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注音符號

粵語注音符號粵拼:Jyut6 jyu5 zyu3 jam1 fu4 hou6),是1930年代至1950年代在中國東南爲當地的廣東話標音的拼音方案,運用注音符號來直接拼寫廣東話的發音。

注意:本页面含有UnihanD区用字。有关可能會错误显示,詳见Unicode汉字。
粵語注音符號
粵語使用者主要分佈圖
类型半音節文字
语言粵語
创造者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
使用时期1932年至今
母书写系统
漢字
姊妹书写系统臺灣方音符號、苗語注音符號
Unicode范围U+3100-U+312F
U+31A0-U+31BF
注意:本页可能包含Unicode国际音标

歷史

本條目的羅馬拼寫採用粵拼,準確音值標示採用國際音標

民國政府時期

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於1932年四月初版的注音符號總表中有以注音符號為基礎修改而成的廣州閏號分表。在國語注音符號的基礎上刪去了「ㄐ、ㄑ、ㄒ、ㄓ、ㄗ、ㄘ、ㄙ、ㄔ、ㄕ、ㄖ、ㄜ、ㄦ」共12個符號,並新增了「(z)、(c)、(s)、(ng聲母)、(a)、(eo及oe)、(aam)、(on)、(ong)、(-m及m鼻音韻)、(ng鼻音韻)」11個符號。並以「(-p)、(-t)、(-k)」附於元音後去記錄入聲韻。方案包含了15個聲母符號以及24個韻母符號(包括用於韻腹和韻尾的符號),共39個符號(聲母的「ㄆ、ㄊ、ㄎ」與韻尾的「」分別計算)。

人民政府時期

廣東省人民政府文教廳1950年代頒佈了新的粵語注音方案。新增粵語中獨有的「(gw)」和「(kw)」符號,用來取代原本「ㄍㄨ、ㄎㄨ」的拼法。「z、c、s」的寫法由「」改爲「ㄐ、ㄑ、ㄒ」。「ㄟ」代表的音從「ei」改爲「ai」(而「ei」則改作「ㄝㄧ」)。「ㄡ」代表的音從「ou」改爲「au」(而「ou」則改作「ㄛㄨ」)。「ㄣ」及「ㄥ」改爲代表「an」及「ang」——在廣州閏號中「ㄣ」和「ㄥ」只作韻尾「-n」及「-ng」,與韻腹元音結合,不單獨使用。「eo及oe」的寫法更改作「」。同時,刪減了廣州閏號中的「aam、on、ong」三個符號。韻尾「-m、-n、-ng」的寫法由「ㆬ、ㄣ、ㄥ」改為「」。鼻音獨立韻改爲「ㄇ」和「ㄫ」,棄用「ㆬ」與「ㆭ」。「jung(/jʊŋ/)」也改作「ㄧㄨㄥ」,棄用「ㄩㄥ」。方案包含了17個聲母符號、16個韻母符號(並沒有計算用於韻尾的「」),共33個符號。

近代

由於後來出現的各種粵語拉丁化方案受到更廣泛使用,目前於日常生活使用粵語注音符號的人已極少[1],只在少數愛好者之間使用。

同時,由於Unicode並未收錄部分粵語注音符號,所以無法在電腦中輸入。不過有民間愛好者借用Unicode已收錄的臺灣方音符號、日語片假名等的符號,來拼成完整的粵語注音。2020年3月推出的Unicode 13.0版本,終於補足了人民政府方案的粵語注音符號,用戶不必再找其他符號借代。

粵語注音符號

注音符號表

由於Unicode收錄不全,符號表以圖檔為準。若Unicode已收錄,則加於圖檔右旁;若還未收,則只顯示圖檔。

民國政府時期

聲母介音韻母輔音韻尾
脣音舌尖中音舌根音舌面音半元音單音韻母複音韻母鼻音
複音韻母
輔音
音節化
鼻音韻尾入聲韻尾
  • 「ㄧ」直書時寫作「」,橫書時寫作「」。

