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台湾

解放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中國共產黨最初於狭义上稱武力解放臺灣[1](即武力统一台湾武統台灣[2]),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以武力攻占台湾[lower-alpha 1]的方面稱謂,完成其中国统一的訴求[3]。1956年,时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首次提出和平解放臺灣[4],意即以“和平”方式統一台湾[lower-alpha 1]。至於海峡两岸长期处于军事对峙状态,有数次台海危机发生[5][6]中華民國政府方面[7]和第三者[8]则称之为中共(中国)武力攻台武力犯台

中国共产党所領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將中国的统一設定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來最重要的政治目标。1979年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布金门炮战正式结束,其在同時間發布的《告台湾同胞书》中將中國的統一設定為“关系全民族前途”的重大任務[9],此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统一中国方针定调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未承诺放棄使用武力攻占台湾。2010年代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整体军事经济实力已强于中华民国。2019年,时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依据“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提出“一國兩制臺灣方案”,明确指出“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中华民国政府明確拒绝“一國兩制臺灣方案”。

有觀點认为,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相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武力解放台湾后,将在台湾实行“一国一制”,设立新的台湾省[10]。另一方面,近年以来,兩岸經濟邁向整合,因此台湾民众擔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无需使用武力,即可和平統一台灣[lower-alpha 1][11]

历史

中國人民解放军空军轰-6K为轰-6轰炸机系列的最新型号之一。
中華民國國軍天弓三型防空导弹模型与发射器拖车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两岸分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自认是中国唯一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华民国的继承者。1949年3月15日,新华社即发表题为《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社论,第一次提出“解放台湾”的口号[12]。迁至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则相应称要“反攻大陆[13]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國派遣海军第七艦隊进入台湾海峡,中國大陸“武力解放台湾”计划受挫。朝鲜战争结束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再次提出解放台湾,并于1954年9月3日开始炮击金门,引发“第一次台海危机”。同年12月,中华民国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共同防御条约[14]。1955年1月,美国第十三航空队进驻台湾[15]。1955年1至2月间,中國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海战役,占领了—江山岛大陈岛。1956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第一次提出以“第三次国共合作”来“和平解放台湾”[4],但海峡两岸仍有金门炮战等台海危机发生[5]。1978年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主张“一国两制”来实现中国统一,但从未排除使用武力[9]動員戡亂時期持續多年;1984年,金東前線發生六二七事件;1987年,烈嶼前線發生三七事件後,時任中華民國總統蔣經國宣佈7月15日起台灣地區解嚴、11月2日開放兩岸探親;翌年初逝於任,時任中華民國副總統李登輝依中華民國憲法繼任

1995年6月,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重訪母校美國康乃爾大學,提出中華民國在台灣的國家定位[16][17]。在兩岸關係持續緊張的情況下,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和南京軍區分別于当年向台灣外海試射飛彈及舉行兩棲登陸作戰演習。但解放軍的一份「聯合九六一」演習計畫被劉連昆洩露給中華民國政府,并立刻被傳達給美國。美國則緊急調動尼米茲號航空母艦獨立號航空母艦兩個航艦戰鬥群靠近台海,阻止了大陆武力攻台的軍事企圖[18][19]。李登輝之後赢得了199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當選連任中華民國總統。

香港澳门相继回归后。台海之间的统独议题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欲完成中国统一的最后一个难题[3]。2002年,時任中華民國總統陳水扁提出一邊一國的主张[20]。2003年12月,時任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都是主權獨立國家,簡化雙方為「一邊一國」沒什麼問題[21]。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反分裂國家法》为武力统一台湾提供了法理依据,遭到台湾谴责[22]

