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区 (福州市)

鼓楼区闽东语福州话Gū-làu)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福州市所辖的一个区。位于福州市市区西北部[2][1]

鼓楼区
市辖区

镇海楼,位于屏山之顶
地名出处因区内唐宋时期街中心
建有谯楼,俗称鼓楼

鼓楼区的地理位置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隶属行政区中国福建省福州市
区划类别市辖区
区划代码350102
建置时间1946年1月
毗邻北接晋安区
南邻台江区
西与仓山区相望
西北联闽侯县
政府驻地津泰路98号
现任区长黄建新
下级行政区9
方言闽东语福州话
民族比例汉族外,
高山等少数民族
占0.2%(1995年)
经纬度25°N 119°E
总面积35.43 平方千米
最長河流晋安河
最大湖泊西湖左海
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
总人口(2018)74万人
人口密度20336人/km²(1995年)
GDP(2019)1916.7亿元人民币
时区北京时间UTC+8
邮政编码350001
电话区号+86 (0)0591
網站:www.gl.gov.cn
鼓楼区
汉语
福州五四北路

建置沿革

在鼓楼区境内,从汉初至清末曾六番建设城池。汉朝初期,闽越王无诸屏山和冶山之间建冶城。当时由于西周后的封建制度对诸侯王都的面积有所限制,故冶城的周长约2.5公里。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国灭城废。 太康三年(公元282年),太守严高认为冶城过于小,遂于越王山[註 1]南麓建城,称为子城,周长大约有3.5公里。中和年间(公元881-885年),威武军节度使郑镒再次修拓,使城北至现今鼓屏路小阜,南抵今八一七北路与虎节路口,东达今湖东路丽文坊口,西至今鼓西路渡鸡口。天复年间(公元901~904年),节度使王审知开拓子城南面,建罗城,城周约六公里。罗城设八个城门:南利涉门(今安泰桥北边),东海晏门(今五四路口澳门桥边),东南通津门(今津门路与高节路口),东北延远门(今中山路东北的北院后),北永安门(今北后街营尾),西善化门(今善化坊),西南清远门(今澳门路和光禄坊口),西北安善门(在今北后街营尾)。后梁开平二年(公元908年),王审知再筑夹城,将“三山”[註 2]围在城内,城周约10公里。东南置美化门(今五一北路和福新路口),东北置井楼门(今七星井),西北置遗爱门(今北门兜),西置迎仙门(今西门兜)。 北宋开宝七年(公元974年),东南外城增筑。[6] 至此,城周扩充至十二公里,古城规模基本奠定,南有光顺门(即合沙门),东有行春门(今东门晋安桥西侧),东北有汤井门(今汤门兜)和船场门(今井楼门兜),西有怡仙门(今西门兜)[7][6]统一全国后下诏毁福州城墙。[6] 初,福州府治与闽县侯官怀安三县县治均设在境内,一城并设三县署[8]。 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府城以石重砌,并设下七座城门,四座水关。七座城门分别为:南门(在九仙桥)、北门(即前夹城的严胜门,后来由于门塞,改遗爱门为北门)、东门(即前外城的行春门)、西门(即前夹城的迎仙门)、水部门(在东南面)、汤门(在东北面即前汤井门)、井楼门(在汤门北面,即前船场门)。而四座水关主要用于沟通城内外河道。[6] 万历八年(1580年)至清朝,福州府治和闽县、侯官县治均设在境内。在那时以南街为界,东半城属于闽县,西半城属于侯官县。[8] 在清朝,福州城垣几经重修,但城之范围皆未拓展[6]。在清末,闽县与侯官县皆设区治理[8]辛亥革命后,为发展交通,城墙陆陆续续被拆毁[6]

民国35年(公元1946年)元旦,福州正式建市;同年5月,福州市在城内设鼓楼、大根两区。现今鼓楼区的北面为原鼓楼区,南面为原大根区。1949年12月25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布训令正式核定福州市界。此时鼓楼区的西门外洪山、凤凰、陆庄三个保划给洪山区,而大根区原辖范围不变。1950年6月20日废除保甲制度试行,并于同年9月15日建立基层人民政权。此时,鼓楼区成立冶山、北大、鼓西、湖头、新民、井大、鼓东与鼓北八个居民委员会;大根区则成立了河西、安泰、南门、道山、水流、驿里、东街、东大、高桥、水部、光复与南街十二个居民委员会。1956年4月,鼓楼、大根两区合并,并成立鼓楼区。区之四至为:东起东门外康山,西至凤凰池,北起屏山,南至南门兜;此时全区总面积为12.74平方公里。[9]