人民政府時期

聲母半元音韻母輔音韻尾
脣音舌尖中音舌根音舌面音圓脣音半元音單音韻母複音韻母鼻音
複音韻母
輔音
音節化
鼻音韻尾入聲韻尾
  • 「ㄧ」直書時寫作「」,橫書時寫作「」。
  • 韻尾的「」本來並非下標,而是在正常大小的注音符號下方加一點,標示它是韻尾。因技術所限,這裏用下標來標示。

粵語注音方案

漢字的粵語注音,由聲母、韻母、聲調三者組合而成。具體方案見下方三者的列表。

聲母表

國民政府
時期
人民政府
時期
國際音標粵拼例字 ( 粵拼,漢字 )
/p/bㄅㄛ ( bo,波 )
/pʰ/pㄆㄛ ( po,婆 )
/m/mㄇㄛ ( mo,摸 )
/f/fㄈㄛ ( fo,科 )
/t/dㄉㄛ ( do,多 )
/tʰ/tㄊㄛ ( to,拖 )
/n/nㄋㄛ ( no,挪 )
/l/lㄌㄛ ( lo,羅 )
/k/gㄍㄚ ( gaa,家 )
/kʰ/kㄎㄚ ( kaa,卡 )
/ŋ/ngㄫㄚ ( ngaa,牙 )
/h/hㄏㄚ ( haa,哈 )
ㄍㄨ/kʷ/gwㄚ ( gwaa,瓜 )
ㄎㄨ/kʷʰ/kwㄚ ( kwaa,夸 )
/w/wㄨㄚ ( waa,蛙 )、ㄨ ( wu,烏 )
/t͡ʃ//t͡s//t͡ɕ/zㄐㄧ ( zi,支 )、ㄐㄚ ( zaa,渣 )
/t͡ʃʰ//t͡sʰ//t͡ɕʰ/cㄑㄧ ( ci,雌 )、ㄑㄚ ( caa,叉 )
/ʃ//s//ɕ/sㄒㄧ ( si,思 )、ㄒㄚ ( saa,沙 )
/j/jㄧ ( ji,衣 )、ㄧㄚ ( jaa,也 )
  • 例子以人民政府時期寫法為準。
  • 零聲母的字,不必補上聲母符號。韻母表中「ㄧ、ㄨ、ㄩ」行的韻母也同樣不用補上。
  • 今天,粵語的三種噝音:「z」(/t͡ʃ//t͡s//t͡ɕ/)、「c」(/t͡ʃʰ//t͡sʰ//t͡ɕʰ/)、「s」(/ʃ//s//ɕ/),每種內部列出的三個國際音標發音,都是同一音位自由變異。可是在二百年前的粵語,每種噝音內部皆分爲「精莊組」和「知章組」,換言之有六種噝音。

韻母表

末二行爲國際音標,標於斜線間;末行爲粵拼。

單元音韻ㄧ尾韻ㄨ尾韻尾韻尾韻尾韻尾韻尾韻尾韻

/aː/
aa

/aːi/
aai

/aːu/
aau
國:
人:ㄚ
/aːm/
aam

/aːn/
aan

/aːŋ/
aang

/aːp̚/
aap

/aːt̚/
aat

/aːk̚/
aak
國:
人:ㄟ
/ɐi/
ai
國:
人:ㄡ
/ɐu/
au
國:
人:
/ɐm/
am
國:
人:ㄣ
/ɐn/
an
國:
人:ㄥ
/ɐŋ/
ang

/ɐp̚/
ap

/ɐt̚/
at

/ɐk̚/
ak

/ɛː/
e
國:ㄟ
人:ㄝㄧ
/ei/
ei
ㄝㄨ*
/ɛːu/
eu
國:ㄝㆬ*
人:ㄝ*
/ɛːm/
em
國:ㄝㄣ*
人:ㄝ*
/ɛːn/
en
國:ㄝㄥ
人:ㄝ
/ɛːŋ/
eng
*
/ɛːp̚/
ep
*
/ɛːt̚/
et

