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

陰陽,源於中國傳統哲學的一種二元論觀念。古代中國文人將既相反相关的事物特徵,例如天地、日月、晝夜、寒暑、牝牡、上下、左右、動靜、剛柔、刑德,以「陰陽」的概念進行表述,彰顯「相互對立又依存」的抽象意涵,並謂之「」。

代表陰陽的太極圖

春秋時代的《易傳》以及老子的《道德經》中,就以「陰陽」來論述、發揮其思想主張。西漢儒生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中,更承繼陰陽家結合陰陽以及五行的論說,將陰陽五行視為政教制度的設立依據和根源。陰陽理論已浸透到包括曆法天文氣象中醫武術書法建築宗教風水占卜等各種中國傳統文化事物當中,為中國傳統文化意識的重要成份。

由於占術憑依陰陽五行術數驗算人事吉凶,「陰陽」一詞也代指占術,如《文心雕龍》:「於是伎數之士附於詭術,或說陰陽,或序災異」。

字義

陰、陽兩字的古義是背日和日(山南水北,日為「陽」;山北水南,背日為「陰」)[1],起初并无任何哲学思想内涵[2]

  • 陰,《说文解字》曰:「陰,闇也,水之南山之北也;從阜,侌聲」。侌,即古文『𩃬』(霒)字,「𩃬,雲覆日也,從,今聲」。
  • 陽,《说文解字》曰:「陽,高明也;從阜,昜聲」。「昜,開也。從日、一、勿。一曰飛揚,一曰長,一曰彊(強)者眾貌」。段玉裁《說文解字注》:「闢戸謂之乾,故曰開也。从日一勿。从勿者、取開展意。」

按照徐復觀的解釋,侌、昜二字為陰、陽的本字,兼具意符和聲符的作用。「侌」字為雲覆日,雲覆日則陰暗;「昜」字為日出照於地上,日出照於地上則明朗。「一」象大地之形,「勿」乃象日初出時的光芒。侌、昜的原意就是有無日光的兩種天氣[2]

陰陽論

中医学
中醫理論
- 阴阳 - 五行
臟腑 - 经络
望聞問切 - 辨证论治
四氣五味 - 君臣佐使
治療方法
中药 - 针灸 - 推拿
導引 - 气功
中醫經典
黄帝内经 - 神农本草经
難經 - 傷寒雜病論 - 海上醫宗心嶺
基礎學科
中醫基礎理論
中医诊断学
中药学 - 方剂学
溫病學 - 針灸學
中醫學史 - 各家學說
臨床學科
中醫內科 - 中醫外科
中醫婦科 - 中醫兒科
針灸科 - 骨傷科
中醫眼科-中醫耳鼻喉科
民間療法
推拿 - 刮痧 - 拔罐
其它
中醫學家列表
祝由十三科 - 馬醫科

中國的傳統學術中,有所謂「孤陰不生,獨陽不長」以及「陰極陽生,陽極陰生」的概念。老子在《道德經》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陰陽的特性如下:

  • 「對立而統一關係」(the contradictoryunity,太極):
    • 兩者互相對立:萬物皆有其互相對立的特性。如為陽,為陰;天為陽,地為陰,說明了宇宙間所有事物皆對立存在。然這種相對特性並非絕對,而是相對。如上為陽,下為陰,平地相對於峰,山峰為陽,平地為陰;但平地若相對於地底,則平地屬陽、地底屬陰,可見陰陽的相對性關係。
    • 兩者相互依靠、轉化、消長:陰陽存在互根互依,互相轉化的關係,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因彼此的消長,陰陽可以變化出許多不同的現象分類。
  • 陰陽的例子:
    • 陽的代表:天、父、雄性、光、熱、表面、進行、單數、剛強(主導性)。
    • 陰的代表:地、母、雌性、暗、寒、裡面、完成、偶數、柔順(包容性)。

陰陽家

中國春秋時代的陰陽家認為天文氣象是「天道」,為天下綱紀。為政者「順天則昌,逆之則亡」。陰陽學說認為宇宙間所有事物皆有陰陽兩個屬性,他們相互依靠、相互制約、存有相互轉化的關係。

司馬談論六家要旨》列「陰陽家」為六大學派之首。《史記》司馬談《論六家要旨》提及「嘗竊觀陰陽之術,大祥而眾忌諱,使人拘而多所畏。然其序四時之大順,不可失也。」、「夫陰陽、四時八位、十二度、二十四節,各有教令。順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則亡,未必然也。故曰:使人拘而多畏。夫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經也,弗順則無以為天下綱紀。故曰:四時之大順,不可失也。」 

