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是關於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實施的外交政策和其歷史。依据中国政府的官方说法,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尊严;在中国总理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谋求同世界各国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推动建立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1][2][3][4][5]

中华人民共和国同各国外交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
  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国家
  没有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的国家
  争议地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政治
系列条目

政府

政治

政治主题

截至2019年9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180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6],总計有177个联合国會員国以及巴勒斯坦库克群岛紐埃3个非聯合國會員國。基於一个中国原则,中華人民共和國不與任何承認中華民國的國家建交[註 1]

注釋

  1. 兩岸政權互不承認彼此主權地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以「台灣當局」定義中華民國政府,而中華民國政府亦以「中共當局」或「北京當局」定義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參見台灣問題及台海現狀

历史沿革

建国初期

建国初期,毛泽东等人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作出实行“一边倒”策略的决策,加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阵营,在冷战中对抗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阵营。在建国之初,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外交政策是保持与苏联以及其他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团结,“一边倒”的倾向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阵营,并因此从苏联获得了大量资金、工程项目以及科技人员,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超额完成任务。

1950年,北京政府出于本土安全考虑等原因派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鲜,支援朝鲜人民军进行朝鲜战争。朝鲜战争之后,中国试图通过与巴基斯坦第三世界国家建立友好关系来淡化自己与苏联过度亲密的关系,这也造成中国与之后的东南亚與拉丁美洲国家新政权之间的关系紧张。

中苏交恶

1960年代,北京开始与苏联在共产主义世界中产生较大分歧。苏联共产党总书记斯大林去世后,上台的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全面否定斯大林,中苏关系开始转变。1958年,苏联提出与中国海军组成联合舰队,中方认为此举将侵犯中国主权,中苏关系从此开始恶化。1960年,中苏关系开始破裂,中国逐渐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并积极输出革命,同时与第三世界的国家建立友好关系。1962年在中印边境战争当中,苏联选择支持印度。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以及1969年中苏边界冲突后,中苏两国彻底翻脸。在与苏联交恶后,毛泽东提出了“一条线、一大片”的外交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与美国等西方国家交往。

输出革命

中苏交恶后,中国共产党及中国政府越来越注重自己的战略地位,还大力支援东南亚拉丁美洲等地的共产党或共产党政权;譬如,据学者统计,中国的援助占柬埔寨红色高棉总外援的至少90%,仅在1975年,中方就向红色高棉提供了至少10亿美元的无息经济和军事援助以及2000万美元的“礼物”[7][8][9][10][11]波爾布特在毛思想的影響下,推行了一條比中國的文化大革命更為左傾的路線,在和越南共同的影響下,給柬埔寨帶來了災難性的後果[12][13][14][15][16][17],到今天中國仍然對此歷史簡單帶過。邓小平上台执政后,断绝了对东南亚各国共产党的援助。缅甸共产党马来亚共产党泰国共产党等在失去了中国的援助之后,在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初时相继放下武器向东南亚各国政府投降[18]

与此同时,毛泽东等人发动的文化大革命还影响了当时的阿尔巴尼亞朝鮮法國埃塞俄比亞荷蘭智利等一些左翼势力強大的地区[19][20][21],以及日本新加坡等地[22][23]。毛生前长期支持缅甸共产党马来亚共产党泰国共产党菲律宾共产党柬埔寨紅色高棉等坚持反对亲美政府的游击战东南亚各国共产党,给予大量援助[24][25][26][27]

1960年代起,中共在东南亚地区大力输出共产主义革命,援助了包括印尼共产党马来西亚共产党越南共产党柬埔寨红色高棉老挝共产党缅甸共产党在内的各国共产党组织和游击队,导致部分地区排华情绪严重,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8][29][30][31]。其中,1960年代的印尼九三〇事件、1970年代的柬埔寨红色高棉大屠杀造成了数十万华裔的死亡[31][32][33]。部分反政府組織如直到现在仍坚持武装斗争的印度共产党(毛主义)菲律宾共产党及其军事组织新人民军土耳其共产党/马列秘鲁共产党 (光辉道路),和因为邓小平1980年停止一切输出革命的对外援助而被迫已向所在国政府投降的缅甸共产党马来亚共产党泰国共产党,以及日本赤軍柬埔寨紅色高棉[24],还有曾经在1990年代坚持武装斗争现在已放弃的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中心)[34]等共產黨武裝,都被很多人認為是毛澤東思想的支持者。全世界毛主义者普遍认为怀仁堂政变后的中国是背叛了毛澤東思想的修正主义国家。如美国革命共产党宣称:“1976年后中国的修正主义势力不仅继续标榜为共产主义者,而且还更具体的自称为毛泽东革命路线和革命遗产的继承者。”[35]