/ɛːk̚/
ek

/iː/
i
ㄧㄨ
/iːu/
iu
國:ㄧㆬ
人:ㄧ
/iːm/
im
國:ㄧㄣ
人:ㄧ
/iːn/
in
國:ㄧㄥ
人:ㄧ
/ɪŋ/
ing

/iːp̚/
ip

/iːt̚/
it

/iːk̚/
ik

/ɔː/
o
ㄛㄧ
/ɔːi/
oi
國:ㄡ
人:ㄛㄨ
/ou/
ou
國:
人:ㄛ
/ɔːn/
on
國:
人:ㄛ
/ɔːŋ/
ong

/ɔːt̚/
ot

/ɔːk̚/
ok
國:
人:
/œː/
oe
國:
人:
/ɵy/
eoi
國:
人:
/ɵn/
eon
國:
人:
/œːŋ/
oeng
國:
人:
/ɵt̚/
eot
國:
人:
/œːk̚/
oek

/uː/
u
ㄨㄧ
/uːi/
ui
國:ㄨㄣ
人:ㄨ
/uːn/
un
國:ㄨㄥ
人:ㄨ
/ʊŋ/
ung

/uːt̚/
ut

/ʊk̚/
uk

/yː/
yu
國:ㄩㄣ
人:ㄩ
/yːn/
yun

/yːt̚/
yut
國:ㆬ
人:ㄇ
/m̩/
m
國:ㆭ
人:ㄫ
/ŋ̩/
ng
  • 「eu、em、en、ep、et」是口頭語音,不存在於傳統讀書音中。原方案並無此音,今按其體系類推。
  • 「jung」爲「j」聲母跟「ung」韻母的組合,但在國民政府時期不寫作「ㄧㄨㄥ」而寫作「ㄩㄥ」。

聲調表

注音符號總表指,聲調可不標註,如必須標注時可用下列方法,標於末尾符號的右上角。

名稱 陰平聲陰上聲陰去聲陽平聲陽上聲陽去聲陰入聲中入聲陽入聲
粵拼 123456136
調值 55 / 53353311 / 212322532
國際
音標
˥ / ˥˧˧˥˧˩ / ˨˩˨˧˨˥˧˨
符號 ˉ
通常不標
ˇˋˊ˘ˆ˙不標ʻ
橫向
例子

通常不標
豎向
例子


通常不標











範例

1932年注音符號總表廣州閏號分表範例語句

ㄧㆿㄨㄧㆿㄨㆿㄣㄅㆿㄈㄨㄥㄊㄨㄥ ㄧㄊㆿㄨㄏㆿㄧㄙㄩ ㄗㄤㄌ¥ㄣㄅㄧㄣㄍㄛ ㄍㄝ ㄅㄨㄣㄙㄧ ㄉㄞ
ㄧㆿㄗㆿㄣㄊㆿㄧㄍㄧㄣㄧㆿㄍㄛ ㄏㄤㄌㄡ ㄍㄝ ㄧㆿㄣㄙㆿㄣㄙ¥ㄥㄗ¥ㄗㄩ ㄧㆿㄍㄧㄣㄘ¥ㄥㄇㄧㄣㄆㄡ 
ㄎ¥ㄧㄉㄟ ㄌ¥ㄥㄍㄛ ㄧㆿㄣㄗㆿㄨㄨㄚ 
ㄫㄛ ㄉㄟ ㄊㆿㄧㄅㄧㄣㄍㄛ ㄋㆿㄥㄍㆿㄨㄙㄧㄣ使ㄙㆿㄧㄋㄧ ㄍㄛ ㄏㄤㄌㄡ ㄍㄝ ㄧㆿㄣㄗ¥ㄥㄎ¥ㄧㄍㄝ ㄘ¥ㄥㄆㄡ ㄊㄩㄌㄛㄌㆿㄧ ㄚ 
ㄗㆿㄨㄙㄩㄣㄅㄧㄣㄍㄛ ㄍㄝ ㄅㄨㄣㄙㄧ ㄉㄞ

