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逊
許遜(239年-374年),字敬之,晉代著名道士,南昌縣(今屬江西)長定鄉益塘坡人,祖籍河南汝南[1],曾一度於晋太康元年(280年)出任旌阳(今屬四川)令。是道教淨明道、閭山派尊奉的祖師,被視為江西的鄉土神、水神,人称許九郎、许旌阳、旌陽祖師、感天大帝,又称許天師、许真君。
道教 |
---|
神仙
|
道教主題 |
生平
據說,許遜年少時以打獵為業,一日上山射鹿,鹿胎墮地,母鹿舔其子而死。許遜突發感悟,折弩而返,前往棲托西山金氏之宅修道,修學道法於吳猛。一說许逊與吴猛皆修學道法于谌母(一說蘭公傳法予谌母,命谌母傳法予許遜)。《墉城集仙录》称谌母“密修道法,积数十年,……吴猛、许逊自高阳南游,诣母,请传所得之道,因盟而授之。孝道之法,遂行江表。”
据传许逊曾仕晋朝为四川旌阳令,當時就有「點石成金」的法術,每次收稅不足,他就把石子變成銅錢[2]。元康元年(291年)爆發八王之亂,許遜棄官,在豫章地區傳播孝道。许逊东归后,时值彭蠡湖(今鄱阳湖)水灾连年,他率郡民疏治,足迹踏遍湖区各地。他不仅为豫章治水,还到湖廣、福建等地消除水患,赢得人民的广泛尊崇。
許遜教团骨干成員有十二人,稱西山十二真君——許遜、吳猛、時荷、甘戰、周廣、陳勳、曾亨、盱烈、施岑、彭抗、黃仁覽、鍾離嘉。以南昌西山为中心,传教活动遍及豫章及附近地区,岳州平江(今湖南平江)亦有许逊传教遗迹。
豫章及附近地区多有許遜以鐵柱鎮魔,殺蛟斬蛇等為民除害的傳奇故事,民間多有許遜崇拜,稱他「傳孝道之宗」,「為眾仙之長」,「每歲夏季,諸卿士庶,各各香華,鼓樂、旗幟,就寢殿迎請真君小型像幸其鄉社,隨願祈禳,以蠲除旱蝗。」
東晉寧康二年(374年)八月十五日許遜「閤家飛昇,雞犬悉去」。《孝道吳許二真君傳》載:許遜升遐之日,「四鄉百姓聚會於觀,設黃箓大齋。邀請道流,三日三夜,升壇進表,上達玄元,作禮焚香,克意誠請,存亡獲福,方休暇焉。」
道教信仰
许逊信仰唐朝時開始興起,在宋朝被朝廷所倡導,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將西山游帷觀升格為玉隆宮。宋徽宗時上尊號為「神功妙濟真君」,南宋時,「真君垂跡,遍於江左湖南北之境,因而為觀府、為壇靖者,不可勝計。」。傳說中,閩東一帶的女神,閭山道教三奶派的宗師「臨水夫人」與法主派的宗師「法主真君」,就是在閩江底的神秘世界閭山,拜許遜為師的。
文學
在《西遊記》第5回中,孫悟空在第一次太鬧天宮後,玉皇大帝為安撫而封孫只有虛名而無實務的「齊天大聖」,但許遜認為孫悟空職閒無事只顧結交諸仙日久會生事,向玉皇大帝建議加予職責,玉皇大帝遂命孫悟空守瑤池的蟠桃園,才引致日後孫悟空鬧蟠桃會而戰事再起。
研究書目
- 李豐楙:《許遜與薩守堅——鄧志謨道教小說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7)。
- 李豐楙:〈宋朝水神許遜傳說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