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202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即中華民國第15任總統、副總統選舉,於2020年(民國109年)1月11日舉行,與第10屆立法委員選舉共同構成「2020年中華民國中央公職人員選舉[1]。該屆選舉為中華民國第7次副總統公民直選,採用普通直接平等無記名、單記、相對多數投票制度。當選人於2020年5月20日宣誓就職

中華民國第十五任總統、副總統選舉

2020年1月11日
投票率74.90%(8.63%)
 
获提名人 宋楚瑜 韓國瑜 蔡英文
政党  親民黨  中國國民黨  民主進步黨
竞选搭档 余湘
無黨籍
張善政
無黨籍
賴清德
 民主進步黨
民選得票 608,590 5,522,119 8,170,231
得票率 4.26% 38.61% 57.13%

202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各地投票情況

前任總統

蔡英文
 民主進步黨

當選總統

蔡英文
 民主進步黨

本次選舉的候選人組合共有3組,分別為民主進步黨尋求連任的現任總統蔡英文及前行政院院長賴清德(合稱「英德配」)、中國國民黨為時任高雄市市長韓國瑜及前行政院院長張善政(合稱「國政配」)、親民黨為黨主席宋楚瑜及資深廣告人余湘(合稱「宋余配」)。在開票結束後,英德配以817萬票當選副總統。英德配本次得票超越2008年配」的765萬,創下中華民國自1996年開放總統直選以來最高得票記錄,設下「蔡英文障礙」;得票率57.13%亦為次高紀錄[2][3],成為首位當選連任的東亞女性元首。本次投票率為2008年總統選舉以來最高的紀錄,也是達到2000年總統選舉的82.69%高峰後持續下滑20年的首次激增,其增加幅度亦為民選總統以來史上最大者,達8.63%。

背景

選前政治情勢

國內政治情勢

  • 自2016年蔡英文就任中華民國總統執政以來,民進黨執政和主張的各項政策,例如勞基法修改年金改革同性婚姻民法專法爭議、能源政策、轉型正義、遠洋漁業三法等引發爭議,進而導致民進黨在2018年九合一選舉慘敗[7]10項與政府政策相關的公投案結果也幾乎全面否定政府的施政方向(編號第7案反空汙、第8案反深澳電廠、第9案反核食,下一代幸福聯盟提出的第10、11、12案以及第16案以核養綠,共有7案通過;第13案東奧正名,平權前夕、彩虹起義提出的第14案、15案,共有3案不通過)[8]
  • 高雄民間團體不滿高雄市長韓國瑜在就任後不久便帶職參選總統,先前參選市長提出的政綱又有被質疑跳票[9],例如在太平島挖石油[10]、興建迪士尼樂園[11]等紛紛以可行性不足作罷,面對市議員質詢,亦顯示出對市政不熟悉,於是發起罷韓連署,要求罷免韓國瑜的市長職位[12]

兩岸及國際形勢

近年政黨得票

中華民國近年選舉政黨得票
選舉項目年別 國民 民進 時力 親民 無黨
得票數
(得票率)
得票數
(得票率)
得票數
(得票率)
得票數
(得票率)
得票數
(得票率)
2016年總統副總統選舉 3,813,365
(31.04%)
6,894,744
(56.12%)
1,576,861
(12.84%)
2016年立法委員選舉
(區域)
4,622,784
(38.71%)
5,382,973
(45.08%)
351,244
(2.94%)
150,021
(1.26%)
449,376
(5.44%)
2016年立法委員選舉
(不分區政黨)
3,280,949
(26.90%)
5,370,953
(44.06%)
744,315
(6.10%)
794,838
(6.52%)
2018年直轄市及縣市長選舉 6,102,876
(48.79%)
4,897,730
(39.16%)
1,413,821
(11.30%)
2018年直轄市及縣市議員選舉 5,001,157
(40.39%)
3,844,245
(31.05%)
308,371
(2.49%)
116,917
(0.94%)
2,632,480
(21.26%)

近年政黨版圖

中華民國近年選舉政黨版圖
2016年總統副總統選舉各鄉鎮市區得票 2016年立法委員選舉
2018年直轄市及縣市長選舉 2018年直轄市及縣市長選舉各鄉鎮市區得票
各選舉區當選人黨籍或各地區得票最高的政黨:
  時代力量(2016)/民國黨(2018)

選務工作進行程序

正副總統候選人

資格

您可以在維基文庫中查找此百科條目的相關原始文獻:
  • 依據《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第20條,在中華民國自由地區繼續居住六個月以上且曾設籍十五年以上之選舉人,年滿四十歲,可以申請登記為總統、副總統候選人。恢復中華民國國籍、因歸化取得中華民國國籍、大陸地區人民或香港、澳門居民經許可進入臺灣地區者,不得登記為總統、副總統候選人[35]
  • 依據《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第22條,符合推薦正副總統候選人資格的政黨有:民主進步黨中國國民黨親民黨時代力量,各可直接提名一組候選人參選[36]
  • 依據《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第23條,其他未符合第22條規定之政黨及無黨籍之正副總統候選人,則須依連署方式申請登記;連署人數,應於規定期間內,已達「最近一次立法委員選舉選舉人總數百分之一點五者」。2016年立委選舉共18,692,217選舉人數,因此連署人數須達280,384人,方可登記為候選人[37]

資歷

2020年中華民國總統候選人資歷
當選標記
號次 1 2 3
黨籍  親民黨  中國國民黨  民主進步黨
候選人
宋楚瑜

韓國瑜

蔡英文
背景
  • 政治界:大學教授、國際談判代表
學歷
經歷
出生地  中華民國湖南省湘潭縣[註 2]
1942年3月16日(77歲)
 中華民國臺灣省臺北縣[註 3]
1957年6月17日(62歲)
 中華民國臺灣省臺北市[註 4]
1956年8月31日(63歲)
居住地  中華民國臺北市  中華民國高雄市  中華民國新北市
2020年中華民國副總統候選人資歷
號次 1 2 3
黨籍 無黨籍 無黨籍  民主進步黨
候選人
余湘

