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快速道路

臺灣快速道路,是指服務品質介於高速公路與一般公路之間的汽車、大型重型機車專用道路,一般簡稱「快速道」。部分重要快速道路被編為省道國道,於中華民國《公路法》中專稱為「快速公路」,如國道快速公路、省道快速公路等。


台灣交通相關條目

快速公路為快速道路系統的一部分,近年來,因各地方政府自建快捷道路甚為積極,故快速道路分類越來越廣泛,台灣快速道路乃為中華民國自由地區快速道路系統的一部分。

定義

依據《高速公路及快速公路交通管制規則》對於快速公路的定義,為「指除高速公路外,其出入口完全或部分控制,中央分隔雙向行駛,除起訖點外,並與主要道路立體相交、次要道路得平面相交,專供汽車行駛之公路」。其英文翻譯為「Expressway」(簡稱:EXPWY),與高速公路使用的「Freeway」不同。

  • 高速公路指的高速,意思是專供車輛高速行駛。
  • 快速公路指的快速,意思是提供用路人快速通過某些區域。

道路管理

快速公路

快速公路的等級比高速公路略低,一般歸為中華民國國道省道等級兩種。編為國道者,由交通部高速公路局管理;編為省道者,由交通部公路總局管理。

此外,快速公路的服務水準也較高速公路為低,如部份快速公路是沒有路肩的設計的,但仍以車輛的區域性移動為主。對於道路進出採用完全或部分進出管制,與都會區或都市計畫區之道路交會主要是立體交叉,郊區及鄉間則大多為平面交叉。行駛車輛(路權)方面,除了專供汽車行駛之外,從2007年11月1日起,排氣量550cc以上之大型重型機車(懸掛牌照為紅底白字,俗稱:紅牌)也可行駛於快速公路,等級等同一般小型車。從2012年7月1日起,依據新修正之中華民國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92條,排氣量250cc以上之大型重型機車(懸掛牌照為黃底黑字,俗稱:黃牌)也可行駛於快速公路,路權等級等同一般小型車。

快速道路

如無特別情形(如銜接高、快速公路交流道),一般由所在之縣市政府養護,道路等級歸類為一般道路。

裁罰方式

快速公路的管理與裁罰方式,原依據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辦理(國道適用條款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33條除外),自2006年6月28日交通部修正「高速公路交通管制規則」,改名為「高速公路及快速公路交通管制規則」,將快速公路納入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33條規範,並自2006年7月1日施行,其裁罰適用範圍亦配合該條例修正,將快速道路省道級別之十二條東西向快速公路、西濱快速公路及中投公路,共計十四條,一併納入進行裁罰,市區和地方快速道路並仍維持原有管理及裁罰方式。

超速取締

省道等級以上之快速公路,速限警告標誌應設立在測速照相機的300公尺之前,駕駛人才來得及反應減速,裁罰金額也較高。

一般快速道路,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規定,取締超速固定式科學儀器,應在100公尺至300公尺間標示。

養護施工

快速公路的養護與施工方式,依據2012年8月交通部公路總局修正發布之「快速公路施工交通管制手冊」辦理。為使養護管理之快速公路能提供最佳之路況及服務水準,於快速公路進行修建及養護工作時,係為使所轄快速公路施工交通管制設施具一致性及標準化,俾使快速公路施工及養護步驟健全,以維護行車及工作人員之安全。

部分快速公路與其他道路採平面交叉,其臨近路口相關施工中交通管制設施之佈設,請另參照中華民國交通部頒佈之「交通工程手冊」規定辦理。

道路規格

高快速公路

部份國家不用「高速公路」(英語:Freeway),而採用「快速道路」(英語:Expressway)作為其境內專用道路的名稱。各國儘管對高速公路的命名不同,但都是專指有4車道以上、兩向分隔行駛、完全控制出入口、全部採用立體交叉的公路。此外,有不少國家對部分控制出入口、非全部採用立體交叉的直達幹線也稱為高速公路。國際道路聯合會(IRF)在歷年的統計年報中,把直達幹線也列入高速公路範疇。

上述汽車專用道路規格,除了國道,中華民國統稱為快速道路,非雙向分隔車道之直達幹線稱為一般公路。

世界高速公路長度排名,國際上把中華民國的高快速公路(國道+省道)總長度計入排名。

市區快速道路

市區快速道路又稱為「都市快速道路」(英語:Urban Expressway),設計時速60~100公里。

第一條市區快速道路為台北市水源快速道路,於1980年通車。後陸續完成諸多高架道路,工程技術日漸成熟,中華民國內政部於2005年建立快速道路法規標準。

依內政部市區道路及附屬工程設計標準之快速道路:指出入口施以完全或部分管制,供穿越都市之通過性交通及都市內通過性交通之主要幹線道路。

市區快速道路之規劃設計規定如下:

一、以匝道或立體交叉方式與其他市區道路銜接。但經該管主管機關許可者,得與主要道路或次要道路採平面相交,並設置號誌實施管制。

二、雙向車道間應以實體分隔,各方向應為二車道以上。

三、不得與鐵路或軌道運輸設施平面交叉。

四、快速道路二側鄰接平行道路時,應採實體分隔或立體分離。

汽車道寬度依設計速率訂定,於快速道路者,不得小於3.25公尺。

快速道路立體交叉結構設計規定如下:

