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

董仲舒前179年-前104年),广川人,[lower-alpha 1]西汉著名的经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他治学以公羊学为主,因此于景帝年间任为博士,于武帝时受赏识任江都相等职位。董仲舒整合了当时的阴阳五行学说、天命论等各类思想哲论,统一为汉代的天人关系的研究,也借他在西汉政治体制内的参与推动了谶纬之学的发展。

董仲舒画像

生平

早年用功读书,“三年不窥园”[3][4],以研读《公羊春秋》出名[5][6],与胡母生齐名,景帝时曾任公羊博士,武帝时任江都王劉非相和胶西王劉端相。汉武帝举“贤良文学”之士,他对策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主张更化善治,“罢黜百家,表章六经”[7],“前德而后刑”,《汉书》中武帝未置可否,但孝文帝本好刑名之言,及至孝景,不任儒者[8]的情况有很大的改善,使儒学成为中华文化的社会基础,影响长达二千多年。

董仲舒的弟子很多,他讲学的方法是“下帷讲诵”,讲课时用幕布围起来,只教高才生,一般学生则由高才生去教,因此很多董派弟子根本没见过董仲舒本人[9][10]。他的弟子有出色的,褚大为梁相,嬴公为谏大夫,吕步舒为丞相长史。

董仲舒居家写《灾异之记》,当时辽东高庙发生了火灾,主父偃把书上奏给了汉武帝。汉武帝让学者讨论,以为该书讥讽朝政。董仲舒的学生吕步舒当时也在场,他不知这是老师的作品,批评此书是“大愚!”[11]结果,董仲舒被判死罪。后来被汉武帝赦免[12]。被废为中大夫。以后董仲舒再也不敢宣传“阴阳灾异”了,晚年“居家以修学著书为事”。

董仲舒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建议以“弱枝”或“小末”的方式严禁王侯大臣擅权,並杂以阴阳五行说,提出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重要儒家理论,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串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学体系,流行于汉代的谶纬都是继承了董仲舒的感应、灾异之说。[13]董仲舒还把《公羊春秋》用于司法上,提出“《公羊》治狱”,即《公羊董仲舒治狱》,是汉代酷吏产生的基础[14]。此外董仲舒還提出限田[15]、減少稅收和徭役[16]

董仲舒去世后据葬于西安和平门内下马陵

著作

董仲舒有一百多篇文章、词赋传世,但是今日除了《天人三策》、《士不遇赋》之外大多散佚。《隋书·经籍志》所著录《春秋繁露》据说是董仲舒作品,这个说法暂时为学界所接受;由于该书内容杂芜不纯,无法完全证实是董氏之主张。宋代程大昌演繁露》与近代仍有一派学者[17]认为《春秋繁露》是伪书

评价

  • 皮锡瑞称:“董子传《公羊》,《春秋繁露》所载,皆言经义,且皆与《公羊传》合。是董子之于经学,尤为专门名家。”
  • 《汉书》:董仲舒有王佐之材,虽伊、吕亡以加,管、晏之属,伯者之佐,殆不及也。[18]
  • 董子所提出的大一统思想,为汉代统治者所应用,为中国历代统治者所遵从。
  • 一些反儒家学者认为,董仲舒鼓吹儒学,罢黜百家,导致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倒退和人民观念的禁锢。
  • 亦有人认为董仲舒提出的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为了受当权者而扭曲了孔孟的思想,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糟粕。

注释

  1. 董仲舒被确定为当时广川所出,然而因历代地理变迁原因,当时所指的广川对应的现代中国行政区划在学界内有疑义。周桂钿先生曾指出广川为现在的河北省景县地界,后学者多跟从此说。[1]学界另有枣强一说,清代刊印《畿辅通志》内考据认为枣强于董仲舒出生时未有设置,后广川被并入景州,与枣强彻底分离。[2]

脚注

  1. 见周桂钿:《董学探微》,p.23-33
  2. 《畿辅通志》卷一百六十一·景州志:“夫德州之曰广川以晋武时改广川为长河移属平原故也枣强之曰广川以汉景时分广川为枣强后复并枣强入广川故也景州之曰广川以广川耒属故也其实董子所生之董家庄在汉为广川县地时未置枣强亦不属蓨故太史公直书曰广川人后代既以广川割属景州则庙食者自在此不在彼矣”
  3. 史记·卷一百二十一·儒林列传·第六十一》: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园,其精如此。
  4. 汉书·卷五十六·董仲舒传·第二十六》:“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 ”
  5. 《汉书·卷五十六·董仲舒传·第二十六》: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
  6. 《史记·太史公自序》说:“故汉兴于五世间,唯董仲舒名为明于《春秋》,其传《公羊氏》也。”
  7. 班固《汉书武帝纪赞》
  8. 《史记》外戚世家
  9. 《汉书·卷五十六·董仲舒传·第二十六》:下帏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
  10. 《史记·卷一百二十一·儒林列传·第六十一》: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
  11. 《汉书·卷五十六·董仲舒传·第二十六》:“上召视诸儒,仲舒弟子吕步舒不知其师书,以为大愚。”
  12. 《汉书·楚元王传》载刘向说:“董仲舒……以老病免归。汉有所欲兴,常有诏问。”
  13. 东汉王充《论衡》
  14. 皮锡瑞《经学通论》中说:“汉世《公羊》盛行,究之其盛行者特酷吏以济其酷。”
  15. .
  16. .
  17. 桐城派余绪
  18. . 国学导航网. 2014-05-09.

参考文献

  • 班固:《汉书
  • 司马迁:《史记
  • 李鸿章:《畿辅通志》
  • 周桂钿. 董学探微[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9.
  • 邓红:《董仲舒思想研究》
  • Sarah A. Queen(桂思卓)着,朱腾译:《从编年史到经典:董仲舒的春秋诠释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
  • 桂思卓:〈论董仲舒的人君无为思想〉。
  • 萨拉·奎因:〈董仲舒和黄老思想〉。

外部链接

维基文库中该作者的作品:
董仲舒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