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屋邨

蘇屋邨英語:)是香港的一條公共屋邨,位於九龍長沙灣尖山南面、永康街的入口,是香港房屋委員會歷史最悠久的公共屋邨之一。

蘇屋邨
So Uk Estate
蘇屋邨西面
概要
類型租住屋邨
地区 香港深水埗區
地址保安道380號[1]
坐标22°20′32″N 114°09′25″E
香港房屋委員會
入年份2016年9月
2018年8月[2](重建一期)
2019年2月(重建二期)
1960-1963年(重建前)
技术细节
座数14(重建後)
16(重建前)
其他信息
6,985(重建後)
5,311(重建前)
(重建前)
19.5至49.1 m2
210至529 sq ft
(重建後)
14.05至36.8 m2
151.2至396.1 sq ft (ft²)
住户数2,800(重建一期樓宇入伙後)
1,300(重建前)
認可人口6900(重建一期樓宇入伙後)
3,400(重建前)
地圖
蘇屋邨庭院內的草坪
小白屋對出的廣場(2019年11月)
燕子亭廣場(2019年11月)
重建後的大廈入口保留重建前的通風口(2019年11月)
重建後利用多條天橋作連接
櫻桃樓入口(2019年11月)
櫻桃樓園景區種滿多種植物(2019年11月)
五號社區遊樂場(2019年11月)
蘇屋邨二期平台花園(2019年11月)
茶花樓避火層的閒坐區(2019年11月)
房委會在重建時保留及復修楓林樓底層部分建築作為保育之用(2019年11月)
楓林樓底層部分內貌(2019年11月)
蘇屋郵政局,前身為舊蘇屋邨辦事處,位於綠柳樓旁(2019年11月)
小白屋活化後仍空置中(2019年11月)

屋邨概要

蘇屋邨是房委會前身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北角邨西環邨後策劃建設的第三個屋邨,當時獲譽為遠東規模最大的地區性住宅計劃[3]

重建

蘇屋邨於2006年開始計劃分兩期重建(項目編號:SP01),於2009年10月22日封閉第一期,2011年完成清拆,至2012年年中全邨遷出,並於同年11月26日起封閉待清拆,隨後全邨正式進行重建。2016年9月第1期首6幢樓宇重建完成並入伙。

重建計劃共分2期進行,共有14幢住宅大廈,項目是由房屋署總建築師(1)陸光偉先生及高級建築師何國成先生攜手進行總體設計,細部設計則以外聘予周林建築師有限公司作詳細設計。

全邨均由瑞安建業有限公司承建;而大廈以非標準型設計,結構外型分別為6幢長型、4幢L型、3幢T型及1幢相連I型大廈;住宅單位則採用構件式單位設計(Modular Flat Design),主要提供1/2人,2/3人,1睡房及2睡房出租公屋單位。單位室內面積由14.1至38 m2(152至409 sq ft)不等。

歷史

依據深水埗區議會出版的《從深水步到深水埗》認為蘇屋邨的前身 — 蘇屋村大概在清朝時候建村。而「蘇屋邨」亦因此而得名。

興建、重建計劃

蘇屋邨的地盤平整工程於1957年初展開,並於1958年4月完成。當中由徙置事務處先遷拆19間木屋及安置共222名居民,並於稍後時間清拆另外60間木屋及安置共800名居民。

舊蘇屋邨的興建工程分五期落成,全部建築於1960年至1963年間建成,一共有16幢樓宇。在地盤平整之前,這裏曾是一大片耕作用的農地寮屋區,佔地約7.8公頃,是當時遠東最大型的住宅發展計劃。

2005年9月,房屋署展開全面結構勘察計劃,目的在於了解樓齡較高屋邨的樓宇狀況,並確定所需的修葺及鞏固工程,使樓宇可繼續使用一段合理的時間(15年)。但由於維修費用過於高昂,因此房屋委員會決定重建蘇屋邨,並分兩期進行。

房屋委員會已經安排提早搬遷舊蘇屋邨的租戶,把部分家庭調遷到當時新落成的富昌邨以及海麗邨,空置單位亦不再出租。房委會亦安排元州邨第2期、第4期、長沙灣工廠大廈重建項目(元州邨第5期)、石硤尾邨第2至第5期、佐敦谷彩盈邨牛頭角下邨定為接收屋邨,以接收舊蘇屋邨重建而要搬遷的居民。

