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正名運動
台灣正名運動是由台灣的泛綠陣營及部分海外臺灣人所倡議的社會運動,為台灣本土化運動的一部分,有時也被認為是台灣獨立運動的一環。
台灣獨立 |
---|
組織 |
運動 臺灣意識論戰 228百萬人手牽手護臺灣 |
臺灣主题首頁 |
有關台灣正名運動的組織性活動始於2002年5月11日啟動的「511臺灣正名運動」,領導者為前中國國民黨籍總統李登輝,活動組織方亦以「我們的母親是台灣」融入運動,由前總統李登輝擔任總召集人,台北市約有3萬5千人參與遊行活動。而2002年亦被參與者視為這個運動的啟蒙年。民主進步黨於2000年首度執政後,將多數運動的內涵加以實踐,並於2006-2008年間到達高峰。泛綠「正名運動」的重點在區別臺澎金馬地區(尤其臺灣)與中國大陸的關係。[1]
由於正名運動的目標為去除所有表示本國代表「中國」的名稱,因此多數內涵與中國國民黨的政綱及認同本質有落差,引發泛藍團體人士與中華民國體制支持者的強烈反對,認為是斬斷臺灣和「中華民國」與「中國」的關係,是「去中國化」的行為。台灣正名運動除了去蔣化之外,亦包括更改駐外機構名稱與在居住國之身分。
名稱
「正名」即為「不正確的名稱改正」,不過「正確名稱」是一主觀字眼。泛綠人士認為由於世界普遍認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中國」之唯一合法代表,且以「臺灣」代稱1971年前被視為中國的中華民國,故今日中華民國之政府機關或國營企業,不應出現「中國」之字眼,當以「臺灣」或相關名稱代之。
泛藍人士普遍反對上述觀點,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無法代表“包含臺灣的‘全中国’”,中华民国方可代表中国,且他们相信《中华民国宪法》规范的国家主权所达范围仍包含大陆地区,故中国不可算是错误名称。
正名事项
- 1971年12月中雷震決定撰寫〈救亡圖存獻議〉,提出政治十大建議,希望政府速謀政治、軍事改革,以民主化方式應付危局,並要求將國號改為「中華台灣民主國」(Chinese Republic of Taiwan),他認為成立中華台灣民主國才是唯一出路。[2]次年1月10日呈送〈救亡圖存獻議〉至總統府、行政院,未獲回應。雷震在《救亡圖存獻議》中認為當時臺灣必須「改制以自保」,提出政治上的十大建議並且希望中華民國政府就政治和軍事方面盡快改革。同時他也認為應該能夠以民主化的方式處理當前外交困境,亦要求將國號更改成為中華台灣民主國(The Democratic State of China-Taiwan)[3]。
- 1997年,中華民國中央政府統一編寫新系列國民中學教科書「認識台灣」,被視為此運動先驅。
- 中华民国政府自2003年起,于原只註該國國號「Republic of China」的护照上加註臺灣英文「Taiwan」,讓中華民國國民能向各國海關清楚表示自己來自台灣而非中國大陸,避免相關問題。此措施成效甚好,獲得該國國民認同,但受到部分中國民族主義者反感。[4][5]同年亦清楚在國家編寫的教科書中表記中華民國首都位在臺北市。
- 2004年,中華民國政府印製的「中華民國全圖」地圖中,不再把未實際統治之大陸地區繪入。2005年,中華民國國防部應立法院要求,將軍中電話總機名由江蘇一號、湖南總機等包含中國大陸地名的名稱改成數字[6]。同年7月30日,中華民國總統府及其網站上的名稱變更為「中華民國(台灣)總統府」,之後其他政府部門及駐外大使館也紛紛仿照,後於2008年取消中文(台灣)加註,僅保留英文加註「(Taiwan)」。8月31日,《中華中藥典》更名為《台灣傳統藥典》。
- 2007年1月,政府將歷史教科書中「本國史」的中國史和台灣史分開,並把代表廣義中國或大陸地區的「我國」、「本國」、「大陸」等詞彙改稱「中國」。2月中,中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更名為「台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造船股份有限公司更名為台灣國際造船股份有限公司。中華郵政雖也更名為「台灣郵政」,但相關法律修訂而無法獲立法院通過,無法源依據,2008年再改回原稱。2月底,「台灣郵政」開始在郵票上以「臺灣」取代「中華民國郵票」標記,同樣於2008年改回。
- 2012年7月9日,日本政府廢除外國人登錄證,實施對旅居日本外籍人士的管理新制,旅日臺灣人的居留卡「國籍」欄改為「國籍·地域」後才能正名記載為「臺灣」,而非「中國」。[8]日本「李登輝之友會」事務局長柚原正敬表示,這是長年以來日本友台人士與台僑不斷為「台灣正名」運動打拚,而引起日本國會議員重視並修法的結果,日本政府把「台灣是台灣,中國是中國」弄清楚,對在日台灣人的權益非常重要。他說,2003年台灣在護照上加註「TAIWAN」字眼,是日本將台灣人的國籍正名為「台灣」的最大原動力。[9][10][11]
- 2012年7月,美國國土安全部表示,今後入境美國的台灣旅客所持有之I-94入境卡(一般民眾下機前填寫的表格)及美國的「全球自動通關計畫」上的國籍稱謂均註明為「台灣」。眾議院外委會原主席柏曼指出:「美國政府長久以來的政策,一直將台灣稱為台灣。美國國務院、國防部,及其他聯邦機構皆沿用此稱謂原則。」「強迫台灣國民在入境美國之文件上將其國籍列為『台灣』以外的稱謂,都是有辱尊嚴的。今天我們一起改正了這項錯誤。」[12]
- 2013年,日本法務省入國管理局的入出國管理手冊國籍、地域別入國人數統計,將臺灣與中國大陸分開計算。
- 2013年3月中,日本法務省公布至2012年12月底為止,在日台灣人共有2萬2779人,佔外國在日本總人數的1.1%,這是日本官方首次將臺灣人與中國大陸人分別統計、獨立與各國人士並列。[13][14]
- 2013年4月10日,中華民國與日本於臺北賓館簽署《臺日漁業協議》,就兩國重疊專屬經濟海域的漁業作業安排達成共識,共享漁業資源。[15]
- 2016年7月17日,民主進步黨第17屆第1次全國黨員代表大會中,美西黨部主任委員楊琬柔臨時提案,強調中華民國護照改用Taiwan、中華航空等中華民國公營事業正名為「Taiwan Airlines」。兼任民主進步黨主席的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全都裁示,交付中央執行委員會研議。[16][17][18]
- 2017年10月26日,美國土安全部稱台灣人持台灣護照申請加入美國籍,原國籍僅會被標註為「Taiwan」。[19]
原住民族的土地正名運動
