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餅
漢餅,為華人傳統飲食的一種,相傳源於漢朝,當時將麵食通稱為餅,經歷兩千餘年的演進,現今多指以麵粉製成的點心,甚至加入奶油,衍生出中西合璧的滋味。外觀從初始圓形至長方形、花形等,餅皮製法大致可分為台式、港式,其上的花紋也隱含了吉祥寓意,內餡更是豐富多樣。漢餅用途也從充飢果腹,至婚俗、年節送禮、歲時祭典都不可少,於台灣甚至發展出各樣在地化餅類。台灣百年漢餅知名品牌舊振南於2018年出版了《漢餅》一書[1],為全球第一本中英文雙語介紹漢餅文化與美學書籍,並且於2018年法蘭克福國際書展曝光,宣揚漢餅文化[2]。
歷史起源
《周禮·醢人》鄭眾注述:“酏食,以酒酏為餅”。賈公諺:“以酒酏為餅,若今起膠餅”,這裏的“膠”通“酵”,酏食算是較早的餅類食物了。[3]
漢代以前,中國人的點心以糕粿為主。漢人發展出製餅的技術相傳是因為漢代張騫出使西域,將西方的植物油傳入漢朝,因植物油不似豬油那般油膩,使漢人得以用油炸的方式製餅。[4]
漢代的麵食幾乎都可稱為餅。東漢劉熙《釋名》解釋道:「餅,并也,溲麫使合并也。胡餅,作之大漫沍也,亦言以胡麻著上也。蒸餅、湯餅、蝎餅、髓餅、金餅、索餅之屬,皆隨形而名之也。」[5]
漢餅古稱即是「胡餅」,「胡」字一有餅上撒胡麻之義,一有自西域傳入、胡地之餅的意思。[6]
一般認為,湯餅即現今湯麵的雛型,湯餅實際是將和好的麵糰托在手裡撕成面片,煮食 。此說法可見於宋代黃朝英《緗素雜記·湯餅》:“余謂凡以麪為食具者,皆謂之餅,故火燒而食者呼為燒餅,水瀹而食者呼為湯餅,籠蒸而食者呼為蒸餅。”亦可見於《兒女英雄傳》第二八回:“羹湯者,有‘湯餅’之意存焉。古無‘麵’字,凡麺食一概都叫作‘餅’。”
相傳三國蜀漢諸葛亮七擒孟獲之後,無法渡瀘水,卻也不忍犧牲人命祭河神,遂下令以麵粉包牛、羊肉餡,做成49個麵人頭,作為祭拜溺水陰魂的供品,終得以平安歸朝,此為「饅頭」的前身。另相傳諸葛亮為讓孫權不得反悔將妹妹嫁給劉備,遂命人分送糕餅給東吳軍民,將婚訊廣為散布,後各地效仿於婚前送餅,此為「喜餅」由來。因此,糕餅業界奉諸葛亮為祖師爺。[7]
餅模與象徵意義
餅模多為圓形,取其「團圓」之意;也有些為花形,有「花開富貴」的意涵,如牡丹、向日葵等。[8]至於其他喜餅造型,則為因應現代婚宴習俗等衍生而出。
糕餅上的花紋圖飾十分多樣,不僅反應出傳統工藝之美,也表現了華人民俗節慶、信仰與飲食文化之縮影,更隱含人們對於美好生活之想像與寄託,故題材多與吉祥、喜慶與福氣有關。
營養成分
漢餅營養成分之比例如下表:[10]
營養成分 | 比例 |
---|---|
蛋白質 | 1.7%-2% |
脂肪 | 8%-10% |
飽和脂肪 | 0.8%-1% |
反式脂肪 | 0% |
碳水化合物 | 62.5%-65% |
糖 | 26.4%-30% |
鈉 | 0.6%-0.7% |
其中主要成份說明如下:
製作與保存
漢餅的製作分為三個部分,一為餅皮,二為內餡,三為包餡與整形。
常見的餅皮有臺式糕皮、港式糕皮、油皮和油酥皮。糕皮類具有甜、酥、鬆的特性;油皮類較無酥鬆感但強調軟質地的口感;油酥皮則強調酥鬆感及層次感。[11]
臺式糕皮類糕餅是由單層皮直接包餡整形製作而成。臺式糕皮的製作以麵粉為主,將麵粉中加糖漿攪拌後,會再加入蛋、奶粉等增加香氣。之後會壓成餅狀再以模具成型,並印上喜字等圖案。在上述步驟結束後,有的會再刷一層蛋液再烘烤,是為了呈色使圖案層次分明及好看。因其製作過程,使所含水分由蛋、奶水代替,且未經過包酥法及擀捲,所以無法呈現層酥層次。若在配料中添加適量膨脹劑,如小蘇打、碳酸氫銨等,可增添脆硬的口感。
港式糕皮與臺式糕皮雷同,做法也相似,只是厚度會比較薄。
油皮的製作方法為將麵粉與糖、豬油、水充分攪拌後放入塑膠袋靜置30分後再分割成油皮麵團。油酥皮的做法是將油皮包裹油酥,擀出其特色的千層酥皮後包入內餡以高溫烘烤。餅皮大多沒有特定圖案,有的會為了增添口感而撒上芝麻。此外,也可透過調整油皮與油酥的比例製作不同的口感。
包酥是油酥皮類糕點製作的最重要步驟,指油皮將油酥包住的動作。依據包酥方法可分為以下兩種:
- 大包酥:使用未分割之大油皮包住未分割之大油酥,桿捲後再將其分割。
- 小包酥:將油皮及油酥分別製作、分割,再一個個將油酥包入油皮中,分別桿捲。
內餡根據不同的時期,又有不同的偏好。如民國初年的人是以漢餅當茶點,因此偏好飽足感,內餡多為滷肉或肉角、冬瓜糖、蝦仁、油蔥酥、酥油等。
臺式漢餅及港式漢餅二者各具風味,如港式漢餅做法較複雜且包裝相較精緻,因此在以前比較招人喜愛。但現今二者則沒有特定製作方式,因此可組合成多種風味,如港式餅皮包台式內餡、台式油酥皮包港式內餡,或內餡甜鹹混合。
雙層內餡桿製法是將內餡分割後用手壓扁,再將第二種內餡置於壓扁內餡中間,用虎口還住第一種內餡,邊捏邊旋轉後,用拇指將第二種內餡按於第一種內,再用虎口捏合開口。最後再捏緊收口,搓圓。
包餡方法是將餅皮兩段往中間壓扁,層次面朝上。先用中間向上下兩端桿成橢圓形,再由中間向左右兩端桿成圓形薄片。後將內餡至於餅皮中心,用虎口環住餅皮,邊捏邊旋轉,並用拇指將內餡按壓與餅皮中,再用虎口捏合開口。最後收口轉緊,將多餘的餅皮向下按壓黏於表皮麵團。
