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區 (香港)

南區香港十八區之一。自香港開埠以前,已經有早期原居民水上人居住。南區為香港島四區中,面積範圍覆蓋最廣的一區,總面積達4,000公頃。根據2016年香港中期人口統計的數字,南區人口為274,994人[1]。南區是基層、中產、富豪互存的地區,半數人口居於公屋以及居屋之中[2] [3],南區由十七個區議會分區組成,人口主要分佈在鴨脷洲(佔六個區議會選區)、薄扶林(佔五個區議會選區,人口集中在華富邨以及華貴邨一帶)和香港仔(佔四個區議會選區),壽臣山深水灣淺水灣是香港高級住宅區,亦是南區唯一一個沒有公共房屋的區議會選區,而南區最後一個分區在赤柱以及石澳,是公屋私樓互存的地區。

南區
地區香港島
面積38.95平方公里
總人口(2016年中)274,994人[1]
人口密度7,080人/平方公里
成立日期1981年
民政事務專員鄭港涌
區議會主席羅健熙
區議會選區數目17
南區以香港仔避風塘兩岸為中心

地理

南區位於香港島南部,東起大浪灣,西迄薄扶林。當中包括香港仔鴨脷洲鋼綫灣黃竹坑壽臣山深水灣淺水灣赤柱舂坎角大潭石澳等地。

歷史

南區過去分別屬於西區及東區。現時南區的赤柱及石澳選區(D17)原屬東區,而其餘部份則屬於西區。1981年因應代議政制發展,政府依據人口分布重新分區,以便每區人口相若,將原來西區摩星嶺道以南及原來東區的赤柱石澳合併,組成南區,而剩餘的西區則與中區合併為中西區。另外介乎奇力山田灣山之間的部份地段亦有所調整,由原屬中區及西區,分別劃給南區及中西區

南區一帶在新石器時代已有人定居,現存的古蹟有大浪灣石刻明朝時期,南區一帶開始有較多人聚居,但居民主要是在黃竹坑薄扶林赤柱生活的農民。而當時香港仔的石排灣曾以轉口香木製品而著名。當時由郭棐編撰的《粵大記》中,更載有多個位於現時南區的地名。

薄扶林水塘興建以前,山上的水都會在瀑布灣瀑布流入海裡,而瀑布灣則鄰近廣州與外國的海路貿易航線,所以不少中外航海人士到該處取淡水補給。而區內薄扶林村赤柱村黃竹坑舊圍更是香港島少數由原居民建立的村落。他們曾多次向政府要求享有與新界原居民同等的待遇,但遭到政府拒絕。

香港開埠時,赤柱為當時香港島最繁盛的地區,英國人曾計劃以赤柱為發展基地。然而由於赤柱土地狹少,加上當時該處爆發疫症,因此英國人決定轉往香港島北岸發展,赤柱得以繼續成為华人聚居地之一。

另一方面,香港開埠初年起,南區一帶亦擔當著工業區的角色。在1857年建成的夏圃船塢,是香港首個大型船塢,後來於1860年代被黃埔船塢收購發展成香港仔旱塢。1950年代起香港工業急促發展,黃竹坑一帶便發展成工業區。

南區一帶於1960年代之前,一直是漁民的主要據居地。根據1961年的香港人口普查,屬於現時南區範圍的漁民數目達28,000人,佔當時香港漁民總數四分之一以上[4]。直至1960年代政府開發南區,先後興建漁光村石排灣邨華富邨等公共房屋,使不少漁民上岸定居;而部份較富裕的漁民則於鴨脷洲北岸鴨脷洲大街定居及開設店鋪[4]

民政事務專員

現任南區民政事務專員鄭港涌先生,於2019年12月31日接替馬周佩芬出任該區專員。 [5]

歷任南區民政事務專員

  • 許林燕明女士(任期:1997年-1999年4月18日)
  • 葉李杏怡女士(任期:1999年4月19日-2001年8月31日)
  • 劉國材先生(任期:2001年9月3日-2005年8月7日)
  • 任雅玲女士(任期:2005年8月8日-2007年12月23日)
  • 黃彥勳先生(任期:2007年12月24日-2012年3月4日)
  • 衛懿欣女士(任期:2012年3月5日-2014年7月25日)
  • 周楚添先生(任期:2014年7月26日-2017年8月13日)
  • 馬周佩芬女士(任期:2017年8月14日-2019年12月31日)
  • 鄭港涌先生(任期:2019年12月31日至今)

家庭收入

按2011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南區的家庭住戶收入中位數在中達全港第四位,D16海灣分區包括壽臣山深水灣淺水灣是香港豪宅區,家庭每月收入中位數達183,500港元。[6],而D1-D15及D17則比較平民化,而且住了不少基層,而且有九座公屋,公屋以及居屋密度比全香港大多數地區都高,當中收入較高的D17赤柱分區的家庭住戶收入中位數為36,450[7],有北角寶馬山選區的30%[8]。區內住在私人住宅的人口不足區內一半的總人口,只有42 868/85 837戶,即超過一半人居住在公屋和居屋之中。

統計資料

根據2011年的人口普查資料[9],南區的人口資料如下:

