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般守意經
《安般守意經》,東漢安世高所譯之坐禪佛典,收於《大正藏》經集部,論述以觀察呼吸作為修習禪定的方法。此安那般那念與不淨觀合稱二甘露門,為後漢到東晉時期所流行的禪法[1]。康僧會、支愍度、謝敷、支遁、釋道安等人都曾為之作注,但已佚失,現僅存留康僧會、謝敷、道安為該經作注時寫的序文[2]。
佛教 |
---|
![]() |
佛教大綱 ![]() |
安般守意經 | |
---|---|
書籍 | 《佛說大安般守意經》 |
譯書年代 | 東漢 |
翻譯者 | 安世高 |
分類 | 佛教經典 |
現今所見的《大安般守意經》已非原譯本,而是譯文與註釋夾雜的擴充本[3]。1999年在日本大阪府·天野山發現了金剛寺版《安般守意經》似比《大安般守意經》更近原譯本,其內容和《修行道地經·數息品》、《陰持入經》有密切關係[4]。巴利三藏中部收有《入出息念經》(Anapanasati Sutta),與本經同為解說安那般那念的禪經。
概述
安般,為數息觀的異譯,經文謂:「安名為入息,般名為出息」,故此經所論,首在透過控制數出入息以達‘守意’的目的。
基本觀念
- 入息:吸氣到呼氣之間的短暫休息的身心狀態。
- 出息:呼氣到吸氣之間的短暫休息的身心狀態。
重要觀念
影響
說明“坐禪數息”的主張,中國禪學史上最早提到“坐禪”的經典。南禪興起前,坐禪為修禪的不二法門。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