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是關於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外交歷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自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尊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谋求同世界各国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推动建立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政府不承认一切外国与中华民国政府或清政府签订的条约。要重新建立与外国的外交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的教科书称之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但因某些原因,英国占领的香港葡萄牙占领的澳门、苏联占领的旅顺军港并没有被立刻收回。[1]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实行“一边倒”策略,加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阵营,在冷战中对抗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阵营。1960年中苏关系破裂,中国走上了完全独立发展的道路,并积极与亚非拉等第三世界的国家建立友好关系。随着中法建交,中国同西欧国家的关系也取得了进展。

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取代中华民国政府而成为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代表。此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陆续和中华民国断交,转而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联系。目前全球有181个(包括不丹)国家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而承认中华民国的仅有15个。1988年9月,邓小平在北京会见斯里兰卡总理普雷马达萨时指出:既要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又要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在国际关系中最经得起考验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010年代,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的增长,中国开始在联合国以及其他多边组织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

政策和思想

  • 1949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澤東認為是東風壓倒西風,奉行一邊倒蘇聯的外交方針。
  • 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万隆会议上发表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宣言》,倡导“求同存异”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1974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首次公开提出了“三个世界”的世界划分格局。
  • 1991年苏联解体后,中国前领导人邓小平针对国际局势特点和发展趋势,提出“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的对外工作指导方针。后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将此方针概括为“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拙、决不当头、有所作为”。
  • 21世纪初,以胡锦涛总书记的中共第四代领导集体提出了和平崛起的外交政策,作为对中国威胁论的回应。后来又提出了和谐世界的概念,成为处理外交关系的新方针。
  • 2012年底,习近平出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后,有媒体分析中国外交逐渐放弃了“韬光养晦”的政策,转而提倡“大国外交”、“大有作为”,引发一定国际争议[2][3][4][5][6]
  • 2020年3月,路透社報道,稱有兩名中國外交官證實,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去年曾親筆下條子,要求外交官面對中美關係惡化等國際挑戰,必須立場強硬展現「鬥爭精神[7]

重大外交事件

1950年代

  •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1949年10月2日,中国与苏联建交。苏联是第一个承认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国家。[8]
  • 1949年12月16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访苏,会见苏联共产党总书记斯大林。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出访。
  • 1950年1月,英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 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缔结,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
  • 1950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印度建交。印度是第一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
  • 1950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瑞典建交。瑞典是第一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西方国家。
  •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 1950年10月18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署。
  • 1954年4月20日,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出席旨在和平解决朝鲜问题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日内瓦会议。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 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1954年11月12日,中苏代表团发表苏军将撤出旅顺口海军基地的声明。
  • 1955年4月18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赴印尼出席万隆会议,即第一次亚非会议,倡导“求同存异”。
  • 1955年8月,中国与美国在瑞士日内瓦开始中美大使级会谈 ,后转移到波兰华沙
  • 1956年6月21日,中国政府释放第一批日本战犯。
  • 1957年10月15日,聂荣臻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别尔乌辛在苏联莫斯科签署《中苏国防新技术协定》。
  • 1958年5月,日本长崎发生长崎国旗事件,对中日关系造成冲击。
  • 1958年7月,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访华,与毛泽东会谈。
  • 1959年6月,苏联停止对华援助后,596工程开始。
  • 1958年8月至10月,中国与印度发生边界冲突,即空喀山口事件郎久事件

1960年代

  • 1960年9月,中国与古巴建交。古巴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拉美国家。
  • 1960年1月至1963年11月,中国分别与缅甸、尼泊尔、蒙古、巴基斯坦、阿富汗五国签订边界条约。
  • 1964年1月27日,中国与法国建交,在世界上引起强烈反响。
  • 1965年7月22日,国家主席刘少奇发表声明,中華人民共和國坚决支持越南人民反对美帝国主义
  • 1969年3月2日,中苏珍宝岛事件发生。