由於台灣經過近四百年來不同政權的治理及漢族文化思潮的影響,造成許多原本台灣原住民地名被改為與統治者有關的名稱。中華民國中樞遷台後,蔣中正試圖以中華文化同化台灣原住民,以漢人名人、三民主義、四維八德等相關地名取代原本原住民語言漢譯地名。解嚴後,一些地區回復原本名稱:
尚未達成地方共識的土地正名運動尚有:
問題
民間阻力
北京認為政治涉入體育
- 2014年10月24日,在北京举办的第32届东亚运动会理事会上,代表中華臺北的台中市获得第一届东亚青年运动会的举办权[25],訂於2019年8月24日至31日在台中市举行。2018年7月24日,东亚奥协理事会在北京召開臨時理事會,經過一番討論後,会议认为台湾民間正推動的“东京奥会正名公投”活动会让东亚青年运动会面临“政治风险”以及“政治干扰”[26][27],最後以舉手表決方式决定是否取消台中市主办权;最终以贊成取消7票(包括中國奥委会、中國香港奥委会、中國澳門奥委会、蒙古奥委会、朝鲜奥委会、韩国奥委会與理事會主席劉鵬)、反對取消1票(中華台北奥委会)、棄權1票(日本奥委会)通过决议,直接停辦第一屆東亞青年運動會。[28][29][30]
参考文献
- 德光重人. . nippon.com 日本網. 2017-10-13 [2018-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29) (中文(台灣)).
- 湯志傑, 多重結構匯聚下革新保台霸權的形成:民族主義如何從圭臬變成難言之隱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中央研究院「台灣:族群、民族與現代國家的經驗與理論」研討會, 2013
- 臺灣大百科全書. . 文化部. [2019-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4).
- 陳幼臻. . 《蘋果日報》. 2003-06-13 [2018-08-04] (中文(台灣)).
- 外交部籲辦加註台灣字樣護照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自由時報, 2010-8-25
- . [2019-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30).
- . [2010-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2-14).
- . [2016-1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1).
- 等了40年 旅日台僑國籍改回台灣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自由時報, 2012/7/10
- 旅日台僑 國籍正名台灣/40年遲來正義 還在日台灣人一個公道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自由時報, 2012/7/10
- 日新外國人居留證制度 台灣人國籍不再填中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中國評論新聞網
- . [2017-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02).
- 日官方統計外國人數 首次將台灣獨立列算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自由時報, 2013/3/19
- 日統計外國人數 首次將台灣中國分開算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蘋果日報 (臺灣), 日統計外國人數 首次將台灣中國大陸分開算, 2013年03月19日
- 臺日雙方簽署「臺日漁業協議」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3/4/10
- 鍾麗華. . 自由時報. 2016-07-18 [2016-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18) (中文(繁體)).
- 鍾麗華. . 自由時報. 2016-07-18 [2016-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18) (中文(繁體)).
- 張佩芬. . 中國時報. 2016-07-19 [2016-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19) (中文(繁體)).
- . [2018-0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02).
- . [2018-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03).
- . [2019-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 7席鄉代一致通過 三民鄉正名那瑪夏鄉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自由電子報》,2007年12月11日
- 達魯瑪克爭自治 卑南鄉長支持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自由電子報》2015年3月1日
- . TVBS. 2005-01-21 [2018-10-24].
- 中时电子报. . 2014年10月24日 [2018-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7月24日).
- . [2018-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26).
- . [2018-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26).
- . 聯合報. 2018-07-24 [2018-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25) (中文(台灣)).
- 陳郁仁. . 蘋果日報. 出版時間:2018-07-24 [2018-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3) (中文(台灣)).
- 环球网. . 2018-07-24 [2018-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