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皇道

英皇道英語:),香港島東區的一條主要道路,由天后開始,經北角到達筲箕灣的西部,西接高士威道,東接筲箕灣道,全長約4.2公里。


鰂魚涌一段英皇道
基本資料
總長度4.2公里
車速限制50公里每小時
行車線數目北角段東行:一及二線雙程;
北角段西行:二及三線雙程;
兩線雙程(太古一段);
三線雙程(鰂魚涌至太古)
所在地區香港香港島東區灣仔區
起點灣仔區天后高士威道
終點東區筲箕灣筲箕灣道
歷史資料
命名日期1935年6月21日
通車日期1935年
地圖
英皇道的東面終點夜景,近太安楼
英皇道日景,近模範邨
英皇道夜景,近新都城大廈
英皇道近炮台山站A出口的路段
英皇道連接高士威道的西面起點,前方為英皇道2號鴻安大廈,右面的道路為天后廟道
北角英皇道近糖水道向西望,前方為駛向西灣河電車廠的120號電車

英皇道最大的門牌號碼是位於英皇道1128號的康山花園第10座,也是香港島以門牌號碼來計最大的號數。

歷史

1840年代初期,香港政府已開始修建一條道路沿海岸線連接銅鑼灣筲箕灣的道路,現時電氣道以東的英皇道路段便是當年該條道路的一部份。到了1880年代,因應太古公司開發鰂魚涌成為工業區,便把該道路擴闊,並命名為「筲箕灣道[1]。不過,當時的「筲箕灣道」只是一條狹窄的泥路。

到了1934年,當時香港輔政司修頓建議開拓一條100闊的新路取代舊路,而開山所得的泥石,用作七姊妹填海工程。1935年6月21日,道路正式落成,為紀念當時國王五世銀禧大典,便將道路命名為「英皇道」。英皇道通車後,香港電車便從只能鋪設單軌的電氣道改行鋪設了雙軌的英皇道。其後,英皇道兩旁逐步發展,成為北角一帶最繁盛的道路。

香港日治時期,英皇道被改名為「豐國通」。

1980年,為改善港島東區擠塞的交通,政府把電氣道渣華道改為單程東行,英皇道主要供西行車輛使用,而渣華道以西的一段東行線則只准巴士電車和前往沿途地點的車輛使用,而英皇道亦為港鐵港島線管道之一。隨著康山發展和康山道建成,英皇道康山段改為只向東行。

大約於1993至1994年,政府曾經把整條英皇道重新鋪設,並改善部分路口、電車站及地底設施等。

沿路著名地點

太古至鰂魚涌段

北角段

炮台山段

  • 北角城中心
  • 基督教宣道會北角堂
  • 康澤花園
  • 七海商業中心
  • 錦平中心
  • 晉逸維園精品酒店銅鑼灣
  • 僑興大廈
  • 栢景臺

交滙道路 (西至東)

途經之公共交通服務

交通路線列表
港鐵
電車
  • 東行電車站:、柏架山道、芬尼街、渣華道、健康東街、健康西街、電照街、書局街、北角道、炮台山港鐵站、木星街、永興街
  • 西行電車站:留仙街、琉璃街、木星街、炮台山港鐵站、北角道、書局街、電照街、健康西街、健康東街、渣華道、芬尼街、柏架山道、
巴士

事故

2018年12月10日,一部校巴於當日下午1時50分左右,停泊於北角長康街近北角衛理小學舊校舍門外,疑因司機未拉手掣或機件問題向下溜前,並橫越英皇道及俯衝進入熙和街,至撞到璇宮大廈入口處後才停下,事故造成至少4死11傷。詳見2018年北角學校巴士俯衝事故條目。

參見

參考資料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英皇道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