張善政

賴清德
背景
學歷
經歷
出生地  中華民國臺灣省臺東縣
1959年12月31日(60歲)
 中華民國臺灣省臺北市[註 5]
1954年6月24日(65歲)
 中華民國臺灣省臺北縣[註 6]
1959年10月6日(60歲)
居住地  中華民國臺北市  中華民國新北市  中華民國臺南市

財產申報

2020年中華民國正副總統選舉候選人財產申報[38]
號次 候選人 候選職務 黨籍 土地 建物 汽車 存款 有價證券 債權 事業投資 有價收藏 保險 貸款
1 宋楚瑜 總統  親民黨 1筆1筆3241萬
余湘 副總統 無黨籍 16筆4筆1輛9627萬52萬借款2052萬6億1025萬1億2895萬43筆
2 韓國瑜 總統  中國國民黨 2輛3189萬1424萬1000萬17筆1234萬
張善政 副總統 無黨籍 9筆6筆2輛2739萬2018萬20筆249萬
3 蔡英文 總統  民主進步黨 6筆2筆4877萬413萬租金每月9萬110萬
賴清德 副總統 1筆1筆1輛745萬8筆

候選人產生過程

政黨初選過程

202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政黨內部初選過程
政黨 獲提名人 過程 狀態
  民主進步黨 蔡英文 2019年2月19日,總統蔡英文在總統專機上接受美國CNN電視台獨家專訪時,正式表態將於2020年大選尋求連任。[39]2019年3月21日,總統蔡英文宣布登記2020年民進黨總統黨內初選。[40]而前行政院長賴清德在2019年3月18日,登記黨內總統初選。[41] 在2019年6月13日,公布初選民調結果,由總統蔡英文獲勝。[42] 民進黨中執會也在2019年6月19日正式公告提名總統蔡英文代表民主進步黨參與202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43]。2019年11月17日,總統蔡英文宣布副總統候選人由初選競爭對手前行政院長賴清德出任[44] 提名完成
  中國國民黨  韓國瑜 2018年11月26日,臺北市議員羅智強宣佈參選202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45],但於2019年4月7日宣佈退選,轉而支持征召韓國瑜[46]。2018年12月25日,前桃園縣長、前新北市長朱立倫也宣布參選總統。[47] 2019年1月7日,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張亞中孫文學校召開記者會宣布參選2020總統大選。[48] 2019年2月26日,前台北縣長周錫瑋宣布投入中國國民黨總統初選。[49] 2019年3月7日,國民黨立委王金平宣布參選總統。[50]2019年6月6日,王金平宣布不參加中國國民黨總統黨內初選。[51] 2019年4月17日,鴻海科技集團(富士康)董事長、榮譽資深黨員郭台銘宣布參加中國國民黨總統初選,不接受黨徵召,未簽署黨內候選人間協議[52]。2019年6月8日,高雄市長韓國瑜在花蓮的造勢大會上宣布登記中國國民黨黨內初選[53]。2019年7月15日,公布初選民調結果,由高雄市長韓國瑜獲勝而國民黨全代會也於2019年7月28日正式通過提名高雄市長韓國瑜為國民黨第十五任總統候選人。[54][55]2019年11月11日,韓國瑜宣布副總統候選人由前行政院長張善政出任[56][57] 提名完成
  親民黨    宋楚瑜 2019年11月13日,親民黨舉行決策會議及全國委員會議商討2020年總統提名及其他事宜,會後召開記者會正式對外宣布將提名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參選總統[58],副總統人選則為前聯廣傳播集團董事長、廣告名人余湘[59] 提名完成

連署過程

202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連署過程
被連署人 黨籍 過程 狀態
黃多玉張幼薇 無黨籍 2019年9月13日,悟善文化基金會創辦人黃多玉宣布參選,登記為總統副總統被連署人[60]並在2019年10月20日宣布全面停止連署活動,並將連署書全數燒毀[61]。10月28日再度聲明,改為力挺親民黨主席宋楚瑜角逐總統[62] 連署失敗
藍信祺胡宗偉 無黨籍 民國70年代曾名列槍擊要犯[63],有殺人、公共危險、走私槍械前科[64][65]的藍信祺在2019年9月13日宣布參選,登記為總統副總統被連署人[66] 連署失敗
曾坤炳黃源誠 無黨籍 2019年9月14日,國家改革促進會理事長曾坤炳宣布參選,登記為總統副總統被連署人[67] 連署失敗
黃榮章柯振榮 中國紅色統一黨 2019年9月16日,中國紅色統一黨主席黃榮章宣布參選,登記為總統副總統被連署人[68] 連署失敗
楊世光陳麗玲  新黨 財經自媒體《楊世光在金錢爆》主持人、前新黨秘書長楊世光在2019年9月17日宣布參選,登記為總統副總統被連署人[69]。楊世光因連署未達目標的四成在2019年11月1日宣布退選,並稱為避免支持者被追殺,不會將連署書交予政府,未來會全力支持韓國瑜[70] 連署失敗
呂秀蓮彭百顯 FA 喜樂島聯盟 中華民國副總統呂秀蓮在2019年9月17日宣布參選,登記為總統副總統被連署人[71]。呂秀蓮曾口頭宣告離開民進黨但未進行退黨程序,仍保有民進黨黨籍[72],連署截止前因連署未達目標的一半發表五點聲明宣布退選,最終亦未於規定時間截止前遞交連署書至中選會[73] 連署失敗
王堯立江丁威 無黨籍 2019年9月17日,無黨籍人士王堯立宣布參選,登記為總統副總統被連署人[74] 連署失敗
梅峯張建富  健保免費連線 2019年9月17日,健保免費連線召集人梅峯宣布參選,登記為總統副總統被連署人[75] 連署失敗

