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般守意經

《安般守意經》東漢安世高所譯之坐禪佛典,收於《大正藏》經集部,論述以觀察呼吸作為修習禪定的方法。此安那般那念不淨觀合稱二甘露門,為後漢到東晉時期所流行的禪法[1]康僧會、支愍度、謝敷、支遁釋道安等人都曾為之作注,但已佚失,現僅存留康僧會、謝敷、道安為該經作注時寫的序文[2]

安般守意經
書籍 佛說大安般守意經
譯書年代 東漢
翻譯者 安世高
分類 佛教經典

現今所見的《大安般守意經》已非原譯本,而是譯文與註釋夾雜的擴充本[3]。1999年在日本大阪府·天野山發現了金剛寺版《安般守意經》似比《大安般守意經》更近原譯本,其內容和《修行道地經·數息品》、《陰持入經》有密切關係[4]巴利三藏中部收有《入出息念經》(Anapanasati Sutta),與本經同為解說安那般那念的禪經。

概述

安般,為數息觀的異譯,經文謂:「安名為入息,般名為出息」,故此經所論,首在透過控制數出入息以達‘守意’的目的。

基本觀念

  • 入息:吸氣到呼氣之間的短暫休息的身心狀態。
  • 出息:呼氣到吸氣之間的短暫休息的身心狀態。

重要觀念

  • 守意:掃除各種思想障礙以使內心不亂。
  • 六事:“守意”的法門,分別為:數息、相隨、止、觀、還、淨。又稱為六妙門,達至涅槃之法。
  • 數息:反覆地從一至十數呼吸。
  • 相隨:順隨呼吸出入,注意力集中在呼吸運行之上。
  • 止:注意力轉向止於不動的鼻頭,使人不受一切外物的干擾。
  • 觀:觀五陰而悟“非常、苦、空、無我”。
  • 還:棄身七惡、還五陰,以斷除人生的貪與愛。
    • 七惡:殺、盜、淫、妄言、兩舌(搬弄是非)、惡口(新譯粗惡語,以口傷人)、綺語(淫意不正之言詞)。
  • 淨:即無為(安世高以格義法譯涅槃無為),無欲無想,不受五陰之境。
  • 十六特勝:數息觀中最為殊勝之十六種觀法,對六妙門的詳細解說。

影響

說明“坐禪數息”的主張,中國禪學史上最早提到“坐禪”的經典。南禪興起前,坐禪為修禪的不二法門。

參考文獻

  1. 釋空理. .
  2. .
  3. 釋如聖. (PDF).
  4. 釋果暉. (PDF).
  • 《中國禪學思想史》,洪修平著,中國人民出版社,2007年。
  • 《佛光大辭典》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