2006年3月30日決定重建第一期(建於高平台的興建第3期、第4期及第5期共10座:牡丹樓、蘭花樓、壽菊樓、石竹樓、劍蘭樓、楓林樓、丁香樓、金松樓、綠柳樓及櫻桃樓),該範圍的租戶於2009年8月前遷出,2010年3月清拆;通往山上的通道亦在2009年10月22日封閉。2008年2月20日決定於2011年尾封閉第二期(百合樓、彩雀樓、荷花樓、杜鵑樓、海棠樓及茶花樓),但由於新的接收邨(元州邨第五期及石硤尾邨第二及第五期)於2012年4月底才開始落成,該範圍的租戶於2012年6月前搬遷,所以它們於2012年11月26日起清拆,即是比原定清拆計劃延後了一年。

2010年1月29日,紅磡馬頭圍道45J號樓高五層的唐樓突然倒塌,連同鄰近四幢唐樓(45E和45H座)也一同出現有倒塌危機,當局其後下令撤走該四幢大廈的住客、商戶和倒塌大廈的45J住戶到紅磡聖匠堂和油麻地梁顯利社區中心才暫住,並對合乎資格入住公屋的災民在2至3個月內分配入住公屋,而未合資格申請公屋的災民,原定計劃在舊蘇屋邨暫居,但舊蘇屋邨早已計劃在2009年第三季開始進行第一期重建工程,水電煤設備早於2009年8月23日停用和拆去,並在2010年3月拆卸,故此紅磡馬頭圍道45號的災民改至較遠的石籬邨之兩座舊式徙置大廈(10座和11座,已於1990年代改作中轉房屋之用)居住。

2016年9月蘇屋邨重建第1期第一階段的6幢住宅樓宇及蘇屋社區綜合服務大樓落成入伙。至於第二期,則於在2019年2月落成,並早已展開預派單位程序;但是,絕大多數單位將被暫時抽起,並撥為白田邨9-11及13座重建受影響居民的次要安置屋邨,供提早遷出者調遷。

整體、發展規劃

屋邨興建(重建前)

蘇屋邨建於1960至1963年,共有16幢相連長型或Y型大廈,樓高8至18層,單位約有5,300個。

整個蘇屋邨由設計北角邨的香港已故著名建築師甘洺英語:)負責整體規劃,並將項目劃分為五個小區,推薦給不同建築師共同合作,甘洺居中協調,致力制定配合多種租金選擇的間隔,及另外四家私人執業建築師樓負責不同期數的設計,所以每期的設計風格都截然不同,並順著山勢由南至北而建,使不同期數的樓宇錯落有而序散落在不同高度平台,此設計令大部分座數的單位都可向南及看到海景,並為住宅單位提供充足的光線空氣,屋邨還提供了大量室外及有蓋保憩空間,以及在P、Q及R座地下及一樓提供兩所設有24個課室的小學,而兩所小學的業權則由政府向屋建會購買,以紓緩屋建會的投資負擔。而屋建會對蘇屋邨的總投資額為5,000萬港元。

司徒惠建築師樓負責蘇屋邨的海水供應沖廁之系統設計,海水泵房位於長沙灣海濱,而海水供水管則沿興華街抽上海拔280米高的尖山水務署海水配水庫,再分配給蘇屋邨的用戶。

1998年,房委會與香港壁畫學會合作,並邀請壁畫學會的籌組成員兼畫家麥榮、於舊蘇屋邨舊蘇屋邨內的拱型燕子亭上繪製一幅「3D」大型天花壁畫,該壁畫為記載整個重建前的蘇屋邨面貌,面積超過120平方米。此壁畫經居民爭取才得以保留並安置在重建後的蘇屋邨,並再次邀請麥榮為該壁畫進行修復[4];同時他亦為旁邊另一個涼亭繪製另一幅新壁畫,讓兩幅新舊壁畫「相映成趣」[5]

大廈設計

蘇屋邨共有16座住宅大樓,分5期興建,而各期分別聘請不同私人建築師樓負責設計,分別為:

