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飲食文化史

飲食是人類必要的行為,俗話說“民以食为天”,而自先秦以来,中国民众的饮食及文化经历了巨大的变化。食材、烹饪方式、饮食习惯、口味[1]、相关礼仪处于不断演化之中,并与现代饮食大相径庭。錢鍾書引《西齋偶得》曰︰“由古溯今,惟飲食、音樂二者,越數百年則全不可知。《周禮》、《齊民要術》、唐人食譜,全不知何味;《東京夢華錄》所記汴城、杭城食料,大半不識其名。又見明人刻書內,有蒙古、女真、畏吾兒回回食物單,思之亦不能人口。”

宋朝餐飲繪畫
中餐廳

中國最早在西周即有飲食文化與制度。《周礼·天官冢宰》说:“膳夫掌王之食饮膳羞,以养王及后、世子。”其他如《礼记》、《论语》、《吕氏春秋》、《黄帝内经》等都为饮食留下重要的篇章。西汉張騫通西域,带来大量外来食材。当时调制甜味蔗糖仅在岭南地区使用,普遍的使用蔗糖调味要到唐代以后。宋朝时,城市取消里坊制宵禁,带来了城市经济的繁荣,推动了三制的普及[2]餐饮业的繁荣,亦使人们意识到各地口味的不同[1]。明代番茄番薯南瓜玉米辣椒大蒜等外来食材进入中国[3]

清代中期,中国社会确立主要调味料——辣椒和蔗糖的运用[1]。自晚清持续至今的工业化,促使新的食品、烹饪方式为断出现[4]。而伴随工业化带来的大规模人口流动,促使外来人员参与的现代化餐饮业的构建,亦使城市居民品尝外地美食成为可能。民国时期,出现以“帮口”一词,以区分各地风味,至当代形成“菜系”的概念。1949年后,中国社会长期处于物资匮乏状态,改革开放之后,社会摆脱物资匮乏状态,餐饮业有了长足发展[1]

三代

周礼·天官·食医》中记载了食医“凡食齐视春时,凡羹齐视夏时,凡酱齐视秋时,凡饮齐视冬时”。《周礼·天官·内饔》又记载:“牛夜鸣则臭;羊泠毛而毳,膻;犬赤股而躁,臊;鸟苎色而沙鸣,狸(腐臭);豕盲视而交睫,腥;马黑脊而般臂,蝼。”《礼记·内则》還記载:“牛曰一元大武,豕曰刚鬃,豚曰循肥,羊曰柔毛,鸡曰翰音,犬曰羹献,雉曰疏趾,兔曰明视,……”

論語》中孔子不殫其煩地講授飲食之道,鱼肉不新鲜了,他就不吃,“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5]

