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民主派初選大搜捕

香港民主派初選大搜捕是指2021年1月6日,香港2020年立法會選舉民主派初選參與者遭到香港警務處國家安全處以《港版國安法》中「顛覆國家政權罪」的罪名大規模搜捕而引起的事件[1][2],事件是自2020年7月1日《港版國安法》生效以來,警方最大宗拘捕行動,引起香港本地及國際社會廣泛爭議[3]

過程

早上,警方國安處派出便衣警員到立場新聞辦公室,要求總編輯鍾沛權簽署一份法庭「交出文件令」
下午,警方國安處高級警司李桂華見記者,指去年3月起倡議「好有決心」

多人被上門拘捕和進行搜證

在早上6時開始,香港警方出動約1000名警務人員,上門拘捕多名民主派人士,指他們因參與去年7月的民主派初選及提出“攬炒十步曲”,涉嫌干犯《港版國安法》中的「顛覆國家政權罪」。警方暫時拘捕54人,當中6人涉組織及策劃,其餘48人是參與者。被捕者大部分為初選參加者及籌辦初選的人士,當中包括香港大學法律學院前副教授戴耀廷。部分被捕人士亦被帶返議員辦事處進行搜查,其中灣仔區議會主席楊雪盈的助理表示楊在早上拘捕後,同時派人到其辦公室爆閘,不過大門未能打開。記者現場所見,辦公室鐵閘及門鎖均有遭破壞痕跡。[4]

負責初選投票操作的香港民意研究所鍾庭耀被帶走協助調查。探員帶備多個膠箱進入香港民意研究所位於黃竹坑的辦公室進行搜證。[5]

Facebook專頁「沉默是銀」表示,有份推動初選「三投三不投」運動的發起人,網名「李伯盧」的吳政亨亦被捕。另外,美籍人權律師關尚義(John Clancey)被帶離位於中環的何謝韋律師事務所。

警員到多個傳媒機構要求簽手令

警員到多間傳媒機構,包括《立場新聞》、《香港獨立媒體》和《蘋果日報》進行上門調查,要求簽署法庭「交出令」,有關命令由香港高等法院法官簽發,亦禁止披露相關內容。國家安全處高級警司李桂華稱提交令只是索取與傳媒公司相關交易。[6]

警方回應

下午,警方國安處高級警司李桂華見記者,他展示了時序表,顯示計劃倡議者在2020年3月開始提倡計劃,之後發起眾籌,聘任民意研究,宣傳、舉辦論壇等活動,到7月11日和12日舉行初選,形容是「由一個概念,一步步實踐,見到好有決心,資源好豐富去做呢樣嘢」。他指計劃目的是迫使特首下台,令政府停擺,涉嫌干犯「顛覆國家政權」罪。他指警方會調查涉初選的聲明「好緊要」,認為簽署或顯示參加者會配合策略性投票以達到停擺政府的最後目標。同時以有人「揸車打劫」作比喻解釋初選是否等同違法,「有一個人揸車去打劫,揸車無問題架,但佢後尾原來去打劫,咁就係犯法…所以千萬唔好話,議員要做呢樣嘢(否決財政預算案)係咪犯法呢?」。[7]

「35+初選」53人陸續保釋

經歷逾30小時扣查後,多人在1月7日晚上陸續獲准以3萬元保釋,須交出旅遊證件,半年內不得離港,並須於2月10日到警署報到。不少被捕人獲釋後批評警方的大搜捕行動荒謬,認為《港版國安法》被濫用作打壓異見人士。發起民主派初選「35+」的香港大學法律系前副教授戴耀廷接近午夜在馬鞍山警署獲釋後表示,「香港係進入咗一個寒冬,吹緊嘅風又猛又凍,但我相信好多香港人會用自己方法,繼續逆風而行。」[8]

警方將被捕人士的電子設備運往中國大陸

2021年1月12日,《華盛頓郵報》報道,香港警方認為中國當局有先進技術可以提取電子設備內的資料進行調查,因此將被捕人士的電子設備運往中國大陸。其中部分被捕人士的電子設備被扣押後,其社交媒體賬戶或電郵出現異常活動,例如「快必」譚得志重新使用Telegram,而facebook管理員澄清譚得志沒有重開賬戶。陳志全被捕後,Telegram也曾被入侵。報道同時引述不具名的警員指,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有方法破壞Andriod系統和Google雲端資料,並深信2019年發生的反送中運動是經過精心策劃,為求掌握大局,需找出民主派與民間社會的聯繫。報道也透露香港網絡已開始受到前所未有的限制。[9][10]

