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便佛報恩經
大方便佛報恩經,收於大正藏本緣部[1],西藏大藏經收有此經。為阿難聞外道譏佛非孝,佛乃說嘗為須闍提太子,以身肉濟父母之難,或昇忉利天為母說法等孝養故事[2]。
佛教 |
---|
![]() |
佛教大綱 ![]() |
據佛教學者考證,《報恩經》是在宋梁之際(445年至516年之間),由漢僧抄錄《涅般經》、《賢愚經》、《雜寶藏經》等經典中有關孝養的內容,逐步撰集而成,為佛教中國化的表徵[3]。
內容
《報恩經》主要以講孝養故事為主,共分九品,即:
- 序品。敘述阿難路遇婆羅門乞討供養父母的故事。為《報恩經》的緣起部分。
- 孝養品。講須者提太子割肉濟養父母的故事。
- 對治品。講轉輪王以身剜於孔,燃千燈,以求正覺的故事。
- 發菩提心品。講佛在過去世因七情六慾而墜地獄,後發菩提心脫離地獄成佛的故事。
- 論議品。講忍辱太子挖眼、抽髓救父王,以及鹿母夫人的故事。
- 惡友品。講善友太子入海取摩尼珠故事。
- 慈品。講大光明以頭施敵國,一大臣不忍見而先王自刎盡,以及五百盲賊,蓮華色比丘尼的故事。
- 優波離品。有關戒律的說教。
- 親近品。講金毛獅子堅誓的故事。
影響
大足寶頂山石窟繪有〈大方便佛報恩經變相〉,主像為釋迦半身像,左右壁面分別刻有釋迦「親探父王病」、「親抬父王棺」、「割肉供父母」、「捨身飼虎」、「鸚鵡行孝」、「剜眼出髓為父王治病」等前身和今身行孝故事,以及「六師外道謗佛不孝」等情節[7]。
考證
關於《大方便佛報恩經》的性質和成書年代,有學者認為該經是從各佛教經論,撰集改寫而成的佛經。
林顯庭認為:“《大方便佛報恩經》恐系中土人士抄纂所成,而非譯自梵文經本。”“《優波離品》抄《薩婆多毘尼毘婆沙》第一卷”,其餘內容多抄自北魏《賢愚經》。謝生保認為:“《大方便佛報恩經》就是由中國僧人割裂、截取、增改、節錄《賢愚經》《雜寶藏經》《六度集經》《涅槃經》等經典而編造成的一部新經。也有學者認為該經是一部譯經,但不是東漢譯經[3]。
參考文獻
參見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