一、市區道路立體交叉結構與建築物結構外緣線間之側向淨距,在高架結構不得小於4.5公尺,在匝道結構不得小於3公尺。

二、立體交叉處道路淨高不得小於4.6公尺;限制車種通行者,淨高不得小於最大可通行車輛高度加0.5公尺,並應設置限高架或警告設施。

三、設置平面側車道時,車道寬度不得小於3公尺,並應留設迴轉車道空間。

快速道路最小曲線半徑:

設計時速60公里為120公尺,時速80公里為230公尺,時速100公里為390公尺,因地形或其他特殊狀況,可在道路轉彎前限制路段採漸變速限至時速60公里以下。

近期發展

台灣的快速道路建設突飛猛進,近年完成的快速公路大多是封閉式道路,道路規格甚至與國道並駕齊驅,並且高架橋不限制大型車行駛。

2014年9月起Google Map把台灣境內省道快速公路之封閉式道路路段與國道標示為同一種顏色,與世界各國的高速公路一樣,視同於該國最高等級之公路系統,因此台灣封閉式的東西向快速公路約等於橫向國道一樣,可視為是免通行費的高速公路。

名稱區分

以最近幾年完成的快速道路來區分

  • 快速公路:封閉式道路,幾乎無平交路口,行車速率較高,大多採用高架橋,道路等級至少是省道以上。
  • 快速道路:半封閉式道路,有平交路口,用途是通過某些交通瓶頸的路段,未來會增建平交路口立體化。
  • 高架道路:依道路規格線形與管理單位層級,來區分國道省道縣道與市區道路等級,以及是否為快速公路或快速道路。

車道分類

  • 混合車道:依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99條汽機車可行駛之車道,稱呼為快車道,實務上最左側車道供汽車行駛,中線車道為汽機車可行,最右側車道為機車優先道,前項可以白色實線及機車圖形劃設之,每過交岔路口處均應標繪之,並於縱向標寫白色「機車優先」標字配合使用。「禁行機車」標字,用以告示本車道禁止大型重型機車以外之機車通行,通常設置在最右側車道。
  • 慢車道:依公路法第2條,指的是腳踏自行車、電動輔助自行車、電動自行車、三輪以上人力或獸力行駛之車輛。車道可以縱向標寫白色「機慢車優先」標字配合機車行駛使用。

上述車道有些出現在高架橋以混合車道型式,快速通過城市之交通瓶頸路段。

  • 封閉式道路:使用高架橋或車行地下道等實體分隔方式之道路,依內政部市區道路及附屬工程設計標準第11條規定,汽車行駛之車道稱呼為汽車道,寬度不小於3.25公尺。

機車專用道依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第164條,並在第174條規定,其車種專用車道標線,用以指示僅限於某車種行駛之專用車道,其他車種及行人不得進入。

新建與延伸

未來新建國道因環保議題,用地取得不易與民意阻力高,以及跨部會聯繫的時延,大大地增加建設的難度,現在國道延伸多半採用彈性較佳的封閉式快速公路或聯絡道,不必遷就國道標準的線形規格,甚至先以生活圈道路計畫興建平面道路取得土地權,待以後預算充足或民意需求再升級道路規格,興建封閉式道路或高架道路。

交流道

  • 快速公路與道路立體交叉的出入口稱為交流道或匝道,與國道交會時稱為系統交流道
  • 快速道路與一般道路立體交叉的出入口稱為匝道,出口不標示標示里程數。
  • 快速公路與道路平面交叉的出入口稱為平交路口或平交匝道,出口僅台61線的平交匝道標示里程數。
  • 短程封閉式道路與一般道路立體交叉稱為陸橋,有些不設出入口,僅供作跨線橋使用。
  • 高速公路側車道作為連絡道路並提供給交流道出入使用,有些設計為封閉式道路,例如:竹崎交流道古坑交流道

快速公路增設交流道,依據公路法第六條,由中央公路主管機關(交通部)管理,交通部為審核省道快速公路增設交流道,特訂定申請審核作業要點。 人民或機關建議增設交流道時,申請機關為該交流道所在地之縣(市 )政府。

連絡道&聯絡道

連絡道

連絡道作為高快速公路的輔助道路,在道路規格上較為彈性,一般分為高架道路、封閉式道路、平面道路。

依交通部高速公路局公告,連絡道路(連絡道)為「位於交流道內,與高速公路或快速公路主線橫交並藉匝道相連通之地方道路。」[1]

主要是公路連接公路,通常道路起終點分別為交流道與省道,縣市道。也可作為高快速公路起點的引道或中途與終點的延伸線。

聯絡道

指的是聯絡地區與地區,道路連結某重要設施(機場、港口、高鐵站)或主幹線連結各地區的道路,一般作為多用途多目標,道路可成網狀分散的連結。

分流道

分流道英文名稱為Bypass,意思是從道路主線分支出去,避開道路瓶頸路段或分擔主線交通的分流道路,其前身為公路系統的編號支線,外環道或替代道路,有分為平行道路,繞行道路截彎取直在台灣,為區別醫療名詞Bypass繞道手術,以及繞道的英文名稱Detour,通常稱呼分流道或作為動詞之用,例如機車繞道行駛。近年來建設的分流道路,有些為封閉式道路,故有限制車種行駛。