然而,香港警方其後在社交網站上嚴正澄清,警方並沒有將被捕疑犯的手機或任何電子設備移交中國內地,對於《華盛頓郵報》中引述匿名者無中生有的失實指控,警方表示遺憾,並予以譴責。[11]

被搜捕者名單

岑敖暉扣查了超過24小時,到1月7日晚上接近9時,獲准以現金三萬元及交出旅遊證件作保釋
林景楠到1月7日晚上9時45分,在馬鞍山警署獲准以現金三萬元及交出旅遊證件作保釋,他與妻子擁抱

發起人

香港島地方選區

九龍西地方選區

九龍東地方選區

新界西地方選區

新界東地方選區

區議會(第二)界別

衛生服務界

各方反應

特區政府

保安局局長李家超於立法會回應事件,形容涉案人士是涉嫌以一個歹毒的計劃,圖謀通過「35+」和「攬炒十步曲」計劃癱瘓特區政府,形容警方的行動是必要和必需的
  • 保安局局長李家超於立法會回應事件,形容警方採取行動拘捕一批涉嫌顛覆國家政權的活躍份子,涉案人士是涉嫌以一個歹毒的計劃,圖謀通過「35+」和「攬炒十步曲」計劃癱瘓特區政府,形容警方的行動必要和必需。而他們取得35個立法會議席後,會不顧一切一心要否決政府的財政預算案,令行政長官下台,目的是令政府停擺。政府絕不容忍顛覆國家政權的罪行。李家超又指「攬炒十步曲」透過大規模街頭暴動,加上其他手段,令香港陷入停頓;加上國際政治和經濟制裁令香港癱瘓,達至真正「攬炒」,並準備共同跳崖,是有組織有計畫地令香港陷入深淵。直指如果計畫得逞,香港社會將受到極嚴重的衝擊和破壞。[13]
  • 政府發新聞稿,表示被捕人士為針「對組織、策劃、實施或者參與實施顛覆政權的活躍分子」,意圖癱瘓政府,嚴重干擾、阻撓、破壞其履行職能,脅迫中央人民政府及特區政府。政府絕不容忍顛覆國家政權罪行,定必嚴厲打擊,以儆效尤。[14]
  • 行政會議成員湯家驊指暫時看不到民主派初選違反國安法,又稱議員否決議案「好正常」,不屬顛覆政權。但他同時指議員否決所有政府撥款使政府無法運作可能屬「嚴重干擾政權機關履行職責」,有機會違法。[15]
  • 10日,特区政府发言人對澳洲、加拿大和英國外長及美國國務卿就民主派初選搜捕行動發表聯合聲明,指出香港有憲制責任維護國家安全,自《港版國安法》公布實施後,特區政府一直在香港依法和盡責地履行維護國家安全的職責。声明同时指出,《港版國安法》或特區內任何法律對香港每個人皆平等適用,無人可凌駕於法律之上。對於某些海外政府官員似乎作出持某種政治理念的人應不受法律制裁的言論,特區政府感到震驚[16]

建制派

民建聯認為拘捕行動合情、合理、依法辦事
  •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麥美娟指《港版國安法》有法律基礎,這次拘捕是良好示範,清楚告知市民國安法不是「無牙老虎」。認為初選目的是攬炒香港、推翻政權、違反國安法,認為今次拘捕行動屬合理。而另一位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陸頌雄指,雖然攬炒十部曲於2020年4月《港版國安法》立法前發表,不過民主派初選在去年7月進行,而參與初選人士不但無否決戴耀廷的主張,更意圖用脅迫手段癱瘓立法機關、逼特首林鄭月娥落台,甚至試圖引發流血暴力衝突、逼中央鎮壓令外國有藉口介入制裁等,明顯違反港版國安法第22條。
  • 民建聯認為拘捕行動合情、合理、依法辦事。其中立法會議員周浩鼎指,反對派議員一連串行動旗幟鮮明,意圖達致癱瘓政府,形容對50多名被捕人士為“主導、組織、策劃、實施的違法行動分子”。而另一位立法會議員葛珮帆指拘捕行動讓市民知道攬炒派陰謀不會得逞,反而會萬劫不復。[17]
  • 實政圓桌田北辰指,國安法顛覆政權其中一個犯罪元素是採用非法手段,不理解警方指控民主派採用了甚麼非法手段,促請警方解釋。[18]