秦汉

传统说法将秦汉时期的粮食作物统称为“五谷”,但这一时期的粮食作物品种已超出“五谷”的范围,战国末期的主要作物为禾、黍、稻、麻、菽、麦,两汉时期论及的食物作物有禾、黍、大麦、小麦、稻、大豆、小豆、麻、稗。考古发掘还出土了糜子、高粱、荞麦、青稞、薏米、芋、菰米。粟也称禾,即俗称小米,粟是秦汉时期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禾、粟被用作一般作物的总称,而原本作为粮食作物总称的谷在汉代开始成为粟的专名,汉代还把粟作为口粮的代称,当时南方地区也大量种植粟,今江苏、湖北、湖南、四川、广西、广东等地均发现汉代粟的实物。麦类作物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小麦分春种的旋麦和秋种的宿麦,麦类作物种植由春秋战国时期的黄河下游地区获得推广,关中地区大规模推广种植小麦始于武帝朝。菽在当时仍是重要作物,是贫苦百姓用以充饥的基本食粮,富贵人家通常不会食用。大豆由于产量不高,汉代黄河流域大豆的种植比例有所减少,食用已不如春秋战国时期广泛。小豆也称赤豆,由于不易管理,收成不保,故在汉代没有大面积种植。水稻是淮河以南地区的主要作物,汉代水稻有秏、秔、稉、稴、䆊、秫等品种。先秦时,稻在北方还是稀罕之物,秦汉时,随着农田水利的发展,北方地区的水稻种植面积有所扩大,河南、河北、陕西、苏北等地均有汉代稻谷的遗存,南方地区还出现了双季稻。黍即今人所称黄米,春秋以前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从春秋战国时代起,地位开始下降,被菽粟所代替,秦汉时种植面积进一步减少,但生长期较短且抗旱力极强,由于适于高寒和干旱地区种植,因此在西北地区仍有栽培。麻是麻类总称,雌雄分株,葈是雄麻,苴是雌麻,雌麻的籽可以食用,在汉代种植十分广泛,齐鲁种麻者有达千亩之多。稗和芋多用于备荒,先秦时汶山地区盛产野生芋,人多以为食,秦汉时,人工栽培芋已经较为普遍,芋主要用于做羹,东汉时期,芋逐步转为佐食的蔬菜。甘薯是岭南地区普遍食用的食物,高粱未有明确记载,但考古发掘却频见出土,主要在黄河流域,亦见于南方和塞外。荞麦和青稞不见于文献,但在关中和西北地区的汉代考古发掘中有遗物。菰米即雕胡,又称之为鸡头米、鸡头、雁头。

蔬菜的来源通过人工栽培和向自然野生索取获得,在种类和数量上,前者均远超过后者。主要品种有葵、韭、葱、薤、蓼、苏、姜、芸、蒜、荠、芥、茱萸、蕪菁、襄荷、蕪荑。葱分大小葱、胡葱。蒜分杂蒜、小蒜。还有胡豆、茈姜、花椒、蕺、菥蓂、笋、芹、藕、菘、荼、芦菔、苋菜、桂、胡荽、蘑菇、木耳。考古则发现黄瓜和蕹菜的种子。 葵、韭、藿、薤、葱是当时最重要的五种蔬菜,有“五菜”之称。荠、水芹、菱、蒲菜、藕大多产于江南水乡,竹笋也是南方的特产。

肉食来源包括家饲畜禽类及野生类动物,马、牛、羊、猪、犬、鸡是当时最重要的家饲畜禽,自先秦以来即被称作“六畜”。此外,北方和西北地区还饲养驴、骡、骆驼等大型牲畜,内地也饲养鸭、鹅、鸽、兔等小型畜禽。由于牛、马担当着运输和挽力任务,基本不作肉食,朝廷对耕牛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通常只有在国家发生重大事件时,皇帝“赐民百户牛酒”,百姓才能吃到牛肉。上层社会的情况自然不同,食用牛的情形比下层百姓远为普遍。时人食用最多的是猪和鸡,一般百姓食用鸡的机会比猪肉多,但由于生活条件所限,多数百姓饲养鸡是为了获取鸡蛋。羊肉在当时被认为是精美的肉类,常被用作朝廷赐品,而在北方和西北半农半牧区食羊较为普遍,羊肉的地位相当于内地的鸡和猪。食狗肉的习俗在当时普遍存在,在今河北、山东、苏北等地尤为盛行。野生类动物主要通过狩猎活动获得,时人食用的野生类动物有麋、鹿、彘、豺、狼、貉、兔等,上层社会还食用熊、虎、豹、獐、狸、猩、猴等珍稀类动物;食用的野生禽类动物有雁、鹜、雉、鹰、鷂、鸩、鸹、雕、鸨、鹑鴳、燕等;其他动物还有蛇、蟒、鼠、蛙、蝉、蝎。其中食用最普遍的是鸟类、野兔、麋鹿和彘。按先秦礼制,肉类食物系为官者和老年人的专利,显然与肉类食品的严重匮乏有关,随着家庭畜牧业的发展,汉代人食肉量较之前有所增加,当时食用肉食有两大倾向:其一,好食动物幼仔,由于幼仔的肉质戏能,不仅富者,而且社会下层也喜食“羔肉”;其二,食用动物下水的习惯较为普遍。

