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區海底隧道

東區海底隧道英語:[2]),簡稱東隧,為香港第二條穿越維多利亞港的過海隧道,連結香港島鰂魚涌九龍茶果嶺。東隧是香港首條同時設有行車道路鐵路港鐵將軍澳綫使用並附設接駁藍田站的後備路段)的隧道,也是香港3條過海隧道中最長的一條,是2號幹線的起始段,隧道人員獲授權執行香港法例368章《行車隧道(政府)條例》。



2號幹線的一部份
東區海底隧道位於茶果嶺的九龍入口
基本資料
隧道總長度2.29公里
車速限制70公里每小時(正常)
50公里每小時(單管道行車)
80公里每小時(港鐵將軍澳綫)
管道數量4條:
2條為汽車使用、
2條為港鐵將軍澳綫[註 1]使用
行車線數量雙線雙程(共4線)
軌道數目雙管,每個管道單線
所在地區穿越香港島東區鰂魚涌九龍東觀塘區茶果嶺
之間的維多利亞港海底
起點 香港東區鰂魚涌東區走廊
終點 香港觀塘區茶果嶺鯉魚門道
擁有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行車隧道)
香港鐵路有限公司(鐵路隧道之地上權,稱為地下鐵路地段第3號)
管理機構泰富基建有限公司[1]中信股份之子公司)(行車隧道)
香港鐵路有限公司(鐵路隧道)
收費方式
收費
  1. 電單車/機動三輪車:HK$13
  2. 私家車/的士:HK$25(非載客的士使用人手收費亭為HK$15)
  3. 公共及私家小型巴士:HK$38
  4. 總重5.5公噸或以下的輕型貨車:HK$38
  5. 總重5.5至24公噸的中型貨車:HK$50
  6. 總重超逾24公噸的重型貨車:HK$75
  7. 公共及私家單層巴士:HK$50[註 2]
  8. 公共及私家雙層巴士:HK$75[註 2]
  9. 超過兩條車軸的車輛,每條車軸額外收費:HK$25[註 2]
  • 鐵路:包括在港鐵車費內
收費廣場位置觀塘區茶果嶺
歷史資料
隧道動工日期1986年9月25日
通車日期1989年9月21日
專營權移交日期2008年2月5日(鐵路隧道)
2016年8月7日(行車隧道)
興建模式建造、營運及轉移模式(BOT)
(BOT專營權已經屆滿,擁有及管理權已移交政府
地圖

概要

東區海底隧道全長2,220米,連接香港島九龍東部,分流新界東和九龍東來往香港島之車輛。共有5條管道,其中兩條為雙程雙線行車管道,車速限制每小時70公里,兩條為港鐵將軍澳綫鐵路列車使用(2002年8月3日以前為觀塘綫),以及一條容納環境控制系統的管道。隧道南端於鰂魚涌接通4號幹線東區走廊,收費廣場則設於北端茶果嶺出入口,共有14個收費亭,其中10個為人手收費亭,餘下4個為快易通專用的自動繳費亭。2018年6月30日起,駕車人士可以在隧道的人手收費亭,以八達通及三款信用卡拍卡繳付隧道費。[3]

歷史

九龍入口上的中文標題為書法題字

1970年代初,香港首條海底隧道啟用後迅速飽和,港府已研究第二條連接兩岸的通道。當時計劃在維港東部鯉魚門興建跨海大橋,連接香港島筲箕灣九龍東油塘,最終因大橋有機會影響啟德機場運作,故未有落實。至1980年代初,港府改為提出興建連接香港島鰂魚涌九龍東茶果嶺的東區海底隧道。

中信泰富、熊谷國際、保華(新隧道)及丸紅香港華南有限公司組成的新香港隧道有限公司在1986年8月6日以「建造、營運、移交」方式獲發東區海底隧道30年專營權,其後隧道在1986年9月25日動工。

在興建期間,隧道的沉管鑄造工場,設於收費廣場及鄰近的前石礦場(目前在建的將軍澳-藍田隧道茶果嶺交匯處)位置。完成鑄造的沉管會直接沿隧道走線,由躉船拖至預定位置安放。

1989年9月21日由港督衛奕信爵士帶領車隊通車,港督座駕於當天傍晚5時20分從港島鰂魚入口駛進東隧,10分鐘後抵達茶果嶺出口衝過紅白藍三色相間的巨型綵帶後,在1號收費亭繳付10港元隧道費,成為東隧第一位使用者,衛奕信下車後檢閱隧道管理員,並在紀念冊上簽名[4],同日晚上10時正式通車。11月9日英國皇儲查理斯王子訪港第一日行程,到東隧主持揭幕禮,並發表講話指隧道工程規模龐大複雜,但能比預期提早4個月完成,實屬驕人的成績[4]

2016年8月7日凌晨東隧專營權屆滿,港府正式接管東隧,香港法例368章《行車隧道(政府)條例》及其附屬法例適用範圍擴展至東區海底隧道,同時215章《東區海底隧道條例》及其附屬法例被廢除。[5]

使用情況

由於東區海底隧道是唯一連接香港島和九龍東區的隧道,車輛亦可使用東隧再經東區走廊前往香港島不同地方,因此車流量頗高,是香港第二繁忙的過海隧道,僅次於紅磡海底隧道

鐵路隧道擁有權

根據初時的安排,地下鐵路公司(2000年改組為地鐵有限公司,即今香港鐵路有限公司)雖然並未負擔東隧的建築費用,但需每半年繳交一次隧道費和藍田站租金給東隧公司,至2008年鐵路隧道部分專營權屆滿,移交政府為止,之後繼續由政府徵收此項租金。但因2000年地鐵有限公司上市,政府遂與東隧公司簽訂補充協議,東隧的鐵道隧道和港鐵藍田站擁有權(地下鐵路地段第3號)於專營權屆滿後以一千港元的象徵式代價,經地政總署移交給地鐵公司(兩鐵合併後易名港鐵公司),而非移交政府。[7]而通風大樓及內部機器等公用設施,則由運輸署及港鐵公司共同管理。