民主派

民主派召開記者會回應,公民黨主席梁家傑斥警方拘捕民主派是不尊重港人的投票權。民主黨主席羅健熙形容《港版國安法》已成拘捕市民的「萬能key」。
  • 民主黨主席羅健熙批評政府與民意對抗,向獲得市民支持的從政者加以報復,「生安白造」罪名,形容國安法已成為拘捕市民的萬能工具。[19]
  • 人民力量主席陳志全表示,對於因為參與初選而被指違反國安法一事感到突然,直言按照本港法例即使議員否決財政預算案,政府仍可利用臨時撥款繼續運作,因此認為議員無法癱瘓政府,特首亦可作出解散立法會的決定,重申法律賦予市民參選權,亦賦予議員否決預算案的權利。[20]
  • 公民黨主席梁家傑指市民投票權受基本法和人權公約保障,基本法又列明行政立法如何互相制衡,包括可拒絕通過財政預算案等,批評不按基本法行事的政權將香港推向萬劫不復的深淵;又批評警方要求律師樓及傳媒交出文件漠視法律專業保密權及傳媒的採訪權。[21]
  • 社民連主席黃浩銘直言警務處國家安全處高級警司李桂華的說法全都是藉口同廢話,認為事件本質上是「政治搜捕」。[22]
  • 3名流亡海外的民主派初選參選人,羅冠聰許智峯張崑陽在晚上發聲明,形容是次大規模拘捕為香港史上最大規模的打壓,並涵蓋整個光譜的民主派,明顯地希望消滅香港所有異見聲音。而事件證明香港的「一國兩制」在中共威權下淪喪,完全無視初選背後有60萬名香港人的民意支持。呼籲各國政府重新審視香港實際情況,採取不限於制裁及暫緩經濟協議的實際行動作回應。[23]
  • 民間人權陣線批評警方斷章取義詮釋法律,製造大規模拘捕,營造白色恐怖,意圖損害港人言論自由、新聞自由、選舉權及被選舉權,予以強烈譴責,又指初選中的討論都是基本法下的合法行為,不應被視作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24]

本土派

天水連線元朗區議員林進(左)接受《立場新聞》專訪。
  • 天水連線指國安法是一部未有經任何香港人同意、經由擁有民意授權立法會,以及正當的立法程序所產生的法律,因此所有因國安法而作出的搜查、拘捕等必然是「濫權濫捕」;批評其拘捕理由自相矛盾;亦指行使投票權天經地義;並認為警方故意在平常人正在休息的清晨時份突擊拘捕是阻礙被捕者正常的休息時間,指在其精神模糊的狀況下拘捕會對被捕者造成嚴重的精神折磨及不公。[25]

非政府組織

  • 民權觀察批評政府運用國安法打壓異己,將公民和平參與公共事務扭曲為罪行,嚴重踐踏人權;又指議員運用基本法賦予權力,如彈劾行政長官、否決預算案等不應被視為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26]

 澳門

  • 立法會議員蘇嘉豪表示,對事件表達關切,形容是「很大的憂慮」,世界各地想要保護民主和人權等普世價值的人都應該關注香港事態發展。[27]

 中华人民共和国

  • 駐港國安公署发言人表示,坚决支持香港警方對戴耀廷等人依法履職的拘捕行动,堅決依法打擊任何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28]
  • 香港中聯辦發言人表示,對香港警方依據港版國安法採取的執法行動,以及特區政府堅決維護香港國家安全的嚴正表態,表示堅定支持。形容參加「初選」投票的民眾區是受誤導,「相信廣大市民能看清戴耀廷等人的險惡居心和對香港社會的危害,共同自覺維護國家安全,維護香港社會整體利益」。[29]
  • 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表示,支持香港警方依法履職,強調中國是法治國家、香港是法治社會,香港市民享有的權利和自由並無受到任何影響。指只有一些外部勢力和香港個別人士,相互勾結,企圖破壞中國穩定和安全的自由,才受到影響。[30]

總統府

  • 總統蔡英文表示,超過50名香港民主派人士遭到警方拘捕。凜冬的肅殺氣氛,再一次摧折香港所剩無幾的民主自由。蔡英文指出,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為了融入國際社會,對世界做過許多承諾,無論是所謂不稱霸、不擴張,或是遵守各種國際組織的主流價值和遊戲規則,都是中國曾經承諾的事情。但是,這一年多來,國際上越來越多人對中國是否有誠意遵守承諾,都抱持懷疑的態度。這次大規模的拘捕,顯示出北京當局徹底毀棄了當年「五十年不變」的承諾。如果言而無信,又怎麼能期待國際社會善意的理解。蔡英文稱要告訴全世界的人們,台灣身處民主陣營的第一線,清楚感受到中國政府對承諾的寡信以及對香港自由的打壓;但此時此刻,台灣人不僅不會退縮,更會為了普世價值挺身而出。最後,蔡英文表示,當獅子山下的人們同舟共濟,國際的民主陣營更該團結發聲。她要呼籲全世界民主陣營的夥伴,一起來撐香港、為香港發聲,不要讓香港僅存的自由空氣,眼睜睜消失在我們眼前。[31]
  • 副總統賴清德表示,中國鎮壓民主的行為不會被世界忽視,批評香港民主派人士被捕是不可接受的,強調香港人的人權須受尊重。[31]