1960年2月,鼓楼区所属各街道办事处先后改制,变为街道人民公社,行政社合一之体制,而行政区域不变;就在此年,洪山人民公社划归鼓楼区。但次年4月,区内所属各街道人民公社又恢复街道办事处名称,行政区域仍然不变。同年8月,鼓楼区增辖鼓山、魁岐、岳峰、横屿等人民公社。 文化大革命期间,1968年,鼓楼区改名为红卫区。所属鼓东、鼓西、华大、南街、东门、安泰、水部、东街八个街道,同时改称为红武、红湖、东方红、前卫、东风、红光、五一、红卫。次年4月,红卫人民公社划归郊区[註 3]管辖。1970年2月,郊区被撤销。原洪山人民公社合并于红卫人民公社,连同新店人民公社划归红卫区。1975年2月,红卫公社划为蔬菜生产基地,直属于市革命委员会,新店公社划归郊区。文革结束后的1978年4月,红卫区复称鼓楼区。1980年1月,鼓楼区革命委员会被撤销,恢复鼓楼区人民政府名称。区内各街道革命委员会亦同时撤销,恢复原称即街道办事处。[11]次年十月,新店公社之五四路东侧、火车站南侧、沿金鸡山顶南下接晋安河以西地区[11],即福州火车站一带[9],增设五四街道办事处,划入鼓楼区管辖[11][9],这样,鼓楼区东北面区域就扩到了火车站以北的桂山。1983至1986年间,福州大学福建农学院、原福州军区驻地铜盘、马鞍等划归鼓楼区管辖,成为穿插在郊区[註 3]辖内的鼓楼区飞地。至1995年末,全区设十个街道,一百七十四个居委会,面积22平方公里。此时鼓楼区东起连江路和鼓山乡的交界;西至杨桥新村西墙、凤凰池,与洪山乡接壤;北起福飞公路和五四路北端,与新店乡交汇;南至南门兜;西北至铜盘路、马鞍村;东北达桂山与金鸡山山脊;东南至水部状元街、群众路;西南达白马河北桥。[9] 1996年全福州市行政区划调整,鼓楼区的管辖区域被西移,东西两面以晋安河和闽江为边界,南北两面以东西河和外福铁路为边界[12]

福州市五一廣場

行政区划

鼓楼区下辖9个街道办事处、1个[13]

鼓东街道鼓西街道温泉街道东街街道南街街道安泰街道华大街道水部街道五凤街道洪山镇

交通

地铁

1号线树兜站 - 屏山站 - 东街口站 - 南门兜站

2号线西洋站(鼓台交界) - 南门兜站 - 水部站

自然环境

鼓楼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常青,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9.6,年平均降水量1342.5毫米,全年无期326天,年平均日照数为1700~1980小时,年相对湿度77%。区内地热资源非常丰富,境内有长五公里的温泉带,被称为“千古华清第一汤”[註 4][14],温泉不仅水量大,水温高,并且水质好[15]。全区的绿化覆盖率为37.2%,公共绿地占7.1平方米。[16]

工业发展

该地区工业发端于秦汉时期[17]春秋战国冶炼遗址欧冶池遗存至今[18]。三国吴景帝时期(公元258-264年)在现今井大路一带设置船场,由典船校尉率谪徒造船[19][20]。五代时期,境内冶炼业具备相当的规模。后梁贞明四年(公元918年)王审知用1.5万公斤铸丈六、丈八佛像,还铸造了合金钱币。宋朝该地大规模雕版,并可以自制纸张开元寺《毗卢大藏经》与于山万寿观《政和万寿道藏经》都是五六千卷的巨籍。传统手工业品,例如丝织刺绣漆器寿山石雕、雨伞文具角梳纸花等都具有千年历史。鸦片战争后,战乱频繁,非中国工业品大量向境内倾销,地方手工业和尚处于萌芽状态的小工业受到严重的打击,举步维艰。[21]

20世纪50年代初,中共鼓楼区委与鼓楼区人民政府将小型分散且技术设备落后的私营企业起来,使其走合作化道路;并相继成立铁器铸造、角梳、纺织、建筑等生产合作社。 1956年三大改造期间,区内全部私营工业企业实行公私合营,绝大多数手工业工人及手工业者参加了国营或者集体企业。 而在1958年“大跃进”期间,由于“全民大办工业”口号的推动,一批地方国营和集体企业相继被创办;同时街居企业开始起步。此时由于人们缺乏对经济规律认识,并将群众运动的办法代替科学管理,从而导致产值虚假增长、产品质量低劣甚至报废的后果。 在20世纪60年代初,经过调整归并,部分的区属企业上调变为市管,部分的市属企业下放变为区管,而部分企业退为集体企业。在此之后,区属地方国营和集体工业企业雏形初现。 到了20世纪70年代,鼓楼区已经拥有冶金无线电、仪器仪表、电器、汽车配件电镀塑料化工等一批工业企业。 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20世纪80年代,大批三资企业[註 5]被创办,街居工业和个体工业也有所发展。[23]

