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字
古今字是中国古书用字情况之一。同一个词在不同时期用不同的字来表示就形成了古今字,较前使用的叫“古字”或“本字”,较后使用的叫“今字”或“分化字”或“後起字”。
汉字字体风格 |
---|
陶文 ‧ 甲骨文 ‧ 金文 ‧ 古文 ‧ 石鼓文 |
字形 |
笔画 ‧ 笔顺 ‧ 偏旁 ‧ 六书 ‧ 部首 右文說 ‧ 同形異義詞 本字 ‧ 石经 ‧ 舊字形新字形 ‧ 通用规范汉字表 國字標準字體 ‧ 常用字字形表 |
汉字文化圈 |
吴语字 ‧ 粵語字 ‧ 四川方言字 ‧ 南京官話字 舊字體 ‧ 新字体 ‧ 擴張新字體 韩国国语国字问题
吏讀 ‧ 鄉札 ‧ 口訣 |
衍生文字 |
合文 ‧ 女书 ‧ 则天文字 ‧ 閩南借音字 ‧ 注音符号 |
字音 |
日本漢字音
古音 ‧ 吳音 ‧ 漢音 ‧ 新漢音 ‧ 宋音 ‧ 唐音 ‧ 慣用音 ‧ 聲調 ‧ 音讀 ‧ 訓讀 ‧ 重箱讀法 ‧ 湯桶讀法 |
統一碼 ‧ 中文输入技术 ‧ 中文输入法 |
漢字詞 ‧ 錯別字 ‧ ‧ 廢除漢字論 ‧ 漢字復活 ‧ 字謎 |
注意:本條目可能有部分無法顯示,若遇此情況請參閱Wikipedia:Unicode擴展漢字。 |
形体
古今字在形体上大多数有某种联系。主要有下面几种情况:
例子:
联系 | 古字 | 今字 |
加形旁 | 然 | 燃 |
取 | 娶 | |
改变形旁 | 赴 | 讣 |
振 | 赈 | |
说 | 悅 | |
略加变形 | 不 | 丕 |
大/泰 | 太 | |
陈 | 阵 | |
通假字造成 | 亡 | |
伯 | 霸 | |
鄦 | 许 |
- 例:「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此處「說」即「悅」。
成因
汉字的数量有限,除了表本义以外,还表引申义和假借义。文字的表意功能扩大以后,为了区分不同的用法其中表示某些义项的文字往往对其加以改造,以示区别。就该义项而言,先用的字就称为古字,改造后使用的字称为今字。其成因细分如下:(前面的是“古字”,后面的是“今字”)
- 古字假借为其他用途而为其本义造今字。如:段锻、或域、韦围……
- 古字用于表示引申义而为其本义造今字。如:责债、景影、原源……
- 古字用于表示本义而为其引申义造今字。如:家嫁、士仕、告诰……
- 古字用于表本义而为其假借义造今字。如:辟避、与欤、塗途……
古今字与假借字的关系
两者之间有交叉现象,两者间只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古今字立中于时代不同和用法上的分工,假借字主要是从文献中文字所表达的意义与它的本义是否有关联。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