行政院

  • 行政院院長蘇貞昌表示,過去中國對香港承諾一國兩制50年不變,馬照跑、舞照跳,但現在變成這麼恐怖,追求最基本的民主自由都被逮捕下獄。他強調,台灣堅守國家主權非常重要,但也非常關心香港、關懷港人,呼籲中國對香港尊重,應該堅守當年承諾,對於徵求普世價值民主自由不應惡意打壓,不應用恐怖手段,只會讓人民更為反感,讓世界更抨擊中國。[31]
  • 大陸委員會表示,港版國安法動輒以顛覆國家政權罪名打擊民主人士,不僅突顯香港基本法對港人權利的保障形同具文,其惡行惡狀更使香港由「東方明珠」,變成觸目驚心的「東方煉獄」。[32]

立法院

  • 臺北市第五選舉區立法委員林昶佐表示,自從頒佈港版國安法後,中國就持續用惡法清算香港的民主人士,剝奪香港人民的權利,用恐怖統治試圖摧毀香港人對自由民主的信念。他最近和許多香港朋友見面交流,深刻感受到港人不會因為打壓而潰散,反而會更團結。這種意志與力量,終將壓過獨裁政府,這是人類歷史的演進,也是我們從他們身上感受到的勇氣與自信。林昶佐說,目前國際社會援港抗中的行動持續擴大,美國宣佈禁止所有侵犯人權的中共官員入境,歐盟也通過「歐洲聯盟人權和民主行動計劃」,台灣做為亞太地區民主陣線的一份子,去年立法院組成「立法院人權促進會」將推動台灣版的《全球馬格尼茨基人權問責法》,與共享民主價值的國家合作,制裁危害人權的政府官員。同時援港措施也不斷改進提升中,台灣與國際盟友將持續支持香港,援助全世界受壓迫的人民。[31]
  •  民主進步黨新北市第十二選舉區立法委員賴品妤表示,香港民眾計劃以民選議會的力量去制衡政府,完全合法合理,中共卻荒唐到將「參加初選」等同「違反國安法」,目的就是要引起參與初選的香港民眾恐慌,最後自己選擇放棄初選。事實上,在中共眼中,只要反抗極權,就是有罪。賴品妤說,中國曾承諾香港五十年不變、高度自治、港人治港,如今看來完全就是一場詐欺。在世界各國飽受疫情侵襲之時,中國不但沒有一點幫助世界的善意,還趁著疫情蔓延,對香港進一步的箝制、施壓,並將獨裁政權不斷向外擴張,可惡至極。同時賴品妤亦請大眾一起關注香港的情況,台灣人必須一起將中共的暴行傳遞出去,讓更多人知道中共的殘虐與獨裁。民主的台灣,一定會繼續相挺港人,願榮光歸香港。[33]

監察院

  • 監察院院長陳菊表示在黑暗中,台灣人堅持走向人權的光。當年美麗島大審中,自己始終相信自己無罪,因為台灣人追求的人權信念,是跨越國界的普世價值,也獲得世界民主陣營的聲援。陳菊表示要向香港人說,面對今日的大逮捕,要堅持追求人權的信念、相信自由的珍貴;而國際社會也會像當年支持台灣追求民主化,繼續撐香港。[31]

