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之死

毛泽东于1976年9月9日零时十分在北京病逝,享壽82岁(虚龄83岁)。1976年9月9日下午4时,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共中央军委联合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新华社以《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的形式联合发表讣告,向国内外正式公布了这个消息,并总结和评价毛泽东的一生。讣告由当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员耿绍光(即夏青)担任广播,称:“1976年9月9日0时10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名誉主席毛泽东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另外,在广播中第三次播送《哀乐》后竟然出现了“现在播送周恩来同志治丧委员会名单”的播送事故[2]。毛泽东是继时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和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后,第三位于1976年去世的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3]

毛泽东逝世及追悼活动
毛泽东(1893年-1976年)
日期1976年9月9日—1976年9月18日
地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西城区中南海202別墅
参与者华国锋(致悼词)、王洪文(主持)、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共党员、中国大陆各地军民、部份世界各国领导人和毛泽东支持者[1]
您可以在維基文庫中查找此百科條目的相關原始文獻:

晚年病情

1970年九屆二中全會之後,毛澤東睡眠已很不好,不停地咳嗽,痰多又吐不出,打針也不管用,好了又犯,沒有完全止住過;有時因為咳嗽而無法臥床,只能日夜坐在沙發上[4]:299。1971年快入冬時,被診斷為大葉性肺炎,肺部疾病又影響心臟[4]:288。1973年,毛澤東眼睛也越來越看不清楚,老年性白內障發展得很快[4]:331

1971年9月13日林彪事件之后,毛澤東的身体状况急剧衰退,在1972年初曾发生严重休克[5]。此后毛澤東又发生白内障,双目失明,直至1975年手术后恢复一半视力[6]

1974年6月,毛澤東健康出現明顯問題,經神經科和內科專家會診後提議,中共中央決定第二次為毛澤東專門成立醫療組,成員包括心血管內科、神經內科、麻醉科、耳鼻喉科、呼吸管理、外科、重病護理等方面專家;醫療組存在兩年多,直到毛澤東去世[4]:378。7月,身患多種疾病之毛澤東準備赴南方易地休養;7月18日毛澤東抵達武漢,進行眼病會診[4]:378-379。8月間,經來自各地之眼科專家確診:毛澤東雙眼都患有老年白內障,以右目為重,左目稍輕[4]:379。毛澤東兩腿和雙腳浮腫,在11月29日至12月4日在室內游泳池裡游泳4次,到12月5日為毛澤東一生中最後一次游泳[4]:393-394

1975年2月,毛澤東說話含混不清,兩腿時常疼痛,醫生建議盡可能少看書、多運動[4]:404。毛澤東之健康狀況在回北京後越來越壞,吃藥也沒有多少效果,1975年下半年以後,在床上躺著時間多[4]:423。7月23日,毛澤東同意對白內障眼病施行手術治療,第二天毛澤東之左眼能看見東西[4]:430

1976年,毛澤東健康狀況迅速惡化,吃藥吃飯都需要人喂,每天只能吃一二兩飯,行走更是困難[4]:445。周恩來於1月8日在北京病逝[4]:445。5月起,毛澤東病情不斷加重,身體極度衰弱;6月初,毛澤東突患心肌梗塞,經過及時搶救,才脫離危險[4]:462。7月,毛澤東許多時間處昏迷半昏迷狀態,靠鼻飼生活[4]:464。進入8月,毛澤東健康狀況更趨惡化,已常處昏迷狀態[4]:465。8月18日,中共中央《關於唐山豐南一帶抗震救災的通報》,是毛澤東生前圈閱之最後一份文件[4]:465。9月8日,毛澤東看文件、看書11次,共2小時50分鐘[4]:465