由于所处地理环境的差异,食用水产品的情况也有所不同,濒临水域的居民食用水产品的数量和频率通常要高于其他地区,内地居民主要食用淡水产品,沿海居民则食用海水产品为主。水产品种类繁多,常见有鲤、鲋、鱓、虾、鲫、刺鳊、银鲴、鱤、鳜,鲤是当时食用最普遍的鱼类,较为名贵的有鮐、鲨、鲰、鲍。汉代养鱼业较前发达,汉庭在皇宫园池中养鱼供祭祀用,多余的拿到市场上出售,南方出现了稻田养鱼方式。与先秦时期类似,龟、鳖、鼋是公认的佳肴。

盐在饮食生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来源主要有从海水中提取的海盐,从含盐量高的湖水中提取的湖盐,从含盐质较高的井中提取的井盐。葱、姜、蒜、蕪荑是当时常用的辛辣味调味品,蕪荑果实与树皮均呈辛味,晒干后可作调味料。花椒的用途十分广泛,不仅在烹制菜肴时使用,而且也用于制作椒酒和椒浆。辛蒟果实有辣味,可做酱。香味调料有茱萸,酸味调味原料有梅,蜂蜜是重要的甜味调味料,制作饴、粢、馓、髓饼等食饼也要佐以蜂蜜,甘蔗是南方地区使用的甜类调味原料。

主食品种主要有饭、饼、饵、粥,同时出现了点心类食品。饭是由去糠后的粟米、麦粒、稻米加水后煮制而成,饭也叫“饙”,上等的小米煮成的饭称作梁饭,是城市中常见的商品,麦饭是北方地区下层百姓的主要主食。汉代食用饭时多在饭上浇上菜羹,条件差些也要加上盐、豉、酢等调味料,除了热食之外,还可放在水里泡着吃,称作飱。煮熟的饭还可制成糒、糗、餱等干饭类食品。当时干饭的涵义与今不同,将饭在太阳下暴晒,去其水分,以便于保存。糗是把米麦熬至水干,餱也是一种干食,但制作方法不详。由于保存的长期性、携带的方便性和食用的便捷性,干饭类食品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地位。尤其是出行,更是必不可少。去麸的麦粉用水揉制蒸熟的食品称作饼,用米粉和水揉制蒸熟的食品称作饵,饵主要是以黍、稻制成。用糯米做的饵称作餈,表层沾上磨碎的豆粉。随着石转磨的普及,出现了以麦粉做成的饼。至西汉末期,饼与饵已成为主要的主食品种。东汉时,饼类食品的种类明显增多,主要有胡饼、蒸饼、汤饼、蝎饼、髓饼、金饼、索饼。胡饼一说以其形状得名;一说传自西域,饼上附着胡麻。汤饼即面条或面片。髓饼是将动物骨髓、蜂蜜和面粉揉和在一起,作成厚四五分宽六七寸大小的饼,置于胡饼炉中烤熟,可长期保存。粥也是当时常见的主食,粟、麦、稻、菽均可作粥,根据粥的浓度,材料又有糜、粥、羹之称。糜,煮米使糜烂也。粥,浊于糜,最为浓稠。羹通常是用粮食与肉或蔬菜加上调味料煮制而成,豆羹和麦饭一样,是北方下层百姓主要食品。点心类食品有粔籹、卵𥻥等。粔籹也称作“膏糫”,在战国时期已出现,用蜜和秫米粉捏成环状,而后用猪油煮熟而成,是南方常见的食物。卵𥻥是加入鸡蛋的糯米饭。