連署結果

  • 2019年11月2日,僅中國紅色統一黨主席黃榮章繳交71份連署書,其餘7組被連署人均未送審連署書,最終確定8組被連署人全數連署失敗[76]
  • 2019年11月13日,中選會公布最後連署結果,僅有1組人送件,為黃榮章、柯振榮,共送71件連署書,當中僅有1件連署書合於規定,也宣告8組人全數連署失敗[77]
202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連署結果[78]
組別 候選人 所屬政黨 連署人數 通過與否
總統 副總統 送審份數 刪除份數 合格份數
1黃多玉張幼薇 無黨籍未送審00
2藍信祺胡宗偉 無黨籍未送審00
3曾坤炳黃源誠 無黨籍未送審00
4黃榮章柯振榮中國紅色統一黨71701
5楊世光陳麗玲 新黨未送審00
6呂秀蓮彭百顯FA 喜樂島聯盟未送審00
7王堯立江丁威 無黨籍未送審00
8梅峯張建富 健保免費連線未送審00
連署時間 2019年9月19日至11月2日
送審份數總計 71
合格份數總計 1
合格率 1.41%
門檻 280,384

選舉議題

202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議題候選人立場
選舉議題 親民 宋楚瑜
無黨 余湘
國民 韓國瑜
無黨 張善政
民進 蔡英文
民進 賴清德
競選口號
  • 「藍綠推兩邊、人民擺中間」[79]
  • 「台灣安全、人民有錢」[80]
  • 「2020台灣要贏,LET'S WIN!」[81]
競選歌曲

競選過程

相關事件

202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競選過程
日期 事件 備註
2019年1月2日告臺灣同胞書》40週年紀念會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提出「5項對臺原則」,並重申不承諾放棄對臺使用武力。[27]
蔡英文總統府記者會表示台灣絕不接受「一國兩制」,絕大多數台灣民意也堅決反對「一國兩制」,這也是「台灣共識」。[87]
2019年2月起韓國瑜爭議事件韓國瑜在擔任高雄市長、參與國民黨總統初選,以及獲得總統提名後的言行,受到部分人士的批評[88][89][90][91]
2019年3月起罷免韓國瑜行動民間團體不滿韓國瑜在擔任高雄市長後不久,便參與國民黨總統初選,所發起的罷免行動。[92]
2019年3月14日民進黨總統初選開始總統蔡英文、前行政院長賴清德登記參選[93]
2019年5月起制定《反渗透法》等相關法案明定任何人不得接受滲透來源的指示、委託、捐贈政治獻金或影響選舉罷免公投行為。[94]
2019年5月17日立法院通過《同婚專法中華民國正式成為亞洲第一個讓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95]
2019年6月起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強行修訂《逃犯條例》而觸發,并對此次總統選舉造成衝擊。[29]
2019年6月起蔡英文學位門事件蔡英文在倫敦政經學院的博士論文遭質疑真實性,後蔡英文公布論文原稿,並授權國家圖書館公開。[96]
2019年6月10日國民黨總統初選開始前新北市長朱立倫、前台北縣長周錫瑋台大教授張亞中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高雄市長韓國瑜登記參選[97]
2019年6月19日蔡英文獲民進黨提名由民主進步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公告。[43]
2019年7月總統府侍衛室菸品走私案國安人員利用蔡英文出訪期間以職務之便結合中華航空走私香菸10,009條。[98]
2019年7月6日長榮航空空服員罷工事件長榮勞資雙方取得共識並簽訂團體協約,空服員罷工於10日凌晨零時結束[99]
2019年7月28日韓國瑜獲國民黨提名由中國國民黨全國代表大會通過。[55]
2019年8月17日韓國瑜籌組國政顧問團由無黨籍的前行政院長張善政擔任總召集人,協助韓國瑜規劃競選政見。[100]
2019年9月邦交國斷交所罗门群岛基里巴斯在4天內先後與中華民國斷交。[101][102]
2019年9月13日公民連署日程開始共有8組登記為總統、副總統被連署人。[103]
2019年10月10日蔡英文總統府國慶文告在府前廣場舉行「中華民國中樞暨各界慶祝108年國慶大會」,以「堅韌之國 前進世界」為題發表演說。[104]
2019年10月16日韓國瑜請假參選總統韓國瑜請假高雄市長一職,正式展開總統選舉行程。[105]
2019年10月23日陳同佳投案事件港女命案凶嫌陳同佳出獄,陳嫌表示暫不啟程至台灣自首,如欲赴台之前會先通知傳媒[106][107]
2019年11月起王立強事件自稱共諜的王立強爆料向候選人提供資金,國民黨指該人是詐騙[108]環球網並發布宣稱是他的庭審影像[109]
2019年11月11日張善政擔任韓國瑜副手科技部長、前行政院長張善政,擔任韓國瑜的副總統候選人。[56]
2019年11月13日宋楚瑜親民黨提名這是宋楚瑜第4次參選總統、第5次參與總統選舉,並表示這是「終局之戰」。[58]
余湘擔任宋楚瑜副手余湘在廣告業界有「廣告教母」之稱,擔任宋楚瑜的副總統候選人。[59]
公民連署結果公布8組登記為總統、副總統被連署人全數未通過。[110]
2019年11月17日賴清德擔任蔡英文副手台南市長、前行政院長賴清德,擔任蔡英文的副總統候選人。[111]
陳建仁擔任蔡英文競選主委副總統陳建仁表示不再續任,後擔任蔡英文的全國競選總部主任委員。[111]
2019年11月29日韓國瑜呼籲「唯一支持蔡英文韓國瑜認為此次民意調查被操弄,呼籲支持者接到民調電話都回答「唯一支持蔡英文」作為反制。[112]
2019年12月楊蕙如網軍」事件楊蕙如涉嫌操縱網軍被起訴,由於楊蕙如是民進黨員,該黨澄清是其個人行為,和民進黨無關。[113]
美國通過《國防授權法參眾兩院先後通過,該法案要求國家情報總監在台灣大選後45天內,提交「中國干預台灣大選」報告[114]
2019年12月8日朱立倫擔任韓國瑜競選主委國民黨主席、前新北市長朱立倫,擔任韓國瑜的全國競選總部主任委員。[115]
2019年12月15日波特王遭解約事件網紅波特王與蔡英文合拍影片中,稱其為「台灣總統」,遭中華人民共和國合作方要求下架[116]
2019年12月21日高雄「」與「挺韓」遊行罷韓的「WE CARE高雄大遊行」與挺韓的「南方崛起高雄光榮周年慶大遊行」在高雄市舉行。[117]
2020年1月1日出席元旦典禮宋楚瑜、韓國瑜、蔡英文分別在不同地點出席元旦升旗典禮。[118][119][120]
蔡英文總統府元旦文告蔡英文對於臺灣與兩岸議題發表演說,並重申「四個必須」與「四個認知」。[121]
2020年1月2日空軍黑鷹直升機失事空軍救護隊一架UH-60M黑鷹直升機失事,包括參謀總長沈一鳴等8人殉職。[122]各主要政黨皆暫停選舉行程。[123]
2020年1月10日選前之夜造勢晚會宋楚瑜陣營在台北、韓國瑜陣營在新北與高雄,蔡英文陣營在台北、新北、台中與高雄舉辦最後造勢晚會。[124]
2020年1月11日總統與立委選舉投票與開票蔡英文、賴清德當選第15任總統、副總統,得票數超越2008年的馬英九、蕭萬長,創總統民選最高紀錄;[125]
第10屆立法委員選舉亦由民進黨取得國會過半數,繼續完全執政。[126]