201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前,中国人民解放军退役中将王洪光称“解放台湾时机正在成熟”[23];大选后,中國大陆旅美学者李毅发表文章称「和平统一已无可能」[24],呼吁大陆领导人、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2017年发动解放台湾战役[25]。中華民國立法委员黃國昌怒斥李毅表态为「粗暴」[26]。2016年11月25日和12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轰-6K苏-30等多型战机军机在半个月内两次绕台飞行[27],并可能變成常態[28]。中华民国国防部表示,对解放军严密监控,台湾民众可以安心[27]。为吓阻解放军战机从台湾东部逼近,國軍将在花莲以东至少部署3套射程可达200千米的台湾产天弓三型防空导弹[29]。《自由时报》報導,中華民國海軍出动紀德級驱逐舰在东部外海就位部署,执行海上防空演習、成功级巡防舰康定级巡防舰也同时展開训练;中華民國陆军各防空单位则进驻各中華民國空军基地外围,进行要地聯合防空演習[30]2018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表态解放军进行绕岛巡航训练,為中国人民解放军针对“台独”分裂活动所开展的海上方向实战化军事训练[31]

2019年1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发表和平统一五项主张,表态要求推进中国统一,但同时也表示不放弃武力统一[32][33]。2019年3月31日,《自由時報》獨家報導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飛越臺灣海峽中線[34][35][36][37],隨後中華民國國防部證實有2架殲-11越過臺灣海峽中線,指出該挑釁行動已經衝擊區域穩定[38][39][40][41][42][43]。4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回应行动为解放军年度训练计划内的正常安排,并就蔡英文“第一时间驱离”的言论抨击其“色厉内荏”,警告其“不要玩火,想都不要想”[44]

军事

中國人民解放军火箭军部隊對台導彈部署示意图

2016年2月1日,重组后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正式成立。战区司令员刘粤军在介绍战区主要职责时说,东部战区负责指挥战区陆、海、空、火箭军部队等武装力量在台海、东海和西太平洋地区实施联合作战和非战争军事行动[45]。而蔡英文在2016年5月就任中华民国总统后提出了五大军事需求以应对解放军的军事压力,第一是希望143架F-16战机能在5年之内升级到F-16V版本,第二是要求购买新的空中加油机,第三是需要垂直起降战机,第四是建造更多的500吨级飞弹快艇,第五是向美国引进电子干扰装备[46]

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国大陆东南沿海部署的各式導彈,被認為是針對台灣[47][48][49]。一旦海峡两岸發生軍事衝突,解放军可以封鎖或打擊台湾[50][51]美國國防部認為解放军部署的短程彈道飛彈有超過1100枚係針對台灣[52][53][54]。自1996年台海危机后,台湾就决定发展中程导弹。1999年,前国民党投管会主委刘泰英说台湾的飞弹也可打到香港上海。2004年5月,美国国防部提出台军攻击三峡大坝论。6月,国防部副部长蔡明宪承认台湾有能力攻击三峡大坝。9月,时任行政院院长的游锡堃认为台湾要保持足够反制力,在立法院备询时提出「你打我100顆,我就打你50顆,你打我台北、高雄,我就打你上海。」的恐怖平衡观点。媒体报道指,李登辉陈水扁马英九三任政府皆积极推进中程导弹研发计划——云峰计划[55]

2016年初以东海舰队机关为基础成立的解放军东部战区海军,负责台湾海峡南端(广东南澳岛台湾猫鼻头连线)以北、连云港以南的东海黄海海域[56]解放军东部战区陆军下辖一个甲级集团军(陆军第一集团军)和两个乙级集团军(陆军第十二集团军、陆军第三十一集团军)。其中,陆军第一集团军是对台军事准备的重点部队,曾进行跨海登陆演习和火箭炮跨海打击演练[57]。陆军第三十一集团军长期驻防福建厦门,曾执行炮击金门、马祖的任务,直至1979年两岸停火[58]。1995年以来,陆军第三十一集团军参加了在东山岛举行的多次大规模登陆作战演习[59]