(註:爲排版之便,「」借用形似的「¥、ㄗ、ㄘ、ㄙ」表示。)

1950年代廣東省人民政府文教廳粵語注音方案

ㄧㄡㄧㆿㄨㄣㄅㆿㄈㄨㄊㄨ ㄧㄊㄡㄏㄟㄒㄩ ㄐㄤㄌㆾㄅㄧㄍㄛ ㄍㄝ ㄅㄨㄒㄧ ㄉㄞ
ㄧㆿㄐㄣㄊㄟㄍㄧㄧㆿㄍㄛ ㄏㄤㄌㄛㄨㄍㄝ ㄧㄣㄒㄣㄒㆾㄐㆾㄐㄩ ㄧㆿㄍㄧㄑㆾㄇㄧㄆㄛㄨ
ㄎㆾㄧㄉㄝㄧㄌㆾㄍㄛ ㄧㄣㄐㄡㄨㄚ 
ㄫㄛ ㄉㄝㄧㄊㄟㄅㄧㄍㄛ ㄋㄥㄍㄡㄒㄧ使ㄒㄟㄋㄧ ㄍㄛ ㄏㄤㄌㄛㄨㄍㄝ ㄧㄣㄐㆾㄎㆾㄧㄍㄝ ㄑㆾㄆㄛㄨㄊㄩㄌㄛㄌㄣ ㄚ 
ㄐㄡㄒㄩㄅㄧㄍㄛ ㄍㄝ ㄅㄨㄒㄧ ㄉㄞ

電腦支援

目前Unicode支援下列注音符號:

Unicode已收錄的注音符號
注音符號
Bopomofo[1][2]
Unicode聯盟官方碼表(PDF)
 0123456789ABCDEF
U+310x
U+311x
U+312x
註釋
1.^ 依據Unicode 13.0
2.^ 灰色區域爲未編配碼位
注音符號擴展
Bopomofo Extended[1][2]
Unicode聯盟官方碼表(PDF)
 0123456789ABCDEF
U+31Ax
U+31Bx
註釋
1.^ 依據Unicode 13.0

字型支援

目前有開源字型一點明體全字庫注音符號修訂支援所有Unicode已收錄的粵語注音符號字元。

早期字元替代

起初Unicode並未收錄部份粵語注音符號,只有官話用的注音符號。1999年9月,3.0版增加了台灣方音符號;2010年10月,增收了注音字母苗文,卻仍缺乏對粵語的支援。直至2019年4月,在陳永聰(Eiso Chan)與內木一郎等人倡議[2],並獲恆今基金會(Long Now Foundation)PanLex計劃的Ben Yang和議[3]後,Unicode在2020年3月推出的13.0版終於補足了人民政府完整的粵語注音符號,此時才有上表中排最末那數個字元「ㆻ、」。而國民政府方案的「」,目前還未收錄。

因此,在Unicode 13.0版前,用戶一直無法透過電腦輸入完整的粵語注音。不過有民間硏究者借用Unicode已收錄的臺灣方音符號、日語片假名甚至其他符號,來拼成完整的粵語注音。有些甚至改動了原方案的一部份。其中一些做法如:

