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歷史年表

本條目為澳門歷史系列之一
澳門歷史年表

早期歷史
澳門殖民地時期

鴉片戰爭前
完全佔據及擴張時期
1931年澳門
1936年澳門
1945年澳門
葡方開發時期
葡萄牙革命後
澳門回歸過渡期

澳門政權移交
澳門特別行政區史

2000年澳門
2012年澳門
2013年澳門
2014年澳門
2015年澳門
2016年澳門
2017年澳門
2018年澳門
2019年澳門
2020年澳門

澳門教育史
澳門規劃史
澳門經濟史
澳門軍事史
澳門航空史
澳門巴士史
澳門鐵路史

澳門法定古蹟
澳門歷史建築

另請參看:
香港歷史   中國歷史   台灣歷史
葡萄牙歷史

其他澳门主题
文化人口 - 教育 - 经济
地理 - 历史 - 政治政府
澳门主题
大爆炸將桅杆彈上半空
  • 1850年,舉行活動慶祝葡萄牙國王費南度二世壽辰期間發生意外,凌晨停泊在氹仔瑪麗亞二世號巡洋艦嗚放禮炮時突然爆炸,釀成231死約90生還[1],死者包括190名葡籍水手[1]、葡籍船長及40名在船上觀禮的中國人[1],創下澳門史上最多人死亡的爆炸或火災事件,事後調查認為爆炸是由一名失去理智的人進行報復所致,為紀念這一爆炸慘案,氹仔建有紀念碑供人憑弔。同年,官也接替去年於任內遇弒身亡的亞馬留,出任第81任澳督,惟僅上任兩個月即染上霍亂[2],同樣於任內逝世。
  • 1851年,佔領氹仔島。
  • 1856年,中區發生澳門史上面積最大的火災,共焚燬1,300間華人商舖及民房,釀成約100人罹難。[3]
  • 1858年,爆發霍亂疫潮,36人喪生,其中平民22名,士兵14名。[1]
  • 1860年代蘭桂樓發生大火,燒死30餘名華工,為澳門史上第七多人死亡的火災或爆炸,毗鄰街道因此命名為「爛鬼樓巷」。
  • 1862年,再度爆發霍亂疫潮,規模擴大,共356人感染,當中奪去85命。[1]
  • 1864年,佔領路環島。
  • 1870年,葡萄牙國王路易斯一世頒佈法令,決定將廢除死刑的法律延伸至海外屬地,包括澳門葡萄牙歐洲首個取締死刑的國家。[4]
  • 1871年強颱風吹襲澳門,荷蘭羅琳娜·瑪麗亞號與一艘俄羅斯船在路環附近沉沒,荷蘭船水手7死9傷,俄國船上22人則全部獲救。[1]
風災揉躪後,南灣海邊房屋滿目瘡痍,堤岸盡毀
  • 1874年,澳門遭受史上最嚴重之風災襲擊,雷電引發了多處火災,無數建築物焚燬,包括大量政府與私人樓宇,2,000艘漁船、貨船沉沒,多人被燒死、墮海溺斃、被雜物擊中死亡或遭倒塌之樓房壓死,釀成5,000人罹難,其中澳門半島有3,600人喪生、氹仔死1,000人、路環400人斃命,損失達200萬銀元,史稱甲戌風災。同年,開往澳門英國斯巴達克輪在駛近澳門時被海盜行劫,殺死約10人及掠去財物後逃去,生還船員將船駛至澳門,澳門警方大力搜捕兇徒,最後20人被捕獲並執行死刑。同年,發生龍舟翻沉事故,船上12人全數溺斃。[1]
  • 1887年,葡萄牙與清朝政府簽訂了《中葡會議草约》和《中葡和好通商條约》,正式將澳門规定为葡萄牙“永居管理”之地。
  • 1888年,500多人染上霍亂,當中30餘人身亡,包括一名消防督察殉職。[5]
  • 1891年,寶雲兄弟於1891年在澳門舉行飛行表演,成為澳門航空史的始祖。[6]
  • 1892年,經過連續2日大雨,巨型龍捲風橫琴舵尾島形成,掠過馬騮洲,直撲澳門媽閣內港,漁場半毀,屋頂被毀,掀翻舢舨及木船,約100人死亡,參見內港龍捲風災[1]
  • 1895年,首次爆發鼠疫,共1,200名華人死亡[7],為澳門史上最多人死亡的瘟疫。
  • 1898年鼠疫再次奪去多人性命,共594人死亡[7]
  • 1900年鼠疫第三次奪去多人性命,共500人死亡[7]
  • 1906年丙午風災奪去約1,000人性命[8],為澳門第二多人死亡風災。同年,華人染疫,172人病歿[1]
  • 1907年鼠疫第四次奪去多人性命,共1,100人死亡[7]
  • 1908年霍亂致15死。[9]
