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 (佛教)

梵語巴利語),又譯忍辱忍耐,佛教術語,有忍耐、原諒等意思,也有智慧的意思。六波羅密中的忍辱,即是作忍耐來解釋;四加行中的忍,則是智慧之意。

佛教
波羅蜜(度)
 
南傳十波羅蜜
(十波羅蜜)
佈施
持戒
出離
忍辱
真實
決意
精進
智慧
   
北傳六波羅蜜
六度/十度)
佈施
持戒
忍辱
精進
禪定
般若
方便
 
 

概論

日本學者櫻部建佐木現順認為,在梵文中,忍有雙重意義,可以解釋為忍受、支持、認可等,也就是意志力上的承受、忍耐、忍辱。此外,也可以解釋為意樂,愛好,是一種慧相,與知見,智慧相關。

因此在佛教中,忍,可分為生忍、法忍二者,大乘佛教則加上無生法忍

忍辱的果報

佛經上說修行忍辱可以得到端正的善果報。如:

  • 《佛說罪福報應經》卷1:「為人端正顏色潔白暉容第一,手體柔軟口氣香潔,人見姿容無不歡喜,視之無厭,從忍辱中來。」[1]
  • 《優婆塞戒經》卷7〈25 羼提波羅蜜品〉:「善男子!若有智人樂修忍辱,是人常得顏色和悅,好樂喜戲,人見歡喜,睹之無厭;」[2]

忍與懺

忍(梵語)與梵語)有同個詞根,譯經師義凈認為(懺摩)的本意就是請求他人忍耐自己的過錯。[3]

參見

注釋

  1. 《佛說罪福報應經》(CBETA, T17, no. 747a, p. 562, b27-29)
  2. 《優婆塞戒經·羼提波羅蜜品》(CBETA, T24, no. 1488, p. 1073, b18-20)
  3. 義凈根本说一切有部律藏《毗奈耶·卷十五》中的註釋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