当时制作的调味料主要有酱、豉、酢、饴、石蜜等。酱也称作清酱,用豆合面加盐制成,当时进食每以酱佐食,由于酱经过一段发酵期,故滋味较之单纯的盐更为厚重,以碎豆做的酱被称作“末都”,制作豆酱是汉代家庭日常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此外还有鱼酱、肉酱、清酱。当时用大豆调以佐料制成的豉是十分重要的咸味调味品,由于食用普遍,因此出现了专门的生产者,且产量很大。醯、酢是酸味调味料,由粮食发酵而成,醯是在四月制作。糖类有饴、饧、馓。饴是用发了芽的大麦煎制而成,相当于今天的麦芽糖,还可加上蜂蜜增其甜味。饧是熬成膏状的糖膏,是许多地区居民的食物,野王出产的膏饧名闻天下,是东汉朝廷的贡品。馓是由糯米制成的,南方地区还出现了以甘蔗制作的石蜜关于石蜜的产地还有一种说法,即来自西域。

对肉类和鱼类食物的制作过程是从清理开始的,对肉类食物要剥去毛,对鱼类食物则要刮鳞。清理完成后便进入初加工阶段,把肉切成大块叫做“胾”,切成薄片叫做“䐑”,切成细丝叫做“脍”。汉代经常把肉剁成肉末食用。切割完成后便可进行制作,当时肉食的烹饪方法主要有:炙,即烧烤,当时是烹制肉食的主要方法之一。普通炙肉之法是用签子将肉贯成串烧烤,动物的任何部位都可以烧烤,炙肉种类有牛炙、牛劦炙、牛乘炙、犬肝炙、鹿炙、炙鸡。此外还有脯炙、䐄炙、貊炙等方法,用饧、蜜、豉汁腌制好的脯在火上炙烤称为脯炙;把剁的肉馅与姜、椒、盐、豉和在一起,放在火上烧烤,称为䐄炙,应是烤肉丸之类的食物;把动物整个放在火上烧烤,然后切片食用,称为貊炙,类似现代的烤全羊和烤乳猪,从其字源来看源于北方游牧民族,中原似不常用这种方法。除肉类食物外,鱼也可以用炙法烹作。煮是把肉放在釜等容器中熬煮,汉代称作釜炙,煮时汤汁不能太少,火不能大。煎熬,煎即熬,熬即干煎,干煎的方法类似于煮,不同的是前者要熬到汁干,后者则要保留汤汁,煎熬也叫㷅、㷶、鞏。羹,即熬肉汤,在汉代又称为“𦞦”、“膹”,肉羹是汉代经常食用的物品,有牛、羊、狗、猪、雉、鸡、鹿等。蒸,即用水蒸气将食物蒸熟。腊,即将动物肢解后进行晾晒风干,由于腊制后肉脱水变干,因此要用水煮食。脯的制作是先将肉切成块,煨上姜、椒、盐、豉等调味料煮熟,然后晒干。以动物的胃制作的脯叫作胃脯,也叫脘,胃脯是汉代人常食用的食品。生食,由于生食时多以“脍”法切成细丝,因此“脍”在汉代也借指生食,脍法常见于治鱼,吃法极似今天的生鱼片,食生鱼均是生鱼,佐以生姜,生脍鲤鱼在汉代被视为一道美味佳肴,生脡也是生食肉食的一种方法。醢是腌制的一种方法,其做法是:先将肉晒干,然后剁成肉末,拌上梁麴及盐、酒等调味料,密封于瓮中,百日后可成。多汁的叫“醓”,带骨的叫“臡”。鱼、虾、蟹等水产品也可做成醢。菹是腌制的方法之一,菹的目的是防止食物的腐烂,用盐、米腌制的的鱼,时成为“鲊”。䐿是把肉食埋藏使其腐烂后食用的方法,主要流行于南方地区。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制作方法,以动物血制作的血䐄,主要用以解酒,以动物油脂制作的膏饡,也是一种解酒食品,用动物油煎炒稻米,然后加上腌制的菹,肺䐣与膏饡相似。