  • 1909年鼠疫第五次奪去多人性命,共400人死亡[7]。同年,風暴襲澳,3人死亡。[1]
  • 1910年,發生路環慘案7月初,18名新寧縣學童在路環海盜綁架,鄉民稟告兩廣總督袁樹勛,袁因路環屬澳葡政府管轄,不能派兵前往緝拿。7月中澳督馬葵士派遣兩支部隊進攻,由於海盜頑抗,葡兵被擊斃數人,炮台亦被佔領。澳督聞訊後增派一炮兵部隊共106人支援,惟仍不敵匪徒,死傷多人。隨後調集水陸各軍全力進攻,路環各村民因被海盜挾持,致被炮擊引致死傷。7月18日晚,大批海盜在暴風雨下乘船逃走,多人遇海難喪生。7月19日,葡軍全包圍路環九澳並登陸,縱火焚燒九澳村,村民數百家家毀人亡。有一艘逃難的村民船,被葡軍追逐擊沉,船上38人全部喪生。葡軍最後救出18名人質,另有40餘名海盜被生擒。9月治安警察局審理案件,判處8名海盜流放非洲苦力28年。路環慘案發生後,中國人民因不滿葡方除擊斃海盜外亦誤殺村民,紛紛要求政府廢除條約收回澳門。清政府鑒於群眾強烈要求,派駐法國大使劉式訓里斯本,再次提出劃界談判問題,但此事最後不了了之。
  • 1912年嚴重瘟疫持續4個月,釀成723人喪生。[1]
  • 1913年暴風雨蹂躪媽閣沙梨頭,船艇及建築物被毀,多人溺斃,死亡人數介乎50至100人。[10]
  • 1916年霍亂致32死。[9]
  • 1918年全球性流感傳到澳門,270人染病,當中120人死亡。[1]
  • 1919年自由車在5月15日提供服務,為澳門巴士服務的始祖。
  • 1922年白眼塘發生嚴重警民衝突事件,近萬名市民和工人包圍警署,通宵聲援及要求釋放3個涉嫌早前毆打一名調戲中國婦女之非洲籍葡國士兵而被捕的工人,但遭警方拒絕。清晨時份,警方要求在場民眾散開以便警署換班,惟遭民眾拒絕,致使軍警向在場民工開槍鎮壓,導致70死130多人受傷,史稱捷成事件以紀念在捷成戲院舊址發生的槍殺慘案。
  • 1923年,颱風吹襲澳門,在澳門以北20公里內掠過,最低氣壓936.3百帕,最高陣風時速200公里,吹塌房屋百多間,造成400餘人喪生[11],是澳門第三嚴重風災,史稱癸亥風災
  • 1924年路環發生企圖越押事件,多名囚犯在獲分配填海工作時發動叛亂,並搶走保安員配槍,企圖乘搭接應小艇逃脫,交火時1名中士軍人、1名監獄保安及4名囚犯死亡,當局其後增派炮艇控制場面,最終並無囚犯成功逃脫。[12]
  • 1925年台山電光炮廠發生爆炸大火,釀成約150死300餘傷[1],成為澳門史上第二多人死亡的火災或爆炸及最多人死亡的炮竹廠事故。同年,發生打鬥命案,3人喪生[13]
  • 1926年9月丙寅風災,100餘死。同年7月,另一熱帶氣旋襲澳,3人死亡。
  • 1927年,爆發嚴重霍亂,共409人感染,當中320人死亡[14],死亡率高達78%。8月,颱風奪4命[15]。同年,大炮台鳴炮慶祝葡萄牙國慶期間,炮身突然爆炸,死3人[16]
  • 1928年氹仔益隆炮竹廠發生猛烈爆炸及大火,造成6死多人受傷,整個氹仔舊城區的建築物窗戶全被震碎。[1]
  • 1929年大炮台發生澳門史上唯一一次兵變。[17][18]
  • 1920年代末,氹仔廣興泰炮竹廠首次發生大火災,導致40餘人喪生[19]
  • 1930年,氹仔廣興泰炮竹廠再次發生大火災,造成39死8傷[19]。同年7月,熱浪襲澳,7月2及6日均創下澳門史上最酷熱一天[20],氣溫達攝氏38.9度。
  • 1930年代初,氹仔廣興泰炮竹廠第三次發生大火災,釀成50餘死約150傷[21],成為該廠史上死亡人數最高及澳門第二多人死亡的炮竹廠事故。
爆炸將附近房屋外牆炸毀
風災導致市內店舖倒塌
  • 1937年丁丑風災導致21死2傷[29]
  • 1938年水坑尾街一間洋服店發生大火,造成7死4傷。
  • 1939年營地大街發生澳門史上非天災因素的最嚴重塌樓慘劇,三座3至4層高之樓房因日久失修,在凌晨時份突然倒塌,釀成27死20傷。