条目注释

  1. 越王山,即屏山。[3][4]
  2. 福州三山,即乌山于山及屏山[5]
  3. 郊区,即后来的晋安区[10]
  4. 宋·李纲《温泉》:“玉池金屋浴兰芳,千古华清第一汤。何似此泉浇病叟,不妨更入荔枝乡。”[14]
  5. 中外合作经营,中外合资经营,外商合、独资经营的公司企业之统称,是为三资企业。[22]

参考文献

  1. 鼓楼区政府办. . 福州市鼓楼区人民政府. 2008-10-31 [2014-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4). 鼓楼区位于福州市城区西北部
  2. 杨秉纶. .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福建省福州市: 福建社会科学院). 1984-1, (1984年01期) [2014-07-01]. ISSN 1671-8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09). 以越王山(屏山)......山南的全部
  3.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 北京: 方志出版社. 2001 [2014-07-01]. ISBN 7-80122-626-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遂在越王山(屏山)南麓建城......
  4. . 凤凰文化 (福州: 福建日报). 2014-06-27 [2014-07-01]. 应该只在屏山、乌山、于山三山之内......
  5.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 北京: 方志出版社. 2001 [2014-07-01]. ISBN 7-80122-626-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境内,自汉初至清末2100多年间......城墙陆续拆毁。
  6. [宋] 梁克家. . 1182. 东自东武门而北......西 怡山门 治平元年,元给事绛作。
  7. 张天禄等. . 福州: 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 2004 [2014年7月17日]. ISBN 780691107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7月25日). 明初,福州府治和闽县县治......闽县、侯官县都设区治理。
  8.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 北京: 方志出版社. 2001 [2014-07-01]. ISBN 7-80122-626-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民国35年(1946年)元旦……西南至白马河北桥与台江区交界。
  9. (再版). 福建省人民政府网站. 2007-06-15 [2014-07-01].
  10. 张天禄等. . 福州: 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 2004 [2014年7月17日]. ISBN 780691107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7月25日). 1960年2月......洪山人民公社划归鼓楼区。
  11. 鼓楼区政府办. . 福州市鼓楼区人民政府. 2008-10-31 [2014-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4). 1996年全市行政区划调整......南北以东西河和外福铁路为界
  12.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20.
  13. 王应山. . 北京: 方志出版社出. 2002 [2014-07-17]. ISBN 7-80122-787-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25). 宋李纲《温泉》:“温冷泉源各自流......不妨更入荔枝乡。”
  14. 《福州年鉴》编纂委员会. . 北京: 方志出版社. 2010: 978–7–80238–824–6 [2014年7月1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7月25日). 区内地热资源丰富.....温泉水量大、水温高、水质好
  15. 鼓楼区政府办. . 福州市鼓楼区人民政府. 2008-10-31 [2014-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4). 鼓楼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公共绿地7.1平方米。
  16.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 北京: 方志出版社. 2001. ISBN 7-80122-626-7. 境内工业发端于秦汉时期。欧冶池为春秋战国冶炼遗址。
  17. 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 北京: 方志出版社. 2002.
  18.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 北京: 方志出版社. 2001. ISBN 7-80122-626-7. 三国吴景帝时......谪徒造船。
  19. 王应山. . 福州: 海风出版社. 2001. 孙策永宁长贺齐领南部都尉事,进兵建安,讨平之,立都尉府,领谪徒造船于侯官。
  20.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 北京: 方志出版社. 2001. ISBN 7-80122-626-7. 五代时期,......难以发展。
  21. . 人民日报社 (北京: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03-15 [2014-07-01].
  22.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 北京: 方志出版社. 2001. ISBN 7-80122-626-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三资”企业工业总产值约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

延伸阅读

  • [明] 王应山. .
  • [宋] 梁克家. . 1182.
  •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 北京: 方志出版社. 2001. ISBN 7-80122-626-7.
  •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 北京: 方志出版社. 1998. ISBN 7-80122-400-0.
  • 鼓楼区政府办. . 福州市鼓楼区人民政府. 2011-06-16 [2014-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4).
  • 鼓楼区政府办. . 福州市鼓楼区人民政府. 2008-10-31 [2014-07-01]. (原始内容 (有声)存档于2014-07-14).

内部链接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