政見發表會

202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政見發表會[127][128]
參與候選人 電視政見時間 製播電視台
總統(一)2019年12月18日(三)晚上7時華視
副總統2019年12月20日(五)晚上7時公視
總統(二)2019年12月25日(三)下午2時中視
總統(三)2019年12月27日(五)晚上7時台視
中央選舉委員會依照「總統副總統選舉候選人電視政見發表會實施辦法」,主辦電視政見發表會。候選人在每場各發表政見3次,每次時間為10分鐘。除電視直播外,也會同步網路直播以及將影片上傳至YouTube

電視辯論

202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電視辯論[129]
參與候選人 電視辯論時間 製播電視台
總統2019年12月29日(日)下午2時公視
:本屆總統副總統選舉候選人電視辯論會由公共電視台中央通訊社中國時報自由時報聯合報蘋果日報三立電視台中天電視台TVBS新聞台民視聯合主辦。

未有參選政黨及政治人物之立場

民意調查

選舉結果

全國得票統計

中華民國第十五任總統、副總統選舉結果
號次 候選人 政黨 得票數 得票率 當選標記
1 宋楚瑜余湘  親民黨 608,590票 4.26%
2 韓國瑜張善政  中國國民黨 5,522,119票 38.61%
3 蔡英文賴清德  民主進步黨 8,170,231票 57.13%
選舉日期2020年1月11日選舉人數19,311,105人
投票率74.90%投票人數有效:14,300,940人
無效:163,631人

[142][143]

各縣市投票結果

第15任中華民國總統副總統選舉各縣市投票結果
縣市 選舉人數 宋楚瑜余湘 韓國瑜張善政 蔡英文賴清德 無效票 投票率 前二名
得票差
得票數得票率得票數得票率得票數得票率
臺北市 2,167,26470,7694.34%685,83042.01%875,85453.65%21,38176.31%190,024
新北市 3,321,459112,6204.57%959,63138.91%1,393,93656.52%28,04175.09%434,305
基隆市 311,80111,8785.25%99,36043.92%114,96650.82%2,45873.34%15,606
宜蘭縣 375,60810,7393.91%90,01032.80%173,65763.28%3,02973.86%83,647
桃園市 1,780,75563,1324.82%529,74940.40%718,26054.78%14,06674.42%188,511
新竹縣 438,04918,4355.67%154,22447.45%152,38046.88%3,97075.11%1,844
新竹市 345,34514,1035.40%102,72539.34%144,27455.26%3,42376.60%41,549
苗栗縣 447,42215,2224.66%164,34550.32%147,03445.02%3,57873.80%17,311
臺中市 2,251,06484,8004.99%646,36638.06%967,30456.95%20,55076.36%320,938
彰化縣 1,035,50735,0604.59%291,83538.24%436,33657.17%10,27774.70%144,501
南投縣 413,48513,3154.45%133,79144.72%152,04650.83%3,55573.21%18,255
雲林縣 565,26915,3313.83%138,34134.60%246,11661.56%5,20371.65%107,775
嘉義縣 428,64011,1383.62%98,81032.16%197,34264.22%3,74872.56%98,532
嘉義市 215,0556,2043.84%56,26934.79%99,26561.37%1,66475.98%42,996
臺南市 1,556,84541,0753.52%339,70229.10%786,47167.38%12,34175.77%446,769
高雄市 2,299,55855,3093.14%610,89634.63%1,097,62162.23%17,00677.44%486,725
屏東縣 688,79314,0212.74%179,35335.10%317,67662.16%4,99274.92%138,323
臺東縣 179,5364,1633.60%67,41358.28%44,09238.12%1,11965.05%23,321
花蓮縣 269,5586,8693.71%111,83460.38%66,50935.91%2,08169.48%45,325
澎湖縣 88,4322,5835.07%20,91141.08%27,41053.85%64458.29%6,499
金門縣 120,7211,6363.41%35,94874.83%10,45621.77%42340.14%25,492
連江縣 10,9391883.04%4,77677.16%1,22619.81%8257.34%3,550
  • 各縣市得票數領先者使用紅色字體標出。
  • 得票數據以中央選舉委員會公佈為準。