  • 1942年,由於戰亂導致大量外地人口湧至避難,且海上交通又被駐香港日軍嚴密封鎖,外地糧食無法運到澳門,終使人口暴增至30多萬的澳門爆發史上最嚴重的大飢荒,死亡人數高達16,608[1],成為澳門歷來最多人死亡的單一事件,最高記錄一日餓死400人[1]澳葡政府將收殮的屍體集中到青洲收容所,後以拖船運往氹仔東北面海邊,並挖開數個深坑進行埋葬,史稱「萬人坑」[1]。2月發生嚴重寒潮,最低氣溫為攝氏2.8度,凍斃203人[30]。同年,水字巷發生集體食物中毒事故,6人中毒,其中4人死亡[31]。同年,發生水機墜毀塔石街民居事故,3死[32][33]5傷。
  • 1943年,香港日軍軍用船屋島丸號澳門海域發生爆炸,16人喪生[1],包括8名日軍及8個中國人。翌月,日本商社船公益丸號亦在同一地點爆炸,9死8傷[1],死者全為中國人,傷者則是8名獲救之日本乘客,日方懷疑敵軍使用飛機預先投下的水雷造成,要求澳督戴思樂關注並取締中國式帆船,惟澳督感到困惑,不能確定肇事原因。同年,海邊新街發生槍戰,3人死亡[34],包括兩名警員殉職[34]。同年,青洲一艘小艇在狂風暴雨下沉沒,3人溺斃[35]
  • 1944年吉慶巷洗衣店大火,4人喪生。
  • 1945年1月美軍得知澳葡政府準備將新口岸飛機庫部份燃料售予日本後,遂發動對「二戰中立地」澳門的大型轟炸,遇襲地點包括港灣設施、船舶、澳門電台、飛機庫、炮台、煤油庫及市區民居,造成1死5傷[36]2月,美機於逸園青洲投擲炸彈數枚,復以機槍射擊停泊內港葡萄牙號輪,共造成1死4傷。4月廣州飛翔號客輪運送食米在外港碼頭附近被一盟軍飛機擊沉,19名乘客遇難[1]6月,4架美機意圖襲擊停泊在青洲附近海面之葡國商輪「馬士弼」號,向青洲附近投擲炸彈3枚,2枚落在地面爆炸,1死2傷;同日,又有數架美機來襲,目標為路環島,投擲炸彈完畢後又以機槍掃射,結果僅4名市民受傷,而當日的兩次轟炸共造成7萬澳門元之損失。7月,美軍再度施襲,導致幾名平民傷亡,且對澳門濟貧院造成嚴重損毀。10月,行走於廣州澳門之間的廣源渡客輪深夜途經澳門新口岸外港時撞石翻側沉沒[1],船上大多數人來不及逃生,釀成約300人罹難[37],成為澳門史上最嚴重的海難11月關閘附近一個火藥罐爆炸,4死3傷[38]
  • 1946年青洲一間火油公司大火奪5命。同年,氹仔益隆炮竹廠發生爆炸,3死3傷。
  • 1948年,1月底受西伯利亞嚴重寒流影響,連續3日最低氣溫罕有地跌至攝氏零度以下[39],其中1月26日更創下澳門史上最嚴寒一天,氣溫僅為負1.8度。2月1日,澳門正式開啟專營公共巴士服務。7月16日,澳門小姐號民航客機被騎劫,於澳門附近九洲洋失事墜海,造成26死1傷,成為全球歷史上首宗商用客機劫機案。
  • 1951年暴雨成災,釀成15人喪生,包括志圍山泥傾瀉致6屍7命及氹仔雞頸漁船因風浪沉沒致9死2獲救。[40]
  • 1952年,首次官鑄澳門圓,總額為九千圓。。
  • 1954年,舉辦首屆格蘭披治大賽車,隨後每年主辦,成為澳門盛事之一。同年,氹仔光遠炮竹廠再次發生大爆炸,造成10死20餘傷。同年,氹仔廣興泰炮竹廠再次發生爆炸,6死1傷。
  • 1955年青洲木屋區發生大火,3死5傷。
  • 1956年氹仔益隆炮竹廠發生爆炸,3人死亡[41]
  • 1957年,2月11日極強寒流襲澳,市區錄得低溫僅攝氏0.3度,為1948年1月以來最低,1人凍斃[42][43]。同年,颱風姬羅莉亞正面登陸澳門,造成3死5傷[44],當中一名警員殉職[44]
  • 1958年十月初五街發生大火,5人死亡。同年發生連環仇殺槍擊案,3死1傷[45]
  • 1959年氹仔謙源炮竹廠再次發生爆炸大火,3人死亡。
  • 1961年,葡萄牙確定澳門為旅遊區,并特准設賭,從此澳門成為東南亞主要博彩地。同年,氹仔寶昇炮竹廠發生爆炸,3死7傷。
  • 1962年志圍發生塌屋事件,8人死亡。
  • 1963年,具百餘年歷史的如意巷兩幢3層高舊木樓因日久失修在凌晨時份突告倒塌,6死70傷。同年,建築中南灣萬勝戲院發生嚴重工業意外,大銀幕頂重約20混凝土橫樑倒塌,3死8傷。
  • 1964年,颱風露比在澳門以北10公里處掠過,最高陣風達時速211公里、瞬時最低氣壓954.6百帕、雨量215.3毫米,有1人喪生。
