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與法國關係

中華民國與法國關係是指中華民國法蘭西共和國之間的關係。1913-1964年,兩國有官方外交關係,斷交後,於對方首都互設具大使館機能的代表機構。

中華民國與法國關係

中華民國

法國
外交代表機構
駐法國台北代表處法國在台協會
外交代表
代表 吳志中[註 1][2]主任 公孫孟[3]
Jean-François Casabonne-Masonnave

政治

外交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後,派駐法國公使

1913年10月6日,法國外交承認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於首都巴黎設立中華民國駐法國公使館

1928年12月22日,隨著國民革命軍北伐幾近尾聲,法國外交承認中華民國國民政府

1936年2月8日,公使館升格為中華民國駐法國大使館,並派駐大使

194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與法國在內的26國簽訂《聯合國共同宣言》。

1943年8月1日,因納粹德國佔領法國,中華民國宣布與法國維琪政府斷交並撤館。

1944年10月23日,諾曼第登陸,同盟國軍解放巴黎後,中華民國承認法國臨時政府,並任命錢泰為大使(但自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至1964年中華民國與法國斷交為止,中華民國政府未再派任駐法大使)。[4]

1946年2月28日,兩國簽訂《中法關於法國放棄在華治外法權及其有關特權條約》(中法平等新約)。[5]

1947年5月1日,中華民國外交部就該年3月8日、4月5日法軍兩次轟炸中國在越華僑集中處一事,向法國大使館提出嚴重抗議;次日,外交部次長葉公超赴法國大使館提出口頭抗議。[6]:8346

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後,法國亦在首都台北保留法蘭西共和國駐中華民國大使館,但僅派駐代辦而非大使。

1950年11月30日,法國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否決中共代表伍修權等提出之「美國侵略台灣案」。[7]

1960年代,法國開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關係正常化行動,當時中華民國政府極力阻止,其間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還致親筆信給時任法國總統戴高樂以穩固邦交。

1964年1月27日,法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中華民國外交部抗議法國與中共政權建交,表明反對「兩個中國」;1月25日,法國總統戴高樂派前駐華大使貝志高向總統蔣中正解釋;2月7日,外交部重申反對「兩個中國」,指戴高樂中立政策是分期投降;2月10日,宣布與法國斷交。[8]:69812日,關閉大使館。[9]除了總部在法國巴黎的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UNESCO)之外,兩國關係全面中斷。[10][11]

1996年5月,中非共和國發生兵變,中華民國政府請法國駐中非大使館與法國政府於必要時提供協助,以維護中華民國駐中非大使館團員眷屬之安全。[12]

2003年9月,歐洲議會法國英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等國會友台小組共同倡議籌組「馬可波羅俱樂部」(Marco Polo Club)。2004年11月,舉辦成立典禮暨第1屆年會。[13]

2019年10月,歐洲議會和法國、德國、英國等國會友台小組共同成立「福爾摩沙俱樂部」(Formosa Club),強化跨國支持台灣的力量。[14]

2020年1月,中華民國總統與立委選舉結束後,法國外交部發表聲明「台灣周六舉行的選舉在自由與民主的背景下舉行,選舉彰顯了台灣人對地方民主法治以及人權的執着。法國對所有當選者表示祝賀,期待台海兩岸以和平為主繼續對話與合作。」但多位法國漢學家對於「地方」的含義提出質疑,要求法國外交部對這兩個字的具體含義向法國人做出解釋。[15]

2020年4月1日,對於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在全球擴散,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宣布捐贈1,000萬片口罩給疫情嚴重的國家。外交部指出,其中700萬片給法國在內的9個欧洲联盟成员国以及瑞士與英國、300萬片給美國、100萬片給中華民國的邦交國[16]

關於中華民國參與國際組織

綠色國家表示在1971年的投票中反對中華民國續留聯合國,即《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其中包括法國

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之一的法國在聯合國大會中,投票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取得「中國」席次

2002年5月,法國在世界衛生大會的總務委員會中,發言反對中華民國的邦交國所提「邀請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參加世界衛生大會」案列入大會議程。[17]

2007年9月,法國在聯合國大會的總務委員會對於中華民國的邦交國所提「促請安全理事會依據安理會議事規則第59、60條及聯合國憲章第4條,處理台灣之會員申請案」,發言表示台海問題應和平解決。[18][19]

2009年5月,對於中華民國以中華台北名義獲邀成為世界衛生大會觀察員法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歡迎,並認為有助加強國際公共衛生,特別是確保有效預防傳染病[20]