  • 高速公路
    • 汐五高架,五楊高架為中山高速公路的分流道路。
  • 蘇花公路改善工程
  • 南迴公路改善工程

快速道路長度與密度

各縣市快速道路仍在建設中,全國快速道路總長度未能計算。

  • 2017年,交通部新春記者會簡報指出,台灣每平方公里有58公尺高速公路與快速公路[lower-alpha 1](台灣面積26%為平原,每平方公里有190公尺高快速公路),換算總長度為2088公里[lower-alpha 1],每萬人有908公尺,人口可及率96.11%。[2]
  • 快速公路總長度最長的縣市為台南市約85.1公里(不含市區快速道路)。
  • 快速道路密度最高的縣市為台北市,15.9公里/每百平方公里,長度43.3公里(不含國道與省道)。鄉鎮市區級地區最高為台南市新市區53.2公里/每百平方公里。
  • 快速道路人均長度最長的地區是苗栗縣後龍鎮,8.57公里/每萬人。第二為台南市新市區6.76公里/每萬人。

其他國道與快速道路長度之比較數據,請參考臺灣之最列表

快速道路列表

國道快速公路

國道連絡高架道路

此處指具連絡國道性質的高架道路。

  • 國道一號基隆端以北高架連絡道路(二十九號橋):基隆端至基隆市孝二路口,屬於高速公路局養護,國道起點因歷史意義重大或重整中山高全部里程不易,加上基隆端前有獅球嶺地區居民專用小型汽車出入口,故基隆端以北路段標示為負里程,長700公尺。可銜接基隆港東岸高架道路(中正高架橋)。
  • 國道一號高雄港聯外高架道路:屬國道三級路道路系統,新生路高架路段將高雄港第一、二、三、五等貨櫃中心直接串連。

省道快速公路

屬於省道等級的快速道路(快速公路),原標誌和一般省道的標誌無異,同為藍底藍框。但交通部公路總局在2007年10月19日發佈公告,將快速公路的標誌改為紅底藍框,並陸續在各快速公路進行更換作業。

依公路總局之公告,快速公路係以承擔都會(副都會)中心與主要地方中心間、兩主要地方中心間等之聯絡為主要功能,其易行性略次於高速公路,但其可及性則略高於高速公路。[3]

以下列出臺灣省道快速公路路線及其支線:
編號 起訖點 銜接方向 通車長度
公里
主線速限
公里每小時
現況
台61線[lower-alpha 2]淡水安南 南北 289.1 70-90 部分通車
台61乙線伸港和美 東西 6.355 60 全線通車
台62線萬里[lower-alpha 3]瑞芳瑞濱 東西 19.046 80
台62甲線基隆瑞芳 南北 5.744 40-60
台64線八里新店 東西[lower-alpha 4] 28.42 60-80
台65線[4]五股土城 南北 12.469 60-80
台66線觀音大溪 東西 27.259 80~90
台68線南寮竹東 東西 22.992 70-90
台68甲線竹東 東西 1.26 50
台72線[lower-alpha 5]後龍汶水 東西 30.81 80-90
台74線快官霧峰 環狀 37.841 80
台74甲線[lower-alpha 6]快官花壇 南北 10.53 70
台76線芳苑草屯 東西 21.744 80-90 部分通車
台78線台西古坑 東西 42.879 100[lower-alpha 7] 全線通車
台82線東石水上 東西 33.959 70-100[lower-alpha 7]
台84線北門玉井 東西 41.428 70-100[lower-alpha 7]
台86線臺南南區關廟 東西 20.0 70-90
台88線鳳山竹田 東西 22.391 90