  • 1966年,一艘由廣州開往海南島載滿電石粉的木帆船,駛至外港碼頭北基堤時遇上大風浪撞向石壆,海水湧入船隻遇上電石粉隨即發生爆炸及大火,釀成8死7傷。同年文革漫延至澳門,一二三事件中,澳葡出動軍隊鎮壓,8死212傷。次年一月,廣東停止糧食及食水輸澳。澳葡政府最終投降,向左派認錯,並曾準備離開澳門。澳門當局開始成為「跛腳鴨」政府,澳門處於半解放狀態。
  • 1969年,首條連接氹仔島及路環島的路氹連貫公路落成通車。
  • 1972年,在中國政府建議下,聯合國大會從殖民地名單中删去香港和澳門。
  • 1974年,10月5日首條連接澳門及離島的跨海大橋嘉樂庇總督大橋通車,取代原有渡輪服務並同時及單一次官鑄了貳拾圓銀幣以作流通紀念。
  • 1975年,最後一批葡萄牙駐軍撤離澳門。同年12月,寒流襲澳,氣溫急降至攝氏2.4度,為1947年後澳門12月最低紀錄,3男1女在低溫下喪命。[46]
  • 1976年,頒佈《澳門組織章程》。
  • 1978年,應聯合國要求,在澳門九澳為越南難民設立臨時收容營
  • 1979年林茂塘木屋區大火,災民數千人。
  • 1980年媽閣街雜貨店大火,5人死亡。
  • 1981年,6名中國非法入境者潛入氹仔益隆炮竹廠吸煙,引致炮房爆炸,全部當場炸死。同年,東亞大學落成,是澳門首所研究型大學的大學。
  • 1982年,葡萄牙修政憲法,規定澳門為葡萄牙管理下的中國領土。
  • 1983年,1月,首家本地電視台澳門廣播電視公司成立,並於翌年5月13日正式啟播。9月,颱風愛倫正面吹襲澳門內港大量住家漁艇翻沉,釀成19死[47]3傷[48],是1937年丁丑風災以來最多人死亡風災。
  • 1984年黑沙環合時工業大廈二期發生重大火災,5層高工廈燒至倒塌,釀成5死7傷。
滅門肢解案發生前的八仙飯店
多個地庫停車場傳出災情,圖中的社屋快達樓地底停車場被洪水沒頂至入口處,一名青年被救出後證實死亡
多處路面發生塌樹,阻塞交通
全市停電導致交通燈失靈
大量垃圾堆積多條街道上,清潔工人未能及時處理,臭氣燻天
解放軍駐澳部隊出動救災,搬走滿街積壓如山的垃圾及雜物
風災過後,市內大部份糧食被搶購一空
  • 2018年,9月16日上午受颱風山竹吹襲,地球物理暨氣象局於同日上午11時正發出十號風球,是繼去年颱風天鴿後再度發出十號風球[71]。政府指示全澳賭場於15日晚上11時後停止營業,直至17日早上8時才恢復營業,是回歸以來首次賭場因颱風而停止營業[72][73]。氣象局在十號風球期間發出黑色風暴潮警告,多處低窪地區出現水浸[74][75][76]。風暴過後,政府各部門以及民間團體均派人員到各區協助清理,民政總署設立五十個臨時垃圾收集點[77][78]。10月24日,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
興建歷時7年10個月、耗資101-102億澳門元[79]澳門輕軌氹仔線正式通車
  • 2019年,澳門首個軌道交通系統輕軌氹仔線正式通車。[80]
  • 2020年,隨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全球大流行,澳門亦錄得46宗確診個案,更史無前例關閉全部賭場15日[81]及禁止海外遊客來澳[82]。同時,為抵抗疫情,政府實施口罩實名制管制措施,是全球最先實行相關政策的地區。同年,路氹城銀河綜合度假村第三期酒店建築地盤發生嚴重工業意外,內地工人於升降機槽工作台清走雜物期間,工作台築棚突然倒塌,釀成3死4傷[83]。同年,地球物理暨氣象局再度修訂暴雨警告信號,由以往一級制擴展至三級,並再次以顏色區分,分為黃、紅及黑色暴雨警告,分別表示預測澳門廣泛地區一小時降雨量將達或已達到約20、50及80毫米[84],且預料雨勢持續即會發出。年底全面實施最低工資,除家傭及殘疾僱員外的所有工種之時薪及月薪分別不能低於32及6,656澳門元[85],約3,100名本地僱員和20,000名外僱受惠[85],最低工資水平每兩年檢討一次。