2019年4月,歐洲議會友台小組主席和英國德國法國等國會友台小組主席聯名致函世界衛生組織呼籲邀請台灣出席世界卫生大会。[21][22]此外,法國在台協會亦表示「法國在上次世界衛生組織執行委員會已公開表述,與臺灣持續進行技術和科學交流才能預防衛生漏洞的產生,此對確保全世界衛生系統的運行不可或缺。法國在臺協會向臺灣在醫療領域的成就致敬,臺灣在世界公共衛生領域上的貢獻至關重要且讓國際社會受惠良多。因此,法國及其他夥伴國家均支持臺灣參與世界衛生大會。」[23]

2020年5月,在美國與日本領銜下,法國、英國、德國、加拿大、澳洲與紐西蘭駐日內瓦聯合國大使,向世界衛生組織對外關係執行主任艾里森與首席法律顧問索羅門(Steven Solomon)發出外交照會,敦促接納台灣成為世界衛生大會觀察員。[24]

人員互訪(1991年至今)

僅列舉部分名單:

中華民國:總統夫人曾文惠[25]周美青[26][27]、總統府秘書長丁懋時[28]、立法院長王金平[29]、司法院長翁岳生[29]許宗力[30]、考試院長伍錦霖[31]、經濟部長王志剛[25]林信義[32]鄧振中[31]李世光[33]、財政部長顏慶章[32]、法務部長馬英九[34]、交通部長葉菊蘭[32]林陵三[35]葉匡時[36]陳建宇[31]、教育部長黃榮村[29]蔣偉寧[36]吳思華[31]、文化部長龍應台[36]洪孟啟[31]鄭麗君[33]、科技部長楊弘敦[33]、銓敘部長吳容明[32]、考選部長邱華君[31]、審計部審計長蘇振平[34]、國策顧問蕭新煌[37]、蔡政文[31]、政務委員黃石城[34]吳嘉麗[38]蔣丙煌[27]唐鳳[33]、監察委員趙榮耀[29]、外交部政務次長李大維[28]吳志中[33]、外交部常務次長歐鴻鍊[28]史亞平[27]、民用航空局長張國政[38]、林志明[33]、刑事警察局長黃茂穗[39]、工業局長杜紫軍[40]、吳明機[27][33]、呂正華[30]、標準檢驗局長林中能[29]、智慧財產局長王美花[41]、國際貿易局長楊珍妮[31][33][30]、國家檔案局長林秋燕[33]、消防署長趙鋼[32]、衛生署長陳建仁[39]、環境保護署長魏國彥[31]、僑務委員會委員長吳英毅[42][26]陳士魁[31]、吳新興[33]、大陸委員會主任委員吳釗燮[37][35][39]、農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陳保基[31]、原子能委員會主任委員歐陽敏勝[29]蔡春鴻[42][36]、國家科學委員會主任委員黃鎮台[25]、陳建仁[38]李羅權[41]朱敬一[36]、文化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林澄枝[25][28]陳郁秀[43][32]陳其南[35]、吳坤良[39]翁金珠[38]黃碧端[41][40]盛治仁[42][26]、公平交易委員會主任委員趙揚清[43]、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胡勝正[41]、中央研究院長李遠哲[32]、國立故宮博物院長杜正勝[32]林正儀[33]、國史館長張炎憲[38]、臺灣高等法院長鍾曜唐[34]、台北市長馬英九[28][39]郝龍斌[44]、高雄市長謝長廷[32]陳菊[31][30]、桃園市長鄭文燦[33]、台中市長林佳龍[30]、台北市議會議長吳碧珠[32][35]、高雄市議會議長康裕成[33]

2001年11月,總統夫人吳淑珍前往法國,先在巴黎參訪兩天後,再轉赴東部史特拉斯堡歐洲議會,代表總統陳水扁接受國際自由聯盟頒發的「2001年自由獎」,並會見歐洲議會議長方亭。隨同前往的包括外交部次長、總統府第三局長等人。對於此行,法國政府也提供相關的禮遇與接待。[45]

2018年7月25日,立法院長蘇嘉全率團訪問法國國民議會,創下立法院長進入國民議會議場的首例。[46]

法國:前總理巴爾[47]、工業暨國土規劃部長傅魯[48]、工業智慧財產局長拉琵耶[26]、工商業暨服務業總局長盧梭(Luc Rousseau)[41][26]、佛賀(Pascal Faure)[36][31][30]、國家教育總督學侯杰[28]、國家研究總署長馬勒斯(Michael Matlosz)[33]、參議院副議長里歇爾[41]巴芃[42][26]塔斯卡[42]、國民議會副議長內笠[40]樂福[42]戴扈傑[33]、參議院經濟委員會主席勒瓦[33]、參議院國土整治暨永續發展委員會主席莫海[30]、國民議會經濟委員會主席馬莎[33]、西歐聯盟議會副議長波梅[34]、最高法院長特玉煦[34]、法蘭西學術院長麥斯邁[43]、法國科學院長曼尼耶[31]、里昂第三大學校長居佑[49]、格勒諾勃-阿爾卑斯大都會區主席法拉利[30]、史特拉斯堡市長里茲[41]、達梭航太總裁達梭[28]、生物醫學中心創辦人兼主席貝納畢[30]

