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語漢字借音

漢字借音的現象在閩南語全漢書面文中十分地常見,主要用於表記閩南語自身的固有詞彙,其中包括單音節與多音節的字詞。[1]漢字借音即是借用擁有相同或相似讀音的漢字,並賦與它實際的閩南語意義。漢字借音在用法上與記述自身語音的朝鮮語鄉札越南語喃字相同,而與借用漢字之義的訓讀相異,在白話文學歌仔冊及諸多台語歌詞中經常被使用。漢字借音通常只借用其音而不借用其義,因此多無法由漢字無誤且準確地推敲出所代表的意義,但仍有不少介於訓讀及借音之間、足以表意的借音字普遍地存在並且被廣為接納使用。然而,許多借音字的音韻準確度與閩南語的實際語音仍存有些許差異。

注意:本页面含有UnihanB区用字:「𤺪」。有关可能會错误显示,詳见Unicode汉字。
借音
漢字
白話字
臺羅拼音
閩南拼音

概說

對於閩南語的漢字借音,中華民國教育部以「借用漢字之音或接近之音,而賦與閩南語意義者」作為其推薦用字的選用原則之一。[2]漢字借音在閩南語書面文中擁有相當長的歷史,幾乎與閩南語白話文學興起的時間相同,一般皆以《荔鏡記》為其濫觴。[3]借音字的情形同時也大量地出現在如歌仔冊等民間文學中。以歌仔冊文字為例,其用字重於「傳音」而不在「辨義」,遂犧牲了漢字的表義功能,以「直音」或「近音」來表記,甚至完全將漢字作為類似「拼音」的表音符號使用,被閩南語學者王育德評為「驚天動地的大造反」。[4][5]漢字借音的用法被部分全漢主張者視為謬誤[6],相反地也被漢羅全羅的主張者評為標音不夠精準且用法經常不一致。[5][7]

常見用字

漢字借音 借用字本音 (POJ) 借音解釋 官方推薦用字
民間寫法 閩南語音(POJ為主,特殊方言音採台羅) 閩南語音義 文讀音 白讀音
chē(漳)、tserē(老泉)、choē眾多的chè音近借字,同時帶有訓讀
hō͘(漳廈)、thō͘(泉)給予、被、讓ho͘音近借字,與漢字原義無關予(本字白讀)
kah到(表程度)kapkah借用漢字的白讀讀音,與漢字原義無關
和、及、與、跟佮(本字白讀)
kàn性交(多為髒話用語)kàn借用漢字的讀音,與漢字原義無關姦(本音 kan,音近兼訓讀)
koh又、再、還kokkoh借用漢字的讀音,與漢字原義無關閣(白讀本音 koh,借音)
ba音近借字,與漢字原義無關
súi漂亮的、美麗的súichúi借用漢字的文讀讀音,與漢字原義無關媠(訓讀,部分借音)[lower-alpha 1]
teh / leh在(動詞前綴)khoài塊字訓用「tè」音,再為「teh」借音咧(本音 lia̍t,音近借音)
在(介係詞)借用漢字的讀音,與漢字原義無關佇(本字)
音近借字,同時帶有訓讀
何、哪(疑問詞)tho音近借字,與漢字原義無關佗(本音 tô,音近借音)
ô牡蠣ô音近借字,與漢字原義無關,本字為蠔
goán我們goánńg「我儂」(goá-lâng)合音為goán,音近借字,與漢字原義無關

文獻範例

歌仔冊《少年男女挽茶相褒歌》(竹林書局1987年)上本首聯為例:[8]

原文 這二三工人真,厝邊鄰右罔連禪,有人對我治塊典,茶山查某上界天。
讀音 (POJ) Chit nn̄g-saⁿ kang lâng chin siān, chhù-piⁿ lîn iū bóng liân-siân, ū-lâng tùi goá tī teh tián, tê-soaⁿ cha-bó͘ siōng kài thian.
推薦用字對照 這兩三工人真𤺪,厝邊鄰右罔憐涎,有人對我佇咧展,茶山查某上蓋天。
現代漢語翻譯 這兩三天人很疲倦,姑且在家與左鄰右舍聊天來往,有人向我誇耀說,在茶山採茶的女人最樂天。

從此例文中可見許多漢字借音的實際應用,其中「善」代表「疲倦」之意,「罔」是副詞「姑且」,「連禪」是動詞「胡說八道」,「治塊典」則是「向人誇耀」的動作,「查某」代表「女人」,至於「上界」則是副詞修飾用語「最」。此外,文中亦存在漢字訓讀的用法,如「這」讀作 chit,「二」讀作 nn̄g、「人」讀作 lâng 等等。

相關條目

註釋

  1. 「媠」本音為 thò,明顯為訓讀與音無關。但教育部認為同偏旁的「隋」、「隨」唸 sûi,與 súi 音很近,所以算是部分借音。

參考文獻

  1. 姚榮松, (PDF), [2016-04-0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04-14)
  2. 整理臺灣閩南語基本字詞工作計畫小組, (PDF), 中華民國教育部
  3. 施炳華, (PDF), [2016-04-0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04-16)
  4. (PDF)
  5. (PDF), 白話字台語文網站, [2016-04-0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04-13)
  6. 鄭淑婷, , 自由時報
  7. 楊允言, (PDF)
  8. 藍淑貞, (PDF)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