省道高架道路

  • 台1線
    • 台1線高架橋,俗稱台1線快速道路、中山高架橋,台1線高架段從新北市三重區忠孝大橋至新北市泰山區民生路口全長8.4公里,並設有通往五股地區聯絡道。臺北市段(重慶南路口至忠孝橋之北門橋高架道路)2016年2月8日拆除。
    • 王田陸橋,位於臺中市與彰化縣交界,以高架橋跨越縱貫鐵路,連接國道一號王田交流道,大度橋,與台1乙線,台1丙線立體交叉,封閉式道路長度3.5公里。王田交流道設有機車專用道,快慢車道汽機車分流。
    • 溪州大橋(新西螺大橋),位於彰化縣與雲林縣交界,橋樑含引道長度3.8公里
    • 八掌溪橋,位於臺南市與嘉義縣交界,台82線水上交流道以南1公里處,以土堤高架構築連接八掌溪橋主段,禁行路肩,封閉式道路長度2公里。
    • 楠梓陸橋,高楠公路高架橋與楠陽高架橋以及台22線立體交叉,並跨越縱貫鐵路與後勁溪,汽機車分流,行車動線複雜,被戲稱為楠梓百慕達。
    • 高屏大橋,位於高雄市與屏東縣交界,從388k鳳屏二路180巷起,以高架橋構築連接高屏大橋主段,與台29線縣道189號立體交叉,快車道禁行機車,封閉式道路長度5公里
  • 台2己線:又名基隆港西岸聯外道路,連接國道三號基隆港。是唯一由交通部臺灣區國道高速公路局負責養護的省道。
  • 台3線華江橋,位於臺北市與新北市交界,北起廣州街,以高架橋構築連接華江橋主段,與臺北市環河快速道路台64線立體交叉,並設有上下匝道,封閉式道路長度2.1公里
  • 台5線高架橋,位於基隆市與新北市交界的封閉式路段,跨越保長坑溪,以五堵橋跨越長安街、縱貫鐵路、台5甲線基隆河,以六堵橋連接北基公路,封閉式道路長度3.2公里
  • 台9線
  • 台10線臺中港特一號道路,高架主線西起三民路二段91巷,往東跨越臺1線與縱貫鐵路海線,東至中清路八段與三民路交叉口,主線禁行機車,長度2.6公里
  • 台11線三仙橋,臺東縣三仙台風景區聯絡道路入口與台11線交會點起,以三仙隧道穿越東15線鄉道,高架橋跨越高台產業道路、南美山產業道路與富家溪。
  • 台13線
    • 義里大橋高架道路,位於臺中市與苗栗縣交界的封閉式高架道路,跨越國道一號,並設置一座交流道聯絡舊義里大橋,尖豐公路,縣道140號,鯉魚潭水庫專用道,南向下坡路段禁行機車。
    • 南苗高架橋:長約700公尺,取代迂迴舊線截彎取直,下坡後可連接台6線龜山橋至台72線公館交流道。
  • 台17線
    • 西濱大橋,位於彰化縣與雲林縣交界的封閉式高架道路,跨越濁水溪,與台61線共構,長度3.2公里,跟臺1線高屏大橋並列臺灣公路最長跨河橋梁。
    • 雙園大橋,位於高雄市與屏東縣交界,引道段與台29線立體交叉,連接雙園大橋主段(2.9公里),跨越高屏溪,封閉式道路長度3.6公里
  • 台20線明霸克露橋,位於高雄市桃源區勤和~復興路段,長約695公尺。該路段原為便道,興建此橋,於2017年4月29日通車,相較玉穗農路,可節省55分鐘路程。海拔625公尺,為台灣海拔最高的高架道路。
  • 台21線十八重溪橋、愛玉橋、陳有蘭溪橋,被譽為「信義鄉高速公路」的台21線十八重溪橋到愛玉橋高架工程,該條堪稱「阿里山通往日月潭捷徑」的道路。
  • 台39線高鐵橋下臺南段道路,部分路段為汽機車分道高架橋,與台86線立體交叉,並跨越二仁溪,可連接新化延伸段之高鐵橋下道路[lower-alpha 8]通往臺南都會區北外環道路,歸仁段4.5公里實施號誌連鎖,增加行車速率。高雄市政府研議闢建南端延伸線,起點台28線與台39線交會點往南建設阿蓮-岡山-仁武段。
  • 台63線(中投公路):高架路段(大里區草屯鎮)總長約15.5公里。

省道分流道路

類似日本的繞行道路(bypass),截彎取直

省道準快速道路

有關準快速道路的定義請參見準快速道路

  • 台1線佳冬戰備跑道,位於屏東縣佳冬鄉,道路寬度60公尺,線形規格比照國道。
  • 台6線新港龜山段,平行台72線可視為其替代道路,為後龍溪南岸環河道路,部份路段為舊線截彎取直,西起新港大橋(苗13線),往東連結台13甲線(北勢大橋),台13線(頭屋大橋),苗27-1線(玉清大橋),苗27線(新東大橋),台6線龜山橋。
  • 台16線集集水里段,部分路段為封閉式中央分隔雙向4車道,具有快速道路的標準,但可行機車。
  • 台17甲線安吉路,該路線為國道八號聯絡道,快慢車道分隔,皆是雙向4車道,快車道禁行機車,慢車道汽機車可行,中央快車道可改成高架。
  • 台18線高鐵大道,類似台61線苗栗平面段,道路寬度50公尺,主線進出側車道設有出入口牌,路牌採用門型架與快速公路一致,嘉太大橋與中山高、嘉64線為3層道路立體交叉,高鐵大道東端連接嘉義市公道一道路與垂楊大橋