文革外交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中国外交受极左思潮的影响,不仅对外输出革命,亦强硬对外输出意识形态,甚至认为“毛主席是世界领袖”,期间中国在已建交或半建交的40多个国家中,与近30个国家发生了外交纠纷、与部分国家恶化到断交的地步[36][37][38]。1966年9月9月,毛泽东发布“九九批示”,指示一切驻外机关“来一个革命化,否则很危险”,此后时任外交部部长陈毅亦遭到批斗。[39][40][41]

  • 中国通过各驻外使馆、领馆,向当地华侨和国民强行散发毛主席著作、语录、像章和“文革”宣传品[36][37]
  • 许多中国驻外大使、参赞几乎全部奉调回国参加政治运动,许多人受到批斗,驻外使馆的工作不能正常进行[36][40]
  • 甚至有外宾也被要求要面对毛泽东像站立,右手拿《毛主席语录》放在胸前,进行“汇报”、“请示”[38]

但是,此后毛泽东本人也开始逐渐采取一些做法,对这一倾向进行纠正[42][43]

  • 1968年3月7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外宾简报《安斋等人认为日本不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上写批语:“不要那样做,做了效果不好。国家不同,做法也不能一样。”3月12日,毛泽东在关于援外飞机喷刷毛主席语录的请示报告上写批语:“这些是强加于人的,不要这样做。”17日,毛泽东在关于答复新西兰共产党总书记威尔科克斯对中国对外宣传工作的批评的请示报告上写批语:“此事我已说了多次。对外(对内也如此)宣传应当坚决地有步骤地予以改革。”
  • 1968年4月6日,毛泽东在审阅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起草的关于帮助外国人员进行训练的文件时,将其中“主要是宣传全世界革命人民的伟大导师毛主席和战无不胜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句中的“全世界革命人民的伟大导师毛主席和战无不胜的”二十一字删掉,并写下批语:“这些空话,以后不要再用。”
  • 1968年5月29日,毛泽东对外交部“关于加强宣传毛泽东思想和支持西欧、北美革命群众斗争的建议”写批语:“第一,要注意不要强加于人;第二,不要宣传外国的人民运动是由中国影响的,这样的宣传易为反动派所利用,而不利于人民运动。”
  • 1970年12月6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关于邀请“荷兰共产主义统一运动(马列)”派代表团访华的请示》上写批语:“对于一切外国人,不要求他们承认中国人的思想,只要求他们承认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该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这是一个基本原则。我已说了多遍了。至于他们除马列主义外,还杂有一些别的不良思想,他们自己会觉悟,我们不必当作严重问题和外国同志交谈。只要看我们党的历史经过多少错误路线的教育才逐步走上正轨,并且至今还有问题,即对内对外都有大国沙文主义,必须加以克服,就可知道了。”

联合国席位

1970年代,中国美国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恢复正常,并取代中华民国而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从建国之初,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一直努力使国际社会承认其是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领土范围涵盖中国大陆香港澳门,以及從未實際管治的台湾地区。在1970年代之前,在台北中華民国政府一直被国际社会以及联合国广泛认可为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通过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取代中华民国政府成为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大多数国家中断了与台北的外交关系,转而与北京政府建立联系。日本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72年建立外交关系,同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应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访华,中美之间的关系逐步正常化。

改革开放

1978年11月,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出访新加坡,与时任新加坡总理李光耀举行会谈[44][45]。期间,邓小平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承认了两个问题并承诺改善:一是改变保守自闭,主张对外开放,引进外资;二是接受李光耀的建议,不再搞革命输出,大大改善了中国的对外关系[46][47][28]。与此同时,改革开放后,中国大陆开始大量接受发达国家的各类援助[48][49][50][51][52][53][54]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也提供了大力支持和援助[55][56][57][58][59]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的明显提升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中国外交方针也顺应潮流转变为继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扛旗、不打头、不结盟”,另提出“全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不干涉别国内政”、“和平崛起”、“和谐世界”等方针。

