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念

隨念(巴利語梵語),佛教術語,指時時随系、念念思惟的禪修法門

六隨念

大乘佛教多說六隨念[1]

  1. 佛隨念巴利語梵語藏语Sans rgyas rjes su dran pa),又叫隨念佛、念佛,思惟佛陀的十種德號。在漢傳佛教,念佛逐漸專指念阿彌陀佛,尤其是其佛號。
  2. 法隨念巴利語梵語藏语Chos rjes su dran pa),又叫隨念法、念法,思惟佛正法出世間正教,治煩惱病之妙藥。
  3. 僧隨念巴利語梵語藏语dge hdun rjes su dran pa),又叫隨念僧、念僧,思惟僧伽爲世間福田,威儀具足。
  4. 尸羅隨念巴利語),又叫戒隨念、隨念戒、念戒,思惟尸羅戒律有大勢,能除世間
  5. 施隨念巴利語),又叫隨念施、念施、念捨、捨隨念、隨念捨,思惟佈施功德,能除慳吝心。
  6. 天隨念巴利語),又叫隨念天、念天,思惟諸天多福,莊嚴快樂。

十隨念

南傳佛教多在六隨念的基礎上增說四個隨念,共十隨念[2],十隨念屬於四十業處[3]

  • 佛、法、僧、戒、捨、天
  • 死隨念巴利語),又叫隨念死、念死,思惟眾生皆有一,應勤加修行,脫離死苦。
  • 身隨念巴利語),又叫隨念身分、念身分、念身、隨念身至、念身至、念身無常,思惟自身的三十二身分,觀身體不淨、無常
  • 安般隨念巴利語梵語),又叫隨念安般、安那般那念、入出息念等,思惟人的一呼一吸,靜心修定。
  • 寂止隨念巴利語),又叫隨念寂止、寂灭随念、寂静随念、涅槃随念、念滅、念休息等,思惟涅槃寂静功德,愿求無上道。

参考註释

  1. 《佛學大辭典》【六念】
  2. 阿毗达摩概要精解·第九章·业处之概要》(菩提比丘英文编译):巴利文kammaṭṭhāna直譯是“作业之地”或“工作之处”。这一词用以代表禅修之法,是禅修者培育特别成就的工作处。在佛教里有两大类禅法:止禅观禅。在这两者当中,观禅是佛教特有的禅法;修此禅法的目的即是要亲身体验佛陀所发现及所教的真谛。在非佛教的宗派里也有止禅。在止业处概要里有七组:一、十遍;二、十不净;三、十随念;四、四无量;五、一想;六、一分别;及七、四无色。在这七组里一共有四十种业处。于观业处,清净之概要有七:一、戒清净;二、心清净;三、见清净;四、度疑清净;五、道非道智见清净;六、行道智见清净;七、智见清净。
  3. 覺音尊者《清净道论·第三·说取业处品》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