生前身後

1976年9月8日中秋节,毛澤東血壓開始下降,入夜中共中央政治局成員分批前往看望毛澤東;9月9日零時10分,經連續4個多小時搶救無效,毛澤東心臟停止跳動[4]:466。毛澤東在北京中南海202別墅內病逝。新华社发布通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公告》。中共中央至今尚未公布毛泽东因何病而死[7]。参与了毛澤東遗体解剖的刘雪桐后来说,毛澤東死因是心血管疾病[8]。曾任毛泽东醫疗组組長、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五医院院長李志绥回忆录中称,兩位醫生診斷毛澤東患有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俗稱「漸凍人症」),而不是帕金森氏症[9][10]。李志綏稱毛澤東死因是漸凍人症及心血管疾病[9]:9[11]。9月9日,《告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書》發佈,宣告毛澤東逝世[4]:466;同日組成毛澤東治喪委員會[4]:468

治丧委员会委员

  1. 华国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公安部部长)
  2. 王洪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
  3. 叶剑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秘书长、国防部部长)
  4. 张春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常委、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

韦国清刘伯承江青(女)、许世友纪登奎吴德汪东兴陈永贵陈锡联李先念李德生姚文元吴桂贤(女)、苏振华倪志福赛福鼎宋庆龄(女)、郭沫若徐向前聂荣臻陈云谭震林李井泉张鼎丞蔡畅(女)、乌兰夫阿沛·阿旺晋美周建人许德珩胡厥文李素文(女)、姚连蔚王震余秋里谷牧孙健粟裕沈雁冰帕巴拉·格列朗杰江华

追悼大会

1976年9月11日至9月17日人民大會堂舉行毛主席弔唁儀式,各方代表30多萬人參加弔唁;9月18日下午3時,「偉大的領袖和導師毛澤東主席追悼大會」開始[4]:468。9月18日下午3时,“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追悼大会”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大会由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王洪文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华国锋致悼词。当时天安门广场上站了前来悼念毛泽东的民众,人数估计多达几十万,估计北京有几十万民众参加,全国各地同时举办相关的追悼活动,并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实况转播。

反应

在消息公布后的15分钟内,世界主要的媒体,包括路透社美联社法新社等都报道毛泽东的死讯。

9月9日,聯合國總部半旗誌哀,9月10日聯合國安理會為毛澤東逝世發唁電;9月21日在第三十一屆聯合國大會開幕式上,與會140多個國家之代表為悼念毛澤東肅立默哀[4]:469

123个国家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出共169件唁电和唁函;105个国家的领导人及其代表或政府代表前往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各国使领馆吊唁。

除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共计55个国家为毛泽东逝世下半旗致哀:

  阿尔巴尼亚 罗马尼亚 民主柬埔寨 越南 老挝

 阿富汗  印度 科威特 巴基斯坦 斯里蘭卡 尼泊尔 叙利亚 北也門

 加拿大 賽普勒斯 法國 西德  瑞士 土耳其 南斯拉夫

 阿尔及利亚 贝宁 博茨瓦纳 乍得 刚果 埃及 赤道几内亚 埃塞俄比亚 加彭 冈比亚 加纳 几内亚 几内亚比绍 肯尼亚 马达加斯加  莫桑比克 尼日尔 奈及利亞 塞拉利昂 索馬利亞 苏丹 坦桑尼亚 突尼西亞 乌干达  尚比亞

 阿根廷 智利 圭亚那 巴拿马 委內瑞拉

 澳大利亚 牙买加 模里西斯 荷蘭 塞拉利昂等国议会举行追悼仪式或通过决议,对毛泽东逝世致哀。[12][13]

各方反应

此後他又在記者會上發表了聲明:

1972年历史性访华的前总统尼克松发表声明致哀:

杰拉尔德·福特委派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伦特·斯考克罗夫特作为他的代表,前往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美国联络处致哀;国务卿亨利·基辛格等官员也前往吊唁[17]。美国媒体对毛泽东逝世及毛泽东评价不一,華爾街日報評論指出,「毛澤東不會為中國人所懷念,而會使他們所懷恨」,紐約時報則稱呼毛澤東為「中國的斯大林,瘋狂廢除舊秩序的制度」。