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表态反对“霸权主义”,早期针对的主要是美国苏联以及苏联的卫星国,如越南和古巴,但是同时北京官方也注重自己的外交政策是独立于美国与苏联之间。邓小平曾多次提出“中、美、苏大三角”的关系。在与西方改善关系的同时,北京当局继续推动第三世界国家中的不结盟运动

中美关系

1979年1月,邓小平正式出访美国,与时任美国总统吉米·卡特举行会晤。

1979年1月1日,美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另外美国也通过台灣關係法,希望能维持台海现状[60][61]。1月28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正式访问美国,于美国时任总统吉米·卡特会面[62][63]

1989年的六四事件、九十年代中期的台海危机、1999年美军轰炸南联盟使馆以及2001年的中美撞机事件曾对中美关系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与此同时,自邓小平时代起,美国对中国大陆提供了大量援助;其中,2001年,在美国的协助下,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64][65]

  • 1999财年-2012财年,美国对华援助总额约为5.36亿美元[53]。截止2012年,美国对华援助总额约为5.56亿美元,涵盖藏人社区文化保存、艾滋病预防与治疗等30余种援助项目[53]
  • 截止1998财年,美国对华援助达1941万美元[53]

中苏关系

1978年末,北京政府也开始关注越南试图扩张其在东南亚的影响力。对于有苏联支持的越南入侵柬埔寨及越境袭击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79年2到3月发动了对越南“自卫反击战”,此后中国共产党及中国政府依然对柬埔寨红色高棉提供了长期军事援助[66][67]。之后,中苏又在苏联入侵阿富汗问题上发生冲突。中苏之间关系有着三个障碍:越南对柬埔寨的侵略、苏联对阿富汗的侵略以及苏联军队在中苏边境地区的驻兵。198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更加紧密,中国希望通过与西方国家的这种关系来帮助自己的经济建设,同时遏制苏联的扩张主义。此时苏联已经被中国视为是当时首要威胁。

1989年5月,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应中国国家主席杨尚昆邀请访华,并与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和中共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会面,这是1959年以来中苏两国最高领导人之间的第一次晤面,宣告了中苏关系正常化的最终实现[68][69][70]

六四事件

1989年发生的“六四事件”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陷入困境,很多国家都减少了与北京官方的外交接触。美国和欧盟同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了武器禁运政策并一直延续至今。同时北京政府也受到了除了部分社会主义国家之外的全世界诸多国家政府当局的谴责或表示“遗憾”、“担忧”,北京官方的外交在国际上一时陷入孤立。但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继续努力改善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到1990年代初与绝大多数国家之间的关系已经恢复正常。

1990年12月鄧小平在中共中央發表談話:

第三世界有一些國家希望中國當頭。但是我們千萬不要當頭,這是一個根本國策。這個頭我們當不起,自己力量也不夠。當了絕無好處,許多主動都失掉了。中國永遠都站在第三世界一邊,永遠不稱霸,也永遠不當頭。但在國際問題上無所作為不可能,還是要有所作為。作什麼?我看要積極推動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我們誰也不怕,但誰也不得罪,按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辦事,在原則立場上把握住。

六四事件发生后,邓小平提出了“冷静观察”、“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决不当头”、“善于守拙”、“有所作为”等中国的外交战略,后被归结为“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八字战略方针[71][72][73]

冷战结束

1991年11月,中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中国也与原苏联加盟共和国之间建立了外交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转向低调务实,一直奉行邓小平提出的“韬光养晦”政策在国际事务中“不当头”,外交事务以经济合作为先。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1999年,中国成为G20的创始成员国之一[74]

二十一世纪

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的國家:1949/1950年代(深紅)、1960年代(紅)、1970年代(橘)、1980年代(米色)、1990年代-2000年代(黃)、2010年代-今(绿)。未建交國家及非独立国家均用灰色表示。

国际组织

2001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成立[75]。2001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76]

2004年,《鄧小平年譜》出版,中央文献出版社之後就衍伸為著名的20字箴言「冷靜觀察、穩住陣腳、沉着應付、韜光養晦、有所作為」,成為中國長期外交姿態的大方向。

2009年6月,金砖国家领导人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首次会晤[77]。2016年,G20峰会在中国杭州举行[78];2017年,金砖国家峰会在中国厦门举行[79]