  • 」借用形似的日語片假名「ハ」表示。現在Unicode已增收「ㆿ(U+31BF)」,可以直接標示,不必以其他符號借代。
  • 」或「」借用形似的貨幣符號「¥」、西里爾字母「Ұ」、數學符號「⩝」、日語片假名「サ」甚至漢字「廿」來表示,或假借粵語不使用的「ㄜ」。有些方案還會區分「oe」和「eo」,例如以「サ」來表示前者,以「¥」或「廿」來表示後者。現在Unicode已增收「ㆾ(U+31BE)」,後者可以直接標示,不必以其他符號借代。
  • 」借用「ㄗ、ㄘ、ㄙ」表示。
  • 」借用同音的臺灣方音符號「ㆰ」表示。
  • 」借用漢字「干」來表示。
  • 」借用同音的臺灣方音符號「ㆲ」、垂直符號「⊥」,甚至漢字「丄」來表示。
  • 入聲韻尾不論「」還是「」皆借用「ㆴ、ㆵ、ㆶ」表示。這三個Unicode碼位的原意是收錄前者,但因Unicode作業錯誤,令初時本來要給「」的碼位,變成了「」的形狀。現在Unicode已增收「(U+31BB)」,因此可以用「ㆴ、ㆵ、ㆻ」來表示。
  • 」回退到民國政府時期寫法「ㄍㄨ」,或假借粵語不使用的「ㄓ」,甚至漢字「」或「巛」來表示。現在Unicode已增收「ㆼ(U+31BC)」,可以直接標示,不必以其他符號借代。
  • 」回退到民國政府時期寫法「ㄎㄨ」,或假借粵語不使用的「ㄔ」,甚至漢字「」來表示。現在Unicode已增收「ㆽ(U+31BD)」,可以直接標示,不必以其他符號借代。

部分適應電腦方案對照

這對照表裏列出一部分適應Unicode的方案[4],並附上國民及人民政府時期原方案、國際音標、粵拼作對照。

聲母

 國民人民馮氏陳氏圖略方擴一腦國際音標粵拼
/p/b
/pʰ/p
/m/m
/f/f
/t/d
/tʰ/t
/n/n
/l/l
/k/g
/kʰ/k
/ŋ/ng
/h/h
ㄍㄨㄍㄨ/kʷ/gw
ㄎㄨㄎㄨ/kʷʰ/kw
/ts//tʃ/z
/tsʰ//tʃʰ/c
/s//ʃ/s
/j/j
/w/w