金日成于9月11日亲自前往中國驻朝鮮大使館吊唁[22]。朝鮮政府還將9月10日至18日定為全國哀悼期,下半旗誌哀,并舉行了大規模的悼念活動[23]

齐奥塞斯库于9月11日前往中国大使馆吊唁[31]。罗马尼亚政府將9月18日定為全國哀悼日,全国下半旗誌哀,并舉办了毛泽东追悼会[32]

  •  巴基斯坦:9月9日,巴基斯坦總統喬德里發表聲明:「作为改变了占人类四分之一的人民生活的中国革命之父,毛主席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领袖之一。作为政治家和思想家,他在人类史册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毛澤東主席一貫關心巴基斯坦的幸福和進步,這使他永遠活在我們心中。巴基斯坦人民同兄弟的中國人民一起哀悼這位偉人的逝世。」巴基斯坦總理布托发表声明:

乔德里总统和布托总理亲赴中国大使馆吊唁;巴基斯坦全国下半旗七天致哀[34]

日本政界人士就毛泽东逝世纷纷发表谈话:

三木武夫

大平正芳

宫泽喜一

中曾根康弘

而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中共官媒也在日本官方釋出極大善意之後,重申北京支持日本主張收復被苏联佔領的北方四島的要求。

  •  英國:英国首相办公室发表声明:

英國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親致唁電,首相詹姆斯·卡拉漢說,「毛泽东主席漫长的一生中,他把自己全心全意地贡献给他的祖国和人民。中国的复兴是他半个多世纪以来杰出领导的不朽见证。他的影响远远超出了中国的疆界,无疑他将作为世界闻名的伟大政治家而被人们所缅怀[43]。」英国外交大臣安東尼·克羅斯蘭[44]、前首相爱德华·希思前往中國驻英国大使館吊唁[45]

他在致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唁电中称:

德斯坦于9月17日亲赴中國驻法国大使館吊唁,法国总理雷蒙·巴尔外交部长路易·德居兰戈[48]等法国高级官员也前往吊唁。9月11日,巴黎一万余市民舉行遊行集會,哀悼毛澤東的去世[49];9月18日,根据法国总统府的决定,法国所有公共建筑物下半旗致哀[50]

  •  西德:西德总统瓦尔特·谢尔在唁电中称,“毛泽东决定性地参与创造了本世纪的历史”;总理赫尔穆特·施密特则称,毛泽东“是给世界历史发展的创造者之一,是给中国人民指出走向新的未来的道路的人,他将为贵国人民和世界所永远铭记[51]。”西德外长汉斯-迪特里希·根舍社民党主席,前总理威利·勃兰特、联邦议院议长伦格尔前往中國驻西德大使館吊唁;9月18日,西德所有国家机关下半旗致哀[52]

身后安排

早在1956年,毛泽东曾在遗体火化的倡议书上签字。在其他场合,毛泽东还说过希望死后归葬湖南湘潭。后来,毛泽东曾在八宝山公墓为他和江青选择了一块墓地。虽然毛泽东生前鼓励火化、并在火化同意书上签名,但出于政治需要,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将他的遗体做永久保留。初时暂厝人民大会堂,完成防腐处理后被安放在水晶棺内。1976年10月上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发动怀仁堂事变,从而結束「文化大革命」持續十年之動亂[4]:470。10月8日,中共中央正式宣布将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南侧正阳门北侧建立毛主席纪念堂,以永久保存该人之遗体以此来供后人瞻仰[53][54]。该纪念堂于1976年11月24日奠基,纪念堂半年后完工,盛放遗体的水晶棺也制作完成。1977年8月29日,盛放有毛泽东遗体的水晶棺被移入纪念堂內。1977年9月9日,在毛逝世一周年之际,舉行该紀念堂落成典禮大會,正式对外开放[55]。由中共中央办公厅毛主席纪念堂管理局维护和运营。1980年8月21日和8月23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全国政协主席邓小平在接受意大利女记者奥里亚娜·法拉奇采访时表示将会保留该纪念堂,并且还同时还承诺将会永远保留天安门城楼上的在“两个‘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中间的毛泽东头像[56]。后来,参观毛主席纪念堂成为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旅游项目[57]