開票特別節目

各界反應

選前台灣海外政治觀察

202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前海外政治觀察
中国大陆 2019年12月2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美國大使崔天凱接受中國國際電視台節目《薇觀世界》主持人田薇採訪時,針對台灣總統大選,崔天凱稱「台灣地區的選舉是中國台灣省的地方選舉」,要求美國履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中的「一個中國」承諾。[144]
 香港 這次選舉正值香港《逃犯條例》爭議持續,被視為較支持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蔡英文民進黨亦得到不少香港公眾人物的支持。

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於2020年1月7日透過Facebook呼籲台灣民眾投票日一定要去投票,用手中的一票守護台灣的民主。[145] 明星杜汶澤亦有拍片呼籲去投票。2020年1月9日,《自由時報》報導,蔡英文及民進黨得到香港民主黨資深議員黃國桐、公民黨主席梁家傑、時事評論員桑普、沙田區議員趙柱幫、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沙田社區網絡劉頴匡、《肥媽有話兒》演唱者Fat Li、公民黨沙田區議員黃文萱、公民黨立法會議員郭榮鏗郭家麒,以及藝人阮民安支持。他們大多批評韓國瑜中国共产党過於緊密,將侵蝕香港及台灣的自由民主。其中黃國桐更批評國民黨拒絕就台灣現行《港澳關係條例》的事宜,和香港人作出會面或關注香港局勢。[146]

選後台灣海外政治觀察

202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後海外政治觀察
中国大陆
  • 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1月11日表示,大陆对台政策明确、一贯,并重申坚持一个中国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立场。[147]
  • 外交部发言人耿爽1月12日表示,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并表示“相信国际社会将继续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理解和支持中国人民反对‘台独’分裂活动、争取完成国家统一的‘正义事业’”。[148]同日,耿爽就美国、英国、日本等高级官员向获连任的蔡英文表示祝贺时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同时指出“希望有关国家切实恪守一个中国原则,不与台湾地区发展任何官方关系和进行任何官方性质的往来,慎重妥善处理涉台问题,不向‘台独’势力发出任何错误信号,以实际行动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维护与中国双边关系的大局”。[149]
  • 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王毅1月13日在非洲访问时表示,中国大陆主张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一部分的一个中国原则,是国际社会早已形成的普遍共识。他表示“这一共识不会因为台湾岛内的一场地方选举而出现丝毫改变,也不会因为个别西方政客的错误言行而发生任何动摇。”外交部官网刊发的王毅有关评论称“中华民族的复兴和海峡两岸的统一,都是历史的必然”,“逆势而动,必将穷途末路;分裂国家,注定遗臭万年”[150]。然而中华民国大陆委员会反驳了王毅的言论,称選舉結果是“台灣人民拒絕‘一國兩制’最明確的答案”,同时批评中国大陆「不要再自欺欺人」,“必須面對國際現實”[151]
  • 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1月15日回应选后中国大陆网络舆论中高涨的武统台湾论调,称中国大陆政府“对台大政方针是一贯的、明确的,不会改变。我倒是要提醒,民进党当局[註 7]和‘台独’势力应该严肃思考一下,为什么近些年来大陆民间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武统’声音?这是被他们的倒行逆施逼出来的,他们应该认真思考,到底要把台湾和两岸关系带向何方。”[152]
 美國
  • 美國國務卿麥克·蓬佩奧發表正式聲明向蔡英文道賀,稱呼蔡英文為「蔡總統(President Tsai)」,並讚許台灣再次展現了蓬勃的民主,「美國希望台灣持續為其他追求民主繁榮並致力於提供人民一條更好的道路的國家,樹立傑出的榜樣」[153]。蓬佩奧指出,美國人民及台灣人民不僅僅是合作夥伴,也是同一個民主社群的成員,彼此因相同的政治、經濟和國際價值觀緊密結合。[154]
 日本
  • 日本外務大臣茂木敏充指出,台日共享基本價值觀並擁有密切經貿關係及人員往來,是日本的重要夥伴及珍貴友人,日本政府將致力進一步深化台日交流與合作。[155]
  • 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台北事務所代表泉裕泰也表示將全力以赴,促進台日關係更上一層樓。[156]
 德國
  • 德國在台協會處長王子陶Facebook發文表示,他以全體德國同胞之名,恭祝蔡總統連任中華民國臺灣的總統。對於蔡總統繼續肩負總統的重責大任,由衷祝福一切順利。王子陶說,德國與台灣不僅在經濟、學術、商業、文化方面有密切交流,也是擁有共同價值的夥伴。自由、民主、法治國家及維護人權是德台雙方治理國家的基石與先決條件,蔡總統與其政策充分展現上述價值觀;他相信,奠基在這項基礎上,德台雙方各領域的交流一定會持續活躍發展。[157]
 英國
  • 英國外交大臣多米尼克·拉布表示見證台灣民主政治的蓬勃發展。他表示,選舉過程順利,他由衷恭喜台灣人民,並祝賀蔡英文博士和民進黨贏得連任,也期盼海峽兩岸重啟對話,以化解歧見,並建立建設性關係。[158]
 加拿大
  • 加拿大外交部外交政策部門在Twitter發文表示「加拿大祝賀臺灣人民最近的選舉。民主、人權和法治作為社會的基石,將繼續在加強我們廣泛的民間、貿易和投資關係方面發揮重要作用。」[159]
  • 加台國會友好協會會長史葛洛拍發賀電並在Twitter發文,恭喜蔡總統連任成功,期盼雙邊人民未來持續發展正向關係。
  • 加拿大保守黨參議員吳藍海表示:「台灣人民說話了!今天,他們再次投票贊成建立一個自由民主和團結的台灣。台灣繼續成為其他亞洲國家的榜樣。」[160]
 法國
  • 法國在台協會在官方Facebook以中法雙語表示,誠摯熱烈祝賀蔡英文博士連任總統以及所有台灣人順利圓滿地完成民主的選舉。法國在台協會「有堅定的意志與所有當選人合作加強台法關係」。[161]
  • 法國外交部在其網站發表賀詞稱:「台灣周六舉行的選舉在自由與民主的背景下舉行,選舉彰顯了台灣人對地方民主法治以及人權的執着。法國對所有當選者表示祝賀,期待台海兩岸以和平為主繼續對話與合作。」。[162]
 荷蘭
  • 荷蘭貿易暨投資辦事處在Facebook公開致賀內容,恭賀臺灣人民踴躍透過民主機制參與剛落幕的選舉,也恭喜蔡英文總統再次連任。[163]
 澳大利亚
 新加坡
  • 新加坡外交部發言人表示,恭賀台灣順利完成大選,並認為新加坡與台灣多年來有著密切友善關係,將繼續在「新加坡的一個中國政策」基礎上,持續發展彼此關係。同時指出,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需要兩岸領導人的智慧與務實,多年來兩岸也從這樣的兩岸關係中獲得巨大利益。[165]
 博茨瓦纳
 土耳其
 危地马拉