縣(市)道快速道路

某些縣道有封閉式道路與一般公路前後對接的狀況,視為準快速道路。行經直轄市的縣道依公路法改制為中華民國市道

鄉(區)道快速道路

  • 北37線四腳亭坑路:為台62甲線的聯絡道,雙向4車道封閉式道路,並於基隆河側增設自行車道。
  • 北64線環堤大道新北環河快速道路(台北縣側環河快速道路)後續計畫的平面段[6],雙向4車道半封閉式道路。
  • 北100線新店環河快速道路:新北市政府重新整編管理養護的區道。
  • 苗30線聯大路,國立聯合大學聯外道路,西起校門口往東跨越台鐵縱貫線,穿越苗26線,終點連接台13線,單向配置1快車道1機車優先道1人行道,封閉式道路長度2.6公里。
  • 中133線:月眉西側南向聯絡道(國道4號神岡交流道延伸后里甲后路),長4.4公里,2018年9月21日全線通車,跨越大甲溪的高架橋樑段命名「新廣大橋」,全線命名為神路。2019年1月3日,交通部公告納編為區道中133線[7]
  • 中135線:中科園區南向三合一聯外道路,起點后里區星科路,往南跨越大甲溪,穿越國道四號,終點連接豐原大道,總里程2.9公里,封閉式道路長度1.3公里。中135線往北可銜接后科園區道路,並二次跨越台鐵縱貫線之高架道路。
  • 投100線產業運輸大道),沿濁水溪興建的砂石車專用道路,部分為高架橋。起點為國道3號竹山交流道並銜接東埔蚋橋北端引道,終點銜接投58線
  • 嘉7線,南起縣道168號縣道157號交叉口,往北以港口大橋跨越朴子溪,封閉式道路3.3公里至縣道166號。續往北以分向道路連接聖母橋,台61線,鰲鼓濕地專用道路。
  • 嘉147線,為國道3號竹崎交流道側車道,交流道形式為加長鑽石型,國道側車道以迴紋針形式互相聯絡並連接交流道出入口,部分為封閉式道路,北向起點縣道159號跨越牛稠溪,止於縣道166號,長度3.049公里[5]
  • 南108線太康綠色隧道:西起台一線,東至南81線之雙向分隔半封閉式道路,長度4472公尺,路名義士路三段,僅一處紅綠燈管制(腳腿仔大道)。設有自行車專用道。
  • 南137-1線目加溜灣大道:平行於西拉雅大道北端之雙向分隔半封閉式道路,起點南科園區內台19甲線,往東跨越臺鐵縱貫線至台1線,道路全長2.4公里
  • 南316線柳營交流道聯絡道):路名分別為中山東西路與德元埤大道,台南市第五條東西向主幹道先期路線,設有機車專用道,往西可連絡台一線與柳營外環道。
  • 高74線,西起高松路連接高松路高架橋,往東逐步上坡連結大平路與新厝路之封閉式路段。

鄉(區)道高架道路

  • 光文陸橋,改善區道南124線、南125線、南127線與台鐵縱貫線平面交織問題,興建三層立體高架橋,東西向長度1公里,南北向250公尺,並設有行人與自行車穿越橋。
  • 高132線區道得樂日嘎大橋,濁口溪北岸道路因洪災多次改線,故新設橋梁避開道路舊線上方的崩塌區,並跨越水災後寬度增加的濁口溪,取代舊線情人谷聯絡道路,長度2.7公里截彎取直為1.4公里。

專用公路

  • 中專8線:環繞台中火力發電廠之主要道路,南堤路設有雙向分隔4車道,道路兩旁被海堤及發電廠圍牆包圍,形成實質上的封閉式道路。

生活圈道路系統

有別於國道以中央政府出資,省道、縣市道、鄉區道由交通部或地方政府出資,生活圈道路大多由內政部出資興建,完成後依道路等級交付權責機關養護管理,部分為快速道路,也有道路預留中央分隔島空間,以便將來升格為快速道路或高速公路。

  • 新北環河快速道路
  • 大坑溪高架道路及其東側闢建平面道路及新闢聯外道路工程:[8]
    • 大坑溪高架道路:原計劃為環東大道之東出西入匝道[9],全線共長1.7公里[8]。今日僅西向入口匝道通車,東向出口匝道因地方民眾抗議而未興建[10]
    • 大坑溪東側闢建平面道路:原計劃共長1.6公里[8]。北起大坑溪高架道路,沿大坑溪東側,南至國興街[9]。弘道街-國興街之間的路段未興建。
    • 汐止大坑溪新闢聯外道路:長1,620公尺,寬9-14公尺,含拓寬道路(橫科路)及新闢道路(北勢街)[9]
  • 台中生活圈二號道路 已升格省道台74線大雅潭子段
  • 臺中生活圈四號道路 已升格省道台74線潭子霧峰段
  • 臺中生活圈五號道路 已升格國道四號豐原霧峰段
  • 嘉義生活圈道路 嘉7線延續拓寬改善工程,2線道拓寬為雙向4車道,部份為封閉式道路。
  • 台江大道(國道八號銜接西濱公路工程),部分編為台17乙線。全段均為中央分隔雙向共四車道,寬80米,部分路段汽、機車與自行車分道行駛,有預留興建高架橋路廊。
  • 臺南新營區南外環道路 起點中山高新營交流道與市道172號交會點,往南跨越急水溪與自行車專用車道,連接柳營外環道與台1線,過境車流無須經過新營市區。
  • 新運五路(新營生活圈南80線延伸道路),起點區道南74線與區道南80線交叉路口,往南延伸以土堤與橋樑跨越月津港埤塘區域,終點連接市道172號,延伸里程2.2公里,封閉式道路長度1.86公里。
  • 臺南都會區北外環道路 鹽水溪環河快速道路
  • 臺南生活圈快速道路 原始計畫國1連接國3聯絡道,已升格省道台86線。
  • 臺南都會公園特定區一號道路 連接仁德文賢3-1道路與虎山橋。
  • 南科西向聯絡道 分有北段與南段,北段連接縣道178號與南133線,南段連接南134線與國道八號側車道。
  • 湖內太爺-歸仁六甲段聯絡道路:西起高雄湖內之省道臺1線往東跨越二仁溪、南160鄉道、縱貫鐵路及中山高銜接南149鄉道,銜接南160鄉道處設置上下匝道,為仁德區依仁路。後續路線由臺1線省道往西延伸至西濱公路。
  • 台南仁德特27號道路東段,西起文華路向東跨越三爺溪,與後壁厝排水共線後,東行穿越中山高至德洋路口止,銜接已開闢之特27號北段道路,總長1,930公尺。
  • 高雄生活圈道路R2環線,總長26公里,為高雄都會區快速道路之一部分,原始計劃為高架道路,因政治因素僅建設松寮陸橋與高松路高架橋。