中国崛起

2008年,世界爆发金融海啸,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单极领导世界的情况越来越难以维持,而中国在世界经济危机的恢复过程中则扮演了重要角色,中国外交长期奉行的“韬光养晦”政策也开始逐渐向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以及发挥重要作用的方向改变。

201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80][81]。21世紀進入第二個十年後,中国领导人频频出访,中国也开始在联合国以及其他多边组织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中国也力图减缓亚洲区域内的紧张,其为朝鲜半岛的稳定作出贡献,也加强了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关系,积极参加博鳌亚洲论坛等活动。

習近平時期

2012年底,习近平出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后,有媒体分析中国外交逐渐放弃了“韬光养晦”的政策,转而提倡“大国外交”、“大有作为”,引发一定国际争议[82][83][84][85][86]。2013年底,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倡议[87][88],但此后引发了一定的国际争议[89][90][91]

2018年开始的中美贸易战引起了国际广泛关注和争议[92][93]。截止2019年6月,依据美国政府数据,2018年美中贸易逆差达4100多亿美元,而中国政府数据显示为1500多亿美元[94]

2019年6月,香港逃犯条例而引发的反送中运动期间,中国中央电视台声称1984年签署的《中英联合声明》属“过时无效”,而随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以“香港事务纯属中国内政”面对外界质疑,引发西方争议。[95][96][97][98][99][100]

2020年3月30日,路透社報道,稱有兩名中國外交官證實,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去年曾親筆下條子,要求外交官面對中美關係惡化等國際挑戰,必須立場強硬展現「鬥爭精神」(英語:)[101]

2020年5月20日,中国驻意大利大使李军华意大利新冠肺炎疫情等问题接受意大利《晚邮报》采访。针对有人用“战狼”来形容中国外交的舆论战,李军华大使表示,我个人不认为“战狼”是合适的标签,“功夫熊猫”的比喻或许更贴切。他指出,一些国家少数政客、团体对中国抱有偏见和敌意,近来更是借助疫情反复对华造谣抹黑,极尽污名化之能事。中国外交官当然要把真相介绍给驻在国民众和媒体,还原事实、讲明道理。这既是为中国捍卫公平正义,也是为各方维护国际道义。相信任何国家的外交官面临同样的情况都会做出同样的反应。[102]

在习近平任期内,中国与梵蒂冈的关系也有所改善,2018年9月22日,教廷與中國針對主教任命問題簽署了一項有關主教任命的臨時性協議。[103]2020年,经两国协商,该协议延长两年。[104]

外交纲领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提出的国家外交纲领性政策,由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总理周恩来于1953年底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并于1954年成为指导中印关系,以及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该原则后来在措词上有过修改,与最初版本略有不同。

具体内容为:

  •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 互不侵犯
  • 互不干涉内政
  • 平等互利
  • 和平共处

1954年6月,中国总理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印度,时任印度总理尼赫鲁因看到中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赢得很高的国际威望而对中国感到“担心”。据官方说法,对此,周恩来“有针对性地阐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思想”:

五项原则后来在措词上作了修改,“平等互惠”改为“平等互利”,“互相尊重领土主权”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即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国际关系

截至2019年9月,全球有180个国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105],而与中华民国建交的有15个[106](参见台湾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中华民国政府都以建交国不得承认对方政府为建交的前提条件。但是近年来中華民國为拓展自己在国际上的生存空间,已经不再以此为主要的建交条件了,不过一个国家在与中华民国建交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都会与其断绝正式的外交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除海地之外其余未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的事务由驻其相邻的已建交国家的大使馆或领事馆兼辖。[107](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不丹事务由驻印度大使馆代管),与中华民国建交的15个国家近些年来与中国大陆保持经贸关系,在这些国家中,中国是绝大多数国家第一大贸易伙伴。

大国外交

中美建交

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也获得改善。俄罗斯总统普京与中国领导人江泽民在2001年7月所签订的友好合作条约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美国在亚洲地区势力的制衡。早在2001年6月中国的倡导下,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又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主要的意图就是阻止美国在中亚地区势力的扩张。