代表機構

斷交前

法國於斷交前曾設立法國駐中華民國大使館,1950年隨國府遷台而將館址設於首都台北市新生南路97巷,1951年將館址遷至中山北路二段275巷,1953年至1964年斷交為止則於臨沂街14巷4號設址[50],大使官邸另設於仁愛路[51]。1964年隨斷交而自當年2月11日起停止館務[52],撤館前的末代駐台館員包括臨時代辦薩賚德公使()、二等秘書兼領事包偉(,後任駐菲律賓孟加拉馬爾他等多國大使)、法軍武官郭嵐瑞海軍上校()、商務參事艾昌興()及商務專員區瑞麟()[51]

斷交後

1972年8月12日,中華民國在首都巴黎設立具社團法人性質的法華經濟貿易觀光促進會法文:)。1976年7月,中華民國經濟部亦設立亞洲貿易促進會駐巴黎辦事處(法文:),負責雙邊經貿事務。1995年5月15日,法國同意將兩機構合署更名為具大使館性質駐法國台北代表處(法文:)。[10][11][34][27][2]並於2007年11月起大幅改善駐處人員及眷屬的居留簽證待遇。[38]2020年12月14日,在法國南部新設駐普羅旺斯臺北辦事處[53]

1978年10月,法國在台北設立法亞貿易促進會(法文:),推廣雙邊經貿關係。1980年1月,法國外交部亦以非官方名義設立台北法國文化科技中心(法文:),負責台法文化科技及高等教育的往來,對上則隸屬於法國駐香港總領事館。1985年9月,成立旅遊簽證組,辦理赴法簽證。1989年2月,法國政府為加強台法雙邊關係,以美國在台協會為參考先例,將台北法國文化科技中心更名為法國在台協會(法文:;2011年起改稱)。1994年,將法亞貿易促進會、旅遊簽證組、法國在台協會三機構合署辦公,統稱為法國在台協會。[11][34][27][54]:p4[3]

事件

1997年10月16日,位於台灣基隆市的法國公墓,由於市民的需求並在中華民國外交部的協調下,實質管轄的法國在台協會同意開放,且交由基隆市政府管理。[55]後開闢為清法戰爭紀念園區

2020年1月13日,中華民國總統與立委選舉結束後,法國在台協會於Facebook發表聲明「誠摯熱烈地祝賀蔡英文博士連任總統,以及所有台灣人順利圓滿地完成民主選舉,法國在台協會有堅定的意志與所有當選人合作加強台法關係!」[56]

2020年1月14日,法國在台協會主任公孫孟,率團前往空軍松山基地指揮部弔唁因空難殉職參謀總長沈一鳴上將等8人的公祭儀式。[57]

2020年4月27日,駐法國台北代表處1名中華民國籍職員確診2019冠状病毒病,與同辦公室人員居家隔離14天,代表處並進行全面消毒,代表吳志中則狀況良好。[58]此後於8月5日、9月25與26日共3名職員確診。[59][60]

2020年7月30日,前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逝世,法國在台協會於Facebook發表聲明稱李登輝為「民主先生」,表示對台灣各界的哀痛「感同身受」,並形容其為「台灣法治穩定與經濟發展的重要推手」,盼他的典範「能持續指引在亞洲與全世界共享普世價值並予以致力推廣的人們」。[61]

簽證

中華民國護照中華民國公民可以「申根區免簽證」的方式入境法國。
歐盟法國護照法國公民可以免簽證的方式入境中華民國

歐洲申根區給予持有載明身分證字號的中華民國護照中華民國公民可以申根區免簽證入境,停留日數與申根區合併計算,每6個月期間內總計可停留90天。[62][63][64]

法國公民持有歐盟護照者也可以免簽證的方式入境中華民國,停留最多90天。[65]

此外,兩國皆提供每年各500名額給18-30歲青年為期1年的度假打工簽證(皆必須未曾取得此種簽證)。[66][67]

2016-2019年,台灣前往法國的人數成長62%,法國前往台灣的人數則成長近30%。[53]

相關警示

有鑑於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中華民國外交部國外旅遊警示分級表將法國歸類為紅色警示:不宜前往,宜儘速離境(2020年3月23日發布);[68]衛生福利部的國際旅遊疫情建議等級表將法國歸類為第一級注意:提醒遵守當地的一般預防措施(2019年9月12日發布)。另有鑑於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已將各國家與地區歸類為第三級警告:避免至當地所有非必要旅遊(2020年3月21日發布)。[69]