  • 第1期 - 杜鵑樓(S)、海棠樓(T)及茶花樓(U)
由利安建築師樓(Messrs. Leigh & Orange)設計,於1959年6月接受申請,並於1960年11月全部落成,提供了1768個4至11人房的不同大小類型單位。
  • 第2期 - 百合樓(P)、彩雀樓(Q)及荷花樓(R)
由陸謙受建築師樓(Mr. H. S. Luke)設計,於1959年8月接受申請,並於1961年1月全部落成,提供了729個6至9人房(主力為8人房)的較大型的單位。
  • 第3期 - 楓林樓(E)、丁香樓(F)、金松樓(G)、綠柳樓(H)及櫻桃樓(I)
司徒惠建築師樓(Mr. W. Szeto)設計,於1959年5月接受申請,並於1961年4月全部落成,提供了1030個5及7人房的中小型單位。這五座大廈更是香港首批「Y」型設計的公屋大廈。
  • 第4期 - 劍蘭樓(M)
周李氏建築師樓(Messrs. Chau & Lee)設計,於1960年9月接受申請,並於1962年4月全部落成,提供了174個6及8人房(主力為8人房)的較大型的單位。
  • 第5期 - 牡丹樓(A)、蘭花樓(B)、壽菊樓(C)及石竹樓(D)
由周李氏建築師樓(Messrs. Chau & Lee)設計,於1961年3月接受申請,並於1963年5月全部落成,提供了1610個主力為6人房的中型單位。

最初,建築師們希望把單位分2大類,其中一類(佔全邨25%)是跟北角邨差不多有梗房(固定間隔房間)設計的,其餘的75%就是水凖較低的單位。後來因要進一步減低成本,令大部份單位也取消了梗房設計,只有杜鵑樓的最大型單位(即13、14、31、32、43、44、61、62、73及74室)才有1個大梗房及2個露台的設計。

經過建築師們就有關住宅單位類型,大小及相關的標凖的商議,達成共識。基本上蘇屋邨的目標,是要達至提供相當闊的租金等級,可行的話,面積相同的單位按不同的舒適程度及位置來訂定不同級別的租金(並非最大面積為最貴),位於較上部份的單位租金會較貴。

原蘇屋邨共提供5,311個住宅單位,可容納約31,600人。

屋邨重建

蘇屋邨已經有近樓齡約50年歷史,是老化的屋邨,昔日的精英多已遷往新建的私人樓宇,剩下多是老弱居民。屋邨設施亦日漸老舊,有些單位天花剝落漏水,有些外牆斜裂。房屋署曾在2005年的全面結構勘察計劃,表示本邨樓宇結構仍然安全,但若延長蘇屋邨壽命,須進行的大型工程,包括:

  1. 其中兩座大廈(櫻桃樓及綠柳樓)需要大規模加設鋼製外柱及橫樑,以及鞏固懸臂式走廊的結構;另外六座(金松樓、彩雀樓、丁香樓、百合樓、荷花樓、楓林樓)需要把混凝土護欄更換為鋼欄,以減輕荷載,並以鋼架局部鞏固樓板;
  2. 全部十座設有懸臂式走廊的大廈(杜鵑樓、金松樓、櫻桃樓、劍蘭樓、彩雀樓、丁香樓、百合樓、荷花樓、楓林樓、綠柳樓)需要重鋪砂漿地台和更換銹蝕鋼筋
  3. 重澆廁所及垃圾房樓板;
  4. 更換天台水缸、露台護欄橫樑及混凝土通花磚;
  5. 結構牆及飯廳樑板需要進行結構改善工程

房屋委員會考慮過樓宇的整體狀況(即使維修最多僅可維持十多年)、所需改善工程規模、費用(將蘇屋邨壽命增加15年的費用高達2.5億港元),以及工程可能對住戶造成的滋擾程度後,決定清拆蘇屋邨。當中會保留蘇屋邨入口牌匾、昔日用作售賣火水的白色三角屋及記載整個前蘇屋邨面貌的一幅大型天花壁畫[6]