高雄市

  • 市長陳其邁表示,自由的空氣永不窒息,高雄與香港站在一起。陳其邁認為,大搜捕此舉無疑是北京授意,要將捆繞在香港人脖子上的威權鐵鍊更加緊縮。他指出,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一度在胡錦濤時期,讓世界各國認為有可能因參與國際組織而逐漸走向自由民主體制,然而香港此時際遇,證明這是一場虛妄的誤會。陳其邁說,北京對香港的種種作為,從拒絕落實基本法雙普選、片面修改國民教科書,到如今以顛覆國家政權為名拘捕異議人士,顯示北京一直以一國一制的再中國化角度看待香港。然而,香港開埠以來,早已在歷代及各國移民的努力下,打造出名為香港人的獨特存在,2019年兩百萬人為政治權利走上街頭的呼喊,更使得香港人的身份昇華為更具體的香港民族。陳其邁表示,在台灣、高雄各處,香港朋友們所開設的店家裡,香港民族的意象隨處可見,台灣聲援香港,不只是基於追求自由民主的歷史經驗,更是共同抵抗外來政權壓迫的同情共感,希望香港加油。[34]
  • 市議會第九選舉區鳳山區議員黃捷表示,港府這種大規模逮捕泛民主抗議者的作為,不僅為香港人民所不容,更是對全世界人權的一大踐踏。以「法治」之名,行「濫捕」之實,中共這種做法已經是公然對全世界民主國家的一大宣戰。黃捷說,對倡議普世權利的這群人要給予最大的敬意,中共政府若繼續用「你是民,我是主」的中共式民主來對付異議者,只會遭受全世界的唾棄。習政權這種喪心病狂、罔顧人權的行為已經天怒人怨,全世界泛民主的國家必定聯合起來抵制。同時黃捷亦請大眾持續關注香港動態,給予香港人民最大的鼓勵與幫助。[35]

政黨

  •  民主進步黨Facebook發文指香港已被中共紅色恐怖全面籠罩,批評中共完全無視民主人權,須受最嚴厲譴責,又指中共以法治為遮羞布,施行惡法,摧毀香港民主自由,為完全掌控香港無所不用其極,呼籲中共停止極權行為,並會支持支援香港的措施。[36]
  •  時代力量表示,港版國安法強行通過後,中共以及香港政府更是變本加厲,聯手恣意壓迫爭取自由、民主的人民。[31]
  •  台灣基進表示,針對中國共產黨以及香港政府聯手剝奪港人參政權的行為,表達嚴厲譴責。香港政府過去曾對當選的議員思想審查,接著DQ掉跟中共唱反調的議員,現在則是連參加初選而已,都還沒當議員就先違反國安法,等同更進一步的剝奪港人的參政權,宣判港人體制內改革的路遭到堵死。港府對於民主派的濫捕,是對每一位港人生存權的挑戰,絕非只有民主派的事情,因為人們永遠無法知道自己何時、何地、何日,會成為下一個違反國安法的人,呼籲港人應該聲援這些遭逮捕的民主派人士,不能讓香港只剩下中共的聲音。同時,台灣基進也表示要提醒台灣人民,港版國安法再次證明所謂的一國兩制完全是騙局,中共唯一不跳票的承諾,就是他們的承諾永遠會跳票。[37]

美國總統行政辦公室

  • 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羅伯特·C·奧布萊恩發聲明表示,美國正考慮進一步行動回應。奧布萊恩在聲明中稱,特朗普政府早於2020年5月預見,香港社會的自由和開放,將會在中國共產黨的手上終結,對民主派大搜捕是北京接二連三在香港民主棺材釘上釘子的最新舉動,被捕人只不過是行使基本法賦予的政治權力[38]

美國國務院

  • 國務卿邁克·蓬佩奧對拘捕行動表示憤慨,批評拘捕行動令人再次意識到中國共產黨蔑視人民及法治,促請當局即時無條件釋放被捕人士。他又指美國正考慮對拘捕行動的人員實施制裁或其他限制措施,亦會探討對香港駐美經貿辦事處實施限制和對損害香港民主的官員採取額外的即時行動[39][40]
  • 駐聯合國大使凱莉·克拉夫特表示,她對數十名民主運動領袖和人士的可恥大搜捕感到憤怒,並指出在中國共產黨試圖壓制異議並破壞香港自治權的同時,美國站在香港人和長期對自由承諾的一方[41]

美國財政部

美國國會

  • 民主黨紐約州聯邦眾議員、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古格里·梅克斯批評,北京利用港版國安法肆意攻擊香港人,繼上周把民主派人士定罪後,現在更拘捕數十名參加立法會選舉初選的民主派人物[43]
  • 共和黨田納西州聯邦參議員瑪莎·布萊克本形容,林鄭月娥的政府被北京操控,並以「涉嫌顛覆國家」罪名拘捕50多名民主派人士,前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即使目前已被捕,其住所亦再被搜查,強調他們只因舉辦民主選舉便面臨終身監禁,警告中共的苛政只是開端[43][46]

拜登團隊

  • 候任總統喬·拜登提名的國務卿人選安東尼·布林肯在Twitter表示,香港民主派遭大規模拘捕,是對侵犯勇敢提倡普世價值的人士,強調拜登和副手賀錦麗會站在香港人的一方,反對北京打壓民主[44][49]