人口特徵
  • 人口: 278,655 人
    • 15歲以下: 11.0%
    • 15至24歲: 11.8%
    • 25至44歲: 30.6%
    • 45歲至64歲: 32.6%
    • 65歲及以上: 13.9%
  • 年齡中位數: 42.9 歲
  • 十五歲及以上從未結婚人口比例
    • 男性: 43.4%
    • 女性: 42.5%
教育
  • 20歲及以上非就學人口具專上教育程度比例: 28.7%
勞動人口特徵
  • 勞動人口: 151,522 人
  • 勞動人口參與率
    • 男性: 66.4%
    • 女性: 56.7%
    • 合計: 61.1%
  • 工作人口每月主業收入中位數: 11,000 港元
住戶特徵
  • 家庭住戶數目: 85,837 戶
  • 家庭住戶平均人數: 3.1 人
  • 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 25,700 港元
房屋特徵
  • 有家庭住戶居住的屋宇單位數目: 85,676 個
  • 每個屋宇單位的平均家庭住戶數目: 1.002 戶
  • 自置居所住戶在家庭住戶總數目中所佔的比例: 50.4%
  • 家庭住戶每月按揭供款及借貸還款中位數: 8,000 港元
  • 按揭供款及借貸還款與收入比率中位數: 19.6%
  • 家庭住戶每月租金中位數: 1,530 港元
  • 租金與收入比率中位數: 12.1%

社區環境

從高處眺望深水灣一帶的豪宅
處於渣甸山和紫羅蘭山之間的陽明山莊

公共屋邨

     

居者有其屋

   

中價屋苑

大型私人屋苑

 

其他私人屋苑

 

大型商場

大型屋苑豪宅

洋房式別墅

  • 赤柱崗道3號共5幢洋房
  • 環角道33號共14幢洋房

公共設施

大專院校

伯大尼修院

基督宗教神學院校

中學教育

     

小學教育

   

幼兒教育

國際學校

  • 堅尼地小學
  • 香港國際學校
  • 德瑞國際學校(薄扶林校舍)
  • 啟歷學校(薄扶林校舍)
 

特殊教育

 

其他教育機構

公營醫院(港島西、港島東聯網)

  • 瑪麗醫院 – 大型地區性急症醫院,亦為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的教學醫院,提供第三層和第四層的先進科技服務,如肝臟、心肺及骨髓移植。香港薄扶林道102號
  • 葛量洪醫院 – 成人心肺疾病治療的第三層轉介中心,為病患者提供全面的內科治療,亦有提供紓緩醫學及急症老人科服務,同時設有護士學校,培訓登記護士。香港香港仔黃竹坑道125號
  • 黃竹坑醫院 – 為需要長期護理的病人提供護養服務。香港黃竹坑徑二號
  • 大口環根德公爵夫人兒童醫院 – 一間專注於兒童矯形外科、脊柱外科、兒童發育、兒童腦科及腦科康復的第3層專科醫院,為全港的兒科病人服務。 香港薄扶林大口環道12號
  • 東華三院馮堯敬醫院 一間延續護理的醫院,提供老人服務,並為內科及矯形科病人提供復康及療養服務;透過社區老人評估小組為區內老人提供外展服務。香港薄扶林大口環道9號
  • 麥理浩復康院 – 提供全面復康服務。香港薄扶林沙灣徑七號
  • 舂磡角慈氏護養院 – 為需要長期護理的病人提供護養服務,位於香港舂磡角道995地段。

私營醫院

工業

旅遊

 

海灘

交通

南港島綫通車前,南區是香港十八區之中,唯一一個沒有鐵路到達的地區,居民只靠路面運輸出入,而南區對外只有兩條主要快速公路薄扶林道香港仔隧道)及兩條普通道路(域多利道、大潭道),因此繁忙時間快速公路十分擠塞;而隨著港鐵南港島綫於2016年12月28日通車,南區成爲香港十八區中最後一個有鐵路到達的地區。南港島綫通車後,路面擠擁情況期望會有所改善。

港鐵

道路

幹線道路
市區道路
郊區道路

巴士

綠色專線小巴
南區巴士線由於班次疏落,所以經常給南區居民所詬病,放工時間經常客滿,以上為放工時間的90線巴士,上滿了乘客(經過此站後立即客滿)。
(攝於天樂里,摩理臣山道巴士站,2008年6月10日)
紅色公共小巴

渡輪

渡海小輪街渡

未來

港鐵

體育

南區足球隊是南區康樂體育促進會(英文:Southern District Recreation & Sports Assn Ltd)轄下的一支地區足球隊,於2011-12年度球季,獲得香港乙組足球聯賽亞軍,歷史性晉升上香港甲組足球聯賽競逐,在2012年-2013年香港甲組足球聯賽,球隊以香港仔運動場為其主場。

區議會

南區標誌的雕塑

参考文献

  1. (PDF). [2017-06-1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07-13).
  2. 區內住在私人住宅的人口不足區內一半的總人口,只有42 868/85 837戶
  3. . [2013-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06).
  4. 亞洲電視:《香港風華》,青桐社 ISBN 962-451954-4
  5. 新任南區民政事務專員履新
  6. http://www.census2011.gov.hk/tc/district-profiles/ca/southern/d16.html
  7. http://www.census2011.gov.hk/tc/district-profiles/ca/southern/d17.html
  8. . [2012-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07).
  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香港政府統計署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