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惑
三惑
,又称
三障
,
佛教
天台宗
教义。其中包括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因为其三惑融于一心,故又称
一心三惑
[1]
。
佛教
基本教義
四圣谛
八正道
十二因缘
五蘊
緣起
空性
因果
業
戒律
毗奈耶
羅
五戒
禪那
业处
轮回
波罗密
涅槃
真如
佛性
皈依
三寶
三法印
佛教共識宣言
修行成就/果位
佛
菩萨
辟支佛
四向四果
阿罗汉
阿那含
斯陀含
須陀洹
人物
释迦牟尼
十大弟子
迦多衍尼子
馬鳴
龍樹
提婆
无著
世亲
覺音
鸠摩罗什
慧遠
菩提达摩
智顗
玄奘
惠能
蓮花生
宗喀巴
宗派
、國家和地區
部派
大乘
金剛乘
上座部
三乘
大乘
中乘
「
小乘
」
一佛乘
漢傳
藏傳
藏傳佛教史
印度
斯里蘭卡
緬甸
泰國
中國大陸
台灣
日本
新加坡
马来西亚
蒙古國
歐美
歷史
佛教历史
佛教時間線
集结
原始佛教
初期佛教
根本分裂
部派佛教
大眾部
上座部
阿育王
南傳佛教
北傳佛教
於印度衰落
法難
佛教現代主義
人間佛教
左翼佛教
經籍
舉要
大藏经
巴利大藏經
漢文大藏經
藏文大藏经
阿含經
南传
尼柯耶
法句經
大般若经
心經
金剛經
法華經
解深密經
華嚴經
維摩經
涅槃經
楞伽經
大悲咒
楞嚴經
圆觉经
藥師經
地藏經
阿彌陀經
坛经
瑜伽論
大智度論
俱舍論
聖地
佛寺
精舍
八圣地
四道場
汉地寺院
佛塔列表
相關主題
艺术
修学制度
組織
人物
佛教模板
佛教主題
上座部佛教
巴利聖典
批評
佛教大綱
佛教主題
關於
佛教
教义中“贪欲”、“嗔恚”、“愚痴”等三种根本迷惑,請見「
三毒
」。
概述
天台宗把界内惑、界外惑所分之
见思惑
、
尘沙惑
、
无明惑
等三惑
[2]
。
见思惑,为
见惑
和
思惑
的并称,也称通惑。包括
意根
对法尘所起的各种邪见,以及其迷恋于现在事理的烦恼。
尘沙惑,为迷惑于界内外恒沙尘数所起的各种惑障,与无明惑合称
别惑
。
无明惑,又称
无明
,即於一切法無所明了,尤其是於
中道
第一义谛
無所知。
參考條目
煩惱
無明
參考文獻
《止观辅行传弘决》(卷六):“見思尚乃即是法性,豈有塵沙在見思外,豈有無明在二觀後,三惑既即,三觀必融。”
《三藏法数》
明
·
一如
等:“惑者昏迷不了之义也。一见思惑见即分别也。谓意根对法尘起诸邪见。故名见惑。思即思惟。又贪染也。谓眼耳鼻舌身五根。贪爱色声香味触五尘而起想着。故名思惑。此见思惑。亦名通惑者。通声闻缘觉菩蒴三乘共断故也。二尘沙惑尘沙惑者。谓众生见思数多。如尘若沙。乃他人分上之惑。菩萨之行专为化他。若令众生能断见思之惑。于菩萨即是断尘沙惑。而亦名别惑者。别在菩萨所断故也。三无明惑无明惑者。谓于一切法无所明了。故曰无明。此惑乃业识之种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