整形方法可經由不同的桿捲及捏製方式,製成自己想要的形狀。如圓形、扁圓形、三角形、橢圓形、菊花形、枕頭形、螺旋形等。有些也可用壓模的方式製作。
之前的漢餅大多較油、較甜,所以存放時間較久,最多可保存1個月。如今著重於強調『三高二低』的健康原則,口味多改成低脂、低糖、低熱量、高鈣、高纖,因此保存時間相對較短,保存期間會依據不同的種類而不同,通常為三天到一週。[12] [13] [14] [15]
漢餅的分類
漢餅的種類通常由外在餅皮決定,而以用途區分則主要分為歲時祭典、生命禮俗、休閒送禮三類。
依餅皮分類如下:[16]
依用途分類如下:
- 歲時祭典[13]:
- 壽龜:元宵節時的供品,主要由糯米或麵粉製成。由於龜被視為祈福、祥瑞、長壽的象徵,因此元宵節時台灣許多寺廟會舉行向神明「乞龜」的祈福活動,民眾擲筊將供品乞回「食平安」,並在隔年謝奉還廟方更大的龜。
- 奶油酥餅: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媽祖誕辰時,許多台中市大甲的民眾會購買當地的名產來祭拜媽祖。
- 醮餅、小酥餅:於農曆四月,每三年舉行一次的西港王船祭中常使用的供品。
- 鹹光餅:又稱為平安餅,每年農曆五月初一的新莊大拜拜中常使用的供品。
- 番薯餅、竹塹餅:新竹當地名產,每年農曆七月中旬新竹義民節賽神豬比賽中,獲得金牌者的獎品之一。
- 月餅:農曆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時,民眾有吃月餅的習俗。
- 黑白餅:九月二十八日為孔子誕辰,故每年國歷九月二十八日會有祭孔大典。在台南孔廟的祭孔大典會使用的供品之一。將兩塊餅一個撒上白芝麻一個灑上黑芝麻後上下拼在一起,故稱為黑白餅。
- 生命禮俗[7]:
- 休閒送禮
台灣在地發展與種類[7][13][17][18]
台灣人吃糕餅的習慣是隨著閩粵移民而來,當時生活困窘只求溫飽,點心多以米至糕粿為主,少見餅類。清中葉後移民人口漸多,生活漸趨安穩,始有糕餅店出現,因原料有限,此時糕餅口味單純,多以麵粉加糖製成,內餡常是簡單的糖、蒜蓉、番薯等。
日治時期,日式和果子、黑糖糕、羊羹等傳入台灣,影響此時的糕餅口味大多偏甜。此時因日人製餅技巧傳入、博覽會頻繁,使得糕餅業蓬勃發展。
國民政府來台後,帶來了外省飲食。而因中美聯防的緣故,西方飲食大量湧入,使糕餅的做法更加多元。光復初期,糕餅店多屬小商店經營,1979年開放觀光後,引進新技術、原料、經營理念,糕餅店更發展出連鎖的經營模式。
1980年代,受全球化影響,國人飲食習慣西化,縮減傳統糕餅市場。1977年超群麵包西餅首度將西式喜餅引進台灣,因樣式新穎、手工細緻,改變台灣以肉餅為訂婚喜餅的習慣,嚴重瓜分漢餅的市場。
之後,本土化的觀念興起,在行政院提出「文化產業化,產業文化化」的號召下,糕餅業積極開發新產品,並與地方政府合作,結合在地特色,如:台中市政府年年舉辦「台中糕餅節暨太陽餅文化節」、苗栗縣政府結合客家傳統麻糬,推廣「麻糬餅」成為苗栗的糕餅代表。至此,傳統糕餅因其獨特的復古氣息及地方文化特色而重獲大眾喜愛。
而各地的特色餅類,結合傳統與創新,繼續在台灣開創新的天地,並且經不斷改良,成為更貼合現代口感又具有地方特色的精緻小點。
現今隨著網路發達,網購、宅配成為新的購物方式,也讓許多原本不堪負荷店面、人力成本的傳統老店多了新的銷售管道。
依台灣分區,介紹各在地餅類:
台北:犁記綠豆椪、維格墨條酥、港記酥皇秦皇酥、水果酥
新北:伍仁酥、白豆沙餅
桃園:八塊餅、土地公餅
苗栗:肚臍餅、木頭餅、木彫餅、桐花餅
台中:太陽餅、鳳梨酥、大甲芋頭酥、奶油酥餅[22]
彰化:伊豆酥、鳳凰酥、牛舌餅
南投:白雪酥、藍田酥餅
嘉義:鳥仔餅、蒜頭餅、火車餅
高雄:舊振南綠豆椪、旗鼓餅、木棉酥、打狗餅
- 舊振南的綠豆椪有台式月餅之稱,是用非基改綠豆仁經過泡、洗、濾、蒸、壓、煮、炒7道繁複手工程序,製成酥鬆綿密的清香綠豆沙餡,深受消費者喜愛,到了中秋節更是供不應求,每年熱銷100萬顆以上。[26]
- 旗鼓餅是以日本傳統的「造型燒」 為樣本,餅型設計宛如一張鼓,內餡則有芋仔、蕃薯、紅豆三種口味,有外省本省族群融合的意味,而外觀以各國國旗裝飾,也象徵著海港人對國際多元融合過程的陳信任。旗鼓餅的「旗」與「鼓」,指的是旗津與鼓山,因為高雄最早就發源於這兩地。[27]
- 木棉酥的構想是來自於高雄市花 「木棉花」。以木棉花的花型為外觀,內餡以高纖與有機食材制作,包含金橘、藍莓、杏仁、哈密瓜等四種年輕口味。 打狗餅取名於高雄舊名,其特色在於口味多元化,包刮蔓越莓、鳳梨、桂圓、養生果仁及白巧克力等十多種口味。[28]
台東:封仔餅
參考資料
- . 博客來. [2019-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17).
- . 經濟日報. [2018-1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17).