参考資料

  1. . 廣東人民出版社. 2009年. ISBN 978-7-218-06327-0.(简体中文)
  2. . 澳門民政總署. 2014年1月2日 [2016年3月2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4月9日).(繁體中文)
  3. . 遐邇貫珍. 1856年2月. (繁體中文)
  4. . 澳門基金會. 1999年 [2012-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27).(繁體中文)
  5. (PDF). 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 2003年7月15日 [2016年3月29日].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年4月15日).(繁體中文)
  6. 澳門民航局. .
  7. [www.safp.gov.mo/safptc/download/WCM_003299 ] 请检查|url=值 (帮助). 行政公職局. 2005年.(繁體中文)
  8. 施梅士. . 1985年.(葡萄牙文)
  9. [www.safp.gov.mo/safptc/download/WCM_003299 ] 请检查|url=值 (帮助). 行政公職局. 2005年.(繁體中文)
  10. . 民生報. 1913年6月9日.(繁體中文)
  11. . 澳門基金會.(繁體中文)
  12. . 士蔑報第1頁. 1924年12月15日.(英文)
  13. . 士蔑報第1頁. 1925年9月14日.(英文)
  14. [www.safp.gov.mo/safptc/download/WCM_003299 ] 请检查|url=值 (帮助). 行政公職局. 2005年.(繁體中文)
  15. . 華字日報第二張第三頁. 1927年8月24日.(繁體中文)
  16. . 華僑日報第二張第三頁. 1927年12月2日.(繁體中文)
  17. . [2019-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5).
  18. . [2019-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24).
  19. . 華字日報第二張第二頁. 1930年3月10日.(繁體中文)
  20. . 地球物理暨氣象局. [2016-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2).
  21. . 工商晚報第三版. 1933年3月20日.(繁體中文)
  22. . 華字日報. 1931年4月24日: 第三張第二頁.(繁體中文)
  23. . 華僑日報第二張第三頁. 1931年8月17日.(繁體中文)
  24. . 工商晚報第三版. 1931年11月30日.(繁體中文)
  25. . 工商晚報. 1931年9月17日: 第三版.(繁體中文)
  26. . 工商晚報第三版. 1932年4月3日.(繁體中文)
  27. . 工商晚報第三版. 1932年7月11日.(繁體中文)
  28. . 華字日報第弍張第肆頁. 1936年8月19日.(繁體中文)
  29. . 士蔑報第四頁. 1937年9月4日.(英文)
  30. . 華僑報第叁版. 1942年2月17日.(繁體中文)
  31. . 華僑報第叁版. 1942年3月1日.(繁體中文)
  32. . 華僑報第叁版. 1942年6月27日.(繁體中文)
  33. . 華僑報第叁版. 1942年6月28日.(繁體中文)
  34. . 西南日報第四版. 1943年8月20日.(繁體中文)
  35. . 華僑報第叁版. 1943年9月6日.(繁體中文)
  36. . 華僑報第壹版. 1945年1月17日.(繁體中文)
  37. . 華僑日報第叁頁. 1945年10月14日.(繁體中文)
  38. . 華僑報第叁版. 1945年11月5日.(繁體中文)
  39. . 地球物理暨氣象局. [2016-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2).
  40. . 華僑日報第一張第四頁. 1951年4月26日.(繁體中文)
  41. . 工商日報第五頁. 1956年10月3日.(繁體中文)
  42. . 大公報第四版. 1957年2月13日.(繁體中文)
  43. . 工商日報第五頁. 1957年2月12日.(繁體中文)
  44. . 工商日報第五頁. 1957年9月24日.(繁體中文)
  45. . 華僑日報第二張第二頁. 1958年3月16日.(繁體中文)
  46. . 華僑日報第二張第一頁. 1975年12月15日.(繁體中文)
  47. . 澳門時報. 2018年5月20日.
  48. . 正報. 2017年9月4日.
  49. (PDF). 澳門衛生局. 2013年1月 [2013-04-0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5-02-27).(繁體中文)
  50. . 華僑日報第二張第二頁. 1987年7月28日.(繁體中文)
  51. . 華僑日報第二張第二頁. 1988年4月3日.(繁體中文)
  52. . 大公報第一版. 1989年5月29日.(繁體中文)
  53. . 澳門日報. 1990年1月24日.(繁體中文)
  54. . 華僑日報第4版. 1990年8月4日.(繁體中文)
  55. . 星島日報第一版. 1992年10月5日.
  56. . 無綫新聞. 1992年10月4日.(粵語)
  57. . 無綫新聞. 1998年12月30日 [2016年9月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3月5日).(繁體中文)
  58. . 華僑報頭版. 2000年11月20日.(繁體中文)
