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涌橋路

大涌橋路英語:),是香港的一條行車道路,位於新界沙田城門河東,從沙田東面的大老山公路石門交匯處開始,至獅子山隧道公路止,西接車公廟路


大涌橋路近富豪花園(右方)的路段。
基本資料
總長度3.3公里
車速限制50-70公里每小時
行車線數目三線雙程
所在地區 香港新界東
起點沙田區大老山公路石門交匯處
2號幹線出口6)
終點沙田區獅子山隧道公路車公廟路交界
歷史資料
通車日期1980年
大涌橋路近石門(2019年)

由於大涌橋路依城門河而建,貫通多個主要住宅區,因此漸漸成為區內南北向主幹道路,地位僅次於沙田路大埔公路-沙田段

歷史

「大涌橋路」命名源於昔日一道橫跨城門河的橋樑「大涌橋」。20世紀初,山廈圍(即曾大屋)曾氏族彥有感當時未有橋樑連通「大涌」(即現時的城門河)兩岸,遂倡議修橋,並獲政府資助1,000元作建造款項。該橋連接左岸之白鶴汀(即現時的沙田公園)及右岸神召會(即現時的香港聖經研習中心)旁的「吳園」,以石條鋪砌而成,於1915年6月啟用,成為歷史上首條接通沙田兩岸的橋樑。該橋在1962年颱風溫黛襲港時倒塌,後鄉民在原址興建木橋取代之,沙田發展成新市鎮時復由政府重建成混凝土行人橋,惟「大涌橋」一名已隨新市鎮發展而湮沒於歷史洪流之中。

大涌橋路是沙田發展成新市鎮時的產物,於1980年代初成形。當時小瀝源道被永久分拆,其中位於城門河道(原沙田海填剩的水道)右岸一段小瀝源道被擴闊為雙程分隔公路,興建時該段小瀝源道遷往東側,而原址則封閉以擴闊。新路段在1980年通車,1981年4月3日當局將獅子山隧道公路向東北伸展約2240米(約至沙田第一城)的一段大涌橋路刊憲命名,餘下通往現今石門交匯處的路段亦在1984年3月9日予以刊憲命名。

大涌橋路的北端在1990年前與馬鞍山路連接,至1990年與大老山公路的興建,興建後大涌橋路的北端改為石門交匯處。

沿線主要交匯道路

沿線主要建築物

公共交通

交通路線列表
巴士

道路安全

大涌橋路沿路設有多組俗稱「孭仔燈」的交通燈,該設計容易使司機看錯燈號,統計顯示自2008年起的10年裏發生過74宗車禍,2019年更曾試過在3天內發生2宗車禍。有區議員、前線司機和教車師傅都反映孭仔燈極容易混淆駕駛者,將轉左的綠燈看成是直行的綠燈。雖然曾向運輸署路政署等政府部門反映問題,更發起汽車慢駛遊行要求政府正視,但情況仍未改善。[1][2]

2005年4月9日,一輛行走N281線的雙層巴士於沙田大涌橋路與火炭路交界與一部的士相撞,造成3死2傷,意外原因懷疑是其中一方衝紅燈肇禍。

2010年5月17日,大涌橋路近沙田鄉事會路沙田圍路發生致命交通意外的士小巴相撞,1死6傷。[3]

2015年1月19日,一輛行走47X線的雙層巴士沿大涌橋路右轉入沙角街時,與對面一輛往大圍方向的的士相撞,造成1死19傷[4]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 香港街道大廈詳圖(通用圖書有限公司出版)
  1. 黃鳳儀. . 香港01. 2019-04-06 [2019-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07).
  2. . 東方日報. 2019-04-06 [2019-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07).
  3. . 明報. 2010-05-17 [2010-0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5-20).
  4. . 香港電台. 2015-01-19 [2015-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19).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大涌橋路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