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城館

展城館英語:),是以香港未來的城市規劃與大型基礎設施為主題的展覽館,是由香港規劃署負責籌辦與管理[1]。其前身於2002年7月3日啟用的香港規劃及基建展覽館,臨時館址一直位於香港中西區中環愛丁堡廣場3號地下,直至2009年4月開始暫停開放,並且遷往美利道停車場大廈的臨時館址,以騰出空間為原址進行擴建,成為永久展館。擴建工程於2012年6月完成,於8月20日開幕,並且更改名稱為展城館,於8月20日起正式開放予公眾參觀。

展城館
City Gallery
成立日期1976年5月18日:
為市政局大樓
1997年12月:
開放市政局大樓展覽中心
2002年7月3日:
開放香港規劃及基建展覽館
2012年8月20日:
開放展城館
地址香港中西區中環愛丁堡廣場3號
館長王潔
公共交通港鐵香港站中環站
網站http://www.citygallery.gov.hk

沿革

展城館原址為附屬建築物毗鄰大會堂低座的市政局大樓,1976年5月18日落成,之後耗資120萬港元興建的市政局大樓展覽中心,於1997年12月至1999年12月31日期間免費開放,介紹市政局的發展歷程。市政局解散後,原址曾經被作為食物環境衞生署辦公室。2002年,大樓地下層被更改興建為香港規劃及基建展覽館臨時展館,展覽館以上的1至4樓則為食物環境衛生署及酒牌局辦公室。

永久展館

按照原來計劃,愛丁堡廣場館址僅為臨時展館,永久展館原定建於位於新的香港政府總部內,總建築樓面面積約24,000平方米[2]。但是由於立法會的各政黨要求降低政府總部的發展密度,政府其後唯有刪除了此計劃[3][4],退而求其次於原址擴建。擴建計劃中,永久展館將會使用整座建築物的5層,整個擴建計劃耗資2.5億港元,完成後將會可以提供近3,200平方米的總建築樓面面積[5][6],比起政府原定希望推出的方案大幅地縮減了近85%。擴建工程於2009年展開,位於大會堂側的原館址於4月21日暫停開放。工程期間香港規劃及基建展覽館遷往美利道停車場大廈地下,於同年6月開放。[7]擴建工程於2012年6月完成,並且於同年8月20日開幕,名稱亦更改為展城館,8月22日起正式開放予市民參觀。

展覽內容

愛丁堡廣場臨時展館

位於大會堂側的舊館址(於2009年4月關閉)

展館位於中環愛丁堡廣場3號地下,位於香港大會堂低座旁邊,佔地約460平方米,由 Oval Partnership 設計,於2002年7月3日至2009年4月20日期間運作。館內的展覽內容主要涵蓋香港的「城市規劃」、「旅遊」、「運輸物流」和「環境保護」等四方面,透過多媒體展品、立體模型及互動遊戲介紹香港未來的規劃發展。

重點展品
  • 海港新發展全景 —— 參觀者可透過270度視角的電腦動畫,感受親身漫步中環灣仔的海濱長廊及置身西九龍文娛藝術區內。
  • 中環新海濱香港濕地公園概念模型
  • 西九龍填海區概念規劃比賽冠軍——Foster + Partners 帶領小組的概念模型
  • 翱翔新市鎮 —— 參觀者可透過虛擬飛行,鳥瞰沙田東涌將軍澳新市鎮
  • 旅遊萬花筒 —— 參觀者可以選擇香港18個最受歡迎的旅遊景點作為背景,為自己拍攝照片,然後以電郵方式給家人和朋友
  • 基建走廊 —— 一幅長約18.5米,按1:2500比例製成的香港模型(東起西貢,西至大嶼山),模型參照現實建物及規劃藍圖,呈現多個現有與已規劃的主要基建計劃;參觀者只要按動熒幕,就可以欣賞有關基建項目及規劃計劃的短片,配以特別的燈光效果

美利道停車場大廈臨時展館

位於美利道停車場大廈的臨時展館(2010年)

展館位於中環美利道2號美利道停車場大廈地下,面積與愛丁堡廣場臨時展館相若,於2009年6月1日起運作,2012年5月1日關閉。館內的展覽內容主要涵蓋六個部份,包括「香港的印記」、「香港 2030」、「新啟德」、「運輸及物流」、「可持續發展」和「生活環境」。透過多媒體展品及立體模型,介紹香港未來的規劃發展。

  • 香港的印記 —— 展示由1841年開埠至2008年香港人口的數目
  • 香港2030 —— 參觀者可在該處欣賞短片,介紹三大規劃方向的發展策略
  • 新啟德 —— 參觀者可透過立體模型及展版了解啟德發展區發展背景及特色
  • 運輸及物流 —— 透過多媒體投射技術了解貫通香港與珠三角地區的鐵路及道路網
  • 可持續發展 —— 透過多媒體投射技術及展版了解對歷史建築保護及郊野公園資料
  • 生活環境 —— 透過影片及展版認識始何規劃優質海旁地區