- 梁, 新宇. . 千華駐 崧博. 2017. ISBN 9787565828164.
- 林佳儀、陳再興. . 聯合報. 2012/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15).
- 黃, 秀兰; 张, 帏超. . 天行書苑. 2016: 161. ISBN 9789869212533.
- 曾维华. . 文史知识. 2016, (6) [2018-04-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15).
- 張, 尊禎. .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09. ISBN 9789573264569.
- 張, 尊禎. .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13. ISBN 9789868925809.
- 李穎杰, 李偉綺. . 高雄應用科技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刊. 2017, 3 (2): 75 - 95 [2018-04-15]. doi:10.6554/JKTUHS.2017.03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15).
- 許素鈴. . 靜宜大學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2011 年.
- 嚴金滿. . 聯邦文化. 2004: 8–21.
- 周子良. . 自由時報. 2017/02/22 [2018-04-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16).
- 張尊禎. . 遠流出版. 2009.
- 巫旻樺. . 高雄餐旅大學台灣飲食文化產業研究所碩士論文. 2010.
- 徐玉嬪. . 南華大學國際暨大陸事務學系公共政策研究碩士班. 2013.
- 陳貴凰(Kaui-Hwang Chen) ; 許素鈴(Su-Ling Hsu). . 輔仁民生學誌. 2012, 18 (2期): 87-110.
- 張尊禎. . 台灣: 遠流. 2015: 224. ISBN 9789573276449.
- 呂鴻禹. . 台灣: 橘子. 2015: 256. ISBN 9789863640684.
- . www.ft1899.com.tw. [2018-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16) (英语).
- . www.shi-chi.com.tw. [2018-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16).
- . http://news.xinmedia.com/. [2018-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16).
- 路寒袖, 方梓,方秋停,王一亘. . 台灣: 遠景. 2016: 272. ISBN 9789573910091.
- 彌月蛋糕. . www.bakery-11.com.tw. [2018-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16).
- . www.trainpei.com.tw. [2018-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6).
- . 樂多日誌. [2018-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16).
- . 經濟日報. [2018-1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17).
- . www.maryfood.com.tw. [2018-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20).
- . www.kaohsiung-cake.com.tw. [2018-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16).
- . 台灣伴手禮. [2018-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16) (中文(台灣)).
- . [2018-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16).
- . [2018-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