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離

出離巴利語梵語转写:梵語转写:),又稱捨離捨世等,佛教術語,意為對欲樂的棄絕,不為塵垢所染。為南傳佛教十波羅密之一,亦是八正道正念的一種方式。[1]

佛教
波羅蜜(度)
 
南傳十波羅蜜
(十波羅蜜)
佈施
持戒
出離
忍辱
真實
決意
精進
智慧
   
北傳六波羅蜜
六度/十度)
佈施
持戒
忍辱
精進
禪定
般若
方便
 
 

概論

出離波羅密為南傳菩薩道六波羅密之一,在北傳中不列入六度(六波羅密)。

在南傳佛教菩薩道教法中,在瞭解了世間生命的不圓滿以及學習四聖諦八正道以後,會產生對世間欲樂的棄絕之心(出離心),進而离家之依赖、离人群之愦闹、离欲之诱惑[1]。佛教認為,欲樂短暫而不實,執著不放則是的緣起,因此若要滅苦得樂,需要出離欲樂。[2]

出離為歸屬於八圣道分(八正道)中正念的一種修行方式,對治執著五欲,去除邪見,清淨意業

分類

出離針對以下四種[3]

  1. 欲樂取(kamu-padana)
  2. 見解取(ditthu-padana)
  3. 戒禁取(silabbatu-padana)
  4. 我見取(attavadu-padana)

《清净道论》中也举出三种[4]

  1. 身离
  2. 心离
  3. 镇伏离

註釋

  1. 《南傳菩薩道》.明昆三藏持者長老
  2. 宗喀巴大师 《三主要道论》:於诸轮回诸盛事,刹那不生羡慕心,日夜欲求得解脱,尔时已生出离心。
  3. , 覺悟之路网, [2020-1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0)
  4. . [2020-1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9).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