蔬菜的制作方法与肉类似,有韭菹、菁菹、茆菹、葵菹、芹菹、菭菹、笋菹,榆子可以作酱,称榆子酱或榆酱,蔬菜也多生食,豆类不仅可以作为主食,可以作为副食。

除去炒以外,传统烹饪方法在秦汉时期都已出现,在烹制食物时,常用动物油为佐料,常见包括猪油、羊油、牛油、鸡油和犬油,统称为“脂”或“膏”。

水果除鲜吃外,也制成果脯、果糒,水果还可制成果酱。北方出产柰油、杏油,南方有桔酢。

民众普遍实行先秦以来的两制。西汉时,按照礼仪,皇帝一天可以吃四餐,诸侯王一天可以吃三餐,平民一天只能吃两餐[2]汉武帝时,張騫西域,從西域引進大量的食品,如蒲陶胡瓜胡核胡餅、安石榴等。

隋唐五代

楊曄著有《膳夫經手錄》,僅千餘字。這一時期,人們的日常飲食多為早中晚三餐。早餐多為粥與糕餅,中餐以乾飯為主,晚餐多為湯餅與煎餅。

當時的主食分為飯和餅,餅包含了現代的餅,也包括了今天的饅頭、麵條和包子。飯以稻米飯、粟米飯、麥飯和雕胡飯為主。宋人黃朝英《靖康緗素雜記》稱:“凡以麵為食具者,皆謂之餅:故火燒而食者,呼為燒餅;水瀹而食者,呼為湯餅;籠蒸而食者,呼為蒸餅。”常見的餅主要有胡餅和蒸餅,胡餅指的是由漢唐時代由西域傳來的一種麵點,種類有素餅、油餅、肉餅和芝麻餅。豪家富室還興一種稱為“古樓子”的胡餅,具體做法是將一斤羊肉餡用牛油攪拌好,一層層鋪在胡餅中,層與層之間用椒豉相隔,然後放在爐火中燒烤,等肉在半熟時,就拿出來吃。蒸餅又稱籠餅,是一種由麵粉發酵后蒸制的麵食,形狀上圓下平,類似現代的饅頭。

就廣義而言,隋唐五代時的飯是指以穀物籽粒蒸、炙而成的食物,稻、麥、粟、黍、菰米等,都可做飯。這一時期的飯主要有稻米飯、粟飯、麥飯、雕胡飯等。所謂粗飯,包括蔬飯、水飯、脫粟飯等大眾日常食用的飯食。水飯就是摻了水的乾飯,蔬飯是將蔬菜與米飯摻在一起的飯食,相當於今天的菜飯。

宋朝

宋代的主食主要分為飯、粥、麵條、餅(「炊餅」類似今日的饅頭)、「饅頭」(類似今日的包子)、「包子」(用菜葉裹餡的菜包)、「餛飩」(類似今日的餃子)、燒烤「餶飿兒」(音「骨朵」,類似今日的餛飩,但是更大更複雜)等[6]

飯是最普通的主食,製作方法通常有煮、蒸。飯食種類有麥飯、粟飯、米飯、黍飯、高粱飯等。從飲食的炊制時的放料來看,可分為兩種,一是單一穀物炊制而成,另一種為多種原料搭配合製而成,用石髓、大骨和米合煮成石髓飯、大骨飯、淅米飯、麥笋素羹飯等,相當於今天的什錦飯和八寶飯。宋代飯食的方法較多,常見的有泡飯、盤游飯、川飯、衢州飯。泡飯用開水浸泡而成。川飯是南方人飲食方法的總稱,以四川風味為主。

粥是宋代常見的主食之一,一般以水煮而成。當時食粥的目的:一是為了節約糧食,多為貧民;二是為了養生益壽。宋代粥的品種很多:七寶素粥、五味粥、粟米粥、糖豆粥、糖粥、馓子粥、綠豆粥、肉盦飯。

宋代的麵條名稱較多,除簡稱麵外,又稱為“湯餅”和“索餅”。麵條在宋代得到充分發展,成為飯粥外重要的主食。品種在近百種左右。從烹飪的方法來看,可分為煎麵、炒麵、燠麵、澆頭麵。從製作方法而論,有拔刀麵和大燠麵之分。手擀麵當時稱為「餺飥」。從輔料來分,有葷麵、素麵之分。從地方風味來分,北食有罨生軟羊麵、桐皮麵、冷淘棋子等。川食有插肉麵、大燠麵。