劉向劉歆漢書·藝文志》列陰陽家為“九流”之一。陰陽與陰陽家在史載上難以明確次第,但其學說卻深植在中國哲學諸子百家與後繼之學。大約在東周戰國中期發展︰主要代表人物有東周戰國末期齊國鄒衍。《漢書·藝文志》記載「陰陽家者流,蓋出於羲和之官,敬順昊天,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此其所長也;及拘者為之,則牽於禁忌,泥於小數,捨人事而任鬼神。」(束於術數

接著呂不韋及其所主編的《呂氏春秋》從陰陽氣數天象五行物候人事、世界圖式的和步整合等方面予以完善。

陰陽本指事物兩種相互對立的方面,「一陰一陽之謂道」(《周易·繫辭傳》),莊子將之定義為所包含的矛盾對立要素,「陰陽,氣之大者也」(《莊子·則陽》)。陰陽家則把陰陽矛盾作用引起的變化推演至神秘化,「深觀陰陽消息,而作怪迂之變」(司馬遷史記·孟子荀卿列傳》)。

最後是劉安及其主編的《淮南子》,再將分陰陽的宇畝圖式與五行生剋的社會體系進行整合,這樣陰陽家才正式確立。

陰陽家學派在以後已不復存在。《漢書·藝文志》著錄陰陽家著作「二十一家,三百六十九篇」,都沒有流傳下來。但是從董仲舒的《春秋繁露》還可以看到一些關於陰陽家的學說內容。

天文

淮南子·天文训》讲天地的起源和演化问题,认为天地未分以前,混沌既分之后,轻清者上升为天,重浊者凝结为地;天为阳,地为阴,二气相互作用,产生万物。可见,阴阳是两种哲學上(非科學)的基础粒子,古人認為是宏观物质形成的基础。

中醫學

陰陽學說源自中國古代人民的自然觀,古時的人民從生活中,觀察到各種對立的自然現象,它是一種相對的而非絕對的概念,如天地、日月、晝夜、暑寒、男女、上下等,並歸納出「陰陽」的概念,故《黃帝內經》中的《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認為:「陰陽者,天地之道也。」由此,中醫學發展出人體陰陽理論來判斷疾病與決定治療方向。

人體不同的部位、組織,以至不同的生理活動,都可劃分為陰陽兩類,例如:

  • 為陽、為陰;
  • 外為陽,內為陰;
  • 上為陽,下為陰;
  • 動為陽,靜為陰;
  • 流動性佳為陽,流動性差為陰;
  • 為陽,津液為陰。

按照同樣道理,身體經絡分為陰與陽,不同的證類型亦可按陰陽劃分,故有同病不同治的說法,就是因其『陰陽消長』不同而來。

根據《素問·陰陽離合論》:「陰陽者,數之可十,推之可百;數之可千,推之可萬;萬之大,不可勝數,然其要一也。」故陰陽可無限細分,而這概念亦應用於中醫學上,以解釋生理活動的不同狀態。例如:五臟為陰;當中的每一個臟器,其活動狀態又可細分為陰陽,如陰、肝陽;陰、腎陽等。

数理阴阳

科学、现代的数理阴阳,揭示了阴阳的实质与基础就是宇宙的“信-能-物-结构-功能-空时(气)”等大统一的物质实体与非物质属性的总括反映,构造了量度世界三基本要素“物-能-信”综合物理化学阴阳指标EP—状态函数、模糊变集及其划分、评价与应用,给出了阴阳的数理、哲学、逻辑学定义与运算等创新方法与概念。 来源:《数理医药学杂志》1999年第01期  作者:邓宇,邓海,朱栓立,徐彭,施仲源,单宝禄

孫子兵法

太極的思想:「形兵之極,至於無形」

主條目:

繫辭傳說:「一陰一陽之謂道」、「天之道,曰陰與陽也」,並引用孔子的話:「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所以說儒家認同:「道者,陰陽變化之理也。」道,即宇宙運行,自然變化的法則。

繫辭傳又說:「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易經中的「太極」與「道」字相通,正因為萬物由「道」所生,因此萬物變化均由太極,化成兩儀、四象、八卦。所以易經的卦象才能蓋括所有變化,成為筮卜的依據。也就是:

     = 太極 =  + 

譬如所謂的「現實」包含了「存在」與「虛無」(參見實在論)。

至宋代之後,道教思想家為了區別先天的氣與後天的氣,採用古字「炁」來代表先天的氣,代表無極,則被當成是後天的氣,為太極。這兩個字的意義又被分開。但是除了道教文獻之外,通常都以來概括。

太極圖

大約在北宋年間,出現了道教太極圖。太極圖以一條曲線將圓形分為兩半,形成一半白一半黑,白者像陽,黑者像陰,白中又有一個黑點,黑中又有一個白點,表示陽中有陰,陰中有陽。分開的兩半,酷似兩條魚,所以俗稱陰陽魚