2008年世界爆发金融海啸,美国小布什总统的单边主义路线以失败告终,继任总统奥巴马开始更加注意与世界其他各国合作领导世界,美国单极领导世界的情况越来越难以维持,而中国凭借其改革开放以后所获得的丰硕经济成果,在拯救世界经济危机当中则扮演着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在国际经济秩序中,有中国参与的G20逐步代替没有发展中国家参与G8的角色,另外还有很多人提出G2(中国与美国)领导世界的概念,但同時美國和西方對其為戒慎的態度,在合作聯合軍演和高層互訪同時也推出重返亞太政策防堵中方的軍事層面,成為摩擦主因之一,日本安倍晉三上台後也對中採取敵視態度,中國也採取加倍敵視還擊使中日關係降至冰點,在2018年中美贸易战爆发后才逐步改善。

與此同時韓國朴槿惠政府達成與習近平的層峰領導人互訪,中韓關係發展一度熱絡,直到薩德系統事件後中韓關係急速惡化,不久後朴槿惠敗選下台民族派的文在寅上台決定控管紛爭,關係稍微平穩。[108]同時朝鮮核武研發成功後帶來廣泛事件影響,一方面是核武威攝力達成一種威攝和平狀態美國對半島軍事動作逐漸下降,另一方面美國警惕中國崛起帶來的全面挑戰自身地位,於是展開對中方的複合外交打擊,包含貿易、媒體、科技等中美關係往長線惡化發展。與此同時川普總統領導下美國與多方的貿易摩擦發生扮演國際動盪者角色,所以中日關係和與歐洲、中東、俄羅斯的關係開始升溫。

2018年起中美貿易戰之中的第五輪談判

周边外交

中国与多个国家有领土以及领海争端,包括了与越南北部湾的争端,与多个国家在南海的领海与领土争端,以及多片土地与印度以及日本有领土争端。北京当局已经解决了多个领土争端议题,其中包括1997年11月与俄罗斯签订的领土争端一揽子解决方案,于2004年10月14日签订《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据官方说法,该协议彻底解决了中俄4300公里边界问题。在2000年与越南签订的解决部分领土争端的条约。但是对于南中国海部分岛屿的国际争端依然有待解决。

多边外交

2009年上海合作組織會議在俄羅斯葉卡捷琳堡的各國領導人

1990年代末与21世纪初,中国的外交政策主轴似乎是加强与俄罗斯以及欧洲的外交关系,以制约美国在全球的影响力。但是在911事件伊拉克战争后中国的外交政策似乎有所改变。虽然美国对阿富汗以及伊拉克的攻击可能造成美国势力在全球范围内的继续增长以及对中国进行更紧密的包围,但是随着美国的外交重心移到中东,美国希望借助中国维持东亚地区的稳定。中国在朝鲜问题上做出巨大的外交努力,2003年中国也继续加强与东盟之间的政治、经济合作,后又敦促苏丹政府接受联合国维和部队进驻解决达尔富尔问题并取得成效。

現階段中国外交长期奉行的“韬光养晦”政策也开始逐渐向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以及发挥重要作用的方向改变。RCEP亞信峰會上合組織新開發銀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組織中國都具有实际主導力,潛在的世界性影響力已經不容忽視,而且不論主動或被動,中國经济由于其庞大的规模,全球性经济政策已经不能缺少中国的参与和配合,一帶一路計畫的開始啟動帶來深一波的多邊經濟外交場域。

外交争端

伙伴外交分级

级别释义

2011年G20集團法國戛纳峰會
中国国际航空中法建交50周年涂装的波音777-300ER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按照外交关系亲疏将与其建交的国家划分不同的外交关系。

  • “伙伴关系”是指互不对立,并遵守“求同存异”原则,不攻击某个特定的第三国。与中国建有伙伴关系的国家或组织,通常属于中国的邻国或者在国际有一定影响力。伙伴關係,意味着中國與某國双方已经达到一定的信任度,并且在重大问题上(如在西藏、新疆、台灣等問題上)没有根本分歧。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有54個夥伴[109][110]
  • “战略伙伴”意为共同讨论世界经济问题并在军事、战略方面合作以及国际舞台上展开合作。
  • “战略协作伙伴”指除战略合作的内容外,双方还将在军事、战略的技术方面协作互助。
  • “全方位伙伴关系”指更紧密、更全面、更牢固的伙伴关系。[111]
  • “全面战略伙伴”:在战略的各个方面展开合作。
  • “合作”主要指经济某些方面的合作;“全面合作”指经济各个领域的全面合作;
  • “建设性”或“创造性”伙伴关系意为:双方本为敌对阵营,但希望通过合作与沟通建设真正的伙伴关系。

