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星君
道教 |
---|
![]() |
神仙
|
道教主題 |
信仰起源
太陽帝君乃陽剛之神,司日之運行,掌火焰之輕重,日由東升,再由西墜,光熙普照大地,施恩萬民,凡世人代代祭祀之故也。《拾遺記》:『炎帝神農築圓丘以祀朝日。』
信仰流變

太陽帝君誕辰原為農曆的二月初一,但今日通勝多寫為農曆的三月十九日,可能與暗中紀念明朝崇禎皇帝有關。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闖攻入燕京(甲申之變),崇禎皇帝在煤山自縊而崩逝。進入清朝統治後,為了於不被清朝政府發現,民間遂編造太陽星君聖誕為該日,如《太陽星君真經》即如此記載。
台灣信仰


內惟李氏祖厝、臺南市內的開基三官廟、臺灣首廟天壇、開基玉皇宮、善化慶安宮皆於農曆三月十九日舉行祭儀。過去台南人會在當天於戶外露天擺設香案,準備暗示明朝十六位朱姓皇帝、稱為「九豬十六羊」的糕點作祭拜,但此風俗已逐漸式微。2015年,善化新味香餅舖老闆陳昭南說昔日製成的二、三十份九豬十六羊的綠豆糕,一份一百元皆能賣完,如今善化無人買也無人作。善化慶安宮在2015年報導時是改以一般供品代替。[1][2][3][4][5][6] 佳里區溪州里長陳進源、長壽會會長陳上明在2013年表示,台灣日治時期,當地曾組有成員三十多人的太陽公會,備有一只太陽公爐,會員繳交費用作基金,會長則採輪值並負責祭祀,需於三月十九日準備九豬十六羊、素花素果與金紙等。不過該儀式約在三十多年前(1970-80年代)日趨式微,太陽公爐也流落不知何處,陳進源說只剩里內年逾九旬的陳吳年老婦人每年祭拜,陳吳年亦不清楚祭拜原因,只說是父母親所流傳下來。[6]
高雄市前金萬興宮、鹽埕三山國王廟、鹽埕埔壽山宮三廟之間亦有輪祀太陽公之習俗。相傳舊時中國移民渡海而來、定居愛河兩岸,西岸居民以曬鹽賣鹽維生,該地遂稱鹽埕;東岸居民則以曬沙賣沙維生,該地遂稱「沙仔地」(位於今前金區內)。一日海邊飄來一棵巨大神木,兩岸居民討論後決定將神木雕為太陽公神像,由兩岸之信仰中心萬興宮及三山國王廟輪流奉祀,後來三山國王廟之池府千歲分出另建壽山宮,遂改為三廟輪奉,最初各奉祀四個月,後來改為以三廟尊神(清水祖師、李府千歲、池府千歲)之神誕劃分輪祀日期。此信仰亦被認為是明鄭遺民紀念崇禎皇帝之行為,初期取「慈祥愛民」之意尊稱為「太爺公」,後口誤成為太陽公。[7]
太陽星君真經
《太陽星君真經》又稱《日光經》,為一部禮拜太陽之民間信仰經典,作者不詳,富含佛教色彩,它認為太陽星君就是佛家日光菩薩的化身,反應佛道融合之民間信仰特色,還自詡本經比得上《金剛經》。文中,太陽星君對很少人祭祀而感到憤怒,希望人人尊敬,並許諾保佑信徒一家平安,超度信徒的祖先。
《太陽星君真經》全文如下:
- 太陽明明諸光佛,四大神洲正乾坤,太陽出現滿天紅,日夜行程不住停,行得快來催人老,行得慢來光不存,家家門前都走過,倒被眾人叫小名?惱得太陽歸山去,餓死黎民苦眾生,天上無我無晝夜,地下無我少收成,位位神明有人敬,無人敬我太陽星?太陽三月十九生、家家念佛敬香燈,有人諷誦太陽經,闔家老幼免災星,若毋傳我太陽經,眼前就是地獄門。太陽明明諸光佛,分與善男信女們,每日早晨念七遍,永世不入地獄門,臨終之時生淨土、九玄七祖盡超昇。日光菩薩從東來,照見天門九重開,十萬八千大菩薩、諸佛菩薩幾邊排,腳踏無量地,風雲透地開,頭戴珠寶塔,来娑婆世界,議定諸佛法,眾生誦我《日光經》,準折《金剛一卷經》。一來報答天地德,二來報答父母恩,龍天八部生歡喜,家門清吉保安寧,真心常念《太陽經》,一切災殃化為塵,諸佛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蜜。(終)
供奉廟宇

臺灣
(以下陪祀廟宇僅列出未與太陰星君成對出現者,因可能代表特定信仰群體或緣由之故)
淡水區下圭柔山太陽宮
埔里鎮慈光寺太陽廟
- 高雄市
左營區新仔太陽宮、左營區新仔星顯宮、左營區咸池宮、小港區至陽宮、楠梓區右昌元帥府(陪祀)[9];前金萬興宮、鹽埕三山國王廟、鹽埕埔壽山宮三廟輪祀[7]
宜蘭市太陽宮、五結鄉二結太陽公、五結鄉三興村太陽堂、礁溪鄉二龍太陽廟、蘇澳鎮日月宮、蘇澳鎮南順宮(陪祀)[10]
花蓮市美崙福慈宮(陪祀)

新加坡
- 太陽宮,85A Silat Road
- 東天宮(武吉巴督聯合宮),8 Bukit Batok Street 21
- 德光島天降佛堂太陽宮,51 Bedok North Ave 4
參考
- 楊菁菁. . 《自由時報》. 2013-04-29 [2016-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12) (中文(台灣)).
- 程炳璋. . 《中國時報》. 2015-04-27 [2016-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17) (中文(台灣)).
- . 《人間福報》. 2013-04-29 [2016-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12) (中文(台灣)).
- 修瑞瑩. . 《聯合報》. 2015-04-28 [2016-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22) (中文(台灣)).
- 李伯勳. . 《臺灣時報》. 2015-05-04 [2016-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14) (中文(台灣)).
- 李榮茂. . 《臺灣時報》. 2013-04-29 [2016-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07) (中文(台灣)).
- . 前金萬興宮官方網站. 2018-07-05 [2020-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2) (中文(台灣)).
- 林宗德. . 中研院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 2012-11-10 [2019-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03) (中文(台灣)).
- . 中研院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 [2019-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03) (中文(台灣)).
- 林怡靚. . 中研院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 2017-12-06 [2019-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03) (中文(台灣)).
參見
- 太陰星君
- 太陽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