後續影響

雞排打賭結果

選舉之前,不少網友及公眾人物就打賭,假如選舉結果符合或不符合其預測,則會發送一定數量雞排[170][171]。例如:

  • 網路名人「館長」陳之漢曾揚言如果蔡英文勝出,將大方送一萬份雞排。後來為方便湊整數,改發一萬兩千份,六都各發兩千份[172]
  • 某何姓網友揚言如果蔡英文取得800萬票,就請全台灣每人一份雞排。[173]
  • 資深媒體人趙少康於選前曾表示若選舉結果是蔡英文當選,而且贏32%,他就發3萬份雞排[174]

結果蔡英文以817萬票當選,有媒體笑言「雞排吃到吐」、「台灣雞的滅絕時代來臨」。[170]中國文化大學教授鈕則勳分析指出,賭雞排其實是台灣近幾年在選舉過程顯著又特殊的現象,他認為,雞排是台灣夜市都會有的平民美食,而且賭雞排要比賭上一碗又一碗的牛肉麵簡單。[175]

韓國瑜市長罷免案

2020年高雄市市長韓國瑜罷免案的成案以及成功被視為此次選舉的後續事件[176]

參見

註釋

  1. 關於論文爭議議題,參見「蔡英文學位門」。
  2. 宋楚瑜出生時中華民國治權仍及中國大陸
  3. 韓國瑜出生時新北市尚未改制為直轄市。
  4. 蔡英文出生時臺北市尚未改制為直轄市。
  5. 張善政出生時臺北市尚未改制為直轄市。
  6. 賴清德出生時新北市尚未改制為直轄市。
  7. 民进党当局即2016-2020年的蔡英文政府