虽然外交关系的等级可以作为中国与其他国家外交关系亲疏的一个标准,但它也并不能准确地显示两个国家的真实关系。

馬提尼克島上懸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五星红旗)的新中國百貨中心

2015年3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部长王毅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午餐会上发表演讲,指出“近年来,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秉持平等、包容和共赢的理念,努力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迄今已同75个国家、5个地区或区域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112]

各国关系级别

以下仅列出部分国家和地区或区域组织,标有“?”符号表示不确定。

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战略协作”指除“战略合作”的内容外,双方还在军事技术等方面协作互助。

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戰略合作”則意味着合作層次最高,“戰略”從整體上、全局上、核心利益上对中国来说是政治安全或特殊战略资源的关键国家,“合作”指的是政策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相互支持[115]

“全天候”就意味着:不管任何时刻,双方都在政治经济安全等各種国际事务中有紧密的关系,是最高层次的友好关系[117]

“全面”指的是所有國際合作領域都具有一致性,包括政治經濟文化軍事[122]

战略伙伴关系

“战略”則意味着政治層次較高。对中国来说是政治安全或特殊战略资源的关键国家。

合作伙伴关系

“合作”指的是政策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其中不加战略修饰语的合作多特指经济合作[146]

“全方位”指的是合作领域多、范围广,是比“全面”还要全面的关系与合作领域。

象牙海岸中國非洲醫療站

“友好”指的是雙方政治关系良好。

其他伙伴关系
多边伙伴关系
其他关系

旅行与签证

截至2020年10月13日,根据Henley & Partners顾问公司所作的研究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护照持有者的亨氏护照指数为75分,在106个档次(部分同名次)的国家和地区中與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並列第67名[156]。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亦是现存的共产主义国家中排名最高的护照。

如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护照持有者同时拥有第三国签证或者居留证件(如申根签证美国永久居民卡),则可以免签证前往更多国家。同时在与中华民国建交而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国家中,海地圣基茨和尼维斯圣卢西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护照单方面免签证,帕劳图瓦卢则实行单方面落地签证。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公民持普通护照进入中国大陆均需申请签证,中国签证分为普通签证、外交签证、礼遇签证和公务签证。持有中国外交签证或者持有外交护照(仅限互免签证的国家)的外国官员在中国过境或者逗留期间在中国境内享有外交豁免权[157]

截至2020年,阿森松岛是目前唯一公开表明拒绝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持有者入境的地区。[158][159]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护照持照人实施签证优惠政策国家