軍事

中華民國現役的軍備採購除美國外,法國為另一主要來源國。如空軍幻象2000-5系列就是購自法國,海軍方面則有拉法葉級巡防艦。後者在採購期間曾引發一連串弊案甚至命案,迄今仍未完全偵破。目前國軍仍有現役飛官於法國受訓。

2019年4月24日,英國路透社》引述美國官員表示,法國巡防艦葡月號」於4月6日通過台灣海峽。由於歐洲國家軍艦航行此海域非常罕見,法國軍方起初不願發表評論,中華民國國防部發言人陳中吉表示,台灣海峽是繁忙的國際航路,各國船艦都有「必要」通過,國防部會持續監控外國船艦的動態。[70]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發言人任國強抗議法國軍艦「非法進入中國海域」,並指出當時派遣軍艦警告法國軍艦離開。對此,法國軍方表示「法國海軍大約每年會通過台灣海峽一次,未曾引發任何事端或反應」,並重申有權根據國際法進行自由航行[71]

經濟

貿易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外貿協會)於法國首都巴黎設立台灣貿易中心[72]經濟部國際貿易局也在巴黎設立駐法國代表處經濟組[73]

2019年,法國是中華民國第19大貿易夥伴、第16大進口夥伴、第20大出口夥伴,在歐洲經濟體排名第4、3、5。出口至法國的金額為15億2,138萬8,820美元,年減8.730%。自法國進口的金額為32億2,790萬0,748美元,年減12.904%。貿易呈現入超赤字)17億0,651萬1,928美元,年減16.315%;2018年,法國是中華民國第20大貿易夥伴、第16大進口夥伴、第20大出口夥伴,在歐洲經濟體排名第5、4、5。[74]

投資

根據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投審會)統計,1988年-2013年,台商赴法國總投資金額約2,995萬美元,計有47件。台商前往法國以電腦及週邊設備行業佔多數,其次為貿易禮品旅遊食品工具機等。電腦業者如宏碁華碩電腦明基電通宏達國際電子技嘉微星圓剛研華、凌陽、茂瑞、勝華、英群、春合昌等科技公司;服務業有兆豐國際商業銀行巴黎分行、中華航空長榮海運、中華旅行社及長榮酒店等;機械業有台中精機及亞崴電機等。[75]

目前已成立「法國台灣商會」,會員約50人,其中大巴黎地區佔90%。[75]

會議

目前舉行的有:台法經貿諮商會議(第6屆)、台法經濟合作會議(第20屆)、台法工業合作會議(第24屆)、台法工業財產權會議、臺法農業合作會議(第2屆)等。[76][30]

交流

會展

日期 參展單位與名稱
1995年9月國立故宮博物院羅浮宮博物館合作,於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舉辦《羅浮宮博物館珍藏名畫特展:十六至十九世紀西方繪畫中的風景畫》,展期至1995年12月。[77]觀展人數70萬人次,創下台灣畫展史上最高記錄。
1997年1月國立歷史博物館奧塞美術館合作,在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高雄市立美術館舉辦《黃金印象-奧塞美術館名作特展》。[34]展期至1997年7月,觀展人數50萬人次,是台灣畫展史上的第二高。
1998年9月國立故宮博物院與畢卡索博物館龐畢度中心合作,在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舉辦《張大千畢卡索東西藝術聯展》,展期至1999年1月。[25][78]
1998年10月國立故宮博物院選派350件文物赴巴黎大皇宮美術館舉辦《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瑰寶-帝國的回憶》特展,[25]這也是台北故宮文物首度前往法國展覽,展期至1999年1月。
1999年12月橘園美術館選派81件印象派畫作在台北市立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舉辦《世紀風華-橘園美術館珍藏展》,畫作保險總額超過220億新台幣(約7億1,000萬美元),堪稱台灣最昂貴的展覽,展期至2000年3月。[79][28]
2001年11月國立故宮博物院與法國博物館司法國國立博物館聯合會合作,在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舉辦《花樣年華:法國繪畫三百年-從普桑塞尚》特展,展期至2002年2月。[80]
2002年11月國立歷史博物館與歐美30多個博物館、私人收藏家、馬諦斯家族合作,在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馬諦斯特展》,展期至2003年2月。[81]
2006年4月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舉辦《清代宮廷的瑰麗歲月》特展,為增加展覽的豐富性,特別向國立故宮博物院借展郎世寧等兩件名畫,分別是《畫山水》與《清院本親蠶圖》第四卷-〈獻繭〉。展期至2006年7月。[82]
2006年4月台北市立美術館與龐畢度中心新媒體藝術典藏部門合作,在台北市立美術館舉辦《龐畢度中心新媒體藝術展1965-2005》,展期至2006年7月。[83]
2008年5月國立歷史博物館與奧塞美術館合作,在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驚艷米勒-田園之美畫展》,這是奧塞美術館首次以典藏的米勒畫作為主軸所策劃的海外特展,展期至2008年9月。[84]