參考文獻

  1. 王承中. . CNA中央通訊社. 2019-03-19 [2019-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2. . 端傳媒. 2020-01-11 [2020-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1).
  3. . 明報. 2020-01-11 [2020-01-11] (中文(香港)‎).
  4. 嘉鸿. . 2018-11-24 [2020-01-03].
  5. . 中央社. [2020-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03).
  6. Patrick.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2018-11-25 [2020-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03).
  7. 嘉鴻. . BBC. 2018-11-24 [2020-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21).
  8. 賴怡君. . 信傳媒. 2018-11-25 [2020-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9. . [2020-0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01).
  10. . [2020-0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01).
  11. . [2020-0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01).
  12. 王淑芬. . 中央社. 2019-11-06 [2020-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6).
  13. 董俞佳. . 聯合報. 2019-08-03 [2020-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04).
  14. 尹俊傑. . 中央社. 2019-04-30 [2020-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1).
  15. 繆宗翰. . 中央社. 2018-01-05 [2020-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4).
  16. 唐佩君. . 中央社. 2019-05-07 [2020-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27).
  17. 廖德修. . 中國時報. 2018-07-25 [2020-01-09].
  18. 黨一馨. . 上報. 2018-05-31 [2020-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02).
  19. . 自由時報. 2017-04-16 [2020-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03).
  20. 楊濡嘉. . 聯合報. 2019-09-20 [2020-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11).
  21. 佟亦加. . 大紀元. 2019-11-25 [2020-01-08].
  22. 李志良. . 新頭殼newtalk. 2018-04-26 [2020-01-08].
  23. 斐珍. . 希望之聲. 2019-12-18 [2020-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8).
  24. 鍾元. . 大紀元. 2018-12-21 [2020-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9).
  25. . 自由時報. 2019-05-08 [2020-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7).
  26. 曾學仁. . 聯合報. 2019-06-06 [2020-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9).
  27. . 人民网. 2019-01-03 [2019-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7).
  28. 蘇芳禾. . 自由時報. 2019-01-08 [2019-03-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25).
  29. . 聯合新聞網. [2019-08-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1).
  30. . 自由亞洲電台. [2019-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1).
  31. 顏振凱. . 風傳媒. 2019-06-11 [2019-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8).
  32. 記者:詹士弘. . 自由时报电子报. 2019-06-15 [2019-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28) (繁体中文).
  33. . 自由時報. 2019-11-25 [2020-01-08].
  34. 林孝萱. . NOWnews今日新聞. 2019-12-30.
  35. . 全國法規資料庫. [2020-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4).
  36. 陳柏樺. . 今周刊. 2019-07-29 [2020-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4).
  37. 涂鉅旻. . 自由時報. 2019-09-18 [2020-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4).
  38. . 中央選舉委員會. [2019-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8).
  39. . 2019-02-19 [2019-0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20).
  40. . 自由新聞網. 2019-03-22 [2019-03-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22).
  41. . 自由新聞網. 2019-03-19 [2019-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19).
  42. . 自由新聞網. 2019-06-13 [2019-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3).
  43. . 民主進步黨. 2019-06-19 [2019-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1).
  44. . 自由時報. 2019-11-17 [2019-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17).
  45. . [2019-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7).
  46. . [2019-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7).
  47. . 2018-12-25 [2018-1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5).
  48. 張亞中宣布參選2020總統 轉型內閣制、立委增至200名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ETtoday新聞雲 > 政治 2019年01月07日 09:50 記者徐政璿/台北報導
  49. . [2019-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26).
  50. 自由時報電子報. .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19-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28) (中文(台灣)‎).
  51. . 联合早报. 2019-06-06 [2019-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5) (英语).
  52. . 中國時報. 2019-04-17 [2019-0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53. udn video, , 2019-06-08 [2019-0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8)
  54. . 中國時報. 2019-07-15 [2019-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5).
  55. . 中國國民黨全球資訊網. [2019-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8).
  56. 劉宛琳. . 聯合新聞網. 2019-11-11 [2019-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12).
  57. 劉宛琳. . 聯合新聞網. 2019-11-11 [2019-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12).
  58. . 中央通訊社. 2019-11-13 [2019-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13).
  59. . 中央通訊社. 2019-11-13 [2019-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13).
  60. . 自由時報. 2019-09-13 [2019-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8).
  61. . 三立新聞網. 2019-10-20 [2019-10-20].
  62. . 三立新聞網. 2019-10-28 [2019-10-28].
  63. . 台灣記憶-國家圖書館. 臺灣電視公司. [2015-1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17).
  64. . 國家圖書館數位影音服務系統. 臺灣電視公司. [2015-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17).
  65. . 國家圖書館數位影音服務系統. 臺灣電視公司. [2019-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17).
  66. 陳子華. . 中央廣播電台. 2019-09-13 [2019-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8).
  67. . 中央通訊社. 2019-09-15 [2019-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8).
  68. . 蘋果日報. 2019-09-16 [2019-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8).
  69. . 自由電子報. 2019-09-17 [2019-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8).
  70. . 中時電子報. 2019-11-01 [2019-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2).
  71. . 自由電子報. 2019-09-17 [2019-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8).
  72. . ETtoday新聞雲. 2019-09-17 [2019-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8).
  73. . ETtoday新聞雲. 2019-11-02 [2019-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2).
  74. . 中央廣播電臺. 2019-09-17 [2019-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8).
  75. . ETtoday新聞雲. 2019-09-17 [2019-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8).
  76. . ETtoday新聞雲. 2019-11-02 [2019-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2).
  77. . 聯合新聞網. 2019-11-13 [2019-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13).
  78. 袁茵. . ETtoday新聞雲. 2019-11-13 [2020-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4).
  79. 林昀真. . 新頭殼. 2019-12-03 [2020-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3).
  80. 施曉光. . 自由時報. 2019-11-14 [2020-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4).
  81. 蔡慧貞. . 上報. 2019-09-07 [2020-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4).
  82. 陳昀. . 自由時報. 2019-12-05 [2020-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4).
  83. 李慈音. . 中時電子報. 2019-12-03 [2020-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4).
  84. 李慈音. . 中時電子報. 2019-12-29 [2020-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4).
  85. 顏振凱. . 風傳媒. 2019-09-24 [2020-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4).
  86. 陳鈺馥. . 自由時報. 2019-12-05 [2020-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4).
  87. 楊宏基. . 新頭殼. 2019-01-02 [2020-0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02).
  88. . 自由時報. 2019-05-22 [2020-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3).
  89. 黃婉婷. . 風傳媒. 2019-09-04 [2020-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30).