一般快速道路

公路編制以外之快速道路,由各地方政府負責養護工作,並無統一之專用編號。

大臺北地區

臺北市

臺北市快速道路系統,早於1974年即已訂定,復於1988年修正路網發展計劃,約略以田字佈設為基礎,分由環狀路線與聯外輻射路網構成,未來提升連結高速公路之功能。

新北市

基隆市

  • 基隆港東岸高架道路:基隆港東岸至中山高速公路基隆端的高架道路。
  • 基隆港西岸高架道路:原基隆港西岸貨櫃車專用道,但因年久失修而拆除。現已重建為小客車專用之高架道路(路線不變,已於2017年4月16日完工[11])。待2018年初中山一、二路拓寬工程全部完工,港西高架橋下平面後可續接中山一、二路中央的「港西專用道」。
  • 西定高架道路:全長二點三公里的西定河高架橋,起點由中和路開始,沿著西定河以高架方式興建,終點為成功一路口,全線共設置中和路、新西街、成功一路口等三個匝道口,全線只限四輪小型車及大型重型機車行駛。
  • 大華二路高架道路:取代瑪陵坑溪沿岸道路改建高架橋,起點六合橋跨越中山高,穿越大華系統台62線,部分路段截彎取直,設有台62線出入口匝道。

桃園市

新竹市

苗栗縣

臺中市

彰化縣

  • 東彰路,為高鐵彰化站聯外道路與縣道137號改線工程。因為國道三號僅掠過彰化縣北邊,無進入八卦山以西彰化縣核心區域,為了紓解交通而新建東彰快速道路,建構彰化縣完善交通路網。目前已開闢台76線林厝交流道縣道152號路段。

雲林縣

  • 雲科路,位於斗六市北側之東西向道路,汽機車車道分離,起點臺1線往東與臺1丁線平交,跨越虎尾溪與縣道154乙線平交,終點連接雲65鄉道。
  • 麥寮斗六聯外快速道路,先行開闢斗六聯絡道,起點高鐵虎尾站區,往東連接中山高虎尾交流道,續往東與台1線平交,終點連接台1丁線。

嘉義市

  • 垂楊大橋,嘉義市第一條高架橋—公道一高架橋(垂楊路直通高鐵大道),是串連嘉義市東西向交通動脈,「公道一」全長2.16公里,高架橋長度900公尺。

嘉義縣

  • 第三漁港聯絡道:封閉式道路長1.3公里,西起布袋港,中途與台61線立體交叉,東端銜接台17線

臺南市

高雄市

屏東縣

花蓮縣

全長逾1公里的花蓮北濱外環道,以美崙溪南岸為起點,主要以車行地下道穿越北濱公園,經海堤外側後,在自由街排水溝的南濱橋北岸,銜接回縣道193號。

連江縣

  • 南竿快速道路:海濱大道於勝利水庫入口道路前,分流出2單行道,北向海堤道路,南向環山路,封閉式道路長度各800公尺。

機車可行駛之快速道路

直達道路

  • 麥帥公路,編號為台5甲線,亦為中山高前身,為台灣第一條快速公路,公路總局稱為麥帥直達公路。[15]
  • 臺1線:楓港至枋寮為南北分向開放式道路,但透過號誌控制,可減少車輛暫停時間,提高該段公路通行的速率,甚至比市區快速道路更順暢。
  • 台2丙線:基平隧道連接高架橋,跨越市道106號與台鐵平溪線和基隆河,長度4.6公里
  • 台19線朴子義竹段,89k至93k為線型筆直的分向開放式道路,93k至97k為路旁有鋼性護欄之半封閉式道路,此路段僅一處紅綠燈管制。
  • 曾文溪北岸堤防道路:起點台84線,經麻豆堤防堤頂道路(可聯絡台19甲線)→中山高橋下道路截彎取直→西港堤防道路(區道南40線,可聯絡台19線)→七股堤防道路至市道173號(可聯絡台17線),全線20公里無紅綠燈管制。
  • 急水溪南岸堤防道路:原台84線共用路廊,後來計劃台84線南移,橋下道路僅供小客車與機慢車使用,而防汛道路拓寬可供砂石車行駛,作為台84線替代道路,起點區道南67線→區道南7線台19線(立體交叉,可聯絡台84線)→區道南1線台17線(可聯絡台61線側車道),全線13公里無紅綠燈管制。
  • 東原道路:台南市東山區東原地區重要聯外道路,起點市道175號→乘載區道南104線→東原地區→乘載區道南99線→市道165號,全線16公里無紅綠燈管制。
  • 台20線明霸克露橋接續荖濃溪右岸堤頂便道至瓦阿係吊橋路口,長度3.4公里,為道路兩側有護欄的河床唯一要道。
  • 仁德水資源中心聯外道路:北起台南都會公園一號道路虎山橋下,平行台鐵縱貫線,跨越三爺宮溪,連接台86線橋下側車道[16],往東至仁德系統交流道,長度2.6公里無紅綠燈管制。
  • 直加弄大道:位於南科西側,起點市道178號可聯絡安定交流道,往南連接樹谷大道成為南北主幹林蔭大道,汽機車道分離,長度1.7公里無紅綠燈管制。

自行車專用快速道

台灣的自行車道發展起步較晚,多數專用道路路幅較窄(避免其它車種侵入),與一般公路有平交路口,道路共線時無實體分隔,未達到全封閉式道路的規格(自行車高速公路)。但下列縣市有一些具有獨立通行權,不一定有中央分隔島的自行車道,稱為Bike path