2002年3月,在法國多維勒舉行的第四屆亞洲影展,由於主辦單位接受中華民國影片參展,並在影展大門懸掛中華民國國旗,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法國大使館的強烈抗議。但主辦單位不受政治干預,中華人民共和國因而退出影展。[85]

學術

駐法國台北代表處設立(巴黎)臺灣文化中心[註 2],籌辦對法國(以及瑞士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摩納哥安道爾列支敦士登)藝術、文學、影視、音樂等領域的展演活動。2016年11月,文化部長鄭麗君前往法蘭西人文政治科學院主持第20屆「臺法文化獎」[註 3]頒獎典禮。該獎每年舉辦,旨在鼓勵法國及歐洲專業人士及學者專家投入台灣文化推展。[11][33]

1999年,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國科會,後升格科技部)與法國科學院共同成立「台法科技獎」,每年頒發獎金給兩國科技合作學者團隊。國科會與法國在台協會法蘭西學院國家科學研究中心國家資訊暨自動化研究院海洋開發研究院國家研究總署國家衛生暨醫療研究院國家癌症研究院等機構簽署合作協議,共執行多項合作計畫,每年約百餘人次互訪以及舉辦雙邊研討會。[11]此外,中央研究院亦與法國遠東學院國立東方語言文化學院、現代中國研究中心、史特拉斯堡大學布朗利河岸博物館等機構簽署學術合作協定。[42]

2004年4月,中華民國全國教師會副理事長赴法國巴黎參加「國際教育組織關貿總協定與教育會議」,與會期間遭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代表要求大會禁止其進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開會,後經由國際教育組織秘書長執言並提出警告,終使其順利全程與會。[86]

2008年1月,兩國大學院校協進會簽署《採認雙方高等教育文憑及相關學分協定》,兩國政府也在同年互派華語文法語文助教,協助對方高中及大學的語文教學。至2017年,國立台灣大學等65所大專院校法國相關院校簽有各類學術合作協定超過582件。法國政府自1999年起,每年提供台灣15名科技獎學金名額;中華民國教育部每年亦提供法國18名華語文獎學金及5名臺灣獎學金名額。2017年,前往法國的留學生有1,079人,法國赴台的留學生及短期交換學生有1,687人。[11][30]每年亦於法國巴黎及里昂等地辦理「華語文能力測驗考試」,2014年,首次於巴黎艾克斯、史特拉斯堡等5所大學辦理電腦測驗。[27]

2017年3月,在台灣舉辦首屆「臺法大學校長論壇」,以創新創業、減少學用落差為主題,是歷年來雙方高等教育最重要的對話平台。10月,駐法國台北代表處教育組代表中華民國教育部國際及兩岸教育司,與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法國高等社會科學院(EHESS)簽署《設置臺灣研究講座合作備忘錄》,是首次在法國大學校院設置的臺灣研究主題計畫。EHESS於2017-2020年,以「臺灣與其記憶場域:當前臺灣社會記憶與認同演進過程之研究」為主題,開設課程與辦理研討,並由CNRS支援相關研究與活動。[30][87]

事件

2019年4月1日,《巴黎人日報》報導,1名台灣男留學生在巴黎16區詹森薩伊中學宿舍內上吊輕生。警方在房內找到治療憂鬱症的藥物百憂解,但未發現遺書[88]

航太

法國馬特拉集團太空業務部門「馬特拉-馬康尼太空」於1996年獲選承造中華民國與新加坡合作的「中新一號衛星」及發射事宜,並於1998年8月25日,在南美洲法屬圭亞那由歐洲亞利安火箭送上太空軌道。[25]

1999年11月,馬特拉集團接替德國多尼爾公司與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簽約,承製「中華衛星二號」本體。後來法國總統席哈克於2000年10月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時遭抗議該案,但法國仍堅持決定不變。1999年,法國達梭航太總裁賽吉達梭及投資負責人勞倫達梭等人抵台訪問。[28][43]

2016年9月30日,駐法國代表張銘忠應邀出席在土魯斯空中巴士總部舉行中華航空新機A350-900首架交機儀式,並於2017年起投入歐洲航線。[33]