台灣《防務快門》雜誌指出,代號95401部隊的解放軍空軍空降武裝偵察大隊,模擬包括台灣和日本琉球在內的一些假設軍事目標和基地,展開在不同氣侯、年分、時間的垂直打擊、垂直突襲的機降和相應作戰。此外,解放軍還建立了一個交通指引小組,小組成員全是由解放軍當中的福建人擔任,閩南話相當流利。未來機降部隊滲透到台灣後,可以馬上指揮交通,並擔任指揮中樞,有效融入當地。[60]

英國諾丁漢大學中國問題專家寇謐將在美國《國家利益》網站刊登文章《台灣如何在戰爭中打敗大陸》,提出三个战法:第一“威慑战”,就是“提高大陆入侵的成本,给解放军、北京领导层和中国民众带来难以接受的痛苦”。第二个战法是“政治战”,“选择几项非对称方案,把解放军的痛苦最大化”,“破坏解放军的士气”;要美国给中国划“红线”,“如果跨过这些红线,将招致美国军队的回应[61]”。第三个战法是“网络战”,“找出民事和军事目标进行报复,破坏中国照常运转的能力[62]。”对此,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原副司令员王洪光撰文《大陆如何在战争中统一台湾》进行反驳,称台灣面積不大、距離大陸太近、沒有戰略縱深,幾乎全台灣都被中國空軍和地對地導彈近程火力覆蓋;王洪光又表示,國軍兵力有限,部署集中。原本靠中央山脈為掩護的東部機場,現在也優勢不再。因為中國巡航導彈可以直接越過山脈,對飛機洞庫門進行攻擊等。[63]

中國大陸武统台灣的可能条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反分裂国家法》中規定可能動武的情形为:[64]

  • 造成分裂事实
  • 发生将会导致分裂的重大事变
  • 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

2019年5月2日,美国国防部发布2019年度中國大陆军力报告,报告将中國大陸武统台灣的条件归纳为7条:[65]

  • 台湾宣布独立
  • 台湾实质独立
  • 台湾内乱
  • 台湾获得核武
  • 无限期延迟两岸讨论统一的对话
  • 外国势力干涉台湾内政
  • 外国军队驻扎台湾

2020年4月,新冠疫情导致国际局势及台海局势发生变化,中国核战略专家杨承军在媒体发文指出了武统的6项触发条件,包括:[66]

  • 宣布独立
  • 组织“独立公投”
  • 有外军部署
  • 重启核武研发
  • 军事攻击大陆
  • 发生大规模动乱

民意與觀點

台湾方面

2011年的一份台湾民调显示,44.3%的台灣青少年在台灣與他國發生戰爭時,不願意上戰場,略高於願意上戰場的38.7%。研究者認為假如中國大陆主動以武力攻台,人們上戰場的意願將會提高[67]。2015年,台湾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與美國杜克大學共同執行的「台灣民意與國家安全」的民調显示,即使大陸攻台也支持台灣獨立的「鐵桿台獨」占32%,只有大陸不會攻打台灣才支持台獨的「條件台獨」者38%。而且愈是支持台獨的民眾,愈不認為大陸會攻打台灣;即使大陸攻打台灣,他們也比較有信心美國會出兵幫助台灣。另外,他們也相信台灣人民會起來反抗。[68]

中國大陆方面

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中国大陆官方推崇以“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式来解决台湾问题,而大陆民众观点与官方态度基本一致。但进入21世纪的网络时代后,大陆民众的反台独情绪高涨,间杂的反台情绪则在台湾民众的反陆情绪刺激下不断扩张。以致大陆民间出现比官方更激进的对台主张。2016年1月,在民进党籍的蔡英文当选总统的新闻下,有中国大陆网友留言表示:「枕戈待旦,统一台湾」「解放宝岛,希望在即!」等支持武统的言论。除贊成武力攻台的观点外,更是出现了「要岛不要人,只要周杰伦!」的口号[2],其来自于最激进的武统主张——“留岛不留人[69]”。同年4月,《环球时报》联合上海社会科学院做的一份网络民意调查则显示,40.7%的中國大陆民众认为和平统一“完全没可能”,40%的民众认为“可能性很小”;超过85%的民众支持“武统台湾”[70][71],然而BBC等多家境外媒體报道《环球时报》因发布相关民调结果“严重违反报导纪律”并造成“不良政治后果”被网信办处罚[72]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副所长张华认为因蔡英文拒绝九二共识引起武力统一台湾之意愿上升[73]。《海峽評論》報導表示,台湾作者认为2016年4月[lower-alpha 2]的“民調結果其實較為真實地反映出大陸民眾對台灣的觀感發生根本改變,他們對和平統一的幻想已經破滅”[74]。也有作者认为大陆民众认可的“武力统一、一国一制”,只是民粹观点,并无多大意义[75]