宋代所謂「饅頭」為一種有餡的發酵麵團蒸食,類似今日的包子[6],形如人頭,故名。品種甚多,有四色饅頭、生餡饅頭、雜色煎花饅頭、羊肉饅頭、筍肉饅頭、魚肉饅頭、菠菜里子饅頭。

高湯干貝小菜
蔥燒牛肉麵

餅在宋代一般為面製食物的統稱,火燒麵食為燒餅;水瀹而食者,呼為湯餅;籠蒸而食者,呼為蒸餅;而今日的饅頭在宋代謂之籠餅、炊餅[6]。餅的種類有許多名目:薄餅、油餅、胡餅、蒸餅、環餅、宿蒸餅、油蜜蒸餅、糖餅、茸割肉胡餅、白肉胡餅、蓮花肉餅、髓餅、天花餅、金銀灸焦牡丹餅、三肉餅、棗箍荷葉餅、芙蓉餅、菊花餅、月餅、梅花餅、開爐餅、甘露餅、蜂糖餅。

宋代菜餚的種類甚多,大致可分為肉禽類菜餚、水產類菜餚、蔬菜類菜餚、羹類菜餚、腌臘類菜餚。肉禽類菜餚細分為羊肉、雞肉、牛肉、鵝鴨肉、牛肉、馬肉、驢肉、狗肉、野禽肉。羊肉在宋代被視為貴重食品。此外,羊髓、羊肺、羊心、羊腎、羊骨也被視為食療、食補的物品。當時人們普遍流行食用羊肉補身,如同今日之甲魚,以至在舉行訂婚禮時,將羊肉列為必備的物品之一。當時以羊肉為原料製成菜餚有:羊大骨、蒸軟羊、鼎煮羊、羊四軟、酒蒸羊、繡炊羊、五味杏酪羊、千裏羊、羊雜熓、羊頭元魚、羊蹄筍、細抹羊生膾、改汁羊攛粉、細點羊頭、米脯羊、旋煎羊、乳炊羊肫、羊闹厅、羊角、虚汁垂丝羊头、入炉羊羊头、排炽羊、羊雜碎、煎羊白腸、山煮羊、黃羊。雞在禽肉中的地位僅次於羊肉,菜餚有:如炙雞、八焙雞、紅熝雞、脯雞、麻飲小雞頭、汁小雞、焙雞、鼓汁雞、炒雞、白炸雞、柰香新法雞、酒蒸雞、炒雞蕈、五味焙雞、筍燠小雞、五味炙小雞、紅熝小雞、脯小雞。

豬肉因物美價廉,在宋代深受平民百姓的喜愛,菜餚有燒肉、煎肉、煎腸、凍肉、雜熬蹄爪事件、紅白熬肉。豬內臟的烹製方法較多,僅豬腰子一項就有焙腰子、鹽酒腰子、脂蒸腰子、釀腰子、荔枝焙腰子、腰子假炒肺。東坡肉相傳為蘇東坡創製,元豐二年十二月(1080年),蘇東坡被貶於黃州時,馬正卿為他購得黃州城東廢地數十畝,築有東坡雪堂,在貧困的生活中,仿製前人的做法改良,將燒豬肉加酒做成紅燒肉小火慢煨而成东坡肉,豬肉色澤紅潤,湯質稠濃,味道醇厚。蘇東坡有首《豬肉頌》:“洗淨鐺,少著水,柴頭罨煙餡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食,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7]蘇東坡在黃州煮魚是將鮮鯽魚鯉魚收拾好,未開火,先下魚,放鹽,然後“以菘菜心芼之”[8]。苏东坡在《格物粗谈·饮食》還明确记载火腿做法,“火腿用猪胰二个同煮,油尽去。藏火腿于穀内,数十年不油,一云穀糠。”