2017年5月,中華民國經濟部工業局率領「臺法航空產業訪問團」參訪法國土魯斯的航空供應鏈,強化臺法航空製造與維修商機合作。6月,臺中市長林佳龍率領業者拜訪法國企業行動聯盟商務投資署,並共同舉辦臺法智慧機械暨航太複合材料媒合活動;經濟部「歐洲創新研發合作拓展團」參訪巴黎國際航空太空展,並與達梭系統簽署合作備忘錄。[30]

協定

雙邊協定[89]
日期簽署備註
1928年12月22日《中法關稅條約
1930年5月16日《中法領事官所用汽車相互免稅辦法換文》
《中華民國與法國規定越南中國邊省關係專約》
1931年7月28日《關於上海法租界內設置中國法院之協定》
1945年8月18日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法國臨時政府交收廣州灣租借地專約》
1946年2月28日《中法關於法國放棄在華治外法權及其有關特權條約》
《中法關於中越關係之協定》
《關於中國駐越北軍隊由法國軍隊接防之換文》
1946年12月14日《中法關於中越航空線臨時辦法條文》1947年6月28日增修、
1947年9月27日展延、
1949年4月30日修訂
1948年5月10日《中法關於補充中越間航空線臨時辦法增闢昆明河內線換文》
1954年5月12日《中華民國與法蘭西共和國間貿易付款協定》
《中華民國與法蘭西共和國間貿易協定
1955年4月15日修訂貿易付款協定
1956年5月4日修正貿易協定
1955年8月20日《中華民國與法蘭西共和國直達無線電通報協定》
1958年5月24日《中法關於相互保護專利商標協定換文》
1989年11月29日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法國高等社會科學學院學術合作協定》
1991年2月13日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法國在台協會間1991年科學合作計畫》
1991年5月23日中華民國農業委員會法國國家農業研究所間合作備忘錄
1994年6月20日台北證券管理委員會巴黎證券交易委員會間互助行政辦法》
1994年7月30日台北原子能委員會與法國在台協會間核能安全管制與資訊交流合作換函》
1994年8月8日《(台北)原子能委員會與(巴黎)原子能署關於原子能和平用途之合作協定》2004年9月7日換函續約
1995年8月台北經濟部達梭公司策略聯盟意願書》[34]
1996年2月《台北經濟部與斯奈克瑪公司策略聯盟意願書》[34]
1996年7月1日臺北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巴黎國家工業財產局間關於相互授予專利設計及商標優先權暨合作之換函》2004年4月2日修正換函
2000年3月20日《中法文化獎協議》
2001年5月8日臺灣航空器飛航安全委員會法國航空器失事調查局執行國際航空失事調查指導原則》
2001年5月15日《中法科技基金協議》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與法國國家科學研究院間合作備忘錄》

2006年4月24日修正備忘錄
2001年9月中華航空與斯奈克瑪在台設立亞洲飛機引擎維修中心意願書》[32]
2002年3月19日HENRI POINCARE南希第一大學和台灣林業試驗所間協定備忘錄》
2002年3月26日《國科會與法國國家資訊暨自動化研究院合作備忘錄》2011年5月11日簽署協定
2002年6月3日《國家量測標準與國家計量機構核發校正量測證明相互認可辦法》
2002年10月14日《台法能源合作備忘錄》
2003年2月1日《臺法科技基金協議》
2004年1月5日臺灣公平交易委員會法國競爭審議委員會關於適用公平競爭法令合作協議》
2004年2月25日《中華民國國家科學委員會及法國國家衛生及醫療研究院合作瞭解備忘錄》2012年4月20日簽署協定
2004年4月2日《台法保護工業財產權合作協定》
2004年4月29日《(臺灣與法國間)農業研究領域之科學合作協議》
2005年11月9日《臺灣國家科學委員會與法國海洋研究開發院海洋科學及資源領域合作協議書》
2006年1月26日《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與法國在台協會蘭花科技交流計畫》[39]
2006年4月28日台灣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法國銀行監理委員會共同合作及資訊交換瞭解備忘錄》
2007年1月25日《臺灣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與法國國家研究總署藍天計畫合作協議》[註 4]
2008年7月8日附錄
2007年10月《台法國際聯合實驗室協議》[註 5]
2007年12月《台法採認雙方高等教育文憑及相關學分協定》[38]
2008年2月《台法WiMAX技術合作備忘錄》[41]
2008年5月16日《台灣教育部與法國在台協會加強台法教育合作協議書》
2009年11月《臺法紡織業合作備忘錄》[40]
2010年12月24日駐法國台北代表處與法國在台協會建立避免所得稅雙重課稅及防杜逃稅機制之協定》,及其附件:
臺灣賦稅署與法國國家財政司實施避免所得稅雙重課稅及防杜逃稅協議》
2014年11月3日《臺法競爭法適用瞭解備忘錄》
2014年12月5日《駐法國臺北代表處與法國在臺協會農業合作協議》
2016年7月《臺法度假打工共同聲明》[註 6]
2016年11月30日《臺法雙邊電影合作協定》[註 7]
2017年3月3日《臺法雙邊科技合作瞭解備忘錄》[註 8]
2017年10月9日《台法有志從事現代語言教學之臺灣學生來法事項備忘錄》[註 9]
2017年10月20日《台法設置臺灣研究講座合作備忘錄》[30]
2017年10月台灣電力公司法國放射性廢料管理局合作備忘錄》[30]
2019年7月16日《台法金融科技合作協議》[92][93]
正推動法國政府支持中華民國與歐盟展開投資協定(BIA)及經濟合作協定(ECA)談判。[76]