出于武力统一的意愿,中国大陆网络舆论在认为蔡英文执政能力欠佳且不断激怒北京的情况下,表现出对她的“支持”[76]。2018年1月天涯论坛的一项网络调查显示,有97%的网友支持蔡英文连任,以加速武统台湾的进程[77]。2020年1月11日,蔡英文赢得202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后,中国大陆网络舆论中武统台湾的论调再度高涨。《环球时报》主编胡锡进微博发文表态。12日,环球网以《实事求是看武统台湾的选项》为标题发文,胡锡进认为中国有武统台湾的军事力量,难度小于平津战役中攻占北京城[lower-alpha 3]。但同时警告,武统台湾“意味着中国与美国全摊牌,这是中国必须冷静面对的风险与挑战”。他提出两个武统台湾的前提条件,一是解放军在第一岛链美军形成压倒性优势,二是中国经济实力压倒美国。两者缺一不可,否则,中国大陆武统台湾将面临巨大的战略风险[78]。1月15日國臺辦例行发布会上,有记者提問國臺辦發言人马晓光如何看待蔡英文赢得202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之后中國大陆互联网上主张武力统一台湾的声音迅速升高。马晓光表示是“民进党当局[lower-alpha 4]和台獨勢力的倒行逆施導致中國大陸民間武統聲音日漸增長[79]

另一方面,2010年代以来的中国大陆民众和政府在对台问题上立场相左或对立的情况是基于民众利益受损的现实。部分学者及民众认为,中国大陆实行的少数民族优待政策一国两制优待政策已造成民族、区域政策不公,令普通民众利益受损。而在台湾、香港地区大多数民意反共、港独和台独意识高涨的情况下,港台人士依旧受到中国各级政府特别优待,是为超国民待遇对台工作中,各级政府对台胞普遍性的政治、经济优待是为常见现象。2013年,两岸政府签署的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被认为这是大陆单方向台湾让利的协议。反服贸的太阳花学运爆发前,中国大陆政府并未向大陆民众说明。学运爆发后,大陆民众出于己方利益的立场,在网络上表现出对台湾民众和学生团体反服贸的“支持和力挺”。参见: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中国大陆各界态度。2017年,福建官员张兆民在当地的台湾人士已享受优待的情况下,公开要求民众为台湾人士放弃自己权益[80]而武力统一台湾结果将把台湾划归中国普通一省而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不必实行一国两制及优待政策,故能维护大陆民众利益。基于此原因支持武力统一台湾的大陆民众亦不在少数。

参见

备注

  1. 两岸分治至今,中华民国实际控制区主要是四地,合称台澎金马,或称台湾地区。行政上,分属已虚级化的台湾省福建省。台湾是面积最大的控制区。
  2. 林原文章原文:“4月下旬環球網台灣民意大調查”。环球网隶属环球时报,当是同一次网络调查。
  3. 平津战役中,解放军攻克天津后,以和平方式取得北京城——北平和平解放
  4. 马晓光所称“民进党当局和‘台独’势力”中,民进党当局当指蔡英文政府。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特有用法,即不承认其为合法政府,参见:台湾地区领导人

