui-snia(幾成),znia-zo(成做,成為之意),不能相混淆。再如「駛」,gà-sū zit-ziâu(駕駛執照)多念文音,和 sāi-ciā("駛"車)卻念語音多。
有些詞語以文讀和白讀區別不同意思。例如 dāi-lǐn(大人)為文讀音是對別人的敬稱,dūa-lǎng(大人)為白讀音是指成年人。對於母語非臺語人士而言,閩南語中的文白異讀現象極易造成困擾。學習時應以詞彙發音為主再旁以習慣用法,而個別漢字發音用之為參考基準。
介音
介音又稱介母,於字詞結構上與韻腹、韻尾並提且合構成韵母部分,介音亦稱韻頭。閩南語的介音有 /i/、/u/,有些音節沒有介音(零介音)。[34] 台羅方案介音寫作 u、i,臺通方案同寫為 u、i。比如「姨啊」就是以 /i/ 開頭的。如下例:
- î-aw(姨-啊、娘親)
- gguà(我)
介音在SMLT、MLT、PSDB 等拼音方案,為避免介音與聲母及韻腹之音韻混音致造成響度差異不顯著,故於第1聲調之/i/用/y/替代、/u/用/w/替代。
特有之地方腔調
閩南語普通腔之使用普偏上混合了漳州腔及泉州腔,謂之「漳泉濫」。在台灣仍有一些地方的閩南語呈現出「偏泉」或則「偏漳」的特有腔調,此些閩南語特有的音位以如下語音字母標示。[35]
ir /ɨ/ | er /ə/ | ee /ɛ/ | ere /əe/ |
一般人稱呼格
一般人稱呼格法,使用/a/當前綴詞:<a + 人名(或人稱名詞)>,可為獨立詞句。規類為正式稱呼法,如稱呼一般人或熟人均可用此法:a-ba(阿爸)、a-bbu(阿母)、a-iong(阿雄)、a-bbi(阿美) 等。
直接人稱呼格
直接人稱呼格法,使用/a/當後綴詞:<人名(或人稱名詞) + a>,可為獨立詞句。屬於非正式稱呼法,如一般稱呼熟人可用此法:siong'a(松阿)、zui'ong-a(水旺阿) 等。而父母親亦可用此法稱呼 bbu-a(媽-阿)、ba'a(爸-阿)。在直接人稱呼格中法,也使用/a/當前綴詞、另加/a/當後綴詞一起用:<a + 人名 + a>,一般用為前附獨立稱名句。重複使用詞綴/a/在語氣上顯得較親切,亦屬於非正式稱呼法。如一般稱呼熟人可用此法:Agna'a, bbe ki da?(阿憨-阿,要去哪兒?)、A'hong'a, ai gelang a!(阿鳳-阿,要嫁人啦!) 等。
尾音附加之特性
閩南語的尾音(語尾助詞)一般等同於中文的:嗎、呢等語助詞。往往從語尾助詞的使用可以判斷說話者的原住地。附加的尾音會依各地說話、語音表達等特性而有所不同。比如在台灣中南部地區使用的一些語句、會用一些語尾助詞獨立後綴 zix、liox… 等來表示〈強調〉、〈驚嘆〉或〈嬌嗔〉等之意。範例如下:[37]
- Gamv bber saix zix? (難道不行嗎?);
- Langv a-guan-aw ziann suir liox! (人家"阿娟-阿"很漂亮呢!)
粗話語音特徵
閩南語粗話的演變迄今已有長久之歷史。通常粗話為連字組的講、且多為動詞起頭,也有以複數人稱代詞起頭。表達词组有單詞、雙詞組、及多詞組等之表現法。用動詞表達、在單詞其音調一般為第3聲調,而在雙詞組或多詞組、則第一字詞音變為第2聲調。因用第2聲調音位落差大,音調顯得鏗鏘有力、粗獷。如用複數人稱代詞起頭的合成詞組,其第一字詞音調則用第1聲調較多。常用的閩南語粗話為 gàn lin'niǎ(幹恁娘、幹你娘;合詞時 gàn 為第2聲調)一詞、一般用法亦可省稱為 gân(幹;只用單詞時 gân 為第3聲調)。詞用上的延伸詞組有 sài lín'niǎ(駛恁娘)、gàn ga e kan'si(幹到可牽絲),lin zo'ma bbe gen(恁祖母未願)、lin be bbe song(恁爸未爽)、gen tau(憨頭)、LP、lân-ziau(卵鳥)、kiam gân(欠幹)等。[38][39]
註釋
- 洪惟仁,"臺灣河佬話語聲調研究",自立晚報社,臺北市,2月,1985年.
- 周長楫,《閩南方言大詞典》,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17, 28頁。ISBN 7-211-03896-9。
- Nicholas C. Bodman,"Spoken Amoy Hokkien",Spoken Language Services,Dec 1980. ISBN 978-0879504502
- 莊勝雄,"普實臺文",前衛出版社,臺北市,3月,1995年.
- 林繼雄,"中小學及幼稚園教師用臺語教學法",育德文教基金會,9月,1990年.
- 阿杰個人網站. . 傑驁不馴. [2010-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02-07).
- . KHDB. [2010-02-11].
- . Holojigak. [2010-02-11].