女王陛下政府

  • 外交大臣藍韜文發表聲明,形容搜捕香港政界及社運人士,是痛擊受到《中英聯合聲明》保障的香港人權及自由。藍韜文說,搜捕行動反映香港、中國政府蓄意誤導世界各國《港版國安法》的真正目的,其實是要用作打壓異見及反對政見,他強調英國不會背棄香港人,會繼續透過BNO向港人提供在英工作、讀書權利[50][51]

英國國會

  • 工黨下議院議員瑪莉·弗伊表示,香港數十名民主派人士遭到大搜捕非常令人擔憂,無論在何地只要暴政企圖顛覆民主,工黨和英國都必須堅決反對[60]
  • 工黨下議院議員阿夫扎爾·汗表示,大搜捕是中共當局持續對香港自由和權利的猛烈攻擊,香港人、西藏人和維吾爾人的苦難不能再繼續下去,英國政府必須超越言語並採取行動[62]

英屬香港

  • 香港總督彭定康譴責香港警方以涉嫌顛覆國家政權罪,拘捕50多名參與及組織民主派初選的人士[63][64]。他指中國共產黨藉著全球專注政治及疫情之際,進一步箝制香港,形容「支持民主現在已經變成了非法活動」。就此呼籲全球的自由民主國家必須繼續發聲,反對粗暴破壞自由社會[65][66]

非政府組織

  • 香港監察創辦人羅傑斯形容事件令人震驚,質疑大搜捕事件意味「勝出選舉便等於顛覆國家」,批評港府搜捕規模前所未見,「這是終極的鎮壓」[43]

女王陛下政府

  • 外交部長商鵬飛譴責港府以《港版國安法》拘捕50多名參與過民間初選的民主派人士及前議員[67]。他指此舉是對政治多元的嚴重鎮壓,顯然漠視《香港基本法》及侵蝕「一國兩制」。最後更要求立即釋放被捕人士[68][69]

加拿大國會

  • 保守黨參議員霍薩科斯指出,香港的民主和自由正持續被瓦解,西方社會卻無動於衷[43][71]
  • 保守黨眾議員拉奎爾·丹喬表示,從來沒有發生過在同一時間有如此多的民主運動人士遭到大搜捕,加拿大需要一個願意對抗中共以及支持自由、民主和法治價值觀的政府[72]
  • 自由黨眾議員班達妍表示,加拿大一直以來和盟友一起努力,反對中共當局剝奪香港的自由,加拿大將繼續捍衛民主和人權[73]
  • 自由黨眾議員桑戈雷指出,港版國安法再次踐踏香港人的人權,大搜捕是對全球民主日益威脅的一部分,加拿大必須和香港站在一起[74]
  • 新民主黨眾議員傑克·哈里斯指出,香港人受到持續恐嚇,加拿大政府必須譴責大搜捕[76]
  • 保守黨眾議員麥加諾表示,大搜捕是港版國安法實施以來最大規模的逮捕,他將毫不動搖地支持香港人的人權[77]
  • 保守黨眾議員瓦甘托表示,對香港民主派被大搜捕深感不安[78]

聯邦政府

  • 外交部長馬里斯·佩恩說,澳洲已經持續表達關注,港版國安法侵蝕香港的自治、民主原則和法治[79][80]

聯邦議會

  • 南澳州聯邦參議員雷克斯·帕特里克表示,中共對香港民主派人士發動大搜捕表明,一國兩制已經徹底終結,澳洲應該放寬移民標準,讓更多香港人移民到澳洲[81]
  • 工黨新南威爾斯州聯邦參議員克里斯蒂娜·克納利表示,大搜捕進一步破壞香港的權利和自由,這是對一國兩制以及中共對香港自由所作承諾的持續侵蝕[82]

  • 外交部長娜奈婭·馬胡塔表示,紐西蘭對最近在香港逮捕的多名民主人士深表關切,這是侵蝕香港人權利和自由,進一步破壞一國兩制框架的惡劣行為[84]

歐盟委員會

  • 歐盟委員會對外事務發言人彼得·史塔諾1月6日表示,要求港府釋放被捕人士,更坦言不排除向中國實施制裁[43][85]。翌日正式發表聲明,提到大搜捕象徵著香港特區政府及中共當局藉著港版國安法扼殺香港的政治多元、行使受香港及國際法律保障的人權及政治自由。最後再次呼籲立即釋放被捕人士之外,亦促請政府尊重香港的法治、人權、民主原則及高度自治[86]