参见

参考文献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2020-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6).
  2. . 中国政府网. [2020-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6).
  3. . 中华人民共和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团. [2020-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5).
  4.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2020-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6).
  5. . 人民网. [2020-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8).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 [2021-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8).
  7. Dan Levin. . 纽约时报中文网. 2015-03-31 [2019-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07) (中文(简体)‎).
  8. Kiernan, Ben. .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8-10. ISBN 978-0-300-14299-0 (英语).
  9. Laura, Southgate. . Policy Press. 2019-05-08. ISBN 978-1-5292-0221-2 (英语).
  10. 王友琴. (PDF). 芝加哥大学.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6-25).
  11. . Radio Free Asia. [2019-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17) (中文(中国大陆)‎).
  12. . 凤凰网. [2014-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13).
  13. Ben Kiernan. (Word). [2014-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18).(英文)
  14. Stephen J. Morris. .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01-01: 38–39,70–74 [2014-11-02]. ISBN 978-0-8047-3049-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20).(英文)
  15. Howard J. De Nike; John Quigley; Kenneth J. Robinson. .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2011-01-01: 509 [2014-11-02]. ISBN 0-8122-0546-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20).(英文)
  16. Genocide - The Killing Fields Museum - Learn from Cambodi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英文)
  17. Pol Po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New York Times(英文)
  18. 姜安. . 共产党员. 2009, (13) [2014-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11).
  19. . 凤凰网. [2020-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6).
  20. . 香港中文大学. [2020-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6).
  21. . 博讯. [2020-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4).
  22. 金羊网. . 网易新闻中心. 2010-07-14 [2016-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1) (中文(中国大陆)‎). 1960年代,日本也发生一场反对美帝国主义和颂扬毛泽东思想的文化大运动,在日本被称为左翼运动。
  23. . 当代中国研究. [2019-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5).
  24. 流亡中国的东南亚共产党遗族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快乐老人报.2012-08-20
  25. Robert Jackson Alexander. . Praeger. 1999: 200 [2014-07-10]. ISBN 978-0-275-96149-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07).(英文)
  26. Karl D. Jackson.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2-03: 219 [2014-07-10]. ISBN 0-691-02541-X.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7).(英文)
  27. 淳于雁. . 開放雜誌. 2012-08-04 [2014-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4).
  28. . 凤凰网. [2020-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29).
  29. . 凤凰网. [2020-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18).
  30. 金津. . 《二闲堂文库》. [2020-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18).
  31. . 英国广播公司. 2019-04-17 [2020-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5).
  32. . 人民网. [2020-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09).
  33. . 多维新闻网. 2016-06-17 [2020-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4) (中文(中国大陆)‎).
  34. 尼泊尔联合共产党(毛主义)武装整编工作结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中国新闻网.[2011-12-03].
  35. 美国革命共产党宣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中华网.[2012-01-20].
  36. . 爱思想. [2020-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3).
  37. 惠风. . 多维新闻网. 2015-01-20 [2020-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3) (中文(中国大陆)‎).
  38. . 凤凰网. [2020-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3).
  39. . 新浪. [2020-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8).
  40. . rthk9.rthk.hk. [2020-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6) (中文(香港)‎).
  41. . m.wyzxwk.com. [2020-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6).
  42. 对外宣传不要强加于人》,《毛泽东文集》(第八卷)人民出版社,1999.06
  43. . www.eywedu.org. [2020-04-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6).
  44. . 人民网. [2020-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0).
  45. .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2020-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0).
  46. . BBC News 中文. [2020-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5) (中文(简体)‎).
  47. . 人民网. [2020-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4).
  48. . 南洋视界. [2019-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3).
  49. . 观察者网. [2019-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3).
  50. . RFI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2018-12-19 [2019-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3) (中文(简体)‎).
  51. . 《参考消息》. [2019-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28).
  52. . 德国之声. [2019-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30) (中文(中国大陆)‎).
  53. . 网易新闻中心. [2019-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3).
  54. . 凤凰网. [2019-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3).
  55. . 新华网. [2019-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3).
  56. . 中国中央人民政府. [2019-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3).
  57. . 新华网. [2019-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4).
  58. . 观察着网. [2019-11-03].
  59. . 台海网. [2019-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4).
  60. . 人民网. [2020-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8).
  61. . 美国之音. [2020-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6) (中文).
  62. . 凤凰网. [2020-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7).
  63. . 人民网. [2020-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6).
  64. Bob Davis. . 华尔街日报中文网. [2019-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3) (中文(中国大陆)‎).
  65. . 观察者网. [2019-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3).
  66. 塞巴斯蒂安·斯特兰高(Sebastian Strangio). . 耶鲁大学. [2019-11-25].
  67. 宋梁禾. 吴仪君. (PDF). 厦门大学国际发展论坛. 2013, (6): 54-58 [2019-11-2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4-14).
  68. .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20-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09).
  69. . 新浪网. [2020-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6).
  70. . 凤凰网. [2020-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6).
  71. . 凤凰网. [2020-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0).
  72. . 观察者网. [2020-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0).
  73. . CNKI学问. [2020-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0).
  74. . 新华网. [2020-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6).
  75.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2020-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6).
  76. . 新华网. [2020-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6).
  77.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2020-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4).
  78. . www.g20chn.org. [2020-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8).
  79. . 新华网. [2020-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3).
  80. . 新华网. [2019-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3).
  81. . 英国广播公司. 2011-02-14 [2019-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06) (英国英语).
  82. Jane Perlez. . 纽约时报中文网. 2014-12-01 [2020-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6) (中文).
  83. . BBC News 中文. [2020-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6) (中文(简体)‎).