参考文献

  1. . [2020-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7).
  2. . [2012-08-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03).
  3. . [2012-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30).
  4.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逄先知金沖及主編 (编). 香港第一版. 香港: 中和出版. 2011. ISBN 978-988-15116-8-3.
  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金冲及 主编) (编). .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3: 1615.
  6. 顾保孜、杜修贤. . 辽宁人民出版社. 2004.
  7. 余玮. . 党史纵览 (4). 2013-04-18 [2019-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7).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典编委会 (编). . . 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4: 5076–5077. ISBN 7-5017-2924-7.[摘自文摘报 1989-08-08]
  9. Li Zhi-Sui. . Random House Publishing Group. 22 June 2011: 581–583 [2014-01-21]. ISBN 978-0-307-79139-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26) (英语). They suspected that Mao had an extremely rare motor neuron disease,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known colloquially in the West as Lou Gehrig's disease
  10. 李志綏. . . [2014-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8-26).
  11. 杨正泉. . 人民网. 2006-08-16 [2012-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30).
  12. . 人民日報. 1976-09-15.
  13. . 人民日報. 1976-09-27.
  14. . 人民日報. 1976-09-14.
  15. . 人民日報. 1976-09-15.
  16. . 人民日報. 1976-09-14.
  17. . 人民日報. 1976-09-16.
  18. 包括  波兰 东德 匈牙利 保加利亚 捷克斯洛伐克 蒙古
  19. . 参考消息. 1976-09-16.
  20. . 人民日報. 1976-09-23.
  21. . 人民日報. 1976-09-11.
  22. . 人民日報. 1976-09-12.
  23. . 人民日報. 1976-09-12.
  24. 「禍國殃民·百死莫贖 毛匪澤東斃命」,《中央日報》頭版,1976年9月10日
  25. . 《中央日報》頭版. 1976-09-12.
  26. . 《中央日報》頭版. 1976-09-12.
  27. . 聯合報. 1976-09-11.
  28. 中央社. . 聯合報. 1976-10-01.
  29. Bbc中文網記者, 威克. . BBC News 中文. [2019-0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9) (中文(繁體)‎).
  30. . 人民日報. 1976-09-11.
  31. . 人民日報. 1976-09-13.
  32. . 人民日報. 1976-09-19.
  33. . 人民日報. 1976-09-11.
  34. . 人民日報. 1976-09-12.
  35. 约瑟普·布罗兹·铁托. . 人民日報. 1976-09-11.
  36. . 人民日報. 1976-09-12.
  37. . 人民日報. 1976-09-12.
  38. . 人民日報. 1976-09-22.
  39. . 人民日報. 1976-09-12.
  40. . 人民日報. 1976-09-12.
  41. . 人民日報. 1976-09-23.
  42. . 人民日報. 1976-09-15.
  43. . 人民日報. 1976-09-12.
  44. . 人民日報. 1976-09-20.
  45. . 人民日報. 1976-09-14.
  46. . 参考消息. 1976-09-12.
  47. . 人民日報. 1976-09-12.
  48. . 人民日報. 1976-09-18.
  49. . 人民日報. 1976-09-14.
  50. . 人民日報. 1976-09-22.
  51. . 人民日报. 1976-09-12.
  52. . 人民日報. 1976-09-25.
  53. 许全兴.毛泽东晚年的理论与实践,1956-1976.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
  54.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关于建立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纪念堂的决定.1976.
  55. 未名. . 人民网. 2008-08-20 [2019-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8-24).
  56. 宫力 周敬青. . 邓小平在重大历史关头. 人民网. 2013-04-11 [2014-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12).
  57. . [2012-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17).

外部链接

音频资料:

文献资料:

參見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