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桃園市
臺南市
  • 急水溪堤頂自行車道,臺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延續南鯤鯓五王大橋至學甲濕地,長度3.5公里。下營至新營5.2公里。
  • 山海圳綠道:沿著嘉南大圳旁,從嘉南大圳出海口,經台江國家公園穿越台南系統交流道到南部科學園區,終點烏山頭水庫,全長近40公里。
  • 二仁溪自行車道:北岸防汛堤頂道路向東延伸至仁德區中生及中洲里,長約10.1公里。
屏東縣
  • 單車國道:全線沿國道三號橋墩下方空間,闢建自行車道。
  • 大鵬灣環灣自行車道

規劃與預定路線

跨區跨縣市

  • 中央快速公路
    • 屬於六年國建之一部份,規劃國道3號和美交流道始往南連接臺76線臺78線臺82線,沿臺19線至臺南市鹽水區,往東南連接國道一號,續往東連接國道3號(六甲系統),惟六年國建經費過於龐大,政府財政困難,又因環評阻力難以實施,現以臺19線中央公路拓寬及興建外環道代替。

北北基地區

桃竹苗地區

  • 北桃快速道路(國道3號土城至龍潭段替代快速道路)
  • 台66線全線高架化與台61線增設系統交流道

[17]

中彰投地區

  • 國道3號連接臺61線大甲段[18]
  • 東勢豐原生活圈快速道路(石岡東勢聯絡道):由國道4號豐勢交流道向東二度跨越臺3線並轉向南與臺8線連結。
  • 台中生活圈四號道路延伸大肚龍井(路線兩端分別銜接烏日區環河路五段、龍井區臨港路),部分路線為高架橋 。
  • 台61乙線(美港公路)高架化。
  • 彰北快速道路(大埔截水溝堤岸道路拓寬工程)全長約4.5公里,未來再銜接洋仔厝溪堤案道路約8.6公里,將可串連台61線、台17線、台19線、台1線與縣道137線。[19]
  • 東彰快速道路:又名八卦山外環道,為高鐵彰化站聯外道路與縣道137號改線工程,平面道路已經部分完工,中央分隔島預留路段,未來可能會採高架化。
  • 臺76線埔鹽臺19線以西路線:預計跨越埔鹽,接二林萬興,銜接臺61線芳苑交流道
  • 濁水溪北岸快速道路彰化縣政府推動連結二水、田中、溪州、北斗、竹塘、埤頭、二林、大城、芳苑等鄉鎮之濁水溪快速道路。

雲嘉南地區

  • 濁水溪堤防快速道路
    • 濁水溪南岸,雲林麥寮六輕北堤防汛道路改建。長度25公里,立體交叉連結台61線、台19線、台1線與國道一號。
  • 臺78甲線
    • 曾計畫沿北港溪防汛道路施設「78甲線高架快速公路」,但因經費龐大沒有下文,北港溪防汛道路便成為北港地區最重要的「替代」快速道路[20]
    • 臺78甲線延伸線,往南規劃沿著臺37線連接嘉義高鐵橋下道路,直達嘉義高鐵站,連臺82線。
    • 台19線元長至北港高架化,交通部已補助雲林縣府進行台19線拓寬可行性評估及初步計畫,高架快速道路工程總共143.9億元,將元長到北港的台19線高架化並可銜接台78線。
  • 臺82線向東延伸觸口
    • 評估從國道3號臺82線交會的水上系統至番路鄉觸口之間增設聯絡道。縮短高鐵嘉義站往來阿里山區域時程,估可節省十至十五分。
  • 國道8號(國1以西路段)平面路口、臺17甲線(國道8號終點至安南區安中路段)立體化及台江大道快速化工程。
  • 臺南都會區北外環道路 第2~4期高架快速道路,從國道8號南科聯絡道,沿鹽水溪堤防至台17線大港觀海橋端,第三期工程(國道8號南科聯絡道至安南區台江大道)於2018年3月17日開工。
  • 永康創意設計園區北側聯外道路:位於臺南市永康區,計畫起點自安南區怡安路臺19線往東銜接台南都會區北外環道路,跨鹽水溪經臺1線跨臺鐵鐵路至永康創意設計園區,會先以高架方式施作,總長1750公尺。
  • 台61線曾文溪橋,並附設南北雙向機車道。
  • 臺南鹿耳門大道延伸線:北起安明路,南至北汕尾路銜接鹿耳門大道一段,可串連台江大道與四草大道,往南並連接安平跨港大橋。[21]
  • 南科聯絡道新設立體交叉高架道路銜接新港社大道:臺南市政府工務局規劃新港社大道與南科聯絡道平交路口轉向工程,新設高架道路銜接國道8號新市交流道,預計在2022年底完成[22]
  • 臺南仁德勝利路延伸文華路:自仁德中正路二段作起點,興建高架橋橫跨中山高、滯洪池、三爺宮溪與中華醫大,終點銜接文華路,長約1.3公里。
  • 國道8號延伸線
  • 臺86線向東延伸至高雄內門