  90. . 自由時報. 2019-09-10 [2020-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05).
  91. 蔡孟妤. . 聯合報. 2019-04-24 [2020-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24).
  92. 王榮祥. . 自由時報. 2019-07-16 [2019-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3).
  93. 陳俊華. . 中央社. 2019-03-22 [2020-01-09].
  94. 謝佩玲. . 今周刊. 2019-12-26 [2019-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9).
  95. 王揚宇. . 中央社. 2019-05-17 [2020-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7).
  96. 李宗憲. . BBC. 2019-09-27 [2019-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4).
  97. 林良昇. . 自由時報. 2019-06-10 [2020-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4).
  98. 鄭瑋奇. . 自由時報. 2019-07-26 [2019-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3).
  99. 余曉涵. . 中央社. 2019-07-07 [2020-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4).
  100. 蘇秀慧、吳梓鍹. . 中時電子報. 2019-08-17 [2019-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5).
  101. 公眾外交協調會. .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9年9月16日.
  102. 公眾外交協調會. .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9年9月20日.
  103. 涂鉅旻. . 自由時報. 2019-09-17 [2020-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03).
  104. . 中華民國總統府. 2019-10-10 [2020-0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02).
  105. 許麗娟. . 自由時報. 2019-10-15 [2019-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9).
  106. 繆宗翰. . 中央社. 2019-10-23 [2020-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8).
  107. . 中央廣播電台. 2019-10-24 [2020-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5).
  108. 周志豪. . 聯合新聞網. 2019-12-07 [2019-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8).
  109. . 自由亚洲电台. 2019-11-27 [2019-11-27].
  110. 程嘉文. . 聯合新聞網. 2019-11-02 [2020-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6).
  111. 張家銘、王傳豪. . 上報. 2019-11-17 [2019-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9).
  112. 楊濡嘉. . 聯合新聞網. 2019-11-29 [2019-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2).
  113. 邱瓊玉. . 聯合新聞網. 2019-12-04 [2019-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4).
  114. 江今葉. . 中央社. 2019-12-18 [2020-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8).
  115. 賴筱桐. . 自由時報. 2019-12-08 [2019-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9).
  116. 王淑芬. . 中央社. 2019-12-16 [2020-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5).
  117. 林保光. . 聯合新聞網. 2019-12-21 [2020-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9).
  118. 楊文君. . 中央廣播電台. 2020-01-01 [2020-0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02).
  119. 綜合報導. . 華視新聞. 2020-01-01 [2020-0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01).
  120. . 中華民國總統府. 2020-01-01 [2020-0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02).
  121. . 中華民國總統府. 2020-01-01 [2020-0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02).
  122. 洪哲政. . 聯合新聞網. 2020-01-02 [2020-0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02).
  123. 綜合報導. . 中央通訊社. 2020-01-02 [2020-0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02).
  124. . 自由電子報. 2020-01-10 [2020-01-10] (中文(台灣)‎).
  125. 綜合報導. . 自由時報. 2020-01-11 [2020-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1).
  126. 綜合報導. . 自由時報. 2020-01-12 [2020-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7).
  127. . 中央社. 2019-12-27 [2020-01-08].
  128. . 中央社. 2019-12-20 [2020-01-09].
  129. 余祥. . 中央社. 2019-12-29 [2020-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9).
  130. 范正祥. . 中央通訊社. 2020-01-05 [2020-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05) (中文(台灣)‎).
  131. Storm.mg. . www.storm.mg. 2019-11-02 [2020-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5) (中文(台灣)‎).
  132. . www.cna.com.tw. [2020-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5) (中文(台灣)‎).
  133. . tw.news.yahoo.com. [2020-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1) (中文(台灣)‎).
  134. . www.cna.com.tw. [2020-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0) (中文(台灣)‎).
  135. . 自由電子報. 2019-12-08 [2020-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30) (中文(台灣)‎).
  136. . www.facebook.com. [2020-01-04] (中文(简体)‎).
  137. . 三立新聞網. 2019-08-26 [2019-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4) (中文(台灣)‎).
  138. . 自由電子報. 2019-01-05 [2020-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02) (中文(台灣)‎).
  139. 周彥妤. . 蘋果日報. 2019-10-03 [2020-01-09].
  140. . www.facebook.com. [2020-01-04] (中文(简体)‎).
  141. . 自由電子報. 2019-12-27 [2020-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8) (中文(台灣)‎).
  142. . 中央選舉委員會. [2020-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5).
  143. . 中央選舉委員會. [2020-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6).
  144. . 自由時報. 2019-12-29 [2020-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4).
  145. . 美國之音. 2020-01-07 [2020-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07) (中文).
  146. , [2020-01-09] (中文(简体)‎)
  147. . 凤凰网. 新华社. 2020-01-11 [2020-01-11].
  148. . 新华社. 2020-01-12 [2020-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2).
  149.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2020-01-12 [2020-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3).
  150. . 美国之音. 2020-01-14 [2020-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4).
  151. . 自由时报. 2020-01-13 [2020-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4).
  152. . 环球网,来源:海外网. 2020-01-15 [2020-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6) (简体中文).
  153. . [2020-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2).
  154. . [2020-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4).
  155. 台湾総統選挙の結果について(外務大臣談話)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日本外務省
  156. . [2020-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4).
  157. . [2020-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4).
  158. Foreign Secretary Statement on Taiwan Election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英國外交部
  159. 岳東卿. . 大紀元新聞網. 2020-01-13 [2020-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4).
  160. . [2020-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4).
  161. . 自由時報. 2020-01-12 [2020-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4).
  162. . [2020-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4).
  163. . [2020-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4).
  164. Taiwan election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澳洲外交部
  165. 中央社. . 自由時報. 2020-01-12 [2020-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4).
  166. (PDF).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20-01-13 [2020-01-1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0-02).
  167. 綜合報導. . 台灣英文新聞. 2020-01-12 [2020-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4).
  168. . [2020-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4).
  169. 外交部感謝各國政府祝賀蔡總統當選連任,以及我國順利完成第15任總統、副總統暨第10屆立法委員選舉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中華民國外交部
  170. . Next Magazine TW. [2020-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4) (中文(台灣)‎).
  171. . 自由電子報. 2020-01-12 [2020-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3) (中文(台灣)‎).
  172. 李慈音. . 中時新聞網. 2020-01-20 [2020-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4).
  173. 廖方瑜. . 東森新聞. 2020-01-19 [2020-0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3) (中文(台灣)‎).
  174. 陳璟民. . 自由時報. 2019-12-26 [2020-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4).
  175. . www.ctwant.com. [2020-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4).
  176. 陳怡璇. . 中央社. 2020-06-06 [2020-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6).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