上蓋物業

由於東隧公司當年擁有上述的鐵路設施,故此其母企亦相應獲得鰂魚涌站及藍田站上蓋物業發展權,即現時的華信花園匯景花園

加價爭議

2005年專營公司在有龐大盈利下以未達預定回報率為由申請加價成功,其中私家車及的士收費在同年5月1日起由HK$15增加至HK$25,而其他類別的車輛則按相關類別百分比的加幅,引起市民很大的迴響,亦使本已飽和的香港海底隧道百上加斤[8]

2010年8月,新香港隧道有限公司再度為東隧申請加價(當時建議私家車及的士收費由HK$25增加至HK$35,而其他類別的車輛則按相關類別百分比的加幅)。2011年6月21日,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否決加價申請,其原因由於受到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及交通諮詢委員會強烈反對。[9]

加價申請被否決之後,隧道公司向國際仲裁中心提出仲裁。在2012年10月,仲裁最終被駁回,東隧不能夠按計劃加價,需要維持現時收費標準[10]。政府於2016年8月7日,當30年專營權完結後收回東隧給政府自行營運和管理,收費維持不變,原有隧道費代用券停用,政府隧道費代用券則適用於東隧。[11]政府於接管東隧後展開三條過海隧道分流的顧問研究,預計於2017/18立法年度完成,再將研究結果提交立法會討論。

此外為減輕東隧往九龍灣沙田大埔方向擠塞情況,觀塘區議會現正研究於未來數年在觀塘繞道架設電腦警告牌提醒駕駛者改用觀塘道

圖集

過往多年的收費

分類 車輛類別 1989年9月21日

1997年12月31日
1998年1月1日

2005年4月30日
2005年5月1日

2019年2月16日
2019年2月17日
至今
1 電單車/機動三輪車 HK$5 HK$8 HK$13
2 私家車/的士 HK$10 HK$15 HK$25
(非載客的士使用人手收費亭為HK$15)
3 公共及私家小型巴士 HK$15 HK$23 HK$38
4 總重5.5公噸或以下的輕型貨車
5 總重5.5至24公噸的中型貨車 HK$20 HK$30 HK$50
6 總重超逾24公噸的重型貨車 HK$30 HK$45 HK$75
7 公共及私家單層巴士 非專營 HK$20 HK$30 HK$50 HK$50
專營 免費
8 公共及私家雙層巴士 非專營 HK$30 HK$45 HK$75 HK$75
專營 免費
9 超過兩條車軸的車輛,每條車軸額外收費 專營巴士 HK$10 HK$15 HK$25
其他車輛 HK$25

鄰近交通

交通路線列表
港鐵
油麗邨附近(不途經本隧道,可步行前往隧道大廈及東隧轉車站)
步行
  • 可由油塘邨/鯉魚門附近經油麗邨一帶步行前往隧道大廈及東隧轉車站

途經之公共交通服務

交通路線列表

新香港隧道有限公司

新香港隧道有限公司()曾經擁有由香港政府批出專營權營運東區海底隧道。公司創辦於1986年,由中信股份有限公司熊谷組保華建業丸紅香港華南持有。有關專營權已分別於2008年2月5日及2016年8月7日,移交予港鐵公司(地下鐵路地段第3號)及香港政府(行車隧道)。

出口

東區海底隧道
北行 出口編號 南行
連接鯉魚門道
東區海底隧道終點 東區海底隧道起點
鯉魚門藍田油塘
鯉魚門道、啓田道
2 不適用
不適用 1B 鰂魚涌、北角銅鑼灣跑馬地香港仔
東區走廊
不適用 1A 康山、太古城、西灣河筲箕灣柴灣小西灣石澳赤柱
東區走廊
東區海底隧道起點 東區海底隧道終點
連接東區走廊

註釋

  1. 將軍澳綫通車前由觀塘綫使用
  2. 專營巴士為免費

參考資料

  1. . 蘋果日報 (香港). 2016-08-06 [2016-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07).
  2.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1-20).
  3. . Apple Daily 蘋果日報. [2017-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13).
  4. . 東網. 2017-09-03 [2018-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21).
  5. (PDF). [2016-08-0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08-26).
  6. 運輸署歷年運輸資料年報
  7. . 東方日報 (香港). 2010-05-24 [2010-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5-26).
  8. . 2005-03-20 [2008-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8-20).
  9. . 2011-06-21 [2011-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21).
  10. 東隧港鐵加價 機制之惡縱容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東方日報
  11. . 2016-08-06 [2016-6-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07).
  12. . www.16seats.net. [2017-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09).
  13. . www.16seats.net. [2017-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08).
  14. . www.16seats.net. [2017-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06).
  15. . www.16seats.net. [2017-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09).
  16. . www.16seats.net. [2017-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09).
  17. . www.16seats.net. [2016-1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0).
  18. . www.16seats.net. [2017-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5).
  19. . www.16seats.net. [2016-1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1).
  20. . www.16seats.net. [2016-1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05).
  21. 慈雲山>西灣河及北角>紅磡及土瓜灣 存檔,存档日期2016-10-02.
  22. . www.16seats.net. [2016-1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0).
  23. . www.16seats.net. [2016-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0).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東區海底隧道
香港2號幹線
東區海底隧道  鯉魚門道  觀塘繞道  大老山隧道  大老山公路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