參考資料

  1. 张元勋. .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河南省信阳市: 信阳师范学院). 1997, (1997年第2期): 65–67. ISSN 1003-0964 (简体中文).
  2. . 1+新闻网. 苹果日报. 2016-01-16 [2016-12-19].
  3. . 华夏经纬. 2004-05-31 [2016-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2).
  4. . 中国网. [2016-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28).
  5. 王成斌主編 (编). . 北京: 解放軍出版社. 1998. ISBN 7506502615.
  6. 曾俊豪、林松斌. . 三立新闻. 2016-12-18 [2016-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0).
  7. 記者:游凱翔. . 編輯:林興盟. 中央社 CNA. 2020-05-28 [2021-02-02] (繁体中文).
  8. 赵婉成. . 美国之音网站. 2020-09-30 [2021-02-02] (简体中文).
  9. . 人民日报. [2016-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12月20日).
  10. 童清峰、萧锋. . 联合早报网网站,来源:亚洲周刊. 2019-07-22 [2019-09-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27) (简体中文).
  11. . [2016-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1).
  12. . 人民网. [2016-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2).
  13. . 新浪历史. 《青年参考》. 2014-11-17 [2016-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0).
  14.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驻香港特别行政区特派员公署. 2003年 [2016-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0).
  15. History of the US Air Force in Taiwa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Taipei Air Station.
  16. Text of Lee's Cornell address 存檔,存档日期2016-10-30., TAIWAN INFO,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1995-6-16
  17. 國家定位 李前總統︰ROC在台灣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TVBS, 2003/12/21
  18. 許紹軒. . 自由时报. 2006-02-14 [2016-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0).
  19. 李華球. . 《国家政策论坛》. [2016-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12).
  20. 兩岸關係 歷任元首詮釋不同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民視新聞,2012-03-23
  21. 连战称"一边一国"可接受 两岸是"独立的国家"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2003.12.21
  22. . 产经新闻. [2008-1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7-06).
  23. . BBC中文网. 2016-01-13 [2016-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1).
  24. . 独家网. 2016-02-16 [2016-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13).
  25. 邱文秀. . 中时电子报. 2016-03-10 [2016-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0).
  26. 徐政璿. . 东森新闻云. 2016-10-11 [2016-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0).
  27. . 凤凰资讯. 观察者网. 2016-12-11 [2016-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12).
  28. 程嘉文. . 联合新闻网. 2016-12-10 [2016-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11).
  29. . 新浪军事. 2016-12-19 [2016-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0).
  30. . 新浪军事. 观察者网. 2016-12-15 [2016-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18).
  31. . www.xinhuanet.com. [2018-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26).
  32. . 多维新闻网. 2019-01-01 [2019-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1).
  33. 邓聿文. . 纽约时报. 2019-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1).
  34. 吳賜山. . 新頭殼. 2019-03-31 [2019-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01) (繁体中文).
  35. 赵建东. . 《環球時報》. 2019-03-31 [2019-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31) (简体中文).
  36. 童黎. . 觀察者網. 2019-03-31 [2019-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03) (简体中文).
  37. 田中靖人. . 《產經新聞》. 2019-03-31 [2019-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01) (日语).
  38. . 德國之聲. 2019-03-31 [2019-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02) (简体中文).
  39. 陳弘志. . NOWnews今日新聞. 2019-03-31 [2019-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31) (繁体中文).
  40. 崔明轩、郭媛丹和吴志伟. . 《環球時報》. 2019-04-01 [2019-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5) (简体中文).
  41. 環球時報》. . 搜狐. 2019-03-31 [2019-04-05] (简体中文).
  42. Gabriel Dominguez. . 詹氏資訊集團. 2019-04-03 [2019-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04) (英语).
  43. . 《每日新聞》. 2019-04-01 [2019-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01) (日语).
