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音

唐音日本漢字音音讀)的一類。廣義的「唐音」(唐宋音)指鎌倉時代以後直至近代傳入日本的漢字音,也就是明清時期的南方標準語「南京官話」。包含室町時代傳入的「宋音」與狹義的「唐音」,即江戶時代(明清)傳入的漢字音。「唐音」的「唐」與「吳音」的「吳」和「漢音」的「漢」一樣,並非指朝代,而是對中國的泛稱。本文以論述狹義的唐音為主。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
假名
平文式罗马字

概說

江戶時代傳入的「唐音」與之前的「宋音」一樣,主要限於佛典誦讀及學問研究等,對一般用語的影響很小,僅限於特定的詞語。唐音內部尚有不同的系統。就來源而言,大體分為以下三系。第一是隱元隆琦(福州府福清縣人)於承應三年(1654)渡日後建立的黃檗宗所傳承的用於誦讀清規的明代音。第二是延寶五年(1677)渡日的曹洞宗心越派開祖心越興儔(杭州人)所傳的清規和琴譜(明樂)的誦讀音。第三是江戶時代的漢語學者岡島冠山(1674-1728)及韻鏡學者文雄(1700-1763)等研究者通過長崎的通事(翻譯官)等所學的中國音。有坂秀世氏將此三類分別稱為黃檗唐音、心越系唐音和譯官系唐音。這些音皆主要源於明末清初的南京官話音。相比於鎌倉時代的宋音反映出更新的音韻變化。

唐音的特徵

唐音由於母胎音的關係,帶有明顯的類似於現代官話吳語發音的特色。

聲母

  • 1. 區別輕唇音f-和重唇音p-。原因是日語出現了半濁音 p-和半濁音符「゜」。如:
    • 輕唇音:福フ 伏フ 非フイ 佛フ 煩ハン 方フヮン 風ホン
    • 重唇音:彼ピイ 被ピイ 比ピイ 普プ 拜パイ 本ポン 璧ピツ
  • 2. 微母字聲母脫落變為ア行音。如:
    • 微ウイ 無ウ 問ウン 聞ウン 萬ワン
  • 3. 唐音中舌上音字和齒音字變為タ行音(相對宋音用サ行表示)。原因是江戶時代チ、ツ等假名發音由塞音變為塞擦音。如:
    • 舌上音:中ツン 畜チョ 逐ツ 重ツン 智チイ
    • 正齒音:種ツン 爭ツエン 支チ 吹ツイ 至チ 川チェン 衝チョン
    • 齒頭音:從ツン 足ツ 此ツウ 草ツアウ 作ツヲ 總ツヲン
  • 4. 疑母字聲母脫落,原則上不變為ナ行音。如:
    • 獄ユク 巍ウイ 五ウ 月エツ
  • 5. 曉母匣母字更多出現ハ行音。原因是江戶時代日語ハ行音變為h-聲母。如:
    • 曉母:喜ヒ 虛ヒイ 虎フウ 海ハイ 還ハン 風ホン
    • 匣母:降ヒヤン 寒ハン 瑚フウ 慧フイ 害ハイ 會フイ

韻母

  • 1. 見組聲母二等字以拗音表示。反映中國讀音出現i介音。如:
    • 江キヤン 階キヤイ 覺キャ 佳キヤア 巧キヤウ
  • 2. 臻攝的文痕等韻字以エン韻表示。如:
    • 恨ヘン 痕ヘン 問聞ウエン
  • 3. 梗攝二等入聲字(陌韻)以エツ表示。如:
    • 白ベツ 陌ベツ 客ケツ

甚至宕攝入聲字也有的以エツ表示,如 閣ケツ。反映這些韻的韻腹為中母音。

  • 4. 職韻字以イキ/イ韻表示。如:
    • 極ギツ 識シツ 直ジ 

韻尾

  • 1. 繼梗、曾、通諸攝之後,江攝、宕攝字韻尾亦變為-ン(宋音為-ウ)。如:
    • 降ヒヤン 幢ツワン 浪ラン 唐タン 望ワン 長チヤン

例詞

唐音的例詞如下列舉(此處一並列舉可能為宋音的詞)。

椅子(イス) 蒲団(フトン) 行燈(アンドン) 行腳(アンギャ) 餡(アン)

明(ミン) 清(シン) 普請(フシン) 白湯(パイタン) 石灰(シックイ) 饅頭(マンジュウ)

參見

參考文獻

  • 李于麟唐詩選唐音,江戶書肆嵩山房。
  • 沼本克明(1986),《》,東京堂
  • 陳彭年等撰,張氏重刊 《宋本廣韻》,周祖謨校本
  • 張麟之,《韻鏡》,張麟之子儀慶元丁巳重刊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