太極符號()的Unicode編碼是0x262f(十六進位),在網頁HTML當中可以寫成☯

術數

  • 日本神道下以源自中國的陰陽五行為基礎的陰陽道(在日本是法術的代名詞),古代在律令制管理下中務省的陰陽寮內所屬的官職之一,稱作陰陽師(日語:陰陽師/おんみょうじ Onmyōji *)。

禪宗

科學上的意義

龐加萊對偶

丘成桐曾評論說:「我們中國喜歡講的陰陽,其實就是一個屬於幾何對稱。在數學上有一個叫龐加萊對偶的概念,其實就是陰陽,但這個概念要比陰陽具體得多,同時也真正用在了數學的發展上[3]。」

量子力學

波耳的量子力學互補原理和大象勳章上的太極圖以及格言-對立即互補(Niels Bohr's complementarity principle in quantum theory of mechanics and taichi on Order of the Elephant: contraria sunt complementa

愛因斯坦曾於1909年提出,在描述光的物理行為时,必須將其波動性與粒子性都納入考量。1923年,路易·德布羅意假定物質粒子也都具有波粒二象性,即具有波動和粒子的雙重性質。這一論述後來稱為德布罗意假说。1927年,戴維森-革末實驗证实了德布罗意假说。這一系列重要發展促使玻爾與海森堡聚焦研究波粒二象性,可是,由於其極具難度,儘管絞盡腦汁研究探索,他們仍舊無法找到正確解答[4]。1927年2月,玻尔在挪威疗养时構想出了互補原理[5]。這一原理闡明,基於不同的实验框架,事物会表现出像波粒二象性这样明显对立的雙重性质[6]。在同一段時期,海森堡也發展出不確定性原理。那年秋天,海森堡升遷為萊比錫大學的教授。從4月份開始,延續了一整個暑期,奧斯卡·克萊因負責聽寫玻爾口述與修改關於互補原理的論文。同年9月,在義大利科莫召開的伏打会议中,玻爾首次提出互補原理[7]。從量子力学的新概念所衍生的哲学问题引起了广泛的争论。尽管为量子力学贡献良多,爱因斯坦對於這些新概念还是提出了諸多批評。互補原理也不在例外。爱因斯坦与玻尔后来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旷日持久的论争,直到爱因斯坦去世[8]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告终,玻尔在1945年8月25日回到了哥本哈根,并于9月21日重新當选为丹麦皇家科学院院长[9]。1947年10月17日,在克里斯蒂安十世的追悼仪式上,国王弗雷德里克九世宣布授予玻尔大象勋章。通常只有王室成员和国家元首能获此殊荣。国王说这一荣誉不仅仅只是授予玻尔个人,更是授予整个丹麦科学界[10][11]。玻尔设计了自己的纹章。纹章中附有太极图以及格言“对立即互补”(拉丁語[12][11]

文化

科學分支化學的氧化還原反應的翻譯

  • 主條目:氧化還原
  • 定義:涉及電子轉移(得失電子)的化學反應稱之氧化還原,所以氧化還原一定會有失電子者(還原劑)和得電子者(氧化劑)的參與
  • 反應過後反應物氧化數改變的反應
  • 反應過程
    • 有的反應物失電子(定義為氧化),因為電子帶負電所以反應後氧化數上升),例如:失去、得到氧。
    • 有的反應物得電子(定義為還原),因為電子帶負電所以反應後氧化數下降),例如:失去氧、得到氫。
    • 因此氧化還原反應必相伴發生。

無極

宋代周敦頤太極圖說云:「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

參考文獻

引用

  1. . [2018-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04).
  2. 徐復觀. . : 510–511.
  3. https://www.leiphone.com/news/201710/JXViV3L0nQuP1dTu.htm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丘成桐演讲全文:工程上取得很大发展,但理论基础仍非常薄弱,人工智能需要一个可被证明的理论作为基础 | CNCC 2017
  4. Pais 1991, pp. 301–302.
  5. Kumar 2011, p. 229–230.
  6. MacKinnon 1985, pp. 112–113.
  7. Pais 1991, pp. 311.
  8. Dialogue 1985, pp. 121–140.
  9. Pais 1991, p. 504.
  10. Pais 1991, pp. 166, 466–467.
  11. Wheeler 1985, p. 224.
  12. Copenhagen.

来源

书籍
  • 上海中醫學院:《中醫學基礎》,香港: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2005. ISBN 962-07-3014-3.
  • 魏哲彰:《人體圖形》,台北:世茂出版社,2005. ISBN 957-776-354-5.

外部链接

参见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乾象典·陰陽部》,出自《古今圖書集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