歐洲議會

  • 歐洲議會以597票贊成,17票反對的壓倒性票數大比數通過人權相關的決議案,呼籲立即無條件釋放最近在香港被捕的民主反對派代表人士,以及先前根據港版國安法以顛覆罪名被拘留的人士[87]
  • 歐洲議會議員居伊·伏思達指出,大搜捕表明中國並沒有因為國際協議的出現而變得更加開放和民主,只要沒有承諾和證據證明香港人、維吾爾人、西藏人的人權得到改善,歐洲議會將永遠不會批准中歐全面投資協定[89]

聯邦政府

  • 外交部長海科·馬斯表示,港府搜捕民選區議員在內逾50名人士,印證了《港版國安法》用作打壓異見人士及削弱香港人的自由權利。他指出中國再次違背對港人與國際社會的承諾,並敦促中國政府履行有關香港的義務,維持基本法保障的法治原則[90]

聯邦議院

  • 自由民主黨聯邦議院議員、人權委員會主席蓋·延森在Twitter上表示,大搜捕一事代表中國共產黨在香港再一次面對現實,初選之間的民主競爭對中國政府而言是顛覆政權的舉動[92]
  • 綠黨聯邦議院議員、人權委員會成員瑪格麗特·鮑斯指出,拘捕行動是不能接受的挑釁。顯示中國政府在歐中投資協定中,對法治含糊的承諾是毫無意義。她呼籲德國總理默克爾支持立即釋放被捕人士[93]

 法國

  • 法國外交部回應50多名異見人士被捕一事,表示香港自《港版國安法》生效以來的局勢持續惡化。新聞界及民主派過去多月因局勢發展飽受壓力,質疑能否行使《基本法》保證下民主表達的權利[94][95]

 丹麥

  • 外交大臣捷比·科福德批評,港府大舉拘捕民選議員和民主人士,使「一國兩制」形同虛設,顯然違反國際規範。科福德強調行使民主權利並非罪行,要求港府馬上釋放被捕人士,並承諾在歐盟討論事件[43][96]。1月7日再次在Twitter發文,指出大搜捕不利合法的政治活動。對此他會密切關注事件發展,並重申要求立即釋放被捕人士[97]

 日本

  • 自由民主黨參議員佐藤正久形容,拘捕事件反映港府進一步明確地取締民主派,自民黨外交部將會討論事件[98]
  • 自由民主黨眾議員鈴木馨祐表示,香港目前局勢嚴重,且處於關鍵時刻,強調國際社會必須把港府行為視作違反國際協定,形容中國共產黨的本質就是否定自由、民主、人權等普世價值[99][100]