林洪在《山家清供》中记有火鍋,“师云:山间只用薄批,酒酱、椒料活之。以风炉安桌上,用水半铫,候汤响一杯后,各分以箸,令自夹入汤摆熟,啖之,乃随意各以汁供。”林洪《山家清供》也記載豆芽菜:“以水浸黑豆,曝之及芽,以糠秕置盆中,铺沙植豆,用板压。及长,则复以桶,晓则晒之,……越三日出之,洗,焯以油、盐、苦酒、香料可为茹,卷以麻饼尤佳。色浅黄,名鹅黄豆生。”苏颂《图经本草》:“绿豆,生白芽为蔬中佳品。”

宋代以鵝鴨肉為主料製成的菜餚也比較多:熬鴨、熝鴨、鹽鴨子、灸鴨、煎鴨子、八糙鵝鴨、小雞假灸鴨、熬鵝、白炸春鵝、炙鵝、鮮鵝鲊、糟鵝事件、五味杏酪鵝、間筍蒸鵝、鵝排、繡炊鵝、間筍蒸鵝、鵝排炊。

宋代的牛肉類菜餚主要有牛脯和煮牛肉。鹿與羊一樣,在宋代被視為食補佳品。除鹿茸用作藥物外,宋人還往往食用鹿肉和鹿血。以飛禽走獸製成的野味亦非常豐富常見有签盘兔、炒兔、葱泼兔、假野狐、假炙獐、煎鹌子、清攛鹌子、紅熬鹌子、八糙鹌子、黃雀、辣熬野味、清供野味、清攛鹿肉、獐肉、潤熬獐肉灸、鹿脯。拨霞供是南宋時流傳于江南地區的一道以兔肉為主料的風味菜餚。野兔肉被宋人視為上等的名貴食物,在宋代以前,野兔肉多被製成兔羹、兔醬和兔脯等食用,至南宋時,人們創製了“刷”的烹調方法。

爆米花在宋代首見,范成大在《吴郡志·风俗》中记载:“上元,……爆糯谷于釜中,名孛娄,亦曰米花。每人自爆,以卜一年之休咎。”而1154年王灼所著糖霜譜是世界上第一部關於糖的專著,也是糖霜名詞的由來。

朱彧《萍州可谈》说辽國对宋朝使节每天供给一碗乳粥,在辽国,乳粥是非常珍贵的食品。

宋朝冬至主食為「餛飩」。年夜飯主食為「餺飥」(手擀麵羹)、春盤。春盤亦為立春主食。[9]

明朝

《乌青镇志》记载万历年间,市井之家的宴席:“万历年间,牙人以招商为业。初至,牙主人丰其款待,割鹅开宴,招妓演戏,以为常。”

万历进士顾起元在《客座赘语》中记述南京风俗民情说:“今则服舍违式,婚宴无节,白屋之家,侈僭无忌。”

张岱在《陶庵梦忆》中记载了许多美食:“越中清馋,无过余者,喜啖方物。北京则苹婆果、黄、马牙松;山东则羊肚梨、文官果、甜子;福建则福桔、福桔饼、牛皮糖、红腐乳;江西则青根丰城脯;山西则天花菜;苏州则带骨鲍螺、山楂丁、山楂糕、松子糖、白圆、橄榄脯;嘉兴则马交鱼脯、陶庄黄;南京则套樱桃、桃门枣、地栗团、窝笋团、山楂糖;杭州则西瓜、鸡豆子、花下藕、韭菜、元笋、塘栖蜜桔;萧山则杨梅、莼菜、鸠鸟、青鲫、方柿;诸暨则香狸、樱桃、虎栗;嵊则蕨粉、细榧、龙游糖;临海则枕头瓜;台州则瓦楞蚶、江瑶柱;浦江则火肉;东阳则南枣;山阴则破塘笋、谢桔、独山菱、河蟹、三江屯怪、白蛤、江鱼、鲥鱼、里河。远则岁致之,近则月致之,日致之。耽耽逐逐,的为口腹谋。”

