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具足

五具足,佛教名詞,即五個佛教供養具,分別為一香爐、一對燭臺、一對花瓶[1]。其種類為三項,數量卻有五個,故五具足(具足义爲具备充足)。設置為中間香爐,向外為一對燭臺,最外為一對花瓶,左右對稱。

五具足
中文名稱
简体
注音符號
漢語拼音
日文名稱
日文汉字
假名
羅馬字

類似文化

此供養具係屬宗教信仰中基本的供具,如道教一貫道天主教等宗教場所皆可見到,但少有將此組合定出專有名詞。

有定出專有名詞者,如台灣的廟會陣頭文化中,神明出巡時會將金身安於神轎中,在神轎前有的設置左右各對花瓶、燭臺,中供香爐,稱為「花矸五賽」,也稱「花矸路使」、「五供」等,此供具組合與佛教五具足相同。

變體

供養具只取一香爐、一燭臺、一花瓶,稱為「三具足」,日文读「」或「」。其佛前擺設位置,如供養者面對佛像,供養者之左邊為花瓶,中為香爐,右邊為燭臺。[2]

供具意義

佛教係佛陀教育,因此佛像、供具都有教育的功能,如觀音菩薩代表慈悲,提醒弟子(學生)要慈悲待人處事。五具足中,「香」代表「通信」的工具,也表示「戒定真香」(守戒);「燭」表示光明智慧、「燃燒自己,照亮他人」的奉獻行動;「花」代表「因」,提醒弟子種好因、得好果。[3]

參照

參考資料

  1. . [2017-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21).
  2. 三具足(みつぐそく)
  3. . [2017-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21).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