愛丁堡廣場永久展館

「獨特的香港」中庭以紅色作主調
參觀者需乘扶手電梯到3樓參觀

展館位於中環愛丁堡廣場3號地下,位於香港大會堂低座旁邊,佔地約3,200平方米,合共5層,採用了無障礙設施,展城館於2012年8月1日開幕,8月22日起正式開放予市民參觀。展城館由 MET Studio 及 Oval Partnership 聯營設計[8],展出55件展覽品,向公眾展示對香港規劃的建議,並且透過多媒體展覽品展示,促進公眾認識香港的基礎建設

地下

  • 「香港大會堂附屬建築物的歷史」—— 介紹展城館所處建築物的歷史
  • 「卓越的國際城市」—— 比較香港和世界各地城市的城市發展
  • 「獨特的香港」—— 展示香港的城市地標,與獨特的霓虹光管招牌
  • 「專題展覽」
  • 貯物櫃

一樓

  • 「獨特的香港」—— 展示香港的舊建築
  • 「生活環境」—— 展示不同的城市規劃準則
  • 「保護文物」—— 展示如何以科技修復文物,透過觀眾投票,檢示保護文物的考慮因素,和標示香港法定古蹟的分級和地點
  • 「下一世紀的香港」—— 展示了中外各地對未來城市的構想

二樓

  • 「獨特的香港」—— 透過港鐵站設計展示香港交通工具
  • 照相館 —— 參觀者可以製作不同背景的數碼照片
  • 「策略宏圖」—— 介紹香港規劃策略
  • 「策略性基建設施」—— 佈置成為隧道,介紹香港的地下基礎建設和興建及維護這些設施所遇到的問題
  • 「交通及運輸」—— 佈置成為港鐵金鐘站,介紹香港交通及未來的運輸設施
  • 「可持續發展的香港」—— 介紹香港的可持續發展及消閒及康樂好去處

三樓

  • 多用途廳 —— 與「主題放映」放映廳合併後可以容納180人使用[9]
  • 「主題放映」—— 播放香港過去及未來不同時代的發展建設,屏幕設有一幅三維香港全圖,屏幕前面放置了一個香港市區模型
  • 「規劃過程」—— 展示香港的規劃史與規劃過程
  • 「土地開拓」—— 展示九龍香港島北岸不同年代的發展建設

四樓

  • 會議室
  • 資源中心 —— 收藏了關於規劃和基建設施的書籍和期刊,參觀者亦可以利用其網上書目檢索系統搜尋書刊,此外資源中心設有閱讀區[10]
  • 育嬰室

專題展覽

於2012年8月1日至9月21日,地下專題展覽區舉行「香港的獨特縮影」展覽,以19位藝術家的32件微型藝術作品,展示香港獨特的面貌[11][12][13]

為慶祝香港回歸二十周年,三樓多用途廳及主題放映曾在2017年6-7月臨時改建為「香港無限」展覽,而展城館外的公共空間亦曾設置「樂.遊香港」展覽,以配合各政府機構慶祝回歸活動。

開放時間

  • 星期一至四:上午10時至下午6時(逢星期二休館,公眾假期除外)
  • 星期五、六、日及公眾假期:上午10時至下午7時
  • 農曆新年初一及初二休館
  • 免費入場[14]

交通

交通路線列表
港鐵
巴士
小巴
行人天橋

參考資料

  1. 最新消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展城館開幕典禮 (只招待獲邀人士)
  2. 在添馬艦基地舊址擬建的特區政府總部大樓、立法會大樓、展覽館及文娛用地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香港立法會規劃地政及工程事務委員會,2003年4月4日
  3. 添馬艦發展擬設高度限制 存檔,存档日期2007-03-13.,香港政府新聞網,2005年11月16日
  4. 新政府總部縮水一半,成報,2006年3月5日
  5. 政府擬2.5億建永久基建展館,星島日報,2008年6月1日
  6. 基建展覽館擴建 憂難融合大會堂,明報,2008年6月1日
  7. 通告 - 香港規劃及基建展覽館
  8. . Archello. 2012 [2020-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9) (英语).
  9. . [2012-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24).
  10. . [2012-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24).
  11. . [2012-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23).
  12. 耗資逾二億展城館開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星島日報》 2012年8月21日
  13. 展城館開幕 微縮模型訴說香港歷史 《明報》 2012年8月21日
  14. 展城館今開幕免費參觀 《明報》 2012年8月20日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展城館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