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設車站
增設車站是指在現有的客運鐵路、地鐵或輕軌上加設新的鐵路車站以滿足現有車站之間的客運需求。如此將可使用現成的鐵路線,減少興建成本,同時提供更方便的車站吸引新乘客。許多舊式交通系統站距甚遠,並可由增設車站中得益[1]。在一些情況下,新的增設車站會建於很久以前曾經設站的位置,例如芝加哥地鐵綠線的塞馬克-麥科米克廣場站。
增設車站例子
香港
- 上水站(港鐵東鐵綫,當時為九廣鐵路英段),1930年
- 大學站(港鐵東鐵綫,當時為九廣鐵路英段),1956年
- 旺角站、油麻地站(港鐵觀塘綫、荃灣綫,當時為香港地鐵修正早期系統),1980年
- 太子站(港鐵觀塘綫、荃灣綫,當時為香港地鐵),1982年
- 九龍塘站(港鐵東鐵綫,當時為九廣鐵路英段),1982年
- 大圍站(港鐵東鐵綫,當時為九廣鐵路英段),1983年
- 火炭站(港鐵東鐵綫,當時為九廣鐵路英段),1985年
- 太和站(港鐵東鐵綫,當時為九廣鐵路英段),1989年
- 藍田站(港鐵觀塘綫,當時為香港地鐵),1989年
- 南昌站(港鐵東涌綫、西鐵綫,當時分屬香港地鐵和九廣鐵路),2003年
- 欣澳站(港鐵東涌綫,當時為香港地鐵),2005年
- 西營盤站(港鐵港島綫),2015年
日本
馬來西亞
荷蘭
- 鹿特丹
- 威林米那普萊因站,1997年
新加坡
西班牙
- 馬德里
- 運河站,1998年
- 尤金尼亞-德蒙蒂奧站,1999年
臺灣
英國
美國
- 匹茲堡
- 第一大道站,2001年
- 波士頓
- 華盛頓特區
- 舊金山
- 聖迭戈
- 海灣/E街站,1986年
- 美國廣場站,1991年
- 芬頓公園道站,2000年
- 洛杉磯
- 飛行/96街站,計劃中
- 普萊森蒂亞站,計劃中
- 芝加哥
- 摩根站,2012年
- 奧克頓-斯科基站,2012年
- 塞馬克-麥科米克廣場站,2015年
- 達門站(芝加哥地鐵綠線),2021年
- 鹽湖城
- 南街900號站,2005年
- 桑迪博覽站,2006年
- 北廟站,2012年
- 聖路易斯
- 東河畔站,1994年
- 科特斯站,2018年
- 紐約市
- 費爾費爾德站,2011年
- 西哈芬站,2013
- 第十大道車站 (IRT法拉盛線),計劃中
- 克里夫蘭
- 西3街站,1999
- 明尼阿波利斯
- 美洲林蔭路站,2009年
- 目標田站,2009年,2014年
- 波特蘭
- 商場/西南第4大道及商場/西南第5大道站,1990-2020年
- 會議中心站,1990年
- 公民徑站,2010年
參考資料
- Freemark, Yonah. . Destination:Freedom. 2008-09-08 [2008-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11).
The advantages of infill stations result from the fact that people are simply more likely to use transit when they’re closer to it — and from the fact that the older transit systems in many cities have widely spaced stations that are under-serving potentially significant markets.
- . Beijing Evening News. 14 December 2016 [15 December 2016] (中文).
- . Mstar.com.my. [20 February 2020].
- Rocheleau, Matt. . Boston Globe. 12 November 2012 [12 November 2012].
- Rocheleau, Matt. . Boston Globe. 25 June 2013 [5 July 2013].
- VRE infill station launches a new idea: transit-oriented sprawl, Dan Malouff, Greater Greater Washington, August 5, 2014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