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分教

九分教,又稱九部經,佛教術語,為早期部派佛教對於佛教經典類型的一種分類法,由大眾部提出,分別說部中的赤銅鍱部也有類似分類法,是十二分教的前身。


初期佛教
佛教大綱 佛教主题

佛教研究中,對阿含經與九分教出現的先後有長久的爭論,印順法師認為兩者是同時發展而成。

歷史

隨著佛教發展,結集出的經典漸多,需要進行分類。最早提出九分教學說的是大眾部,他們根據經典的類型,分出九大類,稱九分教[1]分別說部中的赤銅鍱部的巴利律藏也採用九分法[2],與大眾部的不同之處是方廣經移到未曾有法的後面[3]玄奘譯《本事經》也是九分教說。分別說部中的法藏部化地部說一切有部等後來進一步提出了十二分教的分類法。

分類

大眾部分類

大眾部將佛教經典分成九大類,稱為九分教[1]。九分教的內容是:

其中祇夜伽陀自說也稱偈頌,有時偈頌專指伽陀

赤銅鍱部分類

赤銅鍱部也有九分教[2]說法:(契经)、(祗夜,应颂)、(记说)、(偈颂)、(无问自说)、(如是语)、(本生)、(未曾有法)、(毘托罗,智解)等之九分。在漢譯據信為無畏山派的《解脫道論》中記載為:脩多羅、祇夜、闍柯羅界、伽陀、優陀那、伊底跋多伽、闍多伽、阿浮多達摩、鞞佛略[4]。赤銅鍱部各派分類與大眾部相同,但是將未曾有法提到方廣經之前。大寺派(南傳上座部佛教為其現代承繼者)覺音在《一切善見律注序》對九分教的具體內容做了註解:

修多罗于此两部分别、义释、犍度部、附随、经集中吉祥经、宝经、珠那罗迦经、迅速经等其他经名之如来语,当知为修多罗。
祗夜一切包含偈颂之经,当知是祗夜。尤其是相应部中整个有偈品。
记说全论藏与无偈之经,不被包摄于其他八分之佛语,当知是记说。
偈颂于法句经、长老偈、长老尼偈、经集中不名为契经者,当知纯为偈颂。
无问自说当知与悦智之偈有关的八十二经为自说。
如是語当知以‘此是世尊所说’等方式所转起的一百二十经为如是语。
本生无戏论本生等五百五十本生,当知是jātaka(本生)。
未曾有法开头说:“诸比丘!于阿难有此等稀有未曾见之法”,对于稀有未曾见之法经,当知是未曾有法。
毘托罗有明小经、有明大经、正见、帝释所问、诸行分散、满月大经等,从此得一切喜悦或满足而质问之经,当知是vedalla(毘托罗)。

原始佛教研究

現代佛學研究者如印順法師認為,九分教中,最早出現的是契經(修多羅),修多羅原意是結集,所有結集出的經文原來都可被稱為修多羅。之後,僧團將經典長行散文的部份,稱為修多羅,相當於《雜阿含經》中的〈蘊誦〉、〈六處誦〉、〈因誦〉、〈道品誦〉;偈頌部分,稱為祇夜,相當於《雜阿含經》中的〈八眾誦〉。這是九分教中最基礎的部份,包括了最原始的經與律。

隨著經、律的數量增加,僧團將固有修多羅之外,針對經、律進行分別、問題解答的長行散文,稱為記說。另外隨著佛教傳播各地,增加許多通俗而易於傳誦的頌偈。為了與祗夜區分,僧團將一些感嘆、敦促學佛的頌偈,稱為優陀那,相當於後世的法句經。其他宣說法要的頌偈,不屬於祗夜與優陀那,就歸為伽陀,後世巴利藏小部經集中的一些頌偈,如〈義品〉、〈波羅延拏品〉、〈蛇經〉、〈陀尼耶經〉、〈犀角經〉、〈牟尼偈〉等皆屬於此。優陀那與伽陀通常被歸類於雜藏之中。這五支經典,是一切經教的基礎。

在佛教經典繼續增加之後,承續記說風格的經典,進一步被分類。其中,傳聞是佛如是說的經典,被稱為本事。本事進一步區分,傳聞是佛說法義的經典,被稱說如是語;傳聞中,先賢的行事與故事,稱為本事;而本事中,佛與其弟子的前世故事,稱為本生。經典中,講述佛及其弟子的希有功德以及故事的部份,稱為希法或未曾有法;而講述深法廣義的經典,被稱為方廣。這些經典原先都被歸類在記說之中,但因為它的範圍更大,記說原有的定義無法涵蓋,因此被獨立出來,本事、本生、希法與方廣,這四類經典,形成了四阿含中長阿含經、中阿含經、增壹阿含經的基礎。

參考條目

註解

  1. 摩訶僧祇律》:「爾時佛告舍利弗。有如來不為弟子廣說修多羅、祇夜、授記、伽陀、憂陀那、如是語、本生、方廣、未曾有經。舍利弗。諸佛如來不為聲聞制戒。不立說波羅提木叉法。是故如來滅度之後法不久住。」「舍利弗。以如來廣為弟子說九部法。為聲聞制戒。立說波羅提木叉法。是故如來滅度之後教法久住。」「雜藏者。所謂辟支佛阿羅漢自說本行因緣。如是等比諸偈誦。是名雜藏。」
  2. 巴利律藏》:舍利弗!拘樓孫佛、拘那含牟尼佛、迦葉佛,不疲厭為聲聞弟子廣說正法,多為彼等說契經、祇夜經、授記經、偈經、自說經、因緣經、本生經、未曾有經、方等經,為弟子制立學處,教示波羅提木叉。此諸佛世尊、隨佛覺悟之聲聞等滅後,由種種名、種種族姓、種種血統、種種家系出家之後來諸弟子,令其梵行久住也。
  3. 印順《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九分教」說:如大眾部Maha^sa^m!ghika所說:1修多羅‧2祇夜‧3授記‧4伽陀‧5優陀那‧6如是語‧7本生‧8方廣‧9未曾有經。『解脫道論』的「九部」說,與大眾部相合。據近人研究,『解脫道論』是錫蘭無畏山寺派Abhayagiriva^sin所傳。屬於銅鍱部Ta^mras/a^t!i^ya的大寺派Maha^viha^ra-va^sina ,所傳的巴梨Pa^li聖典,也是「九部」說。這二部,只是在次第上,「未曾有」與(與「方廣」相當的)「毘陀羅」,前後移動了一下。玄奘所譯的『本事經』,也是「九分教」說,與大眾部說相合。
  4. 《解脫道論》卷9;「復次知法者,所謂脩多羅、祇夜、闍柯羅界、伽陀、優陀那、伊底跋多伽、闍多伽、阿浮多達摩、鞞佛略,此謂法辯。」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