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衣节

寒衣節,又稱祭祖節包袱節十月朝过十月一,是中国传统节日,流行於華北,为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是民间祭祖的日子,相傳祖靈會在本日回返人世,領取禦寒衣物準備過冬,故人間除了祭祀之外,要燒化纸做的衣服,或者印有衣服圖樣的紙錢。也有地方只燒紙錢,不燒衣服。

寒衣节
参与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
類型传统节日
活動烧纸钱祭祖酬神戲
日期农历十月初一

簡介

華北傳奇秦始皇徵調孟姜女的夫婿到長城徭役,孟姜女不远千里,為夫婿送寒衣棉襖,十月初一日抵達長城,卻發覺服役的夫婿杞梁已死,屍首壓在長城之下,所以孟姜女痛哭一場,感動天帝,長城倒下,得見夫婿屍首,孟姜女於是祭夫,並把衣服蓋在夫婿屍骨之上,延綿成俗。

河北的一些地方重視寒衣節,有「不重寒食,重寒衣」的說法,認為寒衣節比寒食節(此處的寒食節指的是清明節)重要,有的人會去掃墓,同時他們認為祖先的靈魂會在本日從地府回來,接受子孫的供養,城隍老爺也會出外巡視,讓冤魂攔路伸冤,甚至是指控不孝之子孫,他們稱為「老爺放告」。還有地方會用杞梁孟姜女傀儡木偶,在城隍廟演戲酬神

有的人或者無法到墳墓神主牌前祭拜,於是將紙錢裝入紙袋焚燒,這紙袋直接焚燒,稱作「包袱」,這是認為燒了裝滿金錢的「包袱」,可讓亡靈自己去購買各種物資,比燒衣服還實用,故又稱為包袱節,有些人也會到東嶽殿城隍廟地藏庵等陰界神靈的廟宇,燒「包袱」給遠方已逝的親友。也有的人把紙衣或者「衣服圖樣的紙錢」也一併裝入「包袱」。

一個用於包裹冥紙的紅包袋,用以燒給先人,在靈骨塔寺院牌位殿特別流行

北京地區,用一個裝滿冥紙的紙袋,豎一尺,寬一尺五寸,分為兩種,一是「素包袱皮」,是白色或淡青色袋子,裝的是白色、素色紙錢。另一種是「花包袱皮」,或稱「彩包袱皮」,裝的是紅色、彩色紙錢,是在一個紅紙或花色紙的袋上,印上圖案,《帝京景物略》:「新喪,白紙為之,曰新鬼不敢衣彩也。」凡死亡不滿三年的死者,不能用彩色包袱,也不能用彩色紙錢。

通常在封面中間畫一神主,書亡人名諱,右上印「金銀財寶冥衣一封」,左下方是填寫陽世燒紙錢者姓名之處,有的版本是印有《往生淨土神咒》(梵文漢字皆可);或是上面有數個字,如「垜錢千萬貫文」、「往昇仙界」、「先靈資斧」、「冥路盤川」、「水腳銀錢」等語,還要填上日期,如三月三日敬奉,或者寫節日名,寒衣節敬奉、重九祭用、清明祭用。下方印有兩個古裝官吏,是陰間的判官,即羊角哀左伯桃,或者說是李玄邃楊玄感,也有印金童玉女的。中間書「敬奉....」,左下書「陽世......謹封」,如中寫「敬奉先考李公明德」,左下書「陽世男至善謹封」,如是要燒給晚輩,不可寫「敬奉」或「謹封」等尊敬字樣,須將「敬奉」等字樣以墨筆劃掉,寫「收用」或「寄交」。如「物化賢姪李明德一位正魂收用」或「寄交李明德」,左書「陽世叔李親民封」、「陽世叔李親民具」,不允許寫「謹封」之類。相傳十殿以孝道第一,如寫「敬奉」字樣給晚輩,恐怕晚輩會遭到閻君冥判責備。直系尊親屬一般不寫名,只寫稱呼,如只寫「父封」、「母封」、「祖父封」等。

由於所有亡靈都可以在本日回返家鄉,有的人會在屋角或巷口焚燒五色紙,代表為無主孤魂送去布疋或禦寒衣物,並給無主孤魂送暖,也希望保障自己燒給祖先的衣物與冥紙,不被孤魂奪走。

中國南方人民大多不過這個節日,反而是在冬至日祭祀祖先。

參考資料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