韻母

 國民人民馮氏陳氏圖略方擴一腦國際音標粵拼
/aː/aa
ㄚㄧㄚㄧ/aːi/aai
ㄚㄛㄚㄨ/aːu/aau
ㄚㄇㄚㆬㄚㆬ/aːm/aam
ㄚㄋㄚㄯㄚㄣ/aːn/aan
ㄚㄫㄚㆭㄚㄥ/aːŋ/aang
/aːp̚/aap
/aːt̚/aat
/aːk̚/aak
ㄚㄝㆤㄟハㄧㆤㄧハㄧ/ɐi/ai
ㄚㄨㆤㄡハㄨㆤㄨハㄨ/ɐu/au
ハㄇㆤㆬハㆬㆤㆬハㆬ/ɐm/am
ハㄋㆤㄣハㄯㆤㄣハㄣ/ɐn/an
ハㄫㆤㄥハㆭㆤㄥハㄥ/ɐŋ/ang
/ɐp̚/ap
/ɐt̚/at
/ɐk̚/ak
/ɛː/e
ㄝㄧㄝㄧ/ei/ei
調*ㄝㄨㄝㄨㄝㄨㄝㄡㄝㄨㄝㄨㄝㄨ/ɛːu/eu
舔*ㄝㆬㄝㄇㄝㆬㄝㆬㄝㆬㄝㆬ/ɛːm/em
円*ㄝㄣㄝㄋㄝㄣㄝㄯㄝㄣㄝㄣ/ɛːn/en
ㄝㄥㄝㄫㄝㄥㄝㆭㄝㄥㄝㄥ/ɛːŋ/eng
夾*/ɛːp̚/ep
坺*/ɛːt̚/et
/ɛːk̚/ek
/iː/i
ㄧㄨㄧㄨㄧㄨㄧㄡㄧㄨㄧㄨㄧㄨ/iːu/iu
ㄧㆬㄧㄇㄧㆬㄧㆬㄧㆬㄧㆬ/iːm/im
ㄧㄣㄧㄋㄧㄣㄧㄯㄧㄣㄧㄣ/iːn/in
ㄧㄥㄧㄫㄧㄥㄧㆭㄧㄥㄧㄥ/ɪŋ/ing
/iːp̚/ip
/iːt̚/it
/ɪk̚/ik
/ɔː/o
ㄛㄧㄛㄧㄛㄧㄛㄟㄛㄧㆦㄧㄛㄧ/ɔːi/oi
ㄛㄨㄛㄨㄛㄨ/ou/ou
ㄛㄋㄛㄣㄛㄯㆦㄣㄛㄣ/ɔːn/on
ㄛㄫㄛㄥㄛㆭㄛㄥ/ɔːŋ/ong
/ɔːt̚/ot
/ɔːk̚/ok
/œː/oe
サㄩㄜㄟ廿ㄩ¥ㄩ¥ㄧ/ɵy/eoi
サㄋㄜㄣ廿ㄯ¥ㄣ¥ㄣ/ɵn/eon
サㄫㄜㄥサㆭ¥ㄥサㄥ/œːŋ/oeng
廿/ɵt̚/eot
/œːk̚/oek
/uː/u
ㄨㄧㄨㄧㄨㄧㄨㄟㄨㄧㄨㄧㄨㄧ/uːi/ui
ㄨㄣㄨㄋㄨㄣㄨㄯㄨㄣㄨㄣ/uːn/un
ㄨㄥㄨㄫㄨㄥㄨㆭㄨㄥㄨㄥ/ʊŋ/ung
/uːt̚/ut
/ʊk̚/uk
/yːn/yu
ㄩㄣㄩㄋㄩㄣㄩㄯㄩㄣㄩㄣ/yːn/yun
/yːt̚/yut
ㄇㆬ/m̩/m
ㄫㆭ/ŋ̍/ng

聲調

 國民人民馮氏陳氏圖略方擴一腦國際音標粵拼
ˉ----ˋˉ 或 ¹ˉ˥ 或 ˥˧1
ˇ----ˊˇ 或 ²ˋˊ˧˥2
ˋ----ˋ 或 ³˪ˋ˧3
ˊ----˚ˍ 或 ⁴ˊˍ˩ 或 ˨˩4
˘----ˇˬ 或 ⁵ˇˏ˩˧ 或 ˨˧5
ˆ----ˎ 或 ⁶˫ˎ˨6
˙----ˋ˙ 或 ⁷ˉ˥1
----˚ 或 ⁸ˋ˧3
ʻ----. 或 ⁹˙ˎ˨6

參見

參考資料

  • 趙雅庭:《民眾識字粵語拼音字彙》,廣州:廣州神州國光社,1931年。
  • 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注音符號總表》,北平: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1932年4月。
  • 廣東省人民政府文敎廳:《廣州音農民速成識字課本》,廣州:華南人民出版社,1952年8月。
  • 廣東省人民政府文敎廳:《廣州音職工速成識字課本》,廣州:華南人民出版社,1952年11月。
  • 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秘書處拼音方案工作組:《全國主要方言區方音對照表》,北京:中華書局,1954年12月。
  • 馮田獵:《粵語同音字典》,香港:東聯學供社,1974年。

註釋

  1. WANG Hai QIN Yiou YIN Jing.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and Translation Skills of Illustrations of Men and Things in Kwangtung Based on The Chinese Repository[J]. CJJC, 2016, 38(7): 41-58.
  2. Eiso Chan: Preliminary proposal to encode four extended Bopomofo letters for Cantonesein BMP
  3. Ben Yang: Proposal to encode Cantonese Bopomofo Characters
  4. 中文字元資料頁:粵語注音方案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