至於重建後蘇屋邨的園林環境方面、則由房屋署園境師谷穎詩著手進行設計。據谷穎詩解說指蘇屋邨重建後保留了190棵樹,當中包括由雅麗珊郡主在1961年11月訪港時所種的樹頭菜(又稱為「魚木」、「公主樹」)、該樹齡為50多歲,並指該樹「到四五月便會開出白色和黃色的小花」。谷穎詩又指於屋邨於2018年遇上颱風「山竹」期間,幸好沒有釀成任何事故,並稱「每次風季來臨前,我們都會修剪樹枝,令樹冠平衡和疏風,不易吹倒。」[7]。此外,她亦指出重建後蘇屋邨不但沿用舊蘇屋邨原有樓宇名稱為樓名,並種植相應的樹木襯托富有花名特色的樓名,例如「蘭花樓與蜘蛛蘭、牡丹樓與山茶花」等。

本來,房屋署早前宣布重建蘇屋邨後,一直有意見認為應將該地皮改建私人樓宇,以地盡其用(因為蘇屋邨的估值超過300億元,同時亦是目前市面上唯一一處大型的住宅用地)。不過,隨著金融海嘯衝擊,將公屋地皮轉為私樓的壓力降低,因應公屋需求未來將會增加,房署決定把蘇屋邨地皮重建公屋。首期地基平整工程於2010年開始,原定於2015年完工。不過早前因施工期間被驗出焊料含鉛,需要全面更換喉管,加上天雨頻繁,延誤至2016年9月入伙[2],第二期地基工程則會於2014年開工,2019年2月完工,另設有約10,000平方呎商場。

完成重建後的蘇屋邨提供合共6,985個住宅單位,可容納約19,000人[8]

問題

重建後的蘇屋邨扶手電梯簷篷出現漏水問題,令居民在暴雨期間被濺濕,致全身濕透,狼狽不堪。房屋署承認,部分排水喉淤塞,以致未能及時排走雨水,出現滲水情況,辦事處即時暫停該扶手梯運作及圍封該位置,已疏通喉管。在2020年9月21日當天紅色暴雨生效期間,蘇屋邨荷花樓通往綠柳樓的扶手電梯對上的玻璃漏水,雨水濺到扶手梯行人通道,令有蓋通道變成通空一樣,擔心行人會不慎滑倒。有住戶直斥房屋署和物業服務經理早已知悉問題,惟未有跟進,罔顧居民安危。房屋署指,該邨的物業服務辦事處周一接獲1宗報告,投訴該扶手電梯對上的玻璃簷篷滲水,職員檢查後發現排水喉淤塞致未能及時排走雨水,暫停扶手梯運作及圍封該位置。辦事處翌日再派員詳細檢查,發現有硬物阻塞排水喉,喉管疏通後,排水功能已即時回復正常。房署強調,事故期間,並無接獲有人滑倒的意外報告[9]

蘇屋邨經過重建後,其一、二期過去3年分階段入伙,除了單位頻頻爆出施工問題,區內設施配套亦不足。有地區人士指出該邨「三大問題」,批評屋邨落成至今,社區服務仍未進駐,六層高的社區綜合服務大樓一直空置,淪為「鬼場」,而邨內幼稚園遲遲仍未招生,恐未能趕及新學年9月入讀,另欠缺「搵食車」月租車位,困擾住戶生活[8]

屋邨資料

現時樓宇

蘇屋邨第一期第一階段其中6座住宅大廈共2917個單位已經於2016年9月重建完成入伙;而第一期第二階段的1座住宅大廈共374個單位亦已於2018年8月重建完成入伙;另外還有第二期共有7座住宅大廈亦已於2019年2月重建完成入伙,樓高16-41層,並會繼續沿用其中舊邨的14座以花卉命名的中英文樓宇名稱、唯不再採用「楓林樓」「丁香樓」名稱。

