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转法轮
初轉法輪,佛教術語,一般來說,指釋迦牟尼成佛之後,在鹿野苑為阿若憍陳如等五比丘第一次宣說佛法[1][2]。在此次說法中,釋迦牟尼三次宣說四聖諦,被稱為轉法輪、三轉法輪,或三轉十二行相;根據如來藏學派的說法,此次稱為初轉法輪,宣說二乘(“小乘”)教法。
佛教 |
---|
佛教大綱 佛教主題 |
因此,初轉法輪可以指:
- 三轉法輪中的首次說法,又稱為示轉四聖諦。
- 釋迦牟尼首次宣說佛法,以二乘為主。
由來
釋迦牟尼佛本名悉達多·喬達摩[3],原是釋迦族的王子,他在出家修行後,有五位宮內隨從一同出家,出家和尚也稱為比丘,不過悉達多之後放棄苦行苦修,而遭到五位比丘的誤會,認為他因為受不了苦而放棄,因而棄他而去,之後悉達多在菩提樹下獲得覺悟,覺悟之後也就稱為佛陀,悟得正覺後他正在思考是否該向世人說明如此難理解、體會的法理,這時大梵天王(也稱:梵天)向他請求為世人宣說此一成佛之法,佛陀接受後開始找尋需要、期望聽法的人。
一開始佛陀想向阿羅羅迦摩羅說法,不過在得知阿羅羅迦摩羅已於七天前過世後只好放棄,接著想找鬱陀羅摩羅子,但他也於一天前過世,之後則想起跟隨其出家的五比丘。在前往五比丘所在的鹿野苑(位在迦屍國波羅奈城的郊外)[4]途中,佛陀又遇到了外道的優波迦,不過優波迦無意聽取佛法,最後找到五位比丘後,五位比丘起初依然在意他的棄苦之行,但之後在聽取佛法而為之改觀,成為佛陀成道後第一次向人宣說佛法,此稱為「初轉法輪」,而首次宣說的內容主要為中道、四聖諦、八正道。不过,佛陀成道後決定宣說的版本也各有不同,除前述的梵天之請外,另一是魔王波旬在阻礙其得道不成後,勸請佛陀立即離世間而入涅槃,而佛陀則拒絕波旬的建議,堅持向世人宣說佛法。
註腳
- 大正藏《大般涅槃經》卷下佛說:「須跋陀羅!我年二十有九,出家學道,三十有六,於菩提樹下,思八聖道究竟源底,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一切種智。即往波羅捺國鹿野苑中仙人住處,為阿若憍陳如等五人,轉四諦法輪,其得道跡。爾時始有沙門之稱,出於世間福利眾生。須跋陀羅!當知我法能得解脫,如來實是一切種智。」
- . 佛陀教育基金會. [2010-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9-16) (中文(台灣)).
關於釋迦牟尼成佛時的年齡,眾說紛紜,有說三十歲,有說三十五歲。他覺悟的第一個答案就是“眾生平等”。這一點聽起來似乎很容易理解,但佛陀所說的“平等” 並不是表相上的“平等”,而是指“眾生本來就具有的與佛相同的智慧德相……
- 編著/莊春江. . 台灣高雄、美國紐約: 正信佛青會、美國佛教會. [2010-11-30]. ISBN 957-41-0839-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中文(繁體)).
有一次,佛陀在憍薩羅國首都舍衛城南郊的祇樹給孤獨園,告訴比丘們說:「比丘們!當我在菩提樹下證知:我的解脫已穩固而不可動搖,這是我最後之生,此後我不會再有新的來生了。那時,我想,我所證知的緣起法與涅槃境界,深徹而難知難解,寧靜崇高而難證,而世人只欣樂『阿賴耶』,如果我教導他們這些真理,他們是不會瞭解的,只有徒增我的疲勞與困擾而已,我還是不說的好……
- 依據《本生經》所言,佛陀的前生曾為鹿王,其活動棲息處也就在鹿野苑,与此处有缘。
外部來源
- 性空法師. (PDF). 台灣省嘉義市: 香光書鄉. 民92 [2010-11-30]. ISBN 957-8397 17-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1-11-25) (中文(繁體)).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