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山
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境内,距鹰潭市区约20公里,以丹霞地貌峰林景观闻名于世,其中主峰龙虎山(龙虎峰)海拔247.4米,2001年被列为国家地质公园,2010年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世界遗产 | |
---|---|
![]() 仙水岩 | |
官方名稱 | (英文) (法文) |
位置 | ![]() |
標準 | 自 (vii)(viii)(ix)(x) |
編號 | 1335 |
登录年份 | 2010年(第34屆大會) |
網站 | UNESCO的记录(英文) |
道教 |
---|
![]() |
神仙
|
道教主題 |

仙水岩飞云阁
龙虎山还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两千多年前古越人遗留下的仙水岩崖墓群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汉中叶,正一道创始人张陵曾在此炼丹,传说“丹成而龙虎现,山因得名”。张陵第四代孙张盛在三国或西晋时到此定居,世代相传,以张天师闻名于世。
道教名山
龙虎山中较早的道教庙宇是唐朝会昌(841年~846年)间所建的真仙观[1],有确切古碑刻文字记载的道教庙宇则是南唐保大八年(950年)所建的张天师庙[2]。宋代龙虎山道教逐渐兴盛,著名的道观有上清宫、正一观等。元代张天师被封为正一教主,主领三山(龙虎山、茅山、阁皂山)符箓。明朝中叶以后,龙虎山道教渐趋衰落。
龙虎山地区在道教兴盛时,先后建有十大道宫,八十一座道观,五十座道院,十个道庵,其繁荣景象可见一斑。然自汉至今,桑海靡常,多数宫观早已废圮,保存者唯有天师府。
天师府全称“嗣汉天师府”,坐落在上清镇的中部,是历代张天师的起居之所,现有建筑大部分为清代重修以及现代重建,最近一次大修是1990年。院内还有仁靖真人碑铭(赵孟頫手书,现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上清宫和正一观均为近年所重建。上清宫有上清宫铜钟(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丹霞地貌
龙虎山的丹霞地貌成因多样,有从幼年期、壮年期到老年期丹霞地貌的完整序列,拥有包括峰墙、石林、峰丛等23种丹霞地貌景观。2001年3月被列为中国首批国家地质公园。2007年龙虎山和40多公里外的龟峰联合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并获得成功。[3]
参考文献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