其中前楓林樓將預留地下一層作展館,佈置成為一個模擬單位,放置上世紀的舊式生活用品。

樓宇名稱(座號)樓宇類型樓層數目期數入伙年份採用之升降機
蘭花樓(第1座)
英語:
非標準設計大廈 (L型) 23 1 2016年9月 [2] 蒂森克虜伯
壽菊樓(第2座)
英語:
非標準設計大廈 (Z型)
牡丹樓(第3座)
英語:
22
金松樓(第4座)
英語:
非標準設計大廈 (L型) 29
綠柳樓(第5座)
英語:
櫻桃樓(第6座)
英語:
25
荷花樓(第7座)
英語:
非標準設計大廈 (T型) 39 2 2019年2月21日[10][註 1] 通力
百合樓(第8座)
英語:
40
彩雀樓 (第9座)
英語:
27
劍蘭樓(第11A座)
英語:
非標準設計大廈 (短T型雙座式) 22
石竹樓(第11B座)
英語:
杜鵑樓(第12座)
英語:
非標準設計大廈 (長型)
海棠樓(第13座)
英語:
茶花樓A座及B座(第14座)
英語:
非標準設計大廈 (短I型雙座式) 21 1 2018年8月10日[11] 蒂森克虜伯

(*備註:第一期第10座為蘇屋社區綜合服務大樓、天橋及蘇屋邨辦事處大樓)

歷代樓宇

舊邨重建前16座樓宇全 部皆以花卉的中英文名稱命名:

重建前的蘇屋邨
樓宇名稱(座號)樓宇類型入伙年份拆卸年份期數安置屋邨
*杜鵑樓(S座)
英語:
舊長型196020131石硤尾邨
元州邨
*海棠樓 (T座)
英語:
*茶花樓(U座)
英語:
*百合樓(P座)
英語:
T型1961
*彩雀樓(Q座)
英語:
*荷花樓(R座)
英語:
楓林樓(E座)
英語:
Y型(舊式)20103元州邨
彩盈邨
丁香樓(F座)
英語:
*金松樓(G座)
英語:
*綠柳樓(H座)
英語:
*櫻桃樓(I座)
英語:
*劍蘭樓(M座)
英語:
相連舊長型19624
*石竹樓(D座)
英語:
19635
*壽菊樓(C座)
英語:
*蘭花樓(B座)
英語:
*牡丹樓 (A座)
英語:

(*)表示之樓宇名稱在重建後的蘇屋邨重用。

屋邨設施

楓林樓底層部分展示2009年重建前所收集的歷史舊物
蘇屋郵政局保留舊蘇屋邨辦事處的窗花(2019年11月)
前屋邨入囗門廊在邨內二期重置(2019年11月)
蘇屋商場1樓部分商店仍空置中(2019年11月)
蘇屋商場的百佳分店

康樂、休憩及公共設施

兒童遊樂場、籃球場、羽毛球場和停車場。

另外,前屋邨辦事處活化後以象徵式租金租予郵政局,取代未獲續約的李鄭屋商場郵局。

社會服務及福利設施

特殊幼兒中心暨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兒童之家、嚴重殘疾人士護理院、綜合職業康復服務中心、中度及嚴重弱智人士宿舍、展能中心。

商業設施

屋邨設有商場,並名為蘇屋商場、位於保安道/長發街交界。商場樓高兩層,設有酒樓、便利店、餐廳、超級市場、髮型屋等設施;唯有部分商店仍空置中。

事蹟、其他名人

相片集

蘇屋邨往時面貌

蘇屋邨重建時面貌

蘇屋邨一期重建後面貌

蘇屋邨二期重建後面貌

重建前蘇屋邨全景

重建前的蘇屋邨全景圖

交通

保安道、長發街及廣利道的猝窄彎位影響,相關巴士路線只能使用12米或以下的車輛行走。

交通路線列表
港鐵
蘇屋巴士總站/廣利道
保安道
青山道
紅色小巴
大埔道

軼事

體育

花花足球會由居住在蘇屋邨的一班熱愛足球人士於1979年組成,最初只參加小型足球比賽,後於1980年代加入角逐由香港足總主辦之足球聯賽, 1985-86年度球季升级至香港甲組足球聯賽

重大事件

1975年4月28日,屋邨山坡發生姦殺案,休班女輔警劉靈仙(警號A7733)與男友徐振偉在蘇屋邨石竹樓(男方住所)後面的山坡散步談情,遇上一持刀幪面的賊人,交出財物後賊人嫌少,賊人喝令徐振偉伏在地上然後將他用布帶綁住,後把劉靈仙帶走,數小時後徐振偉掙脫綑綁後跑下山坡到蘇屋巴士站,剛好遇上巡警,然後一同上山兜截,但找不到匪徒或劉靈仙。三天後,黃大仙龍翔道建築天橋的工人發現劉靈仙屍體,驗屍後證實死因前曾遭強姦,警方拘捕本案至今的仍未破案,相信疑凶仍然逍遙法外。[19]