- . STTB. [2010-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13).
- . 現代台文雜誌 hiendxtaid-taivdbunv-tsapxtsix. [2010-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01-25).
- Chiu Bien-Ming(周辨明), Dr. Phil, Professor of Linguistics, University of Amoy, "The Phonetic Structure and Tone Behaviour in Hagu (commonly known as the Amoy Dialect) and Their Relation to Certain Qestions in Chinese Linguistics (廈門音韻聲調之構造與性質及其於中國音韻學上某項問題之關係)", Department of Linguistics, University of Amoy. 1934,祥生出版社,臺北市,1975年3月台一版. 內版台業字:第2164號
- 王啟陽. . [2010-02-11].
- 陳松溪. . [2010-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8-31).
- 許極燉,"臺灣話詞語典(Daiwanwe su gū diàn)",臺灣臺南,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7年10月. GPN : 1010601721 ISBN 978-986-05-3871-7
- 羅常培(周辨明),"廈門音系--Phonetics and Phonology of the Amoy Dialkect(及其音韻聲調之構造與性質)",祥生出版社,臺北市,1975年3月台一版. 內版台業字:第2164號
-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台灣族群母語推行委員會,"白話字基礎教材(Peh'oe'ji Ki'chho Kau'chai)",使徒出版社,台北市,2003年9月. ISBN 957-28504-9-0
- 潘科元台語文網誌,"相關的台語漢字(阿,仔,矣,啊,也,猶)",Xuite日誌,2009-05-26,16:24.
- "閩南方言拼音方案".
- "Chinese-Min" . [2012-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5-02)..
- 生活新聞,"光師:「123,照!」阿嬤聽話立刻「走!」/醫用台語鬧笑話 馬偕開課學溝通",自由時報,2010-6-14.
- "Teochew · Mogher - 潮州音字典". [2016-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8)..
- 江永進,"自在拼音教學法-臺語拼音方法精通",階梯股份有限公司,臺北市,2006年4月,pp.50-53.
- 洪惟仁,《臺灣閩南語聲調的演變潮流:一個社會方言學的調查研究》,元智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臺灣.
- 臺語白話字教學,"台語第九聲輕聲". [2010-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13).,STTB(閃電台文).
- 吳仁瑟(G² Jîn-sek),"台 語 ê 輕 聲".
- Taiwanese-tone,"台語的輕聲",鄉土文話台灣閩南語教學.
- 洪惟仁,"閩南語輕聲及其語法、語用分析".
- 陳雷,"永遠ê故鄉",旺文社公司,台北市,1994年2月,pp.187-188. ISBN 957-508-152-8
- 潘科元台語文網誌,"固定低調輕聲佮隨前變調輕聲",Xuite日誌.
- 唯信著,"母音拼音法之改進",復文書局,臺南,2004年10月,pp.50-51.
-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教育部
- 中華民國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
- 台灣閩南語八聲調學習,"TLPA音標介紹(聲調)",鄉土文化台灣閩南語教學,2010.
- 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 (pdf). 臺北市: 中華民國教育部. 2007. ISBN 978-986-00-7755-1.
- Vocative case and commas,"What is the vocative case?",Grammar Master,retrieved 2012/01/10.
- 老古閩南話與客家話研究室,"「不可以」謂之「不容得」、「由不得」 - 老古閩南話與客家話研究室",Yahoo!奇摩部落格,available on June 16, 2010.
- 朱真楷/綜合報導,"北社挺扁大會 三字經成為問候語". [2010-1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1-13).,中國時報,2010-11-10.
- Otto Jespersen,"Mankind, Nation and Individual from a Linguistic Point of View",H. Aschehoug/Oslo,Norway,1925.
參考文獻
- 馬重奇,"閩台閩南方言韻書比較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北京,9月,2008年. ISBN 978-7-5004-7230-8.2
- David Crystal,"How Language Works",Avery Trade (November 1, 2007),New York, USA. ISBN 978-1583332917 (英文)
- 劉新中,"海南閩語的語音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北京市,4月,2006年.
- 佚名 編,"渡江書十五音",廈門大學出版社,福建廈門大學,9月,2003年. ISBN 7-5615-2045-X/H177.2
- 姚正道,"台語發音入門(Tai-gu hoat-im jip-bun)",人光出版社出版/台灣教會公報社印行,台南市,1998年8月.ISBN 957-8349-26-2
- 李如龍,"閩南語語法研究",中國福州市,福建人民出版社,第1版,2007年. ISBN 978-7-211-05423-7
- 王康旼,"台音正字彙編",台灣,前衛出版社,2009/09/01. ISBN 9789578015463
- 許極燉,"臺灣話詞語典",台灣,台南市政府文化局,2017/10. ISBN 978-986-05-3871-7 GPN 1010601721
- 張裕宏,"TJ台音白話小詞典",台灣台南,亞細亞國際傳播社,2009/09. ISBN 978-986-85418-1-8
- 鄭良偉等,"全民台語認證語詞分級寶典",台灣台南,亞細亞國際傳播社,2011/04. ISBN 978-986-85418-3-2
- 洪惠眾,"台語英語字典(Taiwanese-English Dictionary)",台灣t台中市,聖利諾會語言服務中心,20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