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業

口業造口業佛教經典的一種,屬於身、口、意三业中的一业。以白話說,就是因為語言導致的因果。根據佛教說法,十不善口業分為妄語、兩舌、惡口和綺語,十善業中的善口業分為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和不綺語。

妄語

妄語指的是說出毫無根據的謊話,將其是非顛倒,令人真假莫辨;亂引經典,錯解經論,壞人法身慧命者墮地獄之業。[1]

兩舌

而兩舌則是利用機會在兩人之間道長話短並搬弄是非,最終目的在於挑撥離間,破壞當事人的處事和諧。家常不合常有別離是其業報[2]

佛教經典認為:在日常生活中,犯了這四項口業,其惡口傷害了對方感情,妄言破壞了當事人人格,而搬弄是非及綺語亦使彼此相處無法真誠對待[3]。最大口业是謗佛、谤法、謗賢聖僧,捨報前未殷重懺悔者,即成為斷善根人。藏傳佛教(又名藏密)教義認為謗金剛上師,比五无间罪五逆)更重。

惡口

其中,惡口指的是不斷謾罵、無根由的詛咒。由故,惡口罵詈三寶者,自墮三惡道[4]。 具壽善現復白佛言:「造作增長感匱法業,豈不由習惡語業耶?」

[0189b05] 佛言:「善現!如是!如是!實由串習惡語業故,造作增長感匱法業。於我正法毘奈耶中,當有愚癡諸出家者,彼雖稱我以為大師,而於我說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誹謗毀壞。善現當知!若有謗毀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則為謗毀諸佛無上正等菩提。若有謗毀諸佛無上正等菩提,則為謗毀過去未來現在諸佛一切相智。若有謗毀過去未來現在諸佛一切相智,則為謗毀一切如來、應、正等覺。若有謗毀一切如來、應、正等覺,則為謗毀佛寶、法寶、苾芻僧寶。若有謗毀佛法僧寶,則當謗毀世間正見。若當謗毀世間正見,則當謗毀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亦當謗毀內空乃至無性自性空,亦當謗毀四念住乃至八聖道支,如是乃至亦當謗毀如來十力乃至十八佛不共法,亦當謗毀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彼由謗毀一切相智,即便攝受無量無數無邊罪業。由彼攝受無量無數無邊罪業,即便攝受一切地獄、傍生、鬼界及人趣中無量無數無邊大苦。」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三十五

綺語

綺語是不诚恳地說出讚美;講淫穢笑話。諸綺語報者,雖有實語,一切人皆不信受。[5]

註釋

  1. 《大智度論》卷16〈1 序品〉:「口四業作眾重罪。如是等種種因緣,墮頞浮陀地獄中。」(CBETA, T25, no. 1509, p. 177, b25-26)
  2. 《佛說戒德香經》卷1:「不兩舌者,家常和合無有別離。」
  3. 《佛說戒德香經》卷1:「不妄言者,口氣香好言輒信之。不兩舌者,家常和合無有別離。不惡口者,其舌常好言辭辯通。不綺語者,人聞其言莫不諮受宣用為珍。」(CBETA, T02, no. 116, p. 507, c21-24)
  4. 《大智度論》卷37〈3 習相應品〉:「人雖一世見佛,更不復值。如毘婆尸佛時,王師婆羅門,雖得見佛及僧,而惡口毀呰,言:「此人等如畜生,不別好人,見我不起。」以是罪故,經九十一劫墮畜生中。」例:洪素珠 無腦者 (CBETA, T25, no. 1509, p. 333, b20-24)
  5. 《大智度論》卷5〈1 序品〉:「諸綺語報者,雖有實語,一切人皆不信受。如偈說:  「有墮餓鬼中,  火炎從口出,  四向發大聲,  是為口過報!  雖復多聞見,  在大眾說法。  以不誠信業,  人皆不信受。  若欲廣多聞,  為人所信受,  是故當至誠,  不應作綺語!」」(CBETA, T25, no. 1509, p. 98, b12-19)

參考資料

慈濟資訊網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