1979年1月24日,發生醫生綁架撕票案,西醫黎鴻荃離開他位於蘇屋邨的住所到旺角診所上班,其後被綁架,醫生家人曾收勒索電話要求五萬元贖金,但到交易地點時對方沒有露面,22天後,醫生的腐屍在龍蝦灣一個懸崖邊被發現,警方拘捕本案至今的仍未破案。[20]

1990年6月27日,彩雀樓發生劫殺案,四名匪徒在彩雀樓爆竊被女戶主發現後,殺死她後證實死亡。

2020年7月5日凌晨4時許,警方接獲1名32歲女子報案,指懷疑其9歲兒子獨留在蘇屋邨家中。警員接報到場,經初步調查,案件列對所看管兒童或少年人虐待或忽略,交由深水埗警區刑事調查隊第9隊跟進。男童清醒被送往明愛醫院治理,其33歲姓周父親被捕。[21]

2020年7月23日早上8時許,蘇屋邨牡丹樓一名男子危坐在一個高層單位外的簷篷。警方封鎖現場一帶,消防員亦打開救生氣墊戒備及嘗試勸說事主。約一小時後,有消防「飛將軍」游繩將其救回屋內,並由救護車送院檢查。據報指,事主患有腦癌,約一個月前已有輕生念頭。[22]

2020年9月30日下午近4時,一名14歲少年從蘇屋邨金松樓高處墮下,跌在大廈一樓簷篷重創昏迷,救護員到場證實事主當場身亡。警方正調查其墮樓原因。據悉,少年早前向其母透露在學校被沒收手提電話,即失去聯絡,其母及後在大廈天台發現其書包[23],警方接報到場後,發現該名少年倒臥在平台位置,懷疑他由高處墮下。經救護人員檢查後,證實少年當場不治。[24]

2020年11月8日,荷花樓20樓2011室發生發生倫常命案,一名母親及兩名就讀小學的子女,被發現在2011室單位內倒臥昏迷,3人送往瑪嘉烈醫院後證實不治。父親下班回家獲悉事件後情緒激動,需由救護車送院。消防員發現廚房內一條煤氣喉被人剪斷,而警方暫列作自殺及謀殺案處理,暫時未知事發原因。消息指案發單位餐檯遺下估計是子女描繪一家四口手牽手圖畫,有人在上面書寫「對不起」。而死者與丈夫結婚12年,並由內地移居香港7年。其兩名年幼子女分別10歲及6歲。[25]

參見

註釋

參考文獻

  • Far East Builder,1957
  1. . 資料一站通. [2019-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1).
  2. . 蘋果日報. 2016年8月9日.(繁體中文)
  3. 《建聞築蹟》, 吳啟聰、朱卓雄 著,經濟日報出版社,ISBN 978-962-678-453-2
  4. 香港01. . 2017-03-15 09:00 [2021-02-01].
  5. 東方日報. . 2018-11-18 [2021-02-01].
  6. 立法會文件:民協對「蘇屋邨重建」的意見PDF
  7. on.cc東網. . 2018-11-17 [2021-02-01].
  8. . 香港01. 2019-05-22 [2020-11-09].
  9. . 東網. 2020-09-25 [2020-11-09].
  10. 蘇屋邨完成重建最後三座入伙(附圖)
  11. 蘇屋邨茶花樓今起入伙(附圖)
  12. . 有線新聞. 2017-12-18 (粵語).
  13. . [2016-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06).
  14. . [2016-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19).
  15. . [2016-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05).
  16. . [2016-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6).
  17. . [2016-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7).
  18. . [2016-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0).
  19. 女輔警遭姦殺案
  20. 完美謀殺
  21. . 香港01. 2020-07-05 [2020-11-09].
  22. . 香港01. 2020-07-23 [2020-11-09].
  23. . 明報新聞網. 2020-09-30 [2020-11-09].
  24. . 頭條日報. 2020-09-30 [2020-11-09].
  25. . 頭條日報. 2020-11-08 [2020-11-09].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蘇屋邨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