高屏地區

  • 台17線
    • 全長7.1公里定2017年11月動工,2019年會完成北段的2.1公里,2021年可望完成南段的5公里,新台17線將穿越海軍左營基地的部分,可能視為快速道路,與橫向道路的連結不多。 [25]
  • 國道七號 (因環評未定案,有可能變更為快速公路)
  • 國道十號延伸線(高架快速公路)
    • 公路總局提出之第三項替代計畫,新增銜接國道十號至新威大橋快速公路B一方案(第一期,一般省道),寬度三十米,長度十二點二公里,經費三十點二億,效益1.99,具經濟可行性,期待未來地方發展成形時,可再利用已成型的安全島做為高架化快速道路路基,完成地方人士期盼的快速道路,此獲得與會人士同意跟共識。
  • 國道十號燕巢交流道延伸高46線銜接市道186甲線道路
    • 原規劃30公尺寬縮減為20公尺,因應環境保護需要,部分路段設高架道路及隧道,所以經費由原本核定的6億元增加為20億元。
  • 高屏第二東西向快速公路(高架道路+車行地下道)
    • 公路總局綜合分析以高雄仁武區到屏東長治鄉B1路廊最佳,B1路廊總長20.2公里,以仁武區國道十號為起點,往東北以橋樑型式跨越國道七號仁武交流道。東行穿越鳳梨山群入平原區,以橋樑型式跨越台29線並設交流道;續東行跨越高屏溪,以地下道型式穿越堤防路(縣道189號)及設置西側匝道後,以地下道穿越屏東機場,往東出土以橋樑型式跨越台3線與台27線設交流道,再往東北行於台27線南側,銜接國三並設置系統交流道為路廊終點。
    • 屏東縣政府於2017年3月23日立法院交通委員會考察屏東地區交通及觀光建設時建議,屏東端路線宜作調整,路線過高屏溪後往北偏移,沿屏東機場北側堤防路行經台3線,過台3線後沿既有台電高壓鐵塔路線布設。
    • 高雄市政府要求,從原本國10的起點,延長到高鐵平面道路,而屏東端也有從台27線,再連接到國3長治交流道的需求,使得整體計畫益趨複雜。長度24.8公里,總經費360多億元的高屏第二快速公路,交通部公路總局於2017年8月完成可行性研究,預算約3百億元,預計8至10年完工。
  • 屏南快速公路(竹田系統交流道至恆春)。

東部地區

  • 宜蘭第二條快速道路
    • 台二線濱海公路高架可行性評估
  • 蘇花公路安全提升計畫(部分路段採封閉式道路設計)
    • 高速公路全長150公里,預計將設置14處交流道,路線主要以堤防道路為主,預估興建經費約新台幣700億至1000億元間。
  • 花東快速公路(花東高之替代方案)
  • 南迴公路改善計畫(部分路段採封閉式道路設計)

外島地區

  • 金門縣金門機場—水頭商港快速道路
  • 金門大橋:國道新建工程局興建,是一座連結金門本島(大金門)金寧鄉與烈嶼鄉(小金門)的海上橋樑,為一脊背橋,全長5.4公里,其中跨海橋長4.8公里,金門大橋建設時已經預留建設金廈跨海大橋的空間。
  • 連江縣馬祖南北竿島跨海大橋,起點南竿島環保路(牛角嶺)至北竿島白沙尼姑山46據點,全長3.16公里。

註釋

  1. 交通部亦將台北市市區快速道路網納入計算。
  2. 又稱「西部濱海快速公路」。
  3. 實質上終點為基隆市安樂區大武崙。
  4. 公路線型為西北-東南向,故採偶數編號。
  5. 台61線至台1線間長2.4公里路段暫緩辦理。
  6. 又稱「彰化東外環道」,全線非快速公路。
  7. 速限超過90km/h的路段,20公噸以上大貨車之速限均為90km/h。
  8. 尚未納編省道台39線。

參考資料

  1. . 交通部高速公路局. [2020-02-04].
  2. (pdf). 中華民國交通部. 2017-01-10 [2020-02-04].
  3. . [2017-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4. , , 行政院, [2011-08-07]
  5. . 中華民國交通部. 2017-04-25 [2018-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07) (中文(台灣)‎).
  6. . [2017-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9).
  7. . 中華民國交通部. 2019-01-03 [2019-02-08] (中文(台灣)‎).
  8. 林毅璋. . 自由時報. 2008-04-30 [2020-02-13] (中文(台灣)‎).
  9. (pdf). 交通部高速公路局. [2020-02-13] (中文(台灣)‎).
  10. 洪敏隆. . 自由時報. 2008-12-09 [2020-02-13] (中文(台灣)‎).
  11. 蔡進男. . 2017年4月16日.
  12. . [2017-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4).
  13. 吳俊鋒. . 《自由時報》. 2019-06-03 [2019-08-02].
  14. 洪榮志. . 《中國時報》. 2019-06-03 [2019-08-01].
  15. . [2017-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16. 資料來源:擴大及變更台南都會公園特定區計畫(第一次通盤檢討)書
  17. 台66線全線高架化預計2027年完工
  18. 台中三環三連計畫 國三接台61線大甲段
  19. 彰北快速道路
  20. . [2016-11-22].
  21. 鹿耳門大道往北延伸
  22. . [2018-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5).
  23. 規劃大台南30分鐘交通生活圈 南市爭取國道8號台南端高架延伸
  24. 「最後一哩路」環評初審通過 西濱快2026可望全線通車
  25. . [2017-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5).

外部連結

參見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