交通

航空

兩國於1993年9月完成貨運通航,同年11月客運亦通航,由長榮航空執飛,但貨運目前已停航。[25]

停航台北-巴黎航線20年的法國航空於2018年4月16日復航,以波音777-200ER執飛,每周有3航班往返。[94][95]

事件

2020年3月11日,法荷航集團對於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在全球擴散,為因應業績下滑,宣布即日起至3月29日暫停航班。[96]5月7日,發表聲明自6月1日起,取消台北-巴黎航線。[97]

雙邊航班來往的城市如下(截至2019年12月9日[註 10]):

客運

 中華民國 法國
臺北巴黎長榮航空法國航空

注釋

  1. 中華民國外交部為統一駐外人員內部職稱,明定大使館、代表處設大使、公使。代表處對外仍稱代表、副代表。[1]
  2. 原隸屬中華民國文化部。更早是行政院新聞局巴黎台北新聞文化中心[25]
  3. 1996年,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與法蘭西學院設立「中法文化獎」,2002年更名為「台法文化獎」。[29]
  4. 雙方每年共同徵求大型3年期合作計畫,並配合中華民國國家型計畫的研究重點,選定農業生技基因醫學奈米科技資訊通訊、生技製藥健康技術等優先主題。[38]
  5. 由行政院國家科學員委會與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共同簽署,整合雙方各4所與地球科學有關的實驗室,執行為期8年的「台灣活動斷層自然災害的評估」研究計畫。[38]
  6. 由駐法國台北代表處代表張銘忠與法國在臺協會主任紀博偉分別於7月13日與11日完成異地簽署,並於8月8日生效實施。[33]
  7. 由中華民國文化部長鄭麗君法國國家電影暨動畫中心主席柏登共同簽署。[90]
  8. 中華民國科技部法國國家癌症研究院共同簽署[30]
  9. 由駐法國台北代表處教育組長與法國教師與教育高等學院國際合作副主席共同簽署。[91]
  10. 有鑑於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影響,暫停更新。