參考文獻

  1. . 立場新聞. 2021-01-06 [2021-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6).
  2. . 蘋果日報. 2021-01-06 [2021-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6).
  3. . 蘋果日報. 2021-01-06 [2021-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7).
  4. . 立場新聞. 2021-01-06 [2021-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7).
  5. 凌逸德. . 香港01. 2021-01-06 [2021-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6).
  6. . 立場新聞. 2021-01-06 [2021-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6).
  7. . 立場新聞. 2021-01-06 [2021-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7).
  8. . 明報. 2021-01-07 [2021-01-12].
  9. Shibani Mahtani; Theodora Yu. . The Washington Post. 2021-01-12 [2021-01-12] (英语).
  10. . 香港蘋果日報. 2021-01-12 [2021-01-12].
  11. . 香港頭條日報. 2021-01-13 [2021-01-14].
  12. No Stake 醫學生. . 立場新聞. 2021-01-06 [2021-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6).
  13. . 頭條日報. 2021-01-06 [2021-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7).
  14. . 政府新聞網. 2021-01-06 [2021-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6).
  15. . 立場新聞 Stand News. [2021-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6) (英语).
  16. . 香港政府新闻网. 2021-01-10 [2021-01-10].
  17. . on.cc. 2021-01-06 [2021-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7).
  18. 彭焯煒. . 香港01. 2021-01-06 [2021-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7) (中文(香港)‎).
  19. . news.rthk.hk. [2021-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7) (中文(台灣)‎).
  20. . 頭條日報.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2) (英语).
  21. . 立場新聞 Stand News. [2021-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7) (英语).
  22. . 獨立媒體.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2) (英语).
  23. . 明報. 2021-01-06 [2021-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6).
  24. . news.rthk.hk. [2021-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7) (中文(台灣)‎).
  25. . 天水連線. [2021-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9) (中文(台灣)‎).
  26. . news.rthk.hk. [2021-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7) (中文(台灣)‎).
  27. . Hoje Macau. 2021-01-07.
  28. 朱丹; 金东. .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1-01-06 [2021-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7).
  29. . 香港01. 2021-01-06 [2021-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7) (中文(香港)‎).
  30. . 香港電台. 2021-01-06 [2021-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6).
  31. . 蘋果日報. 2021-01-06 [2021-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6).
  32. . 蘋果日報. 2021-01-06 [2021-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6).
  33. 賴品妤. . 2021-01-06.
  34. . 自由時報. 2021-01-07 [2021-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7).
  35. 黃捷. . 2021-01-06.
  36. . 立場新聞 Stand News. [2021-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7) (英语).
  37. 台灣基進. . [2021-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7).
  38. . 立場新聞. 2021-01-12.
  39. Michael R. Pompeo, Secretary of State. . U.S. Consulate General Hong Kong & Macau. 2021-01-06 [2021-01-07] (英语).
  40. . news.rthk.hk. [2021-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7) (中文(台灣)‎).
  41. . 蘋果日報. 2021-01-15.
  42. . 蘋果日報. 2021-01-16.
  43. . 蘋果日報. 2021-01-06 [2021-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6).
  44. . 明報. 2021-01-06 [2021-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6).
  45. . Congressman Ken Buck - Twitter. 2021-01-06 [2021-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6) (英语).
  46. . Sen. Marsha Blackburn - Twitter. 2021-01-06 [2021-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7) (英语).
  47. . Senator John Cornyn - Twitter. 2021-01-06 [2021-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6) (英语).
  48. . Senator Ben Sasse. 2021-01-05 [2021-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7) (英语).
  49. . Antony Blinken - Twitter. 2021-01-06 [2021-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7) (英语).
  50. . 立場新聞. 2021-01-06 [2021-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7).
  51. Patrick Wintour. . The Guardian. 2021-01-06 [2021-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7) (英语).
  52. . Tom Tugendhat - Twitter. 2021-01-06 [2021-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6) (英语).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AFP. . Hong Kong Free Press. 2021-01-06 [2021-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7) (英语).
  64. . 商業電台. 2021-01-06 [2021-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7) (中文(香港)‎).
  65. Yanni Chow, Yoyo Chow. . Reuters. 2021-01-06 [2021-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7) (英语).
  66. . 香港電台. 2021-01-06 [2021-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7) (中文(香港)‎).
  67. Peter Zimonjic. . CBC News. 2021-01-06 [2021-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6) (英语).
  68. . François-Philippe Champagne (FPC) - Twitter. 2021-01-07 [2021-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6) (英语).
  69. . François-Philippe Champagne (FPC) - Twitter. 2021-01-07 [2021-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6) (法语).
  70. .
  71. . Senator Leo Housakos - Twitter. 2021-01-06 [2021-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6) (英语).
  72. .
  73. .
  74. .
  75. .
  76. .
  77. .
  78. .
  79. . Australian Minister for Foreign Affairs, Minister for Women. 2021-01-06 [2021-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7) (英语).
  80. . 香港電台. 2021-01-06 [2021-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6).
  81. .
  82. .
  83. .
  84. . 眾新聞. 2021-01-10.
  85. . RTHK. 2021-01-06 [2021-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8) (英语).
  86. Peter Stano. . European Council Council of the European Union. 2021-01-07 [2021-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7) (英语).
  87. . 蘋果日報. 2021-01-22.
  88. .
  89. .
  90. . Auswärtiges Amt. 2021-01-06 [2021-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7) (德语).
  91. . Norbert Röttgen - Twitter. 2021-01-06 [2021-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6) (德语).
  92. . Gyde Jensen - Twitter. 2021-01-06 [2021-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6) (德语).
  93. . Margarete Bause - Twitter. 2021-01-06 [2021-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7) (德语).
  94. . Ministère de l’Europe et des Affaires étrangères. 2021-01-06 [2021-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6) (法语).
  95. . Ministry for Europe and Foreign Affairs. 2021-01-06 [2021-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7) (英语).
  96. . Jeppe Kofod - Twitter. 2021-01-06 [2021-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6) (丹麦语).
  97. . Jeppe Kofod - Twitter. 2021-01-07 [2021-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8) (英语).
  98. . 佐藤正久 - Twitter. 2021-01-06 [2021-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6) (日语).
  99. . 鈴木馨祐(けいすけ) - Twitter. 2021-01-06 [2021-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6) (日语).
  100. . 鈴木馨祐(けいすけ) - Twitter. 2021-01-06 [2021-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6) (英语).

參見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