1970年代

  • 1971年10月20日,美国国务卿基辛格访华。
  • 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第2758号决议,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的中國席位。
  •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森访华。
  • 1972年9月2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署了联合声明,中日关系正常化。
  • 1974年5月31日,马来西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
  • 1975年12月1日,美国总统福特访华。
  • 1978年8月12日,《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署。
  • 1978年12月15日,和美國共同發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衆國的建交聲明》。
  • 1979年1月1日,中国与美国正式建交。
  • 1979年1月28日,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访问美国、日本。
  • 1979年2月17日,中越战争爆发,一直持续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越关系正常化为止。

1980年代

1990年代

2000年代

2010年代

  • 2011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APEC非正式首脑会议上正式提出了亚太再平衡战略。
  • 2012年日本自民黨總裁安倍晉三參拜靖國神社,提出修憲和否定歷史觀,主張開創集體自衛權
  • 2012年4月黃岩島與菲律賓對峙事件。
  • 2012年日本政府购买钓鱼岛事件,中日關係急遽惡化。
  • 2013年6月習近平和歐巴馬於加州歷史性莊園會談,習再次提出新型大國關係
  • 2013年9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一帶一路
  • 2014年4月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出席博鰲亞洲論壇年會并發表主題演講,指出中方正争取早日正式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9]
  • 2014年5月21日中俄天然氣大單簽定,緩解部分俄羅斯因烏克蘭事件遭受西方制裁壓力。
  • 2014中国APEC峰会舉辦、和平使命-2014上合組織軍演應對國際恐怖主義崛起。
  • 2014年猎狐2014专项行动追捕外逃貪官展開國際合作,最終抓回近500人,習近平宣布猎狐將成為常態反腐活動一環。
  • 2014年10月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成立,美國遊說韓、澳、日暫緩加入。
  • 2014年12月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亞洲和歐洲訪問時推廣一帶一路[10]
  • 2015年3月英、法、德、義、盧西方五國罕見密集表態加入亞投行,遭美日批評過於靠近中國。
  • 2016年10月18日,菲律宾新当选总统杜特蒂中國北京拜會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兼中國共產黨總書記習近平。杜特蒂盛讚中國是「偉大的國家」,習近平強調兩國要堅持友好對話、擱置分歧,雙方談話未觸及敏感的黃岩島問題。杜特蒂還稱中國巨大的發展成就令世人欽佩,感謝中方對菲律賓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力支持,也希望雙方能繼續密切合作交往。他特別指出,希望中國成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能在菲律賓經濟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
  • 2016年12月21日,在聖多美普林西比宣布和中華民國斷交後,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答記者問中稱“對此表示讚賞”,並歡迎聖普回到一個中國原則。
  • 2016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长王毅在北京与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外长博特略举行会谈,并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国关于恢复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正式恢复外交关系。
  • 2017年6月13日,巴拿馬總統瓦雷拉宣佈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係,同日副總統兼外長德聖馬諾於北京簽署建交公報,並宣佈即時與中華民國斷交。[11]
  • 2018年5月1日,多米尼加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
  • 2018年5月26日,布基纳法索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复交。
  • 2018年8月21日,薩爾瓦多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簽署兩國關於建立外交關係的聯合公報,並斷絕與中華民國的外交關係。[12]
  • 2019年9月21日,所罗门群岛在16日與中華民國斷交後,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
  • 2019年9月27日,基里巴斯在20日與中華民國斷交後,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復交。

建交断交时间表

1949年至1970年

1971年至今

参考文献

  1.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
  2. Jane Perlez. . 纽约时报中文网. 2014-12-01 [2020-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6) (中文).
  3. . BBC News 中文. [2020-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6) (中文(简体)‎).
  4. Grant, Stan. . ABC中文. 2018-01-31 [2020-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6) (中文(中国大陆)‎).
  5. . 多维新闻网. 2016-08-13 [2020-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4) (中文).
  6. . Radio Free Asia. [2020-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6) (中文(中国大陆)‎).
  7. 小山. . 法國廣播電台. 13-04-2020 [2020-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9).
  8. . 人民網. 2009-07-31 [2015-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9. . [2015-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2).
  10. . 新华网. 2014-12-12 [2015-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07).
  11.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2017-06-13 [2017-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5).
  12. .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2018年8月21日 [2018年8月2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5月2日) (中文(中国大陆)‎).

参见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