參考資料

  1. 陳培煌. . Yahoo!奇摩引用中央通訊社. 2012年8月31日 [2016年11月1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11月30日).
  2. . 中華民國外交部.
  3. . 中華民國外交部.
  4. 1949年后在台北的中华民国政府曾多次与法商谈派全权大使但均被婉拒,相继由段茂澜公使、陈雄飞公使代办使事,1963年由参事高士铭代办使事。参见周谷《外交秘闻:一九六〇年代台北华府外交秘辛》。
  5. .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1年 [2016-0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08).
  6. 李新總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韓信夫、姜克夫主編 (编). . 北京: 中華書局. 2011-07.
  7. . 紐約發拉星草場: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 1950-11-30 [2015-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8-24) (中文(繁體)‎).
  8. 呂芳上總策畫,朱文原、周美華、葉惠芬、高素蘭、陳曼華、歐素瑛編輯撰稿. . 台北: 國史館. 2012. ISBN 978-986-03-3586-6.
  9. .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21).
  10. . 中華民國駐外單位聯合網站. [2016-1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1).
  11. . 中華民國駐外單位聯合網站. [2016-1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7).
  12. 公眾外交協調會. . 中華民國外交部. 1996年5月25日 [2019年2月1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1月5日).
  13. 公眾外交協調會. .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04年11月13日.
  14. 中央社. . 聯合新聞網. 2019年10月17日 [2019年10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10月16日).
  15. 鍾錦隆. . 中央廣播電臺. 2020年1月14日 [2020年1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1月5日).
  16. 張庭瑋. . 上報. 2020年4月1日 [2020年4月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4月4日).
  17. 公眾外交協調會. .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02年5月13日 [2019年7月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6月30日).
  18. 公眾外交協調會. .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07年8月15日.
  19. 公眾外交協調會. .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07年9月22日.
  20. 公眾外交協調會. .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09年5月11日 [2019年7月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9月28日).
  21. 中央社. . 中央社. 2019年4月16日 [2019年5月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5月6日).
  22. 公眾外交協調會. .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9年4月16日 [2019年5月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5月11日).
  23. 公眾外交協調會. .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9年5月10日 [2019年7月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1月5日).
  24. 中央社. . 聯合新聞網. 2020年5月10日 [2020年5月1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5月31日).
  25. .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8).
  26. (PDF).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9-02-1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8-10).
  27. (PDF).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7-01-2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10-21).
  28. .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13).
  29. .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23).
  30. (PDF).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9-04-0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4-02).
  31. (PDF).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9-02-1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8-30).
  32. .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3).
  33. (PDF).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9-04-0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1-29).
  34. .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0).
  35. .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9-0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3).
  36. (PDF).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9-02-1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02-02).
  37. .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9-0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14).
  38. .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1).
  39. .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7).
  40. .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07).
  41. .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1).
  42. (PDF).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08-2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8-13).
  43. .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30).
  44. (PDF).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9-02-1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02-13).
  45. . 中華民國總統府. 2001年11月11日 [2018年8月2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1月5日).
  46. 曾詩婷. . 風傳媒. 2018年7月29日 [2018年8月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1月4日).
  47. 公眾外交協調會. . 中華民國外交部. 1990年10月14日 [2019年3月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1月6日).
  48. 公眾外交協調會. . 中華民國外交部. 1991年1月4日 [2019年2月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1月5日).
  49. 公眾外交協調會. . 中華民國外交部. 1999年9月10日 [2020年6月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1月5日).
  50. , 臺北市: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272, 1971-06-30
  51. . 中華民國外交部禮賓司. 1964-02: 8-9.
  52. . 聯合報. 1964-02-12: 1.
  53. 歐洲司. .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20年12月14日 [2020年12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2月17日).
  54. (英文)
  55. 公眾外交協調會. (PDF). 中華民國外交部. 1997年10月 [2020-04-2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2-17).
  56. 鍾錦隆. . 中央廣播電臺. 2020年1月13日 [2020年1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1月5日).
  57. 侯姿瑩、游凱翔. . 中央通訊社. 2020年1月14日 [2020年1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月14日).
  58. 簡恒宇、李芯. . 風傳媒. 2020年4月30日 [2020年5月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1月5日).
  59. 黃伃君. . 新頭殼. 2020年8月7日 [2020-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5).
  60. 中央社. . 聯合新聞網. 2020年9月26日 [2020年10月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1月17日).
  61. 王奕璇. . 上報. 2020年7月31日.
  62. . 外交部領事事務局.
  63. . 中華民國外交部.
  64. . 中華民國外交部.
  65. . 外交部領事事務局.
  66. . 中華民國外交部.
  67. . 外交部領事事務局.
  68. . 外交部領事事務局.
  69. . 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
  70. 中央社. . 聯合新聞網. 2019年4月25日 [2019年4月2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5月11日).
  71. 曹國維. . 聯合新聞網. 2019年4月25日 [2019年4月2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5月1日).
  72. .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 [2020-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02).
  73. . 中華民國經濟部 國際貿易局. [2015-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1).
  74. . 經濟部國際貿易局. [2020-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9).
  75. (PDF). 經濟部投資業務處. 2014年12月.
  76. .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 [2015-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17).
  77. .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帝門藝術教育基金. [2018-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9).
  78. 王宗銘、游美成. . 中華電視公司. 1998年9月26日 [2018年8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1月5日).
  79. .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 [2018-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2).
  80. .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8-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20).
  81. . 國立歷史博物館. 2002年11月.
  82. 黃慧敏. . 大紀元. 2006年4月15日 [2018年8月2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1月22日).
  83. . 臺北市立美術館. 2015年8月20日 [2018年8月2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1月5日).
  84. . 國立歷史博物館. 2008年5月.
  85. 公眾外交協調會. .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02年5月2日 [2018年1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月13日).
  86. 公眾外交協調會. .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05年7月11日 [2018年1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1月5日).
  87. . 駐法國台北代表處. 2017年10月21日 [2019年3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3月22日).
  88. 綜合報導. . 蘋果日報. 2019年4月2日.
  89. .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7-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1).
  90. 中央社. . 中時電子報. 2016年12月2日 [2018年8月2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1月22日).
  91. . 駐法國台北代表處教育組. 2017年10月9日 [2019年3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1月5日).
  92. . [2019-07-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5).
  93. . [2019-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5).
  94. 王思慧. . 聯合新聞網. 2017年12月7日.
  95. Robin. . 痞客邦. 2018年4月16日 [2018年4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1月23日).
  96. 楊明娟. . 中央廣播電臺. 2020年3月11日 [2020年3月2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1月6日).
  97. 張佩芬. . 工商時報. 2020年5月7日 [2020年5月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1月5日).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