叶梦珠在《阅世编》记述明末宴会:“肆筵设席,吴下向来丰盛。缙绅之家,或宴官长,一席之间水陆珍馐多至数十品。即庶士中人之家,新亲严席,有多至二三十品者。若十余品则是寻常之会矣。然品必用木漆果山如浮屠样,蔬用小瓷碟添案,小品用攒盒,俱以木漆架架高,取其适观而已。即食前方丈,盘中之餐,为物有限。崇祯初,始废果山碟架,用高装水果,严席则列五色,以饭盂盛之。相知之会则一大瓯而兼间数色,蔬用大铙碗,制渐大矣。”

明代笔记记载:“昔有一人,善制鹅掌。每豢养肥鹅将杀,先熬沸油一盂,投以鹅足,鹅痛欲绝,则纵之池中,任其跳跃。已而复擒复纵,炮瀹如初。若是者数回,则其为掌也,丰美甘甜,厚可经寸,是食中异品也。”[10]

清朝

清末的北京街头的食品摊儿。(1900年或01年摄)
滿漢全席
乾燒伊麵

李渔好食,他说:“蟹之为物至美,而其味坏于食之之人。以之为羹者,鲜则鲜矣,而蟹之美质何在?以之为脍者,腻则腻矣,而蟹之真味不存。更可厌者,断为两截,和油、盐、豆粉而煎之,使蟹之香与蟹之真味全失。此皆似嫉蟹之美观,而多方蹂躏,使之泄气而变形者也。”

李渔在《闲情偶寄》載食鱼:“鱼之为种也似粟,千斯仓而万斯箱,皆于一腹焉寄之。苟无沙汰之人,则此千斯仓万斯箱者生生不已,又变为恒河沙数。至恒河沙数之一变再变,以至千百变,竟无一物可以喻之,不几充塞江河而为陆地,舟楫之往来能无恙乎? 故渔人之取鱼虾,与樵人之伐草木,皆取所当取,伐所不得不伐者也。我辈食鱼虾之罪,较食他物为轻。兹为约法数章,虽难比乎祥刑,亦稍差于酷吏。”

袁枚燕窝的看法:“燕窝贵物,原不轻用。如用之,每碗必须二两,先用天泉水泡之,将银针挑去黑丝。用嫩鸡汤、好火腿汤、新蘑菇三样滚之,看燕窝变成玉色为度。此物至清,不可以油腻杂之;此物至文,不可以武物串之。今人用鸡丝,肉丝,非吃燕窝也。却徒务其名,往往以三前生燕窝盖碗面,如白发数茎,使可一撩不见,空剩粗物满碗。不得已则蘑菇丝,笋尖丝、鲫鱼肚、野鸡嫩片尚可用也。”

红楼梦》记王熙鳳茄鲞的作法:“把茄子刨了皮,切成丁,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胸脯子和香覃、新笋、蘑菇、五香豆腐干、各色干果切成丁,拿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抄的鸡瓜子一拌,就是你吃的茄子。”

末代皇帝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載:“耗费人力、物力、财力最大的排场莫过于吃饭。”

参考文献

引用

  1. 吴余. . 凤凰网. 2018-02-24 [2018-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02) (简体中文).
  2. . 青海日报数字报刊. 2013-10-18 [2018-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02) (简体中文).
  3. . 搜狐网,来源:南报网. 2015-05-26 [2018-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02) (简体中文).
  4. . 搜狐网. 2018-02-24 [2018-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02) (简体中文).
  5. 《论语·乡党》
  6. 三立新聞網. . [2018-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中文(台灣)‎).
  7. 《東坡續集》卷十
  8. 《蘇軾文集》卷七十三《雜記·草木飲食·煮魚法》
  9. 李開周. . CTnews書刊. [2018-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08) (中文(台灣)‎).
  10. 《李渔随笔全集. 饮馔部. 肉食第三》

来源

书籍
  • 吳澎:《中國飲食文化》.
期刊文章

参见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