  44.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网站. 2019-04-10 [2019-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5).
  45. . 中华网. 中国新闻网. 2016-03-04 [2016-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2).
  46. 张国威. . 中时电子报. 2016-08-05 [2016-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9).
  47. . BBC (BBC). [2016-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18) (英语).
  48. . United States Congress. 2000: 21861–21865. ISBN 0-16-074951-4 (英语).
  49. Sheng Lijun. . Institute of South Asian Studies (ISAS) -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2002: 96–98. ISBN 1-84277-318-6 (英语).
  50. (PDF).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2013 [2016-12-1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5-09-06) (英语).
  51. 李, 明正; 鄭, 欽模; 葉, 怡君. .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6: 272 [2016-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12).
  52. (PDF) (新闻稿). 台灣智庫. 2010-09-10 [2016-11-1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11-08) (中文).
  53. (PDF). Office of the Secretary of Defense. 2012 [2016-12-1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12-21).
  54. (PDF). Office of the Secretary of Defense. 2016-04-26 [2016-11-1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11-04).
  55. 黃國樑. . 联合新闻网. 2018-01-16 [2020-07-30] (繁体中文).
  56. . 中华网. 观察者网. 2016-03-07 [2016-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04).
  57. . 腾讯网. 观察者. 2016-08-29 [2016-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7).
  58. 蔡浩祥. . 中时电子报. 2015-10-09 [2016-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0).
  59. . 观察者. 央视. 2016-01-21 [2016-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0).
  60. 吳冠瑾. . Yahoo奇摩. 2015-07-11 [2016-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17).
  61. J. Michael Cole. . The National Interest. 2015-03-31 [2016-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0).(英文)
  62. . 世界新闻网. 2015-04-11 [2016-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0).
  63. . 苹果日报. 《環球網》. 2015-04-10 [2016-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0).
  64. s:反分裂国家法
  65. 张国威. . 中国时报. 2019-05-04 [2020-09-16].
  66. . 中国台湾网. 2020-04-15 [2020-09-16].
  67. 林楠森. . BBC中文网. 2011-12-01 [2016-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1).
  68. . 聯合新聞網. [2016-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7).
  69. . 世界新闻网. 2019-04-16 [2019-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1) (繁体中文).
  70. . 三立新闻网. 2016-04-26 [2016-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6).
  71. 陳君碩. . 中時電子報. [2019-06-01].
  72. . BBC News 中文. [2019-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1) (中文(简体)‎).
  73. 杨晨. . 祖国. 2017, (4): 17-18 [2019-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9).
  74. 林原. . 《海峽評論》307期-2016年7月號. 2016-00-00 [2019-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28) (繁体中文).
  75. 林犀真言. . 多维新闻网站. 2019-01-08 [2019-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28) (简体中文).
  76. . 观察者网. 2018-01-16 [2020-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3) (简体中文). 报道称,大陆网友表示“菜英文当选无论是从经济层面还是国家统一层面,对大陆都是有益的,只要菜英文当选,台湾经济必定继续衰败、台湾人民继续被奴役,一个落后贫穷的台湾,是大陆人最乐意见到的,只要不碰触底线,台湾就继续穷,如果碰到底线,武力统一台湾,无论是从哪方面来看都要对国民党当选要好”、“强烈要求小英连任,穷台乱台全靠小英”、“民进党再干两届,兴许就台湾省人求统一了。”
  77. 王凡. . 非常德国网站. 2018-01-16 [2020-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3) (简体中文). 与此同时,中国天涯论坛上发起的一项投票显示,高达97%的网友投票支持蔡英文连任。在北京"横眉冷对"台北政府的当下,这个投票结果令人大跌眼镜。截至周二(1月16日),投票显示,支持蔡英文连任的有1393票(97%),不支持的由40票(3%)。该调查目前仍在进行中……网友表示,支持蔡英文是因为民进党执政更有利于北京"解放"台湾的进程,"国民党只会拖统一,民进党上来统一会很快"。
  78. 胡锡进. . 环球网. 2020-01-12 [2020-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3) (简体中文).
  79. . 中國新聞網. [2020-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5).
  80. 记者:张子亚、郭婕妤. . 央广网. 2017-03-07 [2020-07-28] (简体中文).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