  59. . 太陽報. 2010年11月15日 [2012年1月1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年12月27日).(繁體中文)
  60. . 商業電台. 2012年9月23日 [2012年9月2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10月6日).(繁體中文)
  61. . 頭條日報. 2012年5月28日 [2014年8月2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9月3日).(繁體中文)
  62. . 澳門電台. 2014年11月12日 [2014-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25).(繁體中文)
  63. . 澳廣視新聞. 2017年8月22日 [2017年10月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10月6日).(繁體中文)
  64. . 澳門日報. 2017年8月25日 [2017年10月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8月25日).(繁體中文)
  65. (PDF). 地球物理暨氣象局. 2017年8月底 [2017-10-0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09-03). (繁體中文)
  66. . 地球物理暨氣象局. 2017年 [2018-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5).(繁體中文)
  67. . 東方日報 (香港). 2018年4月4日 [2018年6月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6月12日).(繁體中文)
  68. . 澳門電台. 2017年8月25日 [2017年10月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8月25日).(繁體中文)
  69. . 澳門日報. 2017年8月27日: A3版 [2017年10月1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10月17日).(繁體中文)
  70. . 東方日報 (香港). 2018年2月22日 [2018年6月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6月12日).(繁體中文)
  71. 地球物理暨氣象局. . http://www.smg.gov.mo/. 地球物理暨氣象局. [2018-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7).
  72. . 澳門新聞局. 2018/09/15 [2018-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7).
  73. .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2018/09/17 [2018-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7).
  74. . 力報. 2018-09-16 [2018-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6).
  75. . 澳亞衛視. 2018-09-16 [2018-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6).
  76. 呂凝敏、魯嘉裕、勞顯亮、羅君豪. . 香港01. 2018-09-16 [2018-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6).
  77. . 澳門新聞局. 2018-09-17 [2018-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7).
  78. . 澳門新聞局. 2018-09-17 [2018-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7).
  79. . 澳門電台. 2019年12月10日 [2019年12月1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12月12日).(繁體中文)
  80. . 澳廣視新聞. 2019年12月6日 [2019年12月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12月7日).(繁體中文)
  81. . 澳廣視新聞. 2020年2月5日 [2020年3月2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3月25日).(繁體中文)
  82. . 澳門電台. 2020年3月25日 [2020年3月2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3月25日).(繁體中文)
  83. . 澳廣視新聞. 2020年3月24日 [2020年3月2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3月25日).(繁體中文)
  84. . 澳廣視新聞. 2020年6月1日 [2020年6月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6月9日).(繁體中文)
  85. . 力報. 2020年4月17日.(繁體中文)

參見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