  84. Grant, Stan. . ABC中文. 2018-01-31 [2020-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6) (中文(中国大陆)‎).
  85. . 多维新闻网. 2016-08-13 [2020-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4) (中文).
  86. . Radio Free Asia. [2020-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6) (中文(中国大陆)‎).
  87. . 新华网. [2020-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6).
  88. . 一带一路网. [2020-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6).
  89. Keith Bradsher. . 纽约时报中文网. 2020-01-20 [2020-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6) (中文(简体)‎).
  90. . 德国之声. [2020-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6) (中文(中国大陆)‎).
  91. . 2017-05-15 [2020-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6) (英国英语).
  92. . 英国广播公司. 2018-03-30 [2020-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6) (英国英语).
  93. . RFI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2020-01-18 [2020-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5) (中文(简体)‎).
  94. . 英国广播公司. 2019-06-11 [2019-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3) (英国英语).
  95. . 观察者网. [2020-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3).
  96. . 央视网. [2020-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3).
  97. . 英国广播公司. 2017-07-01 [2020-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3) (英国英语).
  98. . RFI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2019-08-21 [2020-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6) (中文(简体)‎).
  99. . Radio Free Asia. [2020-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5) (中文(中国大陆)‎).
  100. . 多维新闻网. 2019-08-31 [2020-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4) (中文(中国大陆)‎).
  101. 小山. . 法國廣播電台. 13-04-2020 [2020-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9).
  102. Guido Santevecchi. . Corriere della Sera. 20 maggio 2020 [2020-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6).
  103. . [2018-09-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26).
  104. . [2020-1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7).
  105. .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2018年5月 [2018年8月].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12).
  106. 外交部. . 中華民國外交部 - 全球資訊網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Republic of China (Taiwan). 2019-04-22 [2020-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24).
  107. . 中国领事服务网. [2020-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7).
  108. 刘一. . News.cntv.cn. [2018-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4).
  109. . 大公网. [2015-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110. 张寒寺. . 凤凰网. 2014-07-21 [2017-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111. 王毅:谱写全方位外交新篇章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2014年08月06日,人民网
  112.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2015-03-23 [2015-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01).
  113.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2013-03-23 [2013-03-23].
  114. . 新华网. [2019-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0).
  115. . [2015-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30).
  116.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2015-04-21 [2015-04-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27).
  117. . [2015-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3).
  118. 中国外交部.2009年中老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119. 中国外交部:2011年5月中缅两国发表联合声明,将双边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120. . Fmprc.gov.cn. 2016-09-02 [2018-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5).
  121. . [2018-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02).
  122. . [2015-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2).
  123. 中國及斯里蘭卡提升為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商業電台
  124. . [2019-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4).
  125. . News.xinhuanet.com. [2018-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21).
  126. . 新华网. [2019-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3).
  127. . [2014-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04).
  128. 《中印尼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未来规划》(全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新华网
  129. 中埃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海外网
  130.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2014-03-27 [2014-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131. 《中英两国10日在伦敦发表联合声明》(全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新华网
  132.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 [2017-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5).
  133.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阿根廷共和国关于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全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人民日报
  134.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2014-07-18 [2014-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2).
  135. 习近平马杜罗会谈:中委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新华网
  136. 快讯:习近平与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举行会谈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新华网
  137. . Fmprc.gov.cn. [2018-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138. . News.ifeng.com. [2018-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8).
  139. . Mfa.gov.cn. 2016-01-23 [2018-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6).
  140. . Fmprc.gov.cn. 2016-06-19 [2018-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4).
  141. name, email@gmail.com. . Guancha.cn. 2016-06-20 [2018-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6).
  142. . Fmprc.gov.cn. 2016-06-22 [2018-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5).
  143.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2012-03-28 [2012-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144. . 新华网. 2015-07-15 [2015-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30).
  145. . [2019-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4).
  146. . [2015-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4).
  147.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2014-04-01 [2014-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148.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2015-11-07 [2015-1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30).
  149.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2014-09-15 [2014-09-15].
  150.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2004-06-14 [2004-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3).
  151. . 新华网. 2014-03-24 [2014-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3).
  152.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2015-04-28 [2015-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0).
  153.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2013-04-06 [2013-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154.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2015-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155. . 新华网. 2013-06-06 [2017-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14).
  156. (PDF). Henley & Partners. [2020-10-1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1-01).
  157.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016-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8).
  158. Entry visa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Ascension Island Government